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环境哲学的实用主义进路研究

环境哲学的实用主义进路研究

1星价 ¥75.2 (7.6折)
2星价¥75.2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733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9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20373388 ; 978-7-5203-7338-8

本书特色

《环境哲学的实用主义进路研究》对环境哲学的这一实用主义进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从而在错综复杂的各种不同环境实用主义进路中整合并展现出了一幅相对完整和一致的环境实用主义画面,并主要就环境实用主义的现实实现方式进行了探析,试图为人们提供一种看待和理解环境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新视角、一种提升和实现环境伦理和环境哲学实践影响的工具、一种处理和应对环境议题和环境困境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的是环境实用主义思想,从环境实用主义进路何以可能开始,到其致思理路、理论特征、核心旨趣、实现途径,很后是对其的反思与批判,系统梳理了环境实用主义的思想体系。本书没有为环境伦理与环境哲学中旷日持久的理论争论及相关的困惑与难题徒增笔墨,而是勾勒出了环境伦理与环境哲学实践转向的路径与方向。也就是说,本书首先不是把环境实用主义看作是一个逻辑严密、论证详实的环境伦理学流派,而是将其理解为应对环境伦理学理论困境与现实路径缺失一个方法,进而去探究这种方法的可能性及其具体的实现途径。因此,本书很终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看待和理解环境的新视角、一种提升环境伦理学和环境哲学实践影响的工具、一种鼓励解决现实环境问题、鼓励行动的态度。

目录

导论
一 环境哲学的历史沿革
二 实用主义转向
三 理论与实践的张力

**章 实用主义进路何以可能
**节 现实背景
一 环保共识:实用主义进路的原初推力
二 两难困境:实用主义进路的现实动力
三 生态文明:实用主义进路的当代指向
第二节 理论渊源
一 实用主义哲学
二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三 大地伦理思想
四 生态经济观
第三节 环境实用主义的可能性
一 环境哲学的实用主义
二 实用主义的环境哲学
三 环境实用主义的建立

第二章 实用主义进路的致思理路
**节 倡导多元主义
一 多元主义:环境实用主义者的聚合剂
二 多元主义的科学依据:生态系统复杂性
三 多元主义的哲学基础:实用主义经验论
第二节 规避形而上学争论
一 超越“人类”与“非人类”中心之争
二 打破“个体”与“整体”主义区分
三 消融“工具”与“内在”价值对立
第三节 直面现实环境问题
一 应用哲学模式
二 实践哲学模式

第三章 实用主义进路的理论特征
**节 求实主义的世界观
一 人与环境的交互性
二 实践的环境哲学观
第二节 关系视角的价值观
一 从价值到价值判断
二 从需求关系到合作关系
第三节 实用探究的知识论
一 真理的实用探究
二 行动的方法指引
第四节 工具主义的道德观
一 道德基石的破灭
二 道德的情景式探究
三 作为工具的环境伦理学

第四章 实用主义进路的核心旨趣
**节 可持续性:环境哲学的目标
一 可持续性的含义与度量
二 环境哲学的强弱可持续性范式
第二节 可持续性的实用主义图景
一 层级模型:可持续性的概念重建
二 适应性管理:可持续性的中介桥梁
第三节 实现环境主义者的联盟
一 代际伦理:可持续性的伦理基础
二 公共话语:可持续性的沟通路径
三 发展与保护:可持续性的现实规范

第五章 实用主义进路的实现途径
**节 环境决策:环境哲学的实践通道
一 环境决策的内涵及特征
二 环境决策的中介作用
第二节 环境决策的伦理向度
一 环境决策的基本伦理支撑
二 从人际伦理走向环境伦理
第三节 环境决策的调适策略
一 面向后常态科学
二 处理不确定性
三 关注语境敏感性
第四节 环境实用主义的决策框架
一 以共同体为导向
二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三 以程序和结果为基准

第六章 实用主义进路的批判与反思
**节 实用主义进路的缺陷与不足
一 悲观的理论态度
二 多余的哲学承诺
三 尴尬的中间路线
第二节 实用主义进路改进的可能方向
一 应用研究的强化
二 元伦理层次的深入
三 与其他进路的对话
四 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
五 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结语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国环境哲学的本土化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环境哲学的实用主义进路研究》:  二 从需求关系到合作关系  本书前面讲到,价值本质上是反映价值关系的,而价值关系主要体现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因此,进行价值判断就是要考察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的相互关系有两层含义。**,价值关系体现在客体的某种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对于主体发展的帮助等,用杜威的话来说,在于“行为后果的享受”。从人的主体角度,本书简单地把这一层次的关系称作需求关系。当然,这种主体对客体的需求是有限度的,并不是所有的需求满足都是一种价值关系。杜威区分了“可享受的”与“所享受的”,“可以令人满意的”与“使人满意的”,以及“可期望的”与“所期望的”。①说某物被人们所享受不过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它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而不是在判断这一事实的价值,同样,“可以令人满意的东西”也只是在陈述某物有令人满意的性质,但这并不代表它一定会变成“使人满意的东西”,二者之间还存在着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从过去和现在到未来,从可能到事实的距离。因此,主客之间的需求价值关系要得以成立,或者说要成为正的价值关系,必须是那些正当合理的、有希望变成事实的需求。  第二,价值关系还体现在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中。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不同,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人的社会性这一背景前提下。实践活动中人的社会性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这个特征决定了人从自然性的存在转变为社会性的个体。作为社会性的个体,人们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合作。这里的合作是广义的,既可以是个体之间的直接联系,又可以是远距离的间接联系,甚至也可以是以他人的劳动为生存前提这样遥远的联系。因此,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成员间的合作关系。比如,这种合作关系体现在家庭生活上则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承认、尊重与共同劳动等。这种承认与尊重不仅是对家庭成员劳动的肯定,也是对其人格的爱护与尊重。所以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既有需求属性的成分,又有人的道德成分。正如杜威所指出的,“也许每一个人的*深沉的愿望是感觉到他对别人来说是有价值的,并且从别人那里确认他们的确是有价值的”①。  意识到价值关系中主客体之间的需求与合作关系这两个层次对于环境议题的讨论有很大的帮助。在环境价值评估中,需求关系是显性的。我们呼吸新鲜空气、饮用淡水、在草地上放牧、在海洋里捕捞……都是对外界环境需求的一种体现,多种多样的生态自然环境的不同属性正好满足了人类的不同需求,自然的价值也体现于这种需求关系之中。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人们肆意扩张这种需求而导致的,*初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也主要着眼于对这种肆意妄为的人类需求的控制。不过,我们还应当注意,在环境价值中同样包含了合作关系这层含义。合作关系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让人理解,因为我们通常都将人与环境的关系看作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因此主体与客体的需求关系成为价值关系的首要。不过,如果我们再进一步,从实用主义对价值是行动后果的享受这一界定来看,既然价值是作为智慧行为后果的享受,那么影响到行为后果享受的各种因素就会影响到价值,而与环境相关的行为实践,如饮水、放牧、捕捞、种地等,都离不开人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离不开社会成员之间各种各样的合作关系。例如,一条小河流经了几个不同的村落,上下游村落中村民的合作关系(广义上的)是保持河流价值能持续地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如果上游河流被过度使用或排污损坏,那么下游村民对河流的需求关系将受到影响和变化。在这个例子当中,保持河流价值持续供给给所有村民的基础是村民间的合作关系,正义和不损害他人利益等道德原则在起作用。  ……

作者简介

  杜红,四川人,南京大学-昆士兰大学联合培养哲学博士,现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在站哲学博士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基金博士项目,重庆市博士后科研特别资助项目等,论文先后发表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核心期刊上。主要从事环境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