×
中国结构性通缩形成机制及调控体系研究

包邮中国结构性通缩形成机制及调控体系研究

¥97.3 (7.6折) ?
1星价 ¥97.3
2星价¥97.3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666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50页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20366656 ; 978-7-5203-6665-6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宏观经济现实背景出发, 探究、证实和总结中国结构性通缩的形成机制, 并建立包括通缩判定、调控底线和目标、预测与预警、调控原则和措施、调控效果评价及政策建议在内的中国结构性通缩调控体系, 为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构性通缩的预防和调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性政策框架。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范畴、内容框架与方法
第四节 基本观点与创新之处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有关通货紧缩的文献综述
**节 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判定标准的研究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通货紧缩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国内外有关通货紧缩影响的研究
第四节 2012-2016年中国通货紧缩的研究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历次通货紧缩的比较分析
**节 1992年以来中国所经历的四次通货紧缩
第二节 1998-2000年中国通货紧缩
第三节 2001-2002年中国通货紧缩
第四节 2008-2009年中国通货紧缩
第五节 2012-2016年中国通货紧缩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2012-2016年中国结构性通缩形成的理论研究
**节 CPI与PPI的构成以及四重机制非对称作用
第二节 供需失衡机制非对称作用对结构性通缩影响
第三节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机制非对称作用对结构性通缩影响
第四节 “债务一通缩”机制非对称作用对结构性通缩影响
第五节 劳动力成本机制非对称作用对结构性通缩影响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多重机制非对称作用下的中国结构性通缩:因子分析
**节 宏观经济因素对结构性通缩影响的因子分析
第二节 多重机制对结构性通缩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结构性通缩调控措施的效果模拟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多重机制非对称作用下的中国结构性通缩:CPI与PPI背离
**节 中国CPI与PPI背离特征分析
第二节 中国CPI与PPI背离的文献评述
第三节 中国CPI与PPI背离的MS-VAR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中国CPI与PPI背离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中国CPI与PPI背离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多重机制非对称作用下的中国结构性通缩:PPI与CPI的传导
**节 上游PPI与下游CPI的相互传导机制
第二节 PPI与CPI相互传导关系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PPI与CPI相互传导关系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PPI与CPI相互传导关系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美国和日本通缩历程与调控经验借鉴
**节 20世纪以来美国和日本经历的几次通缩
第二节 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美国的通货紧缩
第三节 1997-1999年美国的良性通货紧缩
第四节 2008-2009年次贷危机下美国通货紧缩
第五节 2015年美国短暂通货紧缩
第六节 1985-2006年日本的通货紧缩
第七节 2009-2016年日本的通货紧缩
第八节 小结

第九章 中国结构性通货紧缩调控体系的建立
**节 中国结构性通缩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中国结构性通缩调控的底线与目标
第三节 中国结构性通缩的预警与预测
第四节 中国结构性通缩调控的原则与方案措施
第五节 中国结构性通缩调控的效果评价与建议
第六节 小结

第十章 2012-2016年中国结构性通缩调控经验总结
**节 需求侧管理:总量调控和结构性优化并重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
第三节 前瞻性和区间调控:提高对通缩的预测能力和容忍度
第四节 2012-2016年中国结构性通缩调控的思考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龙少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重庆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The Society for theAnalysis of Government and Economics会员,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项目。担任Economic Research、Global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期刊审稿专家。在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Economic Research、《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