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江南大国医(实力榜·中国当代作家长篇小说文库)

江南大国医(实力榜·中国当代作家长篇小说文库)

1星价 ¥34.9 (7.0折)
2星价¥34.9 定价¥4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523363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20523363 ; 978-7-5205-2336-3

内容简介

《江南大国医》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透过1860年至1945年近百年的历史时空,以写实的笔触叙述"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中的"庆余堂"四代名医坚守"修和仁德术,济世存心知"的家规和"仁心仁术解病痛,古法传承制好药"的祖训。重点着墨于张本泰和张仁海、张仁山祖孙三人的医术、仁心、厚德及节气方面的素描。突出描写张仁海、张仁山在其祖父的调教和影响下,在他们身上形成的正大能量。张仁海少年去上海历练人生,结识引路人,加入共产党,参加新四军,夫妻二人投身于抗日战场。妻子在战场牺牲后,负痛潜入上海建立地下交通站,后因特殊原因,徒步千里回到九江庆余堂。张仁山在日寇占领九江其间,在爷爷的点拔下,忍辱负重,"游戏"人生,根据*医书,研究出了治疗中了日本鬼子毒气弹后皮肤溃烂的药方,并免费为毒气溃烂的穷苦百姓治疗,*终在汉奸告密后,取祸于日本鬼子。为了保护张仁山的生命安全和*秘籍《中医外科正宗》不被日本鬼子掠夺,一代名医爷爷张本泰毅然赴死,自焚在鬼子面前。*后,在哥哥张仁海的协助下,张仁山与鬼子和汉奸斗智斗勇,终于保住了《中医外科正宗》(明代名医陈实功著)这一民族瑰宝。总之,小说以"庆余堂"四代人的仁心仁术、悲悯情怀和民族气节,展示出国之大医的风范。

目录

**章 医者仁心/1

军帐前的喧闹声惊动了曾国藩。他急步来到军帐前,只见被两个守卫按在地上的张万春仍扭动着两条胳膊,艰难地仰起头喊道:“我不是奸细,我是郎中,我是前来救死扶伤的!”

第二章 高山流水/7

接到曾国藩仙逝的消息,张万春只默默地流下了两行清泪,喃喃道:“斯人已乘黄鹤去,世间再无曾大帅。”然后,将曾国藩曾经写过的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抄录下来,挂在自己的书房内: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第三章 得遇奇缘/14

“不不不。”张万春朝他连连摆手,道:“你我今日得遇,也算是奇缘。娃娃呀,切莫悲观,切莫悲观呀!”此时,张万春已下定了决心,打算收张本泰为他的第八大弟子!

第四章 本泰认父/20

他朝张万春双膝跪地,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说:“老爹在上,请受孩儿一拜!孩儿一定不辜负老爹对孩儿的一番苦心,一定将您的仁心仁术发扬光大,做一个至善至德的国之大医!”

第五章 出手不凡/26

我杨某数地为官,不说见多识广,倒也阅人无数,没想到少掌柜才年方十六岁,医道精湛,不让名流,让杨某真正见识到什么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哪!

第六章 初到九江/32

初见这么一位玉树临风的小哥哥,正值豆蔻年华的杨梅儿已是满脸娇羞,但出于礼貌,她也只好红着脸,来到张本泰面前朝他轻轻一福,轻声道:“见过哥哥。”……两个小家伙的表现和神情都装在杨同春的眼里,同时,心里也升腾起一丝欢喜。他想起了一句古话:千里姻缘一线牵。

第七章 师叔传道/38

“孩子呀,你可知道,这薄薄的几片茶叶,为何能给人带来许多的欢愉,许多的喜爱,许多的奇妙感悟呢?”杨同春说,“它生长在高山上,要经历几多的风霜浸染,雨雪侵打,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好不容易熬到春天,在风吹雨打中冒出春芽,又被人采摘下来,要经过晾干、揉搓、杀青、烘焙等许多工序,才制成了茶……得到这小小的一碗茶汤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啊!”

第八章 静观其变/45

管他是红顶商人还是白衣商人,在张万春看来,行医者必守医德,从商者必遵商道。无论你胡雪岩多么有财有势,若无端地去欺压同道,欺行霸市,那你离败亡也就不远了。但也正因为张万春对胡雪岩有所了解,便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对策,只是叮嘱刘百川一定要把情况了解清楚,再静观事态的发展。

第九章 小题大做/51

司马松比一般人更了解胡雪岩。自从他得到左宗棠的青睐后,给军队提供过大量药材,有了做药材生意的经验后,他一直想开药铺……就算没发生伙计捡药这档子事,这药铺胡雪岩也是要开起来的。

第十章 殃及池鱼/58

这群人打砸完了,才嘻嘻哈哈地走出庆余堂。这时的张万春强压心头怒火,迎了上去说:“各位英雄好汉,小老儿想问一问,你们为什么要砸庆余堂?”

第十一章 以德报怨/64

胡雪岩已是满脸生愧,说:“老先生,晚辈知愧了!您老可千万别再打我的脸哟,我现在总算见识了什么才叫德高望重啊!”

第十二章 两情相悦/70

梅儿回嗔的模样在张本泰看来十分好看,让他心里储满了蜜意。他想起了师叔说梅儿是个泼辣的姑娘,她这神情、这模样、这语气,除动人心、可人意、惹人怜之外,又从哪里看出有半点泼辣呢!

第十三章 传授真功/77

杨同春分别拿起三把刀片放在手上,将怎样收刀、怎样藏刀,如何夹刀、如何下刀、如何引开病人的注意力,对张本泰一一道来。演示完了,便总结道:这套刀法就是四个字的诀窍:“引、藏、快、准”。

第十四章 声震九江/84

张本泰正在为病人看病,忽然听见同春堂外响起了敲锣打鼓声。接着一群人在一位官员的率领下,将一块披着红绸的匾额挂在同春堂的横梁上,官员伸手将红绸一拉,赫然露出“张一刀”三个镀金大字。

第十五章 本泰归宁/91

张本泰没有想到,离开江宁、离开老爹三年整,这江宁老街倒没有一点变化,而老爹爹却愈见衰老。他真想发出肺腑之力,高喊一声老爹,可他一张口,喉咙里却发不出一丝声音,都被一种肺腑内的悲怆给堵住了,只有两行泪水在脸上流淌。

第十六章 说根道源/97

凭人一把蛮力,用竹刀切人参也切得动,如果要切得又快又薄就凭不得蛮力了。这也是老爹派你去九江跟你师叔习武艺、练内力的目的。比如这人参从北方运到南方前都晒干了,有的还要经过九蒸九晒,一般人不说用竹刀切,就是用钢刀砍,恐怕也要费一番工夫。再比如,如果我有一根一斤重的老黄芪,让你切成五百片,你能做得到吗?

第十七章 执掌总堂/103

见张本泰以庆余堂总堂主的身份发话了,陈子如带头跪下说:“我等在老掌柜灵前发誓,自今以后,唯少掌柜之命是从。”各分号堂主见陈子如带头发誓,便纷纷跪下,同声道:“我们从今以后,唯少掌柜之命是从。”

第十八章 终成眷属/111

五月初九日,张本泰实现了对杨梅儿的爱情宣言:驾彩船,骑大马,抬花轿将杨梅儿迎到了庆余堂中,在高朋满座的见证下,共拜花烛,喜结良缘。

第十九章 儿女亲家/119

见张本泰把话已挑明了,陈子如心中也有了定数。但他却装着不高兴的样子说:“丢开我是你义兄这层关系不说,就算是平常百姓之家嫁女儿,也得先有媒妁之言,再有三聘四定。哪有弟媳私下跟人家女儿开句玩笑就算向人家提亲的道理。”

第二十章 遇难呈祥/126

不承想,这一赶早就应了“欲速则不达”的古话,就在药船离开水湾镇不到两刻工夫,只听得船底闷响了几声,船家便惊喊起来:“不好,船底漏水了!”见状,张本泰大叫一声:“天亡我也!”

第二十一章 君子怀德/132

见张本泰将话说到这个分上,字字见理,句句服人,二姐夫二话不说,朝张本泰双膝一跪说:“惭愧呀惭愧!”

第二十二章 善恶有报/139

八个月后,从池州传来消息,自张存兴从池州回到江宁后,张本泰的大姐夫便得了伤风,自后时好时歹,在三个月前便卧病不起,医药无效,于三日前亡故。

第二十三章 断指明心/145

随着艾子“哎哟”一声,只见一段半寸长的手指滚落在黄芪片中。她切下的所有黄芪片都被她手中流淌出来的鲜血给染红了!

第二十四章 英雄情结/152

“爷爷原来是个大英雄呢!”张仁海一脸的敬佩,对弟弟张仁山说,“嗯,爷爷不但是大先生,还是大英雄。”张仁山连忙点头,认同哥哥的看法。“弟弟,我们求爷爷教我们武功好不好?”张仁海对张仁山说。

第二十五章 上海拜师/161

“客气,客气。”徐东海说:“今后你若有什么事需我老徐帮忙,尽管开口。”张仁海想了想说:“眼下我就有一事相求,还望徐师傅答应。”“哦,你说说看。”徐东海笑道。“我想做您的徒弟!”张仁海说。

第二十六章 初识晓帆/167

张仁海向徐晓帆招了招手,拿出那只刚买的蓝色发卡说:“过来,看哥给你买什么了!”“发卡!”徐晓帆冲过来,一把从张仁海手中接过发卡,惊喜道:“哟,好漂亮的发卡!”

第二十七章 志同道合/174

“现在我还是你的师傅,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成为同志的。”徐东海激动地说。“同志?”张仁海问。“志同道合者,便是同志。”徐东海点着头说。

第二十八章 西迁九江/181

张本泰说:“那你认为将咱庆余堂总号迁往哪里合适?”“搬迁到九江。”张仁山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九江!”张本泰说:“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十九章 投身抗日/191

张仁海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他们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五十二团取得对日伪作战重大胜利时,他的爱人却在一次反击日寇报复性扫荡战中英勇牺牲。

第三十章 负痛受命/197

团长说:“仁海呀,你可是江渭清旅长点名的爱将啊!鉴于你在上海做过地下工作,对上海的情况比较熟悉,组织决定派你去上海建立新的地下交通站,任命你为副团级交通站站长。”

第三十一章 英雄落难/203

一路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奔波十多天,张仁海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好不容易找到了团部的原驻地,部队又不知去向。情急之下,张仁海终于病倒了。

第三十二章 痛失亲人/210

张仁海一句话也没说,只伸出手来在弟弟张仁山的手背上拍了几下,仍抬着头,看着门楼上的孝布,双眼已被泪水蒙住了。

第三十三章 大医风范/215

直到这时,张仁山才明白,爷爷是在暗中鼓励他为中了毒气的百姓寻找治病的良方。又因他一旦找到了良方,必定会取祸于日本鬼子。爷爷是先对他指明利害关系,再帮他下定寻找良方、救治百姓的决心。

第三十四章 视死如归/222

就在接近日本军营时,走在前面的张本泰解开身上的厚褂,迅速将红绸点燃往胸前塞了进去。富佛伴藏还没反应过来时,张本泰连同他怀里的那本《中医外科正宗》已化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

第三十五章 智斗丁三/228

骑上自行车,张仁山在汉奸丁三的眼皮底下将屁股一扭,双脚用力蹬了几下,自行车向庆余堂东面的八角石方向驶去,留下了几句唱腔在大中路上回旋:“我坐在城楼观山景,只听得城外乱纷纷……”

第三十六章 兄弟同心/235

张仁海指着眼前层峦叠嶂、延绵不尽、被霞光浸染的群山说:“有新四军的地方就是岷山,有共产党的地方,就叫金盘顶!”兄弟俩遥望金盘顶的这一天,正是公元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这一天的早晨,阳光格外灿烂,格外醒目。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五章 出手不凡 我杨某数地为官,不说见多识广,倒也阅人无数,没想到少掌柜才年方十六岁,医道精湛,不让名流,让杨某真正见识到什么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哪! 就在这年的立夏之前,张本泰一边督促庆余堂的药工制好药,一边又好好温习了一遍《外科正宗》。这期间,他*大的收获便是在逛夫子庙时,无意中在地摊上发现了江苏吴江名医徐灵胎的一套著作《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慎疾刍言》《兰台轨范》。特别是徐灵胎点评的《外科正宗》,令张本泰兴奋不已,如获至宝,数夜挑灯,如饥似渴地将其又通读了一遍。在通读徐灵胎的一列医学著作过程中,张本泰对先辈徐灵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这位老先生在为病人开方用药上存在较浓厚的保守思想,但他重视医学理论,能溯医术之源流,对《外科正宗》大加赞赏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特别是对太素脉等唯心主义谬说敢于批判;在医疗上不拘成法,反对滥用进补辛热药剂的时风,主张医生必通药性,反对庸医。 他也曾听老爹张万春跟自己讲过徐灵胎(一六九三~一七七一年,原名大椿,又名大业)的一些逸事。说这位老先生,论文才,做得了文章,考得了秀才;懂得《易》理,旁通诸子百家;识星象、精水利,绘县图、通音律,更是一位了不得的名医。论武艺,体质本柔弱,二十二岁开始习武,两年便可举三百斤的巨石,刀枪棍棒样样精通。同时,他又是一位狂士,他敢在科考的试卷上题词:徐郎不是池中物,肯共凡鳞逐水游。被考官视为狂放而剥夺功名,遂绝意仕途,潜心研医。虽然他因行为狂放而被剥夺功名,却又因人品和医术被乾隆皇帝赏识。 话说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九月,文华殿大学士蒋溥患重病,太医们均束手无策。乾隆皇帝命诸大臣推荐名医,刑部尚书秦惠因对徐灵胎素有耳闻,便推荐了他。于是乾隆皇帝命人请徐灵胎进京,徐灵胎诊视后,认为疾不可治。并判断“过立夏七日则休矣”。果然,蒋溥在四月立夏过后去世。 知不治,更能断死期,真名医也!乾隆十分欣赏徐灵胎:学问既优,人又朴诚。想将他留在太医院供职,但徐灵胎以年迈多病为由,执意要返回故里。徐灵胎返回江苏吴江后,隐居洄溪画眉泉,专心著书立说。 到了乾隆三十六年,徐灵胎已是耄耋之年。这一年乾隆皇帝再次召徐灵胎进京。这一次,徐灵胎并没有因为年老体衰、卧病在床而推辞,而是“颇为踊跃”(应当是感于乾隆皇帝的知遇之恩吧)。其实此时的徐灵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清楚,也考虑到冬季将至,又路途遥远,自知进京后怕是难以生还。于是,他命次子徐燨带着棺木同行。一路风霜于腊月之初才抵达京城,然而,三天后徐灵胎便病逝了。乾隆皇帝十分惋惜:“赐帑金,命燨扶柩以归”,一代名医徐灵胎就这样告别了他坎坷而多彩的一生。 读完徐灵胎老先生的著述,体味着他起伏跌宕的人生。张本泰暗暗下决心,这一次前去九江,一定要潜心跟着师叔学艺。他想到徐灵胎体质本柔弱,二十二岁始习武,两年后诸般武艺皆通。而自己年方十六,尚未到弱冠之龄,还怕学不到一身过硬的武艺和医术吗? 为了出门顺利,老爹爹特意找人看了个日子,定于五月十五出行。五月初九这一天,江宁府一位姓杨的官员派人来请张万春前去为其公子看病。张万春问来人,杨公子得的是什么病症。来人说道,杨公子今年三十一岁,因为偷了家里一笔钱去秦淮河玩乐,被其父当众斥责。杨公子原本是体虚之人,加之被其父当众辱骂,深感抑郁,便出现了发热、头疼、身疼等症,一直卧病在床,后来开始身重、神昏。老爷、夫人请了不少医生,都认为是虚症,每天给用三钱人参。可服用了十天半月,公子病情并不见好转,反而变得更重了。如今口不能言,身体开始僵直。老爷、夫人已是束手无策,只围着这个独子整日哭哭啼啼。直到昨天晚上,江宁知县前来探望公子,才向老爷推荐了张先生。并说当年曾大帅若不是服用先生的汤药,怕是要少活两年。老爷一听喜出望外,这不,一早便派在下前来请先生移驾,去救公子一命。 张万春边听边点头,直到听完来人的叙述,才言道:“哎呀,老朽这怕是要对不起杨大人了。杨大人要是稍做了解便知,老朽对外科病症稍微在行一些,这内科的病症么,还得另请高明呀!” “老先生切莫谦虚哟,听江宁县令讲,当年的曾大帅都是靠您诊治出方,熬药制药。连曾大帅都信得过您,我家老爷更是对您佩服有加呀!”来人恳求道。 一旁的张本泰忍不住了,说:“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您家老爷既然爱子心切,为何不亲自前来相请我爹呢!” 听张本泰这么一说,来人急忙双手作揖,对张万春连连拱拜道:“请老先生见谅,见谅啊!并非是我家老爷托大,实乃老爷因公子病重,焦虑万分,走路都要靠家人搀扶。无奈之下,只好委托在下登门了。”又说,“老先生,请您大发慈悲吧,您若救得了我家公子的性命,也等于救了我家老爷的性命啊!只要您老肯动脚,我家老爷一定会重谢的!” “尊驾千万不要听小儿胡言。”张万春说,“况且老朽不过一坊间郎中,并非傲慢之士。现如今,父母官有请,老朽岂敢惜步,只是老朽于内科实非专长,怕到时反而延误了公子的诊治,岂不罪莫大焉!” “爹爹,依儿看来,公子这病也并非什么绝症,既然救命要紧,不妨让孩儿……”张本泰说着又打住了。 “我儿真有把握?”张万春问道。 “十分把握不敢说。”张本泰说,“儿前日读先辈徐灵胎老先生的医书,里面也说到了公子类似的症状。” “哦,徐灵胎老先生的医书你都读了。”张万春继续问。 “都读了,有的读了几遍。只是还没有机会验证。”张本泰说。 “好,看来我儿心中有谱了。”张万春说,“你这就代老爹前去一趟吧,老爹信得过你。” “这个,这个嘛?”来人犹犹豫豫老半天才道,“不是在下信不过少掌柜,恐怕还是要请老先生一起去才好呢!” “呵呵,好吧,好吧,老朽就一起去走一趟吧!”张万春笑呵呵地说。 本来,听完来人陈述完病者的病情,张万春心里就有了数,他之所以借故推辞,实则就是想推出或者说逼张本泰出去试试手。张本泰这些日子一直在苦读徐灵胎的医书,他全都看在眼里。如杨府公子所患的病,在庸医看来,一般都认为是虚症,大多用药以进补为主。实则不然,虚虚实实,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若张本泰真的把徐灵胎的医书读进去了,并有所心得和体悟,那杨府公子的病症对他而言,必定是手到病除。让他欣喜的是,他还没与杨府来人说上几句,张本泰便主动请缨。主动代表的是自信,这也就应证了这小子这些日子以来,书没白读。 为了把稳起见,张万春还是决定陪同儿子张本泰一同前去,万一这小子分寸没拿捏好,他也可以现场纠偏。 不一会儿工夫,这对老父少子被杨府来人领进了杨府。听说请来了张万春,杨老爷在家人的搀扶下,降阶相迎,命人献上好茶。救病如救火,张万春端起茶水只饮了一口,便对张本泰说,“我陪杨老爷在这里喝茶,你赶快去看看杨公子。” 杨老爷听说张万春喝茶,只派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去给公子看病,脸上便升起了一层急切的神色,刚要开口说点什么,还未找到措辞,张万春朝他摆手笑道:“杨老爷大可宽心饮茶,先让小儿前去见见公子,有什么事,回头我再去见公子不迟。” 杨老爷想,这可能就是名医做派吧!也便只好忍气吞声,端起茶杯对张万春说:“张老先生,请!” 张本泰来到杨公子的病榻前,先是望、闻、问了一番,再坐在床沿上把杨公子的手从被子里拉出来,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切脉,切完脉,又在杨公子的身上摸按了一阵,发现他遍身长满了痰核。至此,张本泰舒了一口气,心中十分明了,杨公子得的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于是,他满面春风地来到杨府客厅,对张万春说:“爹,看完了。”杨老爷赶紧问:“有救没。”张本泰对杨老爷笑着说:“杨老爷放心,令公子用大板重打四十也不会死的!” “在杨老爷面前说话,不得无理。”张万春把脸一沉,说。 “是。”张本泰赶紧收敛脸上的笑容,站立在一旁说。 张万春虽听张本泰说得轻松,却也不敢大意,为了慎重起见,对张本泰说:“领我去公子处看看”。 一番看视,张万春又揭开杨公子的衣服,直到看到他身上长满的痰核,才相信儿子所言不虚。他笑着对杨老爷说:“杨老爷请放心,令公子绝无性命之忧,倒是老爷您要好好养息,吃点补气补血的东西,把身体好好恢复过来。”说罢,又对张本泰说,“那你还站在这里干什么,赶紧为公子开方用药呀!” 可杨老爷还是半信半疑,道:“犬子到现在吃人参都已花费了千金,也没能治好。若先生您能治好犬子的病,我杨府当以千金为谢。”杨老爷的话才说完,张本泰已开出了方子——消火安神极其平淡的药方,只在里面加了一味神秘的沫药(庆余堂秘制的药面)。张本泰将药方呈递到张万春面前说:“爹,您看看,还有加减没?”张万春看了一眼,说:“君臣搭配相宜,就这样,无须加减。” 说来就是神奇,杨公子服下张本泰开的药后,三天就能说话,五天便能坐起,不到十天就行动自如了。 杨府乃官宦之家,广有钱财,见公子有惊无险,于是大摆宴席以表庆贺。张家父子自然也在被请之列。酒菜上席,杨老爷端起酒杯对坐在上席的张万春说:“张老先生乃我杨府的救命恩人,今日**杯酒我要好好敬您!”张万春站起来笑言道:“老朽不敢居功。”杨老爷一听,自然知道张万春话中之意,诊断、开方、下药都是他儿子所为,便说:“对了,张老先生,少掌柜呢,我还要好好敬敬他。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名师出高徒哇!我杨某数地为官,不说见多识广,倒也阅人无数,没想到少掌柜才年方十六岁,医道精湛,不让名流,让杨某真正见识到什么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哪!” 多承谬奖。张万春说:“小儿已不在南京,老朽已派他到九江其师叔跟前去学徒了。” “什么?”杨老爷几乎不敢相信,说,“少掌柜已然就是一位旷世名医了,还要去学徒!” “学无止境哪!”张万春笑道。 “是呀,是呀!张先生教子有方!”杨老爷说,“只是,少掌柜去了九江,我江宁就少了一位华佗,江宁百姓少了一位守护神哪!” 见为儿子扬名的目的已经达到,张万春故意调侃道:“杨老爷,令公子服用人参,花费千金,病越来越重,服犬子的药未几服就痊愈了,这药本钱可是要付的哟!”杨老爷的内弟、公子的母舅在一旁搭话:这是自然的,请张老先生明示多少钱? 张万春答道:“增病的人参值千金,我这祛病的药钱自然得翻倍了!” 见张万春说得认真,杨府上下都紧张起来,心想,如此说来,岂不要两三千金。 这时,张万春才哈哈一笑,道:“诸位不要惶恐,不过八文钱,萝卜籽末而已。” 正好,杨公子还有几服药尚未服完,于是拿过来,大家一看,一闻。果然就是萝卜籽碾的末。 见状,众人大笑。 张万春说:“实际上,杨公子得的是痰热实症,用人参补虚如倒行逆施,越补痰邪越凝滞,所以公子周身起痰核。庆幸的是,幸好痰结在肤膜便为犬子所见,如果日久入脏,公子便没得救了。在此,我要告诫病者:病之当服,萝卜籽便是至宝;病之不当服,人参就是砒霜啊!切记,切记。” 说罢,张万春自饮了一杯。 而此时的张本泰,已来到了九江的同春堂。

作者简介

陈杰敏,男,1967年1月出生,江西湖口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青年作家》《滇池》《雨花》《安徽文学》《星火》《创作评谭》《金融文学》等刊发表小说、散文约80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家国天下义门陈》《陶渊明》(中国文史出版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