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领导干部读本

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领导干部读本

1星价 ¥38.6 (6.9折)
2星价¥38.6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5694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03569425 ; 978-7-5035-6942-5

本书特色

1. 立足于当前,探讨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本书深入浅出地梳理了我国和世界上应急管理面对的挑战与演化历程,介绍了应急管理的体系与要素、指挥和救援、协调与决策、装备和技术,以及应急产业发展等内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应急管理的系统知识与关键因素。 2.助力领导干部全面掌握应对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的知识和技能,打造自己力扛千钧的“铁肩膀”。 陈安教授是国内应急管理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近二十年来,一直站在应急管理的研究、教学、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的**线,他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以国际性的视野,系统阐述应急管理的知识体系,对应急管理的机制构建做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这本新著是为各级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应急管理入门指南和工作手册。 3.文笔生动活泼、内容实在实用:有温度,有趣味,有技巧,可操作性强。 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不是板着脸讲理论,而是将应急管理从事件处置、制度建设的层面提升到了文化的层面,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将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从源头上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应急意识缺失、应急教育缺失、应急信息缺失、应急方法缺失等问题。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是新时代“中国之治”制度优势的必然要求。本书按照“认知灾难、应对灾难、风险管理”的逻辑,对当前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选取中国和世界天灾人祸的案例,系统阐述了公共危机的界定、科学应对天灾人祸、从应急走向预防等,从而完善对于危机事件的认知体系。 本书既阐释了应急管理的关键要素、协同决策、行动方案,又立足认知风险、防范风险、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危机决策、应急响应、灾难救援、恢复重建等,为广大领导干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提供决策参考,帮助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切实提升领导干部危机与应急管理能力、危机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目录

**编突发事件:天灾与人祸并存

**章 中国承灾

**节 黄河西来决昆仑

第二节 唐山与汶川的地震噩梦

第三节 本溪湖煤矿爆炸惨剧

第四节 貂皮需求引发的东北鼠疫


第二章 世界蒙难

**节 通向地狱入口的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瘟疫

第二节 泰坦尼克号沉没背后的元凶

第三节 *“昂贵”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第四节 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背后


第三章 在灾难中认识灾难:天灾人祸

**节 灾难、事故与突发事件

第二节 中国突发事件类型知几何

第三节 其他国家对突发事件的不同分类法

第二编应急管理:科学应对天灾人祸

第四章 中国应急管理之路

**节 应急办应运而生

第二节 应急部成立后的应急管理模式探索

第三节 应急体系内部结构透视


第五章 世界应急管理面面观

**节 美国的应急能力:“卡特里娜”飓风的考验

第二节 日本福岛核电站之殇:复合型灾害如何应对

第三节 韩国的应急之辱:让公民无法原谅的“岁月”号惨案背后

第四节 基于欧盟一体化的欧洲国家应急特色——“欧盟公民保护机制”


第六章 应急管理现代化:从“一案三制”起步

**节 我国应急管理的几个重要阶段

第二节 总行动方案:应急管理预案

第三节 架构清晰,功能恰当:应急管理体制

第四节 外重流程内重职能:应急管理机制

第五节 法律、规范、制度、活动之和:应急管理法制


第七章 应急管理的关键要素

**节 沙场点兵:应急指挥

第二节 分秒必争为了你:应急救援

第三节 让救援插上翅膀:应急装备与技术

第四节 是天使也是“战狼”:应急人员


第八章 应急管理中的协同与决策

**节 体制内的纵横协调何其难

第二节 社会力量在应急中的地位与角色

第三节 应急决策怎么做


第九章 应急产业

**节 应急产业是“发国难财”还是“救国难”

第二节 给应急产业发展插上翅膀

第三节 乱象终结者——应急产业标准体系构建设想


第十章 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管理

**节 古代传染病的应对法

第二节 面对新型传染病的科学决策

第三节 我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的前期进程梳理

第四节 新型传染病应急的专业与管理机制

第三编风险社会:从应急走向预防

第十一章 风险社会来了

**节 风险与风险社会

第二节 从救灾到预防

第三节 从应急管理到风险管理

第四节 从灾难文化到风险文化


第十二章 应急水平如何判断

**节 如何认知风险

第二节 如何进行风险与应急评价

第三节 风险评估的指标与模型

第四节 典型案例应用:佛教圣地的石窟面临着哪些风险

结 语


展开全部

节选

*“昂贵”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2020 年4 月5 日,当全球都因新冠肺炎疫情陷入危机时,传来了一个令人分外紧张的消息: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着火了!这场大火持续燃烧,尽管乌克兰方面已经出动了2500 多名消防人员前去灭火,但是因火势过大,再加上刮风,整整一个月过去了,都未能将火势控制住。这场森林大火不但引起了乌克兰总统的极度重视,亲自前往指挥,也引起了联合国的关注。为什么一场大火会引起如此重视呢?因为,它发生在切尔诺贝利!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并没有过去很久。这次大火,*先从切尔诺贝利禁区的西部森林处燃起,很快就接近了中央地区的核反应堆,而那里埋着的,正是30多年前核爆炸时的废弃核反应堆,至今还存在着严重的辐射。眼看着大火燃起的烟雾中已经带着陈年核辐射物质在空中向四处飘荡。 一场世界性核能灾难似乎就在眼前…… 我们几乎不敢想象,如果真的烧到了废弃的核反应堆,整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也被称为“切尔诺贝利事件”,是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今乌克兰境内)的反应堆事故。这起核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严重的核事故,也是首例依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被分到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在由英国Darlow Smithson Productions制作,在国家地理频道播放的系列节目《重返危机现场》中,2004年播出的**季第7集拍摄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加拿大的《空中浩劫》节目也拍摄过这一事故。 晴天霹雳惹祸来 1986 年4 月26 日深夜1 时23 分,就在苏联(今乌克兰境内)一个名叫普里皮亚季的小镇仍然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在它旁边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里,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凌晨时分,消防队员们被通知去救火。 我没有看见爆炸,只看见火焰。一切仿佛都映得通亮……整个天空……高高的火焰,黑烟。可怕的火灾。而他始终不见踪迹。冒黑烟是因为沥青被点燃了,电站顶层铺了沥青。后来他回忆说,就像走在焦油上。人们在扑火,他们却蹒跚而行,用脚将滚烫的石墨踢开……他们去的时候,没有穿帆布防护服,只穿了一件衬衫,就这样走了。没人提醒他们,他们是奉命奔赴普通火情的…… 七点钟……七点钟我被告知,他被送到医院了。我跑过去,可是医院四周被警察团团围住,一个人都不让进去。只有救护车驶入。民警们高喊:“别靠近救护车,辐射爆表了!” 这是2015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白俄罗斯记者、散文作家S.A.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纪实文学《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中一个受访者对于丈夫去救火的回忆。新婚的丈夫是个消防员,他在接到消防任务后和妻子甜蜜告别,然后奔赴发生了核爆炸的火场,第二天一早和其他消防队员一起被送到医院,后来被送往莫斯科的医院。经过14 天的潜伏期之后,他悲惨死去。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是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事发10 多年以后亲自前往普里皮亚季,采访了500 多名亲身经历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人之后,以采访体写成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在这部作品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宏观的事故分析和责任追究,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普通的小人物在这场人间劫难中的哭泣、执着、不解,以及怨恨。一夜之间,他们失去了亲人、故乡、健康,乃至生命,幸存下来的人也依然无法摆脱精神上的折磨和肉体上的核辐射后遗症。他们一个个凄惨的故事令人潸然泪下。 他每昼夜排便二三十次,带有血和黏液。手上、腿上的皮肤开始龟裂……全身长满水泡。他一转头,枕头上便留下一团团头发……我每天都洗这个小床单,到晚上它就会沾满鲜血。我搀扶他的时候,他的一块块皮肤,会粘在我的双臂上面。……我拦住护士:“他会死的。”她对我说:“还能怎么样?他受了一千六百伦琴的辐射,四百伦琴就可置人于死地。” ……他们都死了以后,医院重新装修。墙壁刮了,镶木地板刨了……窗户也拆了。我与他寸步不离……我陪他走到棺椁前……我还记得那不是棺椁,而是一个很大的塑料袋……就是个袋子……他们在太平间问我:“如果您想的话,我们给您看一下他穿的什么衣服。”我想!他们给他穿了礼服,头盔放在胸前。鞋穿不上,因为脚肿了。双腿肿得像炸弹。礼服也剪开了,因为穿不进去。躯体已经不完整了,全身都是渗血的伤口。在医院的*后两天……我抬起他的手臂,骨头松松垮垮,晃晃荡荡的,身体组织已经与它分离。肺的碎块,肝的碎块从嘴里涌出来……他常被自己的内脏呛着……我手缠绷带伸进他嘴里,把东西抠出来……这没法儿说!也没法儿写!甚至让人难以忍受……然而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他任何号码的鞋都穿不上……光着脚入殓…… 还是那位勇敢的新婚妻子,在怀着六个月身孕的情况下,竭尽全力追到莫斯科的医院里,陪同她的丈夫走完人生*后14 天。她的丈夫只是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死亡的4000 多人中的一个,在记录的数字里,甚至很容易被人忽略,但是当这个“1”发生在活生生的亲人身上时,他们对彼此的爱和生死两相隔,以及孩子出生后也立刻因核辐射死去的悲痛,却要这个年轻的女性承受一辈子。 这样的悲剧,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数不胜数。

作者简介

陈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风险及应急管理、机制设计、智库等方向的研究;兼任国际危机与应急管理学会联合主席,多个学术组织会员,河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所所长;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地访问,在葡萄牙波尔图理工学院工作五年,主持应急领域各类科研项目三十余个。著有现代应急管理系列丛书,灾难人类学著作《樱花残》《中国灾难文化》等十余种,发表论文近两百篇,是《科学画报》长期作者,科学网个人博客访问量两千多万次。 陈樱花,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公共政策、社会保障、应急管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韩国仁荷大学,2015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访学。任多个学术组织会员,主持、参与十余项各级各类学术课题。著有《韩国国民年金制度改革路径选择:瑞典、智利、日本与韩国的比较研究》《行政事务人员技能考核培训教材》等;从事韩语翻译十余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