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0158534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88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100158534 ; 978-7-100-15853-4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通识教育本科生、历史学专业研究生和学者、对欧洲宏观历史地理感兴趣的读者本书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诺曼??庞兹的代表作品,其内容始于希腊古典时期,终于“一战”前夕,跨度达2500年。本书纵论古今,分析精当,既包含丰富的数据图表,每章后又附有精选的延伸书目,是一部*佳的入门通史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三卷本《欧洲历史地理》的缩写精华版,围绕环境、技术水平、人类的观念和组织三个因素,选取欧洲历目前七个关键时期,来呈现欧洲在过去的2500年历史中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空间模式。环境、技术水平、人类的观念和组织三者始终互相作用:环境一方面促进或约束人类的活动,另一方面也被人类所改变,以符合人类的需求;人类的观念和组织是一个不可预知的因素;而在整个历史中,人和环境的关系已被人们掌握的技术所改变。本书运用大量地图、表格,直观体现历史变化,具有极强的实证性。
目录
序 言 / 1
绪 论 / 1
**章 欧洲历史的自然基础 / 9
**部分 古典文明 / 25
第二章 古典时期的欧洲 / 31
第二部分 中世纪 / 81
第三章 2至9世纪 / 89
第四章 查理曼时代的欧洲 / 111
第五章 9至14世纪 / 137
第六章 14世纪初的欧洲 / 173
第七章 中世纪晚期 / 225
第三部分 近代欧洲 / 253
第八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 259
第九章 16至19世纪 / 301
第四部分 工业革命及以后 / 371
第十章 工业革命前夕的欧洲 / 377
第十一章 19 世纪 / 413
第十二章 “一战”前夕的欧洲 / 519
索 引 / 553
节选
本书的中心主题是欧洲过去2500年历史中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空间模式。人类所处的位置由三个因素决定:环境本身,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所具有的生活态度和社会组织形式,*后是他们的技术水平。这三个因素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各种环境一方面鼓励、放任或约束人类的活动,另一方面它们被改变,以符合人类需求。人类的观念和看法是一个永远存在,但在方程式中总不可预知的因素。而在整个历史中,人和环境的关系已被人们掌握的技术所改变。无论产生于何处的技术,均通过人类交往得以传播。技术有时受到欢迎和使用,有时遭到拒绝。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下面的模式是对此进行的一个总括,本书将详细阐述该模式。 环境是人们生活在其中的全部地理背景,它包括山脉、丘陵、山谷、平原等地形。这些地形通过许多方式影响到人们的居住、运输和交流,更不用说农业了。人们禁不住认为,地貌的影响是静止不变的。它可能被认为是“永恒不变的山丘”,一直屹立在那儿,见证着人类物种在其更近的历史阶段的到来和发展。但是,大陆的自然轮廓甚至在历史时期也发生了细节上的变化。总的来说,变化微小得不为人所察觉,但有些变化的影响却是历史学家不可忽视的,如欧洲海岸附近的变化*显著:桑田变为沧海。另一极端是,平坦的海岸线向前推进与河口淤塞。 构成地球的岩石是环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提供了建筑材料,可能包含水源、石油矿藏、固体燃料矿床和金属矿床。在气候和植被作用下, 岩石变成土壤,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提供农作物赖以生长的培养基。土壤通过任何长时间段耕作,都会或好或坏地被改变。土壤是“一个经营的结果”,今天*好的土壤是那些得到数世纪用心经营的土壤。虽然人类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可能不那么显而易见,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没有什么比这一方面更重要的了。 *后,天气和气候是环境普遍的、不可分割的方面。天气是日日发生的波动,气候则是长期或平均的状况。直到近来,天气才能提前数小时预测。气候是已知的,围绕一年的气候序列,人们建立起农历和一系列的收获与欢庆日,大多数人依此来计算时间推移。但是,预测之事不是一直发生的,气候并不总如预期。有凉爽、湿润的夏季——事实上它们可以成序列地出现几个片段——和很冷或很湿的冬季。气候每次偏离常规和预期,带来的是艰难困苦;这样的偏离会通过其他时机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弥补,即比预期更好的、光照更长且有及时雨的天气。在农作物的选择、土壤的排水和农产品的晾晒上,只能针对天气加以微调。天气是且仍是*不受人类控制的自然环境要素。 社会本身内嵌了对环境的态度。所有社会都相对保守,不愿打乱其已经能够与自然环境建立的任何稳固关系。一般说来,惯例的改变是不情愿地被接受的,这是解决食物、土地和燃料短缺的需要所出现的必然结果。斯图尔特·皮戈特(Stuart Piggott)已区分了保守社会和革新社会,前者不愿变革其社会组织及其开拓栖息地的方式;后者无论多么不情愿,也会接受变革。没有什么特定的人类活动曾是在孤立状态下进行的;它是系统的一部分,依赖其他部分并与其相互配合,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类活动是互补的。任何革新或变化都必然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而这在农业领域表现得*明显。例如公地农业、休耕和三区轮作农业等做法在技术上变得过时后仍持续了很久,因为每一做法与体系中的其他做法密切关联,而体系是作为整体而兴起或衰落的(见第十一章)。在一个保守社会中,社会结构、手工业、农业和贸易环环相扣,以致自愿革新异常困难,即使并非不可能。 人口规模对环境和技术产生持续影响。人口增长可能带来资源匮乏,也可能激励发明。在特定范围内,人口是个移动因素;它可以为了寻找土地或工作而迁徙。在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空间模式中,人口的规模和分布一定是必要成分。在农业模式和强度、手工业和之后的工厂工业规模以及城镇增长等因素背后,是大量衣食住需要被满足的个体。我们很难避开这样的结论:尽管与真正的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水平还相差甚远,但增长的人口有时也可推动革新。其机制是简单的。初期的不足,不论是季节性的、异常的抑或长期的,都会造成价格的小幅上升,而这反过来会催生更大的创造力以满足需求。 人口规模远非导致匮乏或盈余的自发因素。它在某种程度上由社会道德观念决定,比如,一些社会道德观念可能赞成早婚、容忍溺婴或把大家族树立为社会身份的标志。人口规模依旧受制于流行病和其他形式的疾病,这是生物环境的一部分。这些疾病的影响,因为密集居住区人口过剩和人口迁移而增加。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的其中一个结果是卫生状况和公共健康的改善,于是死亡率降低。在今日世界,我们经常看到广阔的革新领域,它们的目标原本是要解决匮乏,但*终由于增加了人口以及需求而导致了更大的困难。 第三个因素是技术革新。技术革新的目的总是要增加或加速农业、手工业或其他人类活动的生产过程。通常,革新是要解决匮乏,而这些匮乏源自人类需求的增加、自然资源的枯竭或两者的结合。正是不断改进的技术,使得新石器时代的农夫能够蚕食森林,中世纪的农民可以耕种重黏土(见第六章)。技术革新使得炼铁高炉或鼓风炉取代了简易风炉,其他革新带来的则是采用煤代替木炭作为工业燃料。在每一个实例中,均有些人受损,但从长远来看,公认的常识告诉我们,变化为*多数的人带来了更大利益。 每个革新都有其空间的方面。革新在所使用的材料、所需要的劳动力或所供给的市场等方面带来了某些变化,这些变化转而造成了活动场所的变迁,因为参与革新的那些人感知到一地比另一地更有利。下文包括了许多由生产阶段转变而引起地理变迁以应对生产因素的不断变化的例子。但是,这样的变化并非必然或自发的。如果相关数据被输入电脑,无疑可以计算出一地与其相关场所的成本效益。今天,这样的计算可做数千次。但是,早期的人们不是电脑的奴隶,他们按照他们所感知的那样来判断环境,他们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总带有其所生活的社会价值的色彩。
作者简介
诺曼??庞兹(N. J. G. POUNDS,1912—2006),英国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曾执教于剑桥大学,后移居美国。庞兹著有三十余种著作,涉及自古及今的欧洲历史地理,其中代表作品有《欧洲历史地理》《英国堂区史》等。 译者简介: 王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环境史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清“江南海塘”的建设与环境》。曾获得2009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2011年第四届谭其骧禹贡历史地理学奖。 秦瑞芳,世界史硕士,主攻中世纪民族史,复旦大学图书馆馆员。 屈伯文,同济大学博士,现于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早期西方军事史。译有《西方文明的统一》《跟着圣经去考古》等著作。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0.9¥5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吴晗-明朝三百年
¥1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