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道人心

世道人心

1星价 ¥37.4 (4.8折)
2星价¥37.4 定价¥7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35890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册(320;291
  • 出版时间:2021-02-01
  • 条形码:9787543589018 ; 978-7-5435-8901-8

本书特色

关山远极具强度和温度地描写了人类的精神在历史洪流中的决定性价值,他叙述的是过去,却让人体验着一切均在当下和未来发生。 ——韩松(著名科幻作家) 历史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让人常读常新,兴味无穷。关山远以文化散文的形式述说历史,睿智通达,烛幽见微,常常能给人以现实启迪。我喜欢读。 ——唐浩明(著名作家、学者)

内容简介

关山远先生用丰富的历史细节、激荡人心的文字,带领我们走进中国近现代史现场,领悟世道人心:上应历史规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永远在路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为“世道”;下则不忘初心,执政为民,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为“人心”。

目录

上册

启蒙 去留肝胆两昆仑

林则徐带来了鸦片战争?

八里桥溃败:武器的退步与清廷的傻

谁处死生而不乱?

四个被淡忘的湖南人,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刀枪不入”的前世与来生

看海上大阅兵,想起了萨镇冰

杨度这个人

燎原 革命理想高于天

新青年,老青年

一个“北漂”的苦乐年华

青年毛泽东的春节

“八一”,也应当是中国青年的节日

井冈山为什么没有变成梁山泊、瓦岗寨?

在井冈山,感悟“超越死亡”

缺盐的岁月

长征与辣椒

假如没有长征

董振堂,我们不应忘记的一位真心英雄!

长征后的苏区

从毛泽东找徐海东借钱说起

饥肠辘辘的长征

“崽卖爷田心不痛”

御侮 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

又是一年“九一八”

地图背后的魅影

卢沟桥事变对中国人的启示

这支孤军的悲壮背后,你可知一个弱国的悲凉?

抗战,毋以军衔论牺牲

八路军是游而不击?

文盲与战争

李逵为何穿上了和服?

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

下册

解放 不尽长江天际流

80年后提起西南联大,国人为何还热泪盈眶?

中国人的骨气

不能忘记1944年的8月8日

解放军历史上,哪止一座狼牙山?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

西安与延安,青年才俊杀人之后……

焦裕禄来兰考之前的日子

北平和平解放的“一、二、三、四”百万雄师过大江

共产党为何赢得胜利?且看一个国民党老兵的回忆

在国民党军队,“老百姓”曾经是一句骂人话

奔跑吧,战士

解放军敢于胜利,不仅是在战场

1949,人心是*大的政治

为什么是上海?

屹立 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1950年的中国:那么艰难,那么勇敢

豺狼来了有猎枪

我们不能淡忘的“中国队长”

上甘岭:霸凌者是被“打尿”的

有一首歌,让你听了热泪盈眶

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死去?

“革命老前辈”,也是“新青年”

妇女能顶半边天,一个理解新中国的*佳角度

这世上哪有救世主?中国人*终还是要靠自己!

瘟疫无法压垮中华民族,秘密就藏在这几个字中


展开全部

节选

自序 我们和我们的历史(节选) 中国的历史,有多少故事值得后人去讲!这套丛书名为《回到中国历史现场》,我试图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找到一个片段,可以是一个故事,可以是一个人物,也可以是一段思考,还可以是一种情绪,将其置于一个充满戏剧张力的场景中,有矛盾,有冲突,有悬念,读罢让人若有所思,*后有些收获。 基于信史,阐释历史,讲述故事,非常重要。英国哲学家科林伍德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历史学家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但这句话必须要有一个前提:信史。历史不是主观认定的,它必须有确凿的根据。力求真实地反映和再现历史,是史学家*为基本的学术道德准则。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不做历史考据,也不写历史小说,更不戏说历史,*为反感的是那种精心预设一个子虚乌有的“历史标靶”,然后集中火力攻击,并以此来进行证明或否定。此种手法,有时很讨巧,但终非正道。 近年有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认为所谓爱国主义之类的宏大叙事都是不可信的,只有个体叙事才是真实的,甚至有人试图以所谓个人叙事、小叙事去解构宏大叙事。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细节的真实,不等于历史事实的真实。因为历史细节纷繁复杂、有轻有重,并不是所有细节都有助于弄清真相,有些细节还可能掩盖真相。比如,我们不能因为慈禧太后纠正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就认定她是一代明君。对历史事实的阐释,应当重视的是那些重大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细节。 因此,我一方面在史料中努力选取重大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细节,让人读懂个人与家国发展至今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讲故事”的能力,注重鲜活与真实的融合。 “讲故事”的能力很重要。《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甚至说,史前时代,智人获得了*终的成功,就在于“会讲故事”。人和人之间的合作,不需要彼此熟悉,只需要认同同一个故事即可。这些故事可以是同一套法律规则,同一种宗教信仰。当然,赫拉利所说的是广义的“讲故事”。但我理想中的历史故事,也是如此境界,即共识之构建,重点在于对历史的共识。好的历史故事,不是告诉读者一些历史细节,比如慈禧太后每顿饭都吃些什么,也并非教人如何从纷纷扰扰的历史中学习生存之道,而是努力告诉读者: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 哪个人的身上不带着历史的烙印?科幻小说《沙丘》中,生活在沙漠深处的弗雷曼人有极具仪式感的穴地狂欢,喝下沙虫的生命之水,得以抹掉回忆、忘记历史。但这只是科幻小说。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和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一个人的身体发肤,来自父母,传承着父母的基因。但这个人的精神和思想中,却流淌着历史的基因。只有我们读懂了中国历史,尤其是自 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史,才会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仁人志士,又有那么多汉奸败类;为什么有人基于中国的历史对未来充满信心,而有些人却鼓吹历史虚无主义,甚至歪曲、抹黑历史,无所不用其极;为什么很多人充满自信,“此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种花,谐音中华)家”,而有些人却恨父母没给自己生一副白皮囊 …… 我们都背负着历史往前走。在路上,共识很重要,共识也很难得。讲好历史故事,构建国人共识,正是我辈的使命。 …… 长 征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太多这样壮烈的“殉道者”,他们殉的“道”,是共产主义理想。 人们习惯说“中国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确实,在中国以往的历史中,可以依稀找到类似的为了理想信念赴汤蹈火的先贤影子,但找不到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把价值观与方法论、理想与纪律进行融合,更重要的是,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使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区别于人类历史上一切其他党派的独特属性。 读懂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才会读懂中国的近现代史;同样,读懂了中国的近现代史,才会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1944年夏天,中国守军与日寇在衡阳有一场惨烈的大战。我父亲当年二十出头,曾被日军征去当挑夫,后来伺机逃脱。衡阳保卫战,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但是,衡阳保卫战注定不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历时半年。德军突入了城区,占领了市中心,继而占领了整座城市 80%的地区。苏联红军一度岌岌可危,但硬撑着没有崩溃。*后崩溃的是德军,严寒降临,他们被增援的苏联红军“包了饺子”,此役*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但是在衡阳,在中日双方都快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始终没有等来援军的衡阳守军*终被迫投降了。后人无法指责衡阳守军,他们尽力了,他们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但这毕竟是留给历史的*大遗憾。多遗憾啊,衡阳守军都听到了遥远的枪炮声,如果援军能打进来,崩溃的就是日军,但历史又哪能假设……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确实找不到几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这是历史注定的遗憾——那个时代的中国,虽竭尽全力,仍身不由己。 这种无力感弥漫在 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中,有些人甚至已习惯了跪姿,把他搀起来,他双腿发抖,忍不住还想继续跪下去,直到抗美援朝几场对外敌酣畅淋漓的胜利之后——1950年冬天,在朝鲜半岛的长津湖,美军号称*能打的精锐部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残了,清长大捷的消息传来,不仅美国人震惊了,100年来就没有正眼看过中国人的日本人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一个国家靠什么赢得尊重?实力。这才是世界的真相。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和谐大于冲突,信奉“国虽大,好战必亡”,但是,没有实力守护和平的时候却去奢望和平,就是莫大的悲剧。 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显的就是这股在 20世纪 50年代注入的“精神国力”。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中共在无穷的苦难中磨砺出来的。 前些年,趁公干出差或休假旅游,我断断续续走完了长征路。2011年夏天,我们驱车翻越夹金山,这也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座大雪山。山路盘旋,海拔渐高,车到山顶王母寨,大雾弥漫,几步之外的山路林石皆隐没不见。山顶氧气稀薄,我们走得很慢,轻声说话,突然间,大雾中现出一座碑来,“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王母寨纪念碑”,碑前有香,青烟袅袅。跟山下宝兴县城青衣江畔的长征纪念碑相比,这座碑低矮且简陋,但于沉沉雾中蓦然显现时,扑面而来的历史感,真切且深刻。 在长征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同样诞生于中国内忧外患之际,同样有救国救民的初心,甚至连党的组织形态都同样“以俄为师”,堪称“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瓜”,但为什么却在历史中走向了两个方向?除了信仰、理想、纪律、政治建设、群众关系等因素,国民党还缺少了一场苦难的长征。 读懂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遭遇过的一次次苦难,才会理解她的一切:不会屈服于外力压迫的“硬骨头”,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自我纠错能力,对纪律的严格要求,“理想信念大于天”的忠诚 …… 很多人误以为,长征之后,中共和红军就安全了,但鲜为人知的是,西安事变爆发前的 1936年年底,中共和红军已山穷水尽,濒临绝境。一方面,陕北地瘠民贫,难以支撑一支大军;另一方面,红军寻求战略空间的努力严重受挫,西渡黄河失败,西路军损失殆尽。虽然红军当时已与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秘密结成三位一体,也在与国民党秘密谈判,但蒋介石手握一手好牌,自然想赢光对手。他逼迫张学良给疲惫不堪的红军补上*后一枪,你不开枪,就调走,换嫡系部队上来。张学良左支右绌。红军局势日急,甚至计划再来一次长征——分路突围转战内地,经山西、河南、陕南,一年之后再打回到陕北或甘北。此行将途经国民党中央军势力范围,可以想象,这将远比此前的长征更艰难,红军和大批干部能否还保持下来,都将成问题。恰恰此时,西安事变爆发了。 这是历史对中共的眷顾吗?“运气”无法解释,更多是历史的必然:长征结束后,面对国内国际局势,中共进行了重大战略转变,由“武装保卫苏联”转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促成了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处境和形象。在外部因素中,张学良的转变至为关键。这个身负家恨国仇的军阀,在与红军秘密谈判时突然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见谢春涛主编《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当时中共中央同意,但由于共产国际的反对,张学良没能入党。张学良要求入党是一时冲动吗?探寻风雷激荡下的人物内心,确实是一场生动的历史课。张学良在晚年的口述历史中说道:“可以说我就是共产党 ……不但同情他们,我拥护他们,这是真正我(的)内心。” 为什么逆境中苦苦求存的共产党能够绝处逢生、绝地反击,而手握一手好牌的国民党,却把牌打得稀烂?答案,可以写成皇皇巨著,也可以很简单: 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不是一个利益集团,而是一个价值观集团。还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一直在路上,新的长征,新的磨砺,从未停歇。

作者简介

关山远,70后文化学者。湖南衡阳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有过记者、纪检、营销、管理多岗位跨界经历,现在国家部委机关任职。2009年起每周撰写读史专栏,结稿逾200万字,以唯物史观和宏大视野、严谨考证与灵动文字,架构读懂中国历史的全新体系,多篇文章曾引起轰动,拥有庞大读者群。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