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5972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4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532597291 ; 978-7-5325-9729-1

内容简介

《十七史说》、《通鉴札记》是刘体智《辟园四种》之两种,是研究两宋以前古代历史的读史札记姊妹篇。《十七史说》四卷,一五二篇,始于《史记》,止于《新五代史》,以正史原来标题为目录,以论带史,由该卷史事引发考辨和议论,史论见长;《通鉴札记》,十六卷,一六一篇,通篇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以史事为标题,以史带论,在标题中体现了对史事的论点,史实详瞻。从两本读史札记的内容分析,其体例上的编撰差异是由于研究的分析展开方式不同造成的。两书合计三一三篇,在研究历史事件的历史时期跨度,在“鉴于既往,引喻当时,以俟后来” (见民国石印本绪言)的评史论史价值理念,在“观治道之隆污,人才之盛衰,民风之升降,以及礼乐兵刑之大,典章文物之繁”(见民国石印本绪言)的以史为镜的思想认识等诸多方面接近一致。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刘体智(1879~1962年)字晦之,晚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民国官员、收藏家、藏书家。刘晦之自幼聪慧好读。因刘秉璋是李鸿章的至交,两家又是姻亲,故刘晦之从小就得以进入天津李鸿章的家塾,与李氏诸子弟一起读书,中西文俱佳,又得以与李氏门生故吏及其子弟朝夕相处,过从无间,还饱览了故家旧族多年秘不示人的典籍和收藏,这都为他后来从事银行业和收藏事业打下了基础。著述颇丰。   标点者沈逸波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虽长年从事金融行业,然于史学初心犹在,功力不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