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学研究:二

包邮蜀学研究:二

¥75.2 (7.6折) ?
1星价 ¥75.2
2星价¥75.2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748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90页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20374873 ; 978-7-5203-7487-3

内容简介

  蜀学是诞生于中国西南巴蜀大地,与中原学术互补互动的一方学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制度层面、经典层面、信仰层面、核心价值层面都具有独特的造诣和丰硕的成果。该书是中华孔子学会·蜀学研究会和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的学刊,由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和《巴蜀全书》编纂组承办。该书汇集了蜀学研究的新成果,主要包括蜀学、蜀中论学、蜀门治学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蜀学研究(二)》包含蜀学论衡、儒学探微、经学纵横、文献经纬、宗教情怀和蜀学名家六个部分。

目录

“蜀学”的包容与儒释道的价值体系(代序) 舒大刚
蜀学论衡
金景芳先生的礼学研究述评 潘斌
廖平“《王制》学”思想探微 张晓程
尊道而考实——杨慎历史政治思想评述 秦际明
苏过的孝道思想及“纯孝”人生 刘延超
题杨慎著《史绪》系伪书考 杜春雷

儒学探微
调解制度与中国社会 马泓波
从“人皆可以为尧舜”到“涂之人可以为禹”——论孟、荀从人性论到成人观的殊途同归 高正伟

经学纵横
论宋代“《周礼》学”的学术价值 夏微
《五礼通考》中的天神祭祀系统 霞绍晖
试论陈光煦的《仪礼》研究 邓声国

文献经纬
文献辑佚与清代考据学 郭国庆 廖孟迪
读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札记 田君
读《苟子》札记十九则 李佳喜
清末巴蜀学人李滋然行述考 任利荣
山东任希古与成都任奉古考略 汪璐

宗教情怀
诺矩罗阿罗汉信仰在中国的流传 哈磊
纪大奎《老子约说》儒道互释思想研究 杨子路
宋代巴蜀佛教文学的内涵、特征与影响 戴莹莹

蜀学名家
学术自述 舒大刚
舒大刚学术论著目录
附录:已发表参会论文提要
展开全部

节选

  《蜀学研究(二)》:  **,打破对郑玄《周礼注》的迷信,开元、明、清批评、驳斥郑玄《周礼注》之先导,并为后世启示方法。  宋代经学以变古求解放,经学变古的重要方面就是对汉唐经学进行反思和批判,北宋学人开始批评郑玄《周礼注》,并驳斥郑玄《周礼注》中的具体经说,至南宋,学者们对郑玄《周礼注》的批评更加系统,批评焦点逐渐集中于五方面:如批评郑玄《周礼注》引汉制解经多有不当;批评郑玄《周礼注》引谶纬之说解经荒诞;批评郑玄《周礼注》在阐发经典义理方面存在欠缺;批评郑玄《周礼注》解经不合经文本意,贻误后学,甚至开启后世对《周礼》的怀疑;批评郑玄《周礼注》解经臆断,且注说前后矛盾。与此同时,南宋学人对郑玄《周礼注》具体经说的驳斥更全面、更有力。  宋人对郑玄《周礼注》提出的这些批评,启示了元、明、清后学批判郑玄《周礼注》的方向,如清代四库馆臣评价郑玄《周礼注》日:“元于三礼之学,本为专门,故所释特精,惟好引纬书,是其一短。”①这其间提到的郑玄《周礼注》之缺憾与宋人对郑玄《周礼注》的批评如出一辙。再如杨天宇先生在《郑玄(三礼注)研究》中,总结郑玄《三礼注》的问题和错谬七点,其中,“其二,郑《注》之谬,还在于用与阴阳五行思想紧密结合的宗教神学思想注经”,“其四,郑玄常以己意解经,因此《注》中颇多臆说”,“其五,郑注‘三礼’,常以今况古,使经义易明,这本是郑《注》之一长,但他又常常犯以今代古、以今乱古的错误”,“其六,郑玄之经《注》,意思不明,或解释不确切,甚至自相矛盾处,亦往往有之”②,杨先生提到的郑玄《三礼注》的这些问题和错谬,我们在宋人对郑玄《周礼注》的批评中皆可找到。由此可知,宋人对郑玄《周礼注》提出的这些批评启示了后学批判郑玄《周礼注》的方向。  宋人对郑玄《周礼注》具体经说的驳斥,有些颇有价值,或可纠补郑玄《周礼注》之误,或可成一家之言,或可启发后学,能为元、明、清学者驳斥郑玄《周礼注》提供示范。此外,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的不少失当之论,对于元、明、清的《周礼》研究亦有启发意义,能引发后学对相应郑玄《周礼注》之说的关注,并在宋人基础上继续研究,无论是申郑玄《周礼注》之说驳宋人之论,还是从宋人之说,驳郑玄《周礼注》之说,都能丰富并加深我们对郑玄《周礼注》的认知。诚如张舜徽先生所说:“乾嘉考证之学,都由宋代学者开辟途径、启示方法、为之先导。”①  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的方法,也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梳理并总结宋人驳斥郑玄《周礼注》的方法,认为主要方法有六:其一,运用其他经典的相关记载驳斥郑玄《周礼注》之说;其二,运用《周礼》本经的相关记载驳斥郑玄《周礼注》之说;其三,从义理的角度驳斥郑玄《周礼注》之说;其四,从情理的角度驳斥郑玄《周礼注》之说;其五,引汉儒《周礼注》之说驳斥郑玄《周礼注》之说;其六,以宋人新说驳斥郑玄《周礼注》之说。这其中有不少方法有其合理性、实用性,也为元、明、清诸儒所效仿,如运用其他经典的相关记载驳斥郑玄《周礼注》之说、运用《周礼》本经的相关记载驳斥郑玄《周礼注》之说、从义理的角度驳斥郑玄《周礼注》之说、从情理的角度驳斥郑玄《周礼注》之说,元、明、清诸儒也常用这些方法驳斥郑玄《周礼注》。  第二,宋人开创的以义理解《周礼》的经学解释新方法,被元、明、清诸儒接受并效仿。  ……

作者简介

  王小红,重庆梁平人,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理事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巴蜀文化和蜀学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参与《儒藏》《巴蜀全书》的编纂工作。出版《宋代〈禹贡〉学研究》《章太炎儒学论集》《儒藏》《舆地广记》《巴蜀历代文化名人辞典(古代卷)》等多部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