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1星价 ¥32.9 (5.5折)
2星价¥32.9 定价¥5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93048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54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13930482 ; 978-7-5139-3048-2

本书特色

司马炎为什么要立顽钝如豕的司马衷当太子?这样的人能治理好国家吗?  晋惠帝(也就是司马衷)登基不久,让西晋元气大伤的八王之乱就开始了,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晋朝在八王之乱后,屋漏偏逢连阴雨,又遭逢了五胡乱华。在内讧外辱交迫之下,晋朝风雨飘摇。谁是压倒晋朝的*后一根稻草?  两晋156年的历史就是内讧外辱迭起的历史,如何避免历史重演?请看蔡东藩笔下的《两晋演义/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内容简介

  《两晋演义/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叙述了晋代的兴亡。共有一百回,起自司马炎代魏,终至刘宋代晋,经历156年。西晋结束了将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可是八王之乱,消耗国本,与汉人杂处的胡人趁机相继发难,导致了西晋的覆亡。而东晋则在江东重建,蓄积能量,展开艰难的北伐重任,却因内部权力争夺而损耗了实力。大将刘裕脱颖而出,两次北伐,收复长安,之后接连废黜两位皇帝,建国宋,东晋亡。

目录

**回 祀南郊司马开基 立东宫庸雏伏祸
第二回 堕诡计储君纳妇 慰痴情少女偷香
第三回 杨皇后枕膝留言 左贵嫔摅才上颂
第四回 图东吴羊祜定谋 讨西虏马隆奏捷
第五回 捣金陵数路并举 俘孙皓二将争功
第六回 纳群娃羊车恣幸 继外孙螟子乱宗
第七回 指御座讽谏无功 侍帝榻权豪擅政
第八回 怙势招殃杨氏赤族 逞凶灭纪贾后
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后援周处捐躯
第十回 讽大廷徙戎著论 诱小吏侍宴肆淫
第十一回 草逆书醉酒逼储君 传伪敕称兵
第十二回 坠名楼名姝殉难 夺御玺御驾被
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杀王豹擅权拒
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齐王毕命 中诈降计李
第十五回 讨逆蛮力平荆土 拒君命冤杀陆
第十六回 刘刺史抗忠尽节 皇太弟挟驾还
第十七回 刘渊拥众称汉王 张方恃强劫惠
第十八回 作盟主东海起兵 诛恶贼河间失
第十九回 伪都督败回江左 呆皇帝暴毙宫
第二十回 战阳平苟晞破贼垒 佐琅琊王导
第二十一回 北宫纯力破群盗 太傅越擅杀
第二十二回 乘内乱刘聪据国 借外援猗卢
第二十三回 倾国出师权相毕命 覆巢同尽
第二十四回 执天子洛中遭巨劫 起义旅关
第二十五回 贻书归母难化狼心 行酒为奴
第二十六回 诏江东愍帝征兵 援灵武麹允
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蓟北 毙赵染晋
第二十八回 汉刘后进表救忠臣 晋陶侃合
第二十九回 小儿女突围求救 大皇帝衔璧
第三十回 牧守联盟奉笺劝进 君臣屈辱蒙
第三十一回 晋王睿称尊嗣统 汉主聪见鬼
第三十二回 诛逆登基羊后专宠 乘衅独立
第三十三回 段匹磾受擒失河朔 王处仲抗
第三十四回 镇湘中谯王举义 失石头元帝
第三十五回 逆贼横行廷臣受戮 皇灵失驭
第三十六回 扶钱凤即席用谋 遣王含出兵
第三十七回 平大憝群臣进爵 立幼主太后
第三十八回 召外臣庾亮激变 入内廷苏峻
第三十九回 温峤推诚迎陶侃 毛宝负剑救
第四十回 枭首逆戡乱成功 宥元舅顾亲屈
第四十一回 察钤音异僧献技 失军律醉汉
第四十二回 并前赵石勒称尊 防中山徐遐
第四十三回 背顾命鸮子毁室 凛梦兆狐首
第四十四回 尽愚孝适贻蜀乱 保遗孤终立
第四十五回 杀妻孥赵主寡恩 协君臣燕都
第四十六回 议北伐蔡谟抗谏 篡西蜀李寿
第四十七回 饯刘翔晋臣受责 逐高钊燕主
第四十八回 斩敌将进灭宇文部 违朝议徙
第四十九回 擢桓温移督荆梁 降李势荡平
第五十回 选将得人凉州破敌 筑宫渔色石
第五十一回 诛逆子纵火焚尸 责病主抗颜
第五十二回 乘羯乱进攻反失利 弑赵主易
第五十三回 养子复宗冉闵复姓 孱主授首
第五十五回 拒忠言殷浩丧师 射敌帅桓温
第五十四回 却桓温晋相贻书 灭冉魏燕王
第五十六回 逞刑戮苻生纵虐 盗淫威张祚
第五十七回 具使才说下凉州 满恶贯变生
第五十八回 围广固慕容恪善谋 战东河诸
第五十九回 谢安石应征变节 张天锡乘乱
第六十回 失洛阳沈劲死义 阻石门桓温退
第六十一回 慕容垂避祸奔秦 王景略统兵
第六十二回 略燕地连摧敌将 拔邺城追掳
第六十三回 海西公遭诬被废 昆仑婢产子
第六十四回 谒崇陵桓温见鬼 重正朔王猛
第六十五回 失姑臧凉主作降虏 守襄阳朱
第六十六回 救孤城谢玄却秦军 违众议苻
第六十七回 山墅赌弈寇来不惊 淝水交锋
第六十八回 结丁零再兴燕祚 索邺城申表
第六十九回 据渭北后秦独立 入阿房西燕
第七十回 堕虏谋晋将逾绝涧 应童谣秦主
第七十一回 用僧言吕光还兵 依逆谋段随
第七十二回 谋刺未成秦后死节 失营被获
第七十三回 拓跋珪创兴后魏 慕容垂讨灭
第七十四回 智姚苌旋师惊噩梦 勇翟瑥斩
第七十五回 失都城西燕被灭 压山寨北魏
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尽 弟陵兄晋
第七十七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 张贵人逞
第七十八回 迫诛奸称戈犯北阙 僭称尊遣
第七十九回 吕氏肆虐凉土分崩 燕祚祚衰
第八十回 拓跋珪转败为胜 慕容宝因怯出
第八十一回 攻旧都逆子忘天理 陷中山娇
第八十二回 通叛党兰汗弑君 诛贼臣燕宗
第八十三回 再发难王恭受戮 好惑人孙泰
第八十四回 戕内史独全谢妇 杀太守复陷
第八十五回 失荆州参军殉主 弃苑川乾归
第八十六回 受逆报吕纂被戕 据偏隅李暠
第八十七回 扫残孽南燕定都 立奸叔东宫
第八十八回 吕隆累败降秦室 刘裕屡胜走
第八十九回 覆全军元显受诛 夺大位桓玄
第九十回 贤孟妇助夫举义 勇刘军败贼入
第九十一回 蒙江洲冯迁诛逆首 陷成都谯
第九十二回 贪女色吞针欺僧侣 戕妇翁拥
第九十三回 葬爱妻遇变丧身 立犹子临终
第九十四回 得使才接眷还都 失兵机纵敌
第九十五回 覆孤城慕容超亡国 诛逆贼冯
第九十六回 何无忌战死豫章口 刘寄奴固
第九十七回 窜南交卢循毙命 平西蜀谯纵
第九十八回 南凉王愎谏致亡 西秦后败谋
第九十九回 入荆州驱除异党 夺长安翦灭
**百回 招寇乱秦关再失 迫禅位晋祚永
展开全部

节选

  《两晋演义/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回 祀南郊司马开基 立东宫庸雏伏祸  华夷混杂,宇宙腥膻,这是我国历史上,向称为可悲可痛的乱事。其实华人非特别名贵,夷人非特别鄙贱,如果元首清明,统御有方,再经文武将相,及州郡牧守,个个是贤能廉察,称职无惭,就是把世界万国联合拢来,凑成一个空前绝后的大邦,也不是一定难事,且好变作一大同盛治了。眼高于顶,笔大如椽。无如我国人一般心理,只守定上古九州的范围,不许外人羼入,又因圣帝明王,寥寥无几,护国乏良将相,殖民乏贤牧守,仅仅局守本部,还是治多乱少;所以旧儒学说,主张小康,专把华夷大防,牢记心中,一些儿不肯通融,好似此界一溃,中国是有乱无治,从此没有干净土了。看官,试搜览古史,何朝不注重边防,何代能尽除外患?日日攘外夷,那外夷反得步进步,闹得七乱八糟,不可收拾。究竟是备御不周呢,还是别有他故呢?古人说得好:“人必自侮,然后人侮;家必自毁,然后人毁;国必自伐,然后人伐。”又云:“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这却是千古不易的名言。历朝外患,往往从内乱引入,内乱越多,外患亦越深。照此看来,明明是咎由自取,应了前人的遗诫,怎得专咎外夷与防边未善呢?别具只眼。  小子尝欲将这种臆见,抒展出来,好待看官公决是非,但又虑事无佐证,徒把五千年来的故事,笼笼统统地说了一番,看官或且诮我为空谈,甚至以汉奸相待,这岂不是多言招尤么!近日笔墨少闲,聊寻证据,可巧案左有一部晋书,乃是唐太宗汇集词臣,撰录成书,共得一百三十卷,当下顺手一翻,看了一篇序言,是总说五胡十六国的祸乱,因猛然触起心绪,想到外祸*烈,无过晋朝,晋自武帝奄有中原,仅阅一传,便已外患迭起,当时大臣防变未然,或说是罢兵为害,山涛。或说是徙戎宜早,郭钦江统。言谆谆,听藐藐,遂致后来外祸无穷,由后思前,无人不为叹惜。哪知牝鸡不鸣,群雄自息;八王不乱,五胡何来?并且貂蝉满座,麈尾挥尘,大都龌龌龊龊,庸庸碌碌,没一个文经武纬,没一个坐言起行。看官试想,这种败常乱俗的时局,难道尚能支持过去么?假使兵不罢,戎早徙,亦岂果能慎守边疆,严杜狡寇么?到了神州陆沉,铜驼荆棘,两主被虏,行酒狄庭,无非是内政不纲,所以致此。既而牛传马后,血统变迁,阳仍旧名,阴实易姓,王马共天下,依然是乱臣贼子,内讧不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单剩得江表六州,扬荆江湘交广。尚且朝不保暮,还有什么余力,要想规复中原呢?幸亏有几个智士谋臣,力持危局,淝水一役,大破苻秦,半壁江山,侥幸保全;那大河南北,长江上游,仍被杂胡占据,虽是倏起倏衰,终属楚失楚得,就中非无一二华族,夺得片土,与夷人争衡西北,张实据凉州,李暠据酒泉,冯跋据中山。究竟势力甚微,无关大局;且仇视晋室,仍似敌国一般。东晋君臣,稍胜即骄,由骄生惰,毫无起色,于是篡夺相寻,祸乱踵起,不能安内,怎能对外?大好中原,反被拓跋氏逐渐并吞,成一强国,结果是枭雄柄政,窥窃神器,把东晋所有的区宇,也不费一兵,占夺了去。咳!东西两晋,看似与外患相终始,究竟自成鹬蚌,才有渔翁。西晋尚且如此,东晋更不必说了。有人谓司马篡魏,故后嗣亦为刘裕所篡,这是从因果上着想,应有此说;但添此一番议论,更见得晋室覆亡,并非全是外患所致。伦常乖舛,骨肉寻仇,是为亡国**的祸胎;信义沦亡,豪权互阋,是为亡国的第二祸胎。外人不过乘间抵隙,可进则进,既见我中国危乱相寻,乐得趁此下手,分尝一脔,华民虽众,无拳无勇,怎能拦得住胡马,杀得过番兵。眼见得男为人奴,女为人妾,同做那夷虏的仆隶了。伤心人别有怀抱。自古到今,大抵皆然,不但两晋时代,遭此变乱,只是内外交迫,两晋也达到极点。为惩前毖后起见,正好将两晋史事,作为榜样,奈何后人不察,还要争权夺利,扰扰不休,恐怕四面列强,同时入室,比那五胡十六国,更闹得一塌糊涂,那时国也亡,家也亡,无论豪族平民,统去做外人的砧上鱼,刀上肉,无从幸免,乃徒怨及外人利害,试问外人肯受此恶名吗?论过去兼及未来,真是眼光四射。  话休叙烦,且把那两晋兴亡,逐节演述,作为未来的殷鉴。看官少安毋躁!待小子援笔写来:晋自司马懿起家河内,曾在汉丞相曹操麾下充当掾吏,及曹丕篡汉,出握兵权,与吴蜀相持有年,迭著战绩。懿死后,长子师嗣,后任大将军录尚书事,都督中外各军,废魏主曹芳及芳后张氏,权焰逼人。未几师复病死,弟昭得承兄职,比乃兄还要跋扈,居然服衮冕,着赤舄。魏主曹髦,忍耐不住,尝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因即号召殿中宿卫及苍头官僮等,作为前驱,自己亦拔剑升辇,在后督领,亲往讨昭,才行至南阙下,正撞着一个中护军,面目狰狞,须眉似戟,手下有二三百人,竟来挡住乘舆。这人为谁,就是平阳人贾充。特别提出,不肯放过贼臣,且为该女乱晋张本。魏主髦喝令退去,充非但不从,反与卫士交锋起来,约莫有一两个时辰。充寡不敌众,将要败却,适太子舍人成济,也带兵趋入,问为何事相争,充厉声道:“司马公豢养汝等,正为今日,何必多问!”成济乃抽戈直前,突犯车驾。魏主髦猝不及防,竟被他手起戈落,刺毙车中。兄废主,弟弑主,一个凶过一个。余众当然逃散。  ……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浙江省萧山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编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堪称历史演义之*。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蔡东藩先生的这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从秦汉写到民国,全书共一千余回,六百多万字,写了近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