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17254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343页
- 出版时间:2021-02-01
- 条形码:9787521725414 ; 978-7-5217-2541-4
本书特色
深居内陆的蒙古高原,隐藏着哪些影响世界局势的变量? 让人眼花缭乱的中亚地区,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中国西部的高原地带,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西伯利亚和东欧平原,如何形成未来世界的“新压力源”? 天涯爆帖再结集 豆瓣网2017年度社科类十大图书《谁在世界中心》续篇 80幅原创地图 一次性讲透中国和陆地周边国家地缘局势 附赠中国历代疆域地图拉页 动态呈现中国地缘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分四章, 每章围绕一个地理单元展开, 分别为蒙古高原、大中亚、青藏高原, 以及西伯利亚和东欧平原, 搭配79幅原创地图, 论述了深居内陆的蒙古高原, 隐藏着哪些影响世界局势的变量。
目录
前言
**章 蒙古高原
**节 阿尔泰语系游牧集团与蒙古高原
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的扩张
蒙古戈壁与蒙古高原的地理分区
第二节 漠北
色楞格草原
大湖盆地
第三节 漠南
燕北草原
阴山草原
河套
河西走廊
第四节 俄属蒙古高原
唐努乌梁海与阿尔泰诺尔乌梁海
贝加尔湖和外贝加尔地区
第二章 大中亚
**节 大中亚的范围与板块划分
第二节 图兰地缘圈
中亚的地理环境
七河地区
河中地区
沙皇俄国在中亚地区的扩张
谁能影响中亚
第三节 西域地缘圈
塔里木盆地与丝绸之路的开拓
中亚文明的崛起与唐帝国的西扩
故土新归
第四节 伊朗高原地缘圈
伊朗高原的地理环境
伊朗文明的内部结构
波斯文明产生的外部环境
欧亚非大陆的心脏
“帝国坟场”
俾路支斯坦
第五节 高铁视角下的新丝绸之路
欧亚高铁北线
欧亚高铁中线
欧亚高铁南线
第三章 青藏高原
**节 青海与西康
河湟谷地
安多的马
康巴的汉子
第二节 卫藏
羌塘与那曲
念青唐古拉山脉与林芝
“卫藏的菩萨”
藏印之路
第三节 从西藏到克什米尔
谁是真正的克什米尔
阿里高原与小西藏
第四节 天堑与通途
古丝绸之路在克什米尔地区的走向
中巴公路与新藏公路
阿克赛钦与喀喇昆仑走廊
第四章 西伯利亚与东欧平原
**节 西伯利亚的环境
气候与西伯利亚的命运
西伯利亚的地理结构
第二节 俄国的扩张
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征服与开发
世界第十二大奇迹—西伯利亚铁路
日俄战争与铁路的标准之争
第三节 东欧与草原
欧洲的地缘政治板块划分
东欧平原的水系与“五海通航”
南俄草原
乌拉尔人与基督教之盾
第四节 斯拉夫人
俄罗斯人和他的邻居们
哥萨克
节选
谁能影响中亚 从地缘位置上看,中国无疑是填补中亚影响力空间的*直接人选。如果说100 多年前,俄国人是在控制中亚之后觊觎西域,那么现在形势就完全倒转过来了。中国完全可以依托西域,在四分五裂的中亚渗透影响力。至于中国具体应该怎么做,等到本章*后阶段再揭晓。因为只有在了解了整个大中亚地缘圈的结构、历史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看看,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哪些国家有兴趣参与中亚影响力的竞争。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俄国当初将中亚地区纳入国土,一方面是为了全面控制欧亚大陆腹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继续南进向印度洋方向突破。在海洋愈发显得重要的时代,后一个目标对于俄国的地缘意义要大得多。正因为如此,控制所谓“西突厥斯坦”之后,俄国人审时度势地没有再把主攻方向放在东方。一定要和中国死磕到底的话,俄国至多再增加几片沙漠和边缘绿洲。而如果能够*终夺取印度洋的出海口,俄国就可以成为**个可以面向四大洋的帝国了。 想打开印度洋通道的话,在自己领土里加入一个“俄属中亚”只能算是**步。如果不能在大中亚三大地缘圈的*后一个成员—伊朗地缘圈中撕开一个缺口,这个战略构想就只能是构想。然而,对于俄国人来说,*大的问题在于,当他们在19 世纪从欧洲大陆腹地迫近印度洋时,英国人也已经把印度经营成自己*成功的殖民地了。基于印度地缘安全的考虑,这个海洋帝国也在向欧亚大陆腹地渗透。伊朗、阿富汗以及中国的西藏地区,都在这一战略思维指导下,成为英国积极渗透的方向。 在解读伊朗地缘圈时,我们会对俄、英之间的这场博弈做一个解读。事实上,这场发生在*大陆上帝国与*大海上帝国之间渗透与反渗透的游戏一直玩到了冷战时期。只不过,此时沙皇俄国已经进化成更为强大的苏联,而美国则取代英国,成为海洋国家利益的维护者。 *终让俄国人彻底放弃四洋帝国梦想的历史节点是1991 年苏联解体。在失去整个中亚之后,俄国人虽然还能凭借之前的地缘政治遗产,以及双方无法切断的近邻关系,对中亚施加影响,但这个时候再去想打通印度洋通道的事,就非常不切实际了。然而俄国人止住了向南扩张的想法,并不代表就没事情发生。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分裂与战略收缩的时期,就是对手进行反渗透的战略窗口。 作为世界中心的美国,全球都是它的利益区,当然不愿意放过这一介入中心地带的机会,只是由于中亚五国周边都不是它的盟友,一时很难直接介入。从地缘政治角度,美国自2001 年开始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就带有渗透中亚、打开缺口的意图。当然,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阿富汗“帝国坟场”的称号,并不是专为俄国人和英国人准备的。 不过,就渗透中亚这个问题来说,美国及其领导的西方阵营并不只有阿富汗这个传统方向可供突破。脱亚入欧加入西方阵营的土耳其,是西方渗透中亚的另一个筹码。 现代土耳其人的祖先塞尔柱突厥人,于公元11 世纪经伊朗高原北部渗透到小亚细亚半岛。他们和其他突厥语族的民族一样生活在中亚,具体就是今天的土库曼斯坦一带。因此,土库曼人也是与土耳其民族渊源*深的民族。如果大家关注过伊拉克北部的局势,有可能就会发现,土耳其对维护当地土库曼人的利益非常热心。当然,在政治家看来,这层血缘关系只是土耳其介入伊拉克事务的借口之一罢了。 相比介入中东事务,土耳其显然更有信心凭借自己突厥民族的身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就突厥民族身份认定这个问题来说,由于突厥民族的混血特点,试图以血缘上的联系为主,界定出突厥民族的边界,是不现实的。在现实生活中,明显属于黄种人和看上去无疑属于白种人的人,都有可能自称突厥人。事实上,真正成为突厥各族之间联系纽带的是语言。有一种说法,突厥各族之间语言的区别,就好像北京话和河南话的区别一样。目前,在欧亚大陆上,从土耳其到中亚,再到中国西北的那两个盆地,基本都为使用这一语言的族群所覆盖。从这个角度看,用突厥语族来形容这一群体会更为合适。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中亚地区应该是所谓“突厥语族分布地区”的中心,而突厥民族认定中亚是其民族诞生地的身份,也让中亚国家看上去应该更有机会成为突厥语族国家的地缘中心。不过,在国际关系中,决定谁是老大的唯一要素就是实力。一直和欧洲打得火热的土耳其,很显然是他们当中的实力*强者。因此,在苏联分裂后,一时无所适从的中亚各国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国际空间时,土耳其也成为一个当然的选项。 对于一个曾经有过辉煌帝国历史的民族来说,能够再一次站立在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是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梦。本来自从奥斯曼帝国被肢解后,土耳其已经没什么机会重振雄风,不过苏联解体让它重拾希望。为了重新让世界听到土耳其的声音,即使没有美国的支持,土耳其人也一定会加紧向中亚地区渗透的。 只是土耳其毕竟和中亚地区还隔着高加索地区和里海,而同样从苏联分裂出来的高加索三国中的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却又并不属于突厥语族国家。阿塞拜疆人倒是和土耳其人同属突厥语族,但两国并不接壤。所以比起中亚国家的邻居来说,土耳其如果想和中亚国家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在技术手段上会受到很大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以文化为主的软实力,就成为土耳其的主要战术武器了。 土耳其并不是唯一试图与中亚国家建立亲密关系的国家,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伊朗。与阿拉伯人和突厥人都有几个文化上的兄弟国家可供拓展外交空间不同,波斯人实在是太孤独了。如果仅从民族、语言考虑的话,与波斯族有着密切亲缘关系的塔吉克族、普什图族是*有可能的盟友,因此伊朗一直希望以普什图族为主的阿富汗能够建立亲伊朗政权(阿富汗的另一个主要民族就是塔吉克族)。不过,由于兴都库什山脉在古典时期之后一直是西方大国争夺的对象,波斯人总是没有机会施加地缘影响力。 如果说苏联的解体等于为土耳其打开了中亚地区的地缘外交窗口,那么这扇窗对于希望摆脱孤独的伊朗来说,也同样重要。与土耳其人相比,伊朗人在软实力上占优的是塔吉克斯坦。前面我们也说了,虽然一般人很容易认为中亚各族应该都属于突厥语族,但事实上塔吉克人是一个例外。 从人种来看,塔吉克人和伊朗的波斯人非常相近,*初都是源自欧洲草原的游牧民族;而从语言的划分来看,塔吉克语也与波斯语相近,同属伊朗语族。如果一定要以波斯语为伊朗地缘圈的“普通话”,那么塔吉克语就是波斯语的方言了。只是因为塔吉克人和伊朗的波斯人分离的时间有点久,其操持的波斯语和伊朗的现代波斯语略有区别罢了(阿富汗北部的塔吉克人使用的波斯语就和伊朗一样)。要是再细分的话,高地上的塔吉克人与低地上的塔吉克人语言之间还有差异。总的来说,地理距离越远,地形越复杂,这种差异就越大。这种差异在口语上的表现会突出些,但在书面用语上差别不大。 这层关系用一个历史名词来形容,就是“同文同种”。不管怎么说,有了语言和种族上的共同点,塔吉克斯坦有理由成为伊朗寻找政治同盟的突破点。只是面对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波斯人如果将目标仅仅定在塔吉克斯坦身上,就显得格局太小。面对其他四个中亚国家,波斯人同样可以从宗教的角度,认为自己在软实力上有切入点。加上与中亚国家相接的地理位置,伊朗看起来也有自己的优势。因此,一场针对中亚五国的外交争夺,不可避免地在伊朗高原与安纳托利亚高原之间产生了。 在地缘渗透的手段中,宗教一类的意识形态,从来都是很重要的手段。不过,世俗化的土耳其在渗透中亚时,只是将宗教信仰作为建立亲密关系的共同语言之一,并不会刻意强化;伊朗则显然更希望在这个层面上做更多努力。然而,中亚国家在苏联时期已经经历过很长时间的世俗化过程,将他们转化为和伊朗一样的政教合一的体系并不现实。更何况伊朗的主流教派是伊斯兰教中的什叶派,而除了高原塔吉克人以外,中亚其他民族的信仰和大多数穆斯林民族一样,为逊尼派。 既然宗教并不能成为影响中亚国家外交取向的主要手段,那么伊朗和土耳其如果想从文化的基础面上对中亚国家施加影响,就需要另辟蹊径。*终,双方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了文字上面。大家知道,在这个星球上除了中国,其他国家基本都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大的好处就是简单,用几十个字母就能把语言记录下来。1949 年以后,中国也用这种方法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不过,在南方地区,很多地区隔座山发音就会有所不同,所以这些文字的推广并不算成功。 其实即使是汉语,也存在数量繁多的方言,好在中国的方块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即使发音不同也不影响大家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这也成为中央之国能够一直保持地缘完整性的基础原因。试想一下,如果祖先们也同样采用了拼音文字,那么不同地区的居民势必会按照自己的方言,编制出属于自己的文字来。这个进程如果持续下去的话,今天中国的地缘政治格局,很可能就会像欧洲那样四分五裂了。从这个角度看,秦始皇当年的“书同文”功不可没。 鉴于语言和文字在人类的交流过程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一个国家内部希望结合得更紧密些,在“书同文”的同时,“语同音”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依靠古典时期的技术条件和管理结构,要求某个王朝在全国范围内“语同音”太困难了。不过,现在技术条件的发展已经让“语同音”成为可能。推广普通话,就是“语同音”在技术上的体现。 即使在一个国家里,“语同音”的推广也是有相当难度的。伊朗和土耳其当然也不可能要求中亚国家改变口音。他们可以做的,是建立共同的突厥语或波斯语词典,*大限度和中亚的亲缘族群统一有异议的词汇,*终从书面语层面建立“共同语言”。在这个层面的争夺上,土耳其人要更占优势,毕竟除了塔吉克人以外,其他的中亚土著民族都属于突厥语族。 相比文字,还有一样更基础的东西,是双方能够平等对决,并希望借此在文化争夺战中压倒对方的,那就是字母 。我们知道,用字母拼写文字是拼音文字 的共同点。基本上,一套成熟的字母略加修改后,就可以拼写出绝大部分语言来。这也是拼音文字容易普及的根本原因。不过,这也意味着,你在字母的选择上,有着很大的余地和变数。 世界上用得*多的是西方的拉丁字母,除此之外还有阿拉伯人的阿拉伯字母 、斯拉夫人用的西里尔字母 (希腊人创造的)等。一般来说,你受谁影响,就用谁的字母,由此也会增加文化层面的认同感。像蒙古国因为长期受俄国的地缘影响,用的就是斯拉夫语族的西里尔字母;中亚地区之前也同样使用这种俄国人改良后的字母。顺便说一下,在汉语拼音的设计过程中,苏联也曾经试图劝说中国使用西里尔字母。这项建议中的地缘政治意义,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出来了。 土耳其人原来用的是阿拉伯字母,不过自从决定“脱亚入欧 ”后就改用拉丁字母了。当然,这种字母也是经过改良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拉丁化的土耳其字母 ”,简称“土耳其字母 ”。而波斯语所用的字母则是改良过的阿拉伯字母,当然也可以称之为“波斯字母 ” 。各国之所以热衷对借来的字母进行些许改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立性。因此,伊朗和土耳其虽然本身也处在阿拉伯和欧洲两地的文化影响中,但亦有理由认为自己仍然保有文化的独立性。 中亚五国既然在政治上脱离了俄国,文化上当然也不可能和俄罗斯保持在苏联时期那么紧密的关系。对于中亚的民族主义者来说,如果继续沿用俄文字母,将意味着他们永远摆脱不了俄国的阴影。对于在中亚争夺外交空间的土耳其、伊朗两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谁都知道选择的结果,这不仅代表着中亚国家的文化倾向,*终也一定会影响他们的政治倾向。 于是,伊朗和土耳其展开了一场疯狂的“打字机大战 ”,开始制造大批以自己国家字母为标签的打字机免费赠送给中亚国家。土耳其毕竟占有语言上的优势,*终土耳其字母成为中亚国家转换字母的选项,土耳其打赢了这场“书同文”的战争,而伊朗则遭到惨败。除了土耳其在语言上所占据的优势以外,拉丁字母在世界(特别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的普及性,也是中亚国家更愿意选择拉丁化的土耳其字母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伊朗政教合一的政治体系起了反作用。毕竟中亚五国在苏联时期已经变得很世俗化,如果接受伊朗的影响,就意味着国内的宗教势力很可能会抬头。 当然,所谓的“打字机大战”,只是竞争中的一个技术措施罢了,你不可能指望光靠白送打字机就能完成“书同文”的进程。对于推进中亚突厥语的拉丁化进程,土耳其也制订了长期计划,并针对中亚国家做了大量经费、人员上的援助。2008 年,土耳其和高加索的突厥语族国家阿塞拜疆,还共同拟定了一个时间表:十年后在所有突厥语族国家中普及统一的拉丁字母突厥语。在2010 年举行的第10 届突厥语国家峰会上,时任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更是喊出了“一族六国”的口号,要求加强各国“基于共同历史、语言、认同和文化基础之上的团结”。 在土耳其、伊朗展开这场文化争夺战的同时,作为中亚地区的前宗主,俄国当然也是不愿意坐视文字阵地丧失的,然而俄国实际上也无力扭转这一趋势,毕竟拉丁化还代表着“国际化”。在这场文化争夺中,位置离俄罗斯更远,地缘影响力相对较弱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已经放弃了俄文字母,转而使用拉丁化的土耳其字母了。而俄国影响力较深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目前也正在积极推进这种转换,试图在10 到15 年间完成转换工作。 至于伊朗寄予厚望的塔吉克斯坦,目前倒还算是守住了阵地。埃尔多安的提法是“一族六国”,这缺失的一国就是不属于突厥语族的塔吉克斯坦。不过,塔吉克斯坦暂时也没有采用波斯字母。鉴于自身在中亚国家中特殊的地缘位置,以及伊朗现实的国际环境不甚理想,在没有看清方向之前,原地不动就是*好的选择了。 然而,由此认为俄国在中亚的地缘影响力就此消失也是不正确的。事实上,目前在中亚,俄国的综合影响力仍然排在**。除了现实的地理位置使得中亚在考虑外交取向时仍然不得不忌惮俄国以外,俄国在此上百年的经营,也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俄国在中亚的地缘基础,可以归结为三方面:一为民族结构,二为文化,三为经济。在苏联时期,随着中亚的开发,大量俄罗斯人被迁入了中亚。另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如克里米亚的鞑靼人、波罗的海沿岸的德意志人、外东北地区的朝鲜人,被强行迁入了中亚。苏联时期也被称为中亚的大移民时期。尽管那些少数民族的迁移,更多是因为苏联政府认为他们对自己融合其所在的边缘地区不利,数量上也不足以对中亚的民族结构造成影响,但大量俄罗斯人的迁入,却着实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地缘基础。 由于游牧区相对来说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因此*终俄罗斯族在中亚的占比也出现了北高南低的情形。20 世纪90 年代的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族在各国总人口中的占比,哈萨克斯坦为34.1%,吉尔吉斯斯坦为18.8%,乌兹别克斯坦为8%,土库曼斯坦为10%,塔吉克斯坦为2%。尽管在各国有意识扶持主体民族、主体文化的情况下,上述比例有下降趋势,但由于俄国仍然对中亚有现实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这些身为中亚少数民族的俄罗斯人,依然能够对中亚的地缘取向造成重要影响。 俄国经营中亚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俄语的推广。早在沙皇俄国时期,俄国人就开始实行“义务国语制”,在学校推广俄语,而苏联时期也把双语教育作为整合中亚的重心。1938 年,苏联颁布了关于各民族共和国和州必须学习俄语的决议,规定俄语为苏联所有学校从一年级起的必修课程。表面上是俄语和民族语并存,实际上是“俄语化”的双语化政策在中亚开始推行,俄语逐渐取替中亚民族语言,成为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工业等领域使用的唯一语言。 从地缘融合、民族交流角度来看,无论通用语言为哪种,彼此之间拥有共同语言都是一切的基础。尽管在苏联解体之后,随着中亚民族国家的独立,各国原先用行政手段推广俄语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俄语在中亚的优势地位也受到了挑战,但随着这股体现在各方面的独立热情消失后,由于俄罗斯现实的地缘政治、经济影响力,中亚各族学习俄语的热情反而出现了上升。根据调查,每一个民族的受访者中,认为学习俄语很重要的比例都超过九成。 事实上,在苏联强势推广以俄语为主的双语教育的过程中,行政手段也只是制度上的保障罢了。中亚各族无论在苏联时期,还是独立后的现在,学习俄语的主动性都来源于俄国的经济影响。在苏联时期,不仅整个中亚的农业经济出现了质的飞跃(代价是对下游环境的破坏),中亚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这一进程不仅让本地区民族有了学习俄语的主观需要,更让今天的俄罗斯有了重新将中亚整合进以自己为主的经济圈的基础。 总的来说,由于地缘位置的关系,国土面积超过其他四国总和的哈萨克斯坦成了与俄国地缘关系*为紧密的国家。在俄罗斯以自己为核心,向原苏联领土恢复影响力的过程中,哈萨克斯坦与白俄罗斯一起,成为俄国在东欧、中亚两个方向的核心盟友。2011 年,俄、白、哈三国共同启动的三国关税同盟,就是这一地缘关系体现。 从苏联对中亚多层次的地缘融合,以及苏联解体后各国针对中亚的这场文化争夺战,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地缘板块的文化取向,不仅取决于自己内部的地缘结构,更和外部的地缘环境分不开。经济、文化的渗透、融合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国家都有其地缘影响力占优的地方。相比土耳其、伊朗、俄罗斯来说,中国在对中亚主动施加文化影响力的问题上,并没有技术优势。比如汉字就没有可能参与那场“打字机大战”,汉语在中亚的推广难度也要远高于俄语,甚至可以说,在可以预测的将来,汉语没有可能超出俄语、英语的影响力。 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在对中亚施加文化影响力方面只能无所作为。只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明确其中的重点在哪里。反用现在中国各地在招商引资中常用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如果能够在地缘经济层面,让中亚与中国找到更多共赢的空间,那么渗透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在后面的内容中会谈到,搭建这一经济平台的形式我们并不陌生,那就是重获新生的“丝绸之路”。只不过,这条将中国与中亚,甚至欧洲连通在一起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会具体化为效率更高的“高铁”罢了。 身处这样的微妙之地,中亚国家对自己的地缘位置也很清楚。做好了可以左右逢源,做不好就里外不是人。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成为任何一方的棋子。做任何战略决定之前,都要考虑清楚这样做是否能让自己的利益*大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现在这种以经济合作为主线的渗透方式,会有更广阔的合作前景。 当然,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你希望避谈政治,并不代表就一定不会被卷入大国博弈的旋涡。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身处中亚*南端、与伊朗高原紧密相连的土库曼斯坦,就做出过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取得联合国承认的永久中立国地位。 从位置来看,无论是美国通过阿富汗向中亚渗透,还是伊朗对中亚施压,抑或土耳其“回归”所谓“突厥斯坦”,土库曼斯坦的位置都是首当其冲。另外,尽管与俄国乃至中国都不接壤,但这两个大国的地缘影响力是现实存在的。也就是说,一旦中亚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土库曼斯坦就是焦点中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土库曼斯坦在独立之后,就开始筹划成为永久中立国。 1995 年12 月12 日,185 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会议上投票通过一项特别决议,决定赋予土库曼斯坦永久中立国地位。应该说,土库曼斯坦的选择也符合俄、中两国的利益。尤其对于俄国人来说,90 年代是他们*困难的时期,促成土库曼斯坦获得永久中立国地位,可以有效阻止其加入西方阵营。如果土库曼斯坦不在政治、军事上站在俄国的对立面,那么他身后的其他中亚国家,做出这种选择的可能性也同样会很小。 土库曼斯坦目前是永久中立国,在选择加入国际性组织时非常慎重,不会选择那些有政治、军事色彩的组织加入。这也是为什么上合组织成员里中亚其他国家都在,独缺土库曼斯坦。当然,如果只是纯粹的经济合作,那么无论是哪国的投资,土库曼斯坦应该是都不会拒绝的。
作者简介
温骏轩 生于20世纪70年代,法律专业出身,长于分析解读国际局势。其在天涯论坛“国际观察”板块开设的《地缘看世界》一帖,有理论,有资料,有地图,有分析,具有很高人气,点击量超过2300万,回复超过11万条,是民间对国际局势进行分析解读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谁在世界中心》发行量超过10万册。
-
波斯帝国王位争夺战回忆录
¥23.8¥68.0 -
陌生人的需要
¥17.1¥45.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2.3¥35.0 -
毛泽东选集(普及本)(全四册)
¥60.8¥81.0 -
(平装)二战战史
¥14.0¥45.0 -
中国历代创业帝王
¥6.8¥25.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73.1¥97.5 -
中国政治二千年
¥9.6¥20.0 -
一臂之间-美国总统保镖回忆录
¥16.8¥48.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1.2¥32.0 -
思想与社会
¥11.9¥27.0 -
行省制度研究
¥11.7¥30.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9¥49.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5.7¥49.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9.9¥23.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5.7¥49.0 -
秘密访问-中美关系破冰亲历
¥10.6¥28.0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1.7¥18.0 -
白人的工资 : 种族与美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22.8¥65.0 -
列宁全集·第八卷
¥6.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