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卷)

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卷)

1星价 ¥82.6 (7.0折)
2星价¥82.6 定价¥11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9042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11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100190428 ; 978-7-100-19042-8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史新编》是有名哲学家冯友兰的经典著作。本书以时代思潮为纲,以对每个思潮中涌现出的哲学中心问题的阐释为要,对中国哲学史做出了全面而深透的研究;综合历朝历代的政治条件、社会环境和文化事件,提炼出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和学术高度的性见解,对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在着重探讨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对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进行了梳理,呈现出一个高度浓缩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目录

第三册

绪论??/??3

**节??“过秦” /??3

第二节??“宣汉” /??7

第二十五章??汉初黄老之学??/??12

**节??曹参的黄老政治??/??12

第二节??汲黯的黄老政治??/??13

第三节??司马迁父子的黄老之言??/??14

第二十六章??汉初*大的政论家和哲学家—贾谊??/??21

**节??陆贾的“逆取顺守”的策略??/??21

第二节??贾谊对于秦朝所以灭亡的分析及其对付农民的策略??/??22

第三节??贾谊对于地主阶级的忠告??/??24

第四节??贾谊恢复了关于“礼”“法”的争论??/??25

第五节??贾谊对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的一些建议??/??27

第六节??贾谊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31

第二十七章??董仲舒公羊学和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38

**节??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汉武帝和董仲舒??/??38

第二节??董仲舒和公羊春秋??/??42

第三节??公羊春秋和汉朝的政策??/??44

第四节??董仲舒所讲的《春秋》的“微言大义” /??47

第五节??董仲舒的政治纲领??/??49

第六节??董仲舒关于“天”的宗教化思想??/??50

第七节??董仲舒关于气和阴阳五行的学说??/??52

第八节??董仲舒的神秘主义的天人感应论??/??62

第九节??董仲舒的人性论??/??67

第十节??董仲舒的封建主义的社会和伦理思想??/??70

第十一节??董仲舒的历史观??/??77

第十二节??董仲舒的逻辑思想??/??80

第十三节??春秋公羊学和中国社会的两次大转变??/??82

第二十八章??《礼记》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85

**节??《礼记》其书??/??85

第二节??关于冠礼和婚礼的“义” /??86

第三节??关于丧、祭礼的“义” /??90

第四节??关于孝的理论??/??95

第五节??礼是变动的??/??98

第六节??《乐记》??/??102

第七节??《中庸》??/??106

第八节??《大学》??/??117

第二十九章??董仲舒哲学体系的对立面—淮南王刘安的黄老之学??/??125

**节??黄老之学与神仙家??/??125

第二节??刘安其人和《淮南子》其书??/??127

第三节??《淮南子》关于“气”的唯物主义的理论??/??129

第四节??《淮南子》关于天人关系的反目的论的理论??/??135

第五节??《淮南子》中的形、神二元论??/??141

第六节??《淮南子》中反映论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145

第七节??《淮南子》的人性论??/??148

第八节??《淮南子》中主张“变”的社会、政治思想??/??150

第三十章??《盐铁论》与“义利之辨” /??157

**节??地主阶级打击商人的斗争??/??157

第二节??《盐铁论》的主要内容??/??162

第三节??“义利之辨” /??168

第四节??盐铁会议与《大学》??/??170

第三十一章??纬书中的世界图式??/??172

**节??谶纬的社会根源??/??172

第二节??《易纬》的宇宙形成论??/??174

第三节??《洛书》??/??178

第四节??“太一” /??180

第五节??八卦方位??/??181

第六节??“卦气” /??183

第七节??纬书的世界图式与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比较??/??188

第三十二章??古文经学的兴起及其哲学家—刘歆、扬雄、桓谭??/??191

**节??什么是古文经学??/??191

第二节??石渠会议??/??193

第三节??刘向、刘歆关于《洪范》五行的理论??/??194

第四节??刘歆的“元气”说??/??196

第五节??刘歆与《左传》??/??198

第六节??刘向、刘歆的《七略》??/??200

第七节??扬雄《太玄》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202

第八节??扬雄的《法言》??/??213

第九节??桓谭对形、神关系的唯物主义见解及其反对神秘主义的斗争??/??215

第十节??王充对刘、扬、桓的评价??/??217

第三十三章??王充—两汉时代*大的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哲学家??/??219

**节??今文经学的反攻和白虎观会议??/??219

第二节??王充的家世和著作??/??220

第三节??王充的天文学??/??223

第四节??王充关于“气”的思想??/??226

第五节??王充关于天、人关系的理论??/??229

第六节??王充对于“天人感应”的批判??/??231

第七节??王充关于形、神关系的理论??/??238

第八节??王充的反映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45

第九节??王充关于性、命的理论??/??253

第十节??王充的历史观??/??263

第十一节??王充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266

第三十四章??东汉末无神论和进步的社会思想??/??269

**节??张衡反对谶纬的理论??/??269

第二节??张衡的天文学和宇宙形成论??/??270

第三节??王符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进步的社会思想??/??274

第四节??仲长统的无神论和进步的历史观??/??280

第五节??何休关于“太平”的思想??/??285

第三十五章??东汉末农民大起义和《太平经》??/??288

**节??以黄巾军为代表的农民起义??/??288

第二节??《太平经》其书??/??291

第三节??《太平经》中的“太平”思想??/??292

第四节??《太平经》的“天地周期”论??/??297

第五节??农民起义的优点和缺点、进步性和局限性??/??299

第四册

自序??/??303

绪论??/??305

**节??门阀士族的形成与发展??/??305

第二节??门阀士族为什么叫士族??/??307

第三节??东汉末伦理教条的没落??/??310

第四节??南北朝的分裂和隋唐的统一??/??313

第三十六章??玄学的先河—刘劭的《人物志》和钟会的《四本论》??/??315

**节??汉魏之际的名实问题??/??315

第二节??刘劭的《人物志》??/??317

第三节??钟会的《四本论》??/??324

第四节??从名实到名理??/??327

第三十七章??通论玄学??/??330

**节??玄学的主题??/??331

第二节??玄学的方法??/??333

第三节??玄学中的派别和发展阶段??/??340

第四节??玄学与抽象思维??/??342

第三十八章??王弼、何晏的贵无论—玄学的建立及其发展的**阶段??/??345

**节??王弼、何晏的生平与著作??/??345

第二节??何晏的《道论》??/??347

第三节??王弼、何晏关于“无名”的辩论??/??351

第四节??王弼关于一般和特殊的关系的几种说法??/??353

第五节??王弼关于“一”和“多”的理论??/??355

第六节??王弼关于常、变、动、静的理论??/??359

第七节??王弼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理论??/??364

第八节??王弼、何晏关于“圣人”有情、无情的辩论??/??367

第三十九章??嵇康、阮籍及其他“竹林名士” /??372

**节??从黄老到老庄??/??372

第二节??嵇康论精神境界的**层次—“越名教而任自然” /??374

第三节??嵇康论精神境界的第二层次—“心不违乎道” /??378

第四节??嵇康论音乐??/??382

第五节??嵇康对于当时社会迷信的态度??/??388

第六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394

第七节??阮籍的《达庄论》??/??398

第八节??“达”与“作达” /??401

第四十章??裴頠的崇有论和欧阳建的言尽意论—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403

**节??裴頠和他的《崇有论》??/??403

第二节??裴頠全部哲学思想的自述??/??405

第三节??裴頠所提出的贵无论的社会根源??/??407

第四节??裴頠所说的贵无论的社会影响??/??408

第五节??裴頠总论有无??/??410

第六节??所谓“言意之辨” /??412

第七节??欧阳建的《言尽意论》??/??414

第八节??从王弼到郭象??/??417

第四十一章??郭象的“无无论”—玄学发展的第三阶段??/??420

**节??向秀的《庄子注》和郭象的《庄子注》的关系??/??420

第二节??郭象关于“有”“无”的理论??/??426

第三节??郭象关于“性”“命”的理论??/??433

第四节??郭象关于动、静和生、死的理论??/??438

第五节??郭象关于“无对”和“有对”的理论??/??441

第六节??郭象关于“有言”和“无言”的理论??/??447

第七节??郭象关于“无心”“无为”“无待”的理论??/??451

第八节??郭象关于“圣人”的理论??/??458

第九节??郭象关于“名教”与“自然”的理论??/??463

第十节??郭象的《庄子序》和《庄子注序》??/??468

第四十二章??魏晋之际玄学以外的唯物主义和进步的社会思想??/??472

**节??曹植的唯物主义思想??/??472

第二节??杨泉的《物理论》??/??475

第三节??鲍敬言的“无君论” /??477

第四十三章??玄学的尾声及其历史的功过??/??482

**节??《列子》和《列子注》??/??482

第二节??玄学与孔丘??/??485

第三节??玄学历史功过的哲学根源??/??489

第四十四章??通论佛学??/??492

**节??所谓儒、释、道三教??/??492

第二节??佛教和佛学的主题—神不灭论??/??494

第三节??佛学的方法??/??496

第四节??中国佛教和佛学发展的阶段??/??497

第五节??一个辩论,一个问题??/??498

第四十五章??佛学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格义” /??500

**节??僧肇及其著作??/??500

第二节??慧远的《神不灭论》及其他??/??507

第三节??道生的诸“义” /??512

第四节??谢灵运的《辩宗论》??/??517

第四十六章??中国佛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教门??/??520

**节??三论宗??/??520

第二节??《大乘起信论》??/??526

第三节??玄奘的《成唯识论》??/??529

第四节??华严宗的三个“义” /??532

第四十七章??中国佛学发展的第三阶段—“宗门” /??537

**节??禅宗出现的历史意义??/??537

第二节??慧能和神秀—禅宗中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539

第三节??禅宗的“不道之道” /??542

第四节??禅宗的“无修之修” /??544

第五节??禅宗中的派别??/??552

第四十八章??隋唐佛学向宋明道学的过渡??/??555

**节??所谓“三教合流” /??555

第二节??韩愈、李翱在过渡时期的贡献??/??561

第三节??柳宗元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反迷信的斗争??/??575

第四节??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和法制思想??/??59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产生深远影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