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657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0,285页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030665775 ; 978-7-03-066577-5
本书特色
本书适合于从事军民融合研究的读者阅读,亦可供与军民融合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政策制度, 重点论述了军民融合的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系统、军民融合发展的国际比较、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军民资源功能拓展、新兴领域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的评估、一体化应急应战体系建设及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旨在推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 以实现组织、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集成创新, 助力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目录
目录
第1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军民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 1
1.1 中国特色军民协同创新的经验总结与规律探索 1
1.1.1 中国特色军民协同创新的实践与经验总结 1
1.1.2 新时代中国特色军民协同创新的发展规律 3
1.2 军民协同创新管理体制 5
1.2.1 军民协同创新管理体制的内涵 5
1.2.2 军民协同创新管理体制的构成 6
1.2.3 对策建议 8
1.3 军民协同创新运行机制 10
1.3.1 民企进入军工行业的准入机制 10
1.3.2 武器装备及后勤装备采购过程融合机制 14
1.3.3 军民技术融合机制 16
1.3.4 军民协同创新保密机制 18
1.3.5 民参军激励机制 20
1.3.6 军工人才军地联培机制 21
1.3.7 国防动员快速响应机制 23
1.4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政策 25
1.4.1 金融服务政策 25
1.4.2 科技政策 27
1.4.3 产业政策 29
1.4.4 人力资源政策 31
1.4.5 新兴领域相关政策 33
参考文献 35
第2章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构建 39
2.1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39
2.1.1 相关理论基础 39
2.1.2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的概念内涵及主要构成 41
2.1.3 一体化国家战略能力的概念内涵及主要构成 44
2.1.4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国家战略能力的逻辑关系 46
2.2 我国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现状分析 47
2.2.1 历史演进 47
2.2.2 基本经验 51
2.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2.3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需求分析 55
2.3.1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的系统环境 55
2.3.2 一体化国家战略能力的需求分析 59
2.4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组织结构 63
2.4.1 健全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64
2.4.2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负责总体归口 65
2.4.3 党政机关融合工作分层级归口 65
2.4.4 军队融合发展工作军委管总 65
2.5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运行机制 66
2.5.1 需求对接机制 66
2.5.2 情况通报机制 67
2.5.3 会商决策机制 67
2.5.4 监督考评机制 67
2.5.5 综合保障机制 67
参考文献 69
第3章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的国际比较 70
3.1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历程及趋势的国际比较 70
3.1.1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历程的国际比较 70
3.1.2 典型国家(地区)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75
3.1.3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趋势的国际比较 78
3.2 军民协同创新体制的国际比较 79
3.2.1 军民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80
3.2.2 军民协同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82
3.2.3 军民协同创新生产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85
3.3 军民协同创新机制的国际比较 88
3.3.1 军民协同创新工作运行机制的整体框架 88
3.3.2 军民协同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各模块及国际比较 89
3.4 军民协同创新政策体系的国际比较 98
3.4.1 军民协同创新政策体系基本情况 98
3.4.2 军民协同创新政策体系的比较 99
3.4.3 军民协同创新政策实施效果的国际比较 102
3.5 基于军民协同创新发展国际比较的经验借鉴 103
3.5.1 基于军民协同创新组织管理国际比较的经验借鉴 103
3.5.2 基于军民协同创新机制国际比较的经验借鉴 104
3.5.3 基于军民协同创新政策国际比较的经验借鉴 105
参考文献 106
第4章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和政策 108
4.1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研究综述 108
4.1.1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构建 108
4.1.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资源要素 109
4.1.3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 110
4.1.4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对策建议 110
4.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组织模式 111
4.2.1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112
4.2.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组织模式介绍 113
4.2.3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 115
4.2.4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组织新模式案例分析 116
4.3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及运行机制 119
4.3.1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架构 119
4.3.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分析 120
4.3.3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分析 125
4.4 军民重大关键技术规划、计划与项目安排会商机制 128
4.4.1 会商组织建设 128
4.4.2 会商议事规则 129
4.4.3 会商决策执行和监管 129
4.5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资源统筹共享机制 130
4.5.1 建立国家主导的军民科技资源统筹共享体系 131
4.5.2 推进军民科技资源统筹共享的具体措施 131
4.5.3 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资源统筹共享的保障机制 132
4.6 军地人才共享、双向培养机制 132
4.6.1 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33
4.6.2 设计富有成效的军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133
4.7 促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134
参考文献 135
第5章 军民资源功能拓展路径及制度政策 137
5.1 军民资源要素的内涵与结构体系 137
5.1.1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8
5.1.2 军民资源要素的内涵 140
5.1.3 军民资源要素的结构体系和军民科技资源要素 141
5.1.4 军民资源要素的演进与时代性解析 145
5.2 军民资源要素的产品-要素市场及双层结构 146
5.2.1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 146
5.2.2 军民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机理及双层结构 147
5.2.3 双层结构下军民资源要素的融合方式 149
5.3 军民资源要素的功能拓展与融合 150
5.3.1 军民重点资源要素功能拓展 151
5.3.2 军民科技资源要素的协同创新与功能拓展 152
5.3.3 其他军民资源要素的融合 156
5.4 军民资源要素功能拓展下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158
5.4.1 DEA模型构建 158
5.4.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159
5.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160
5.5 军民协同创新资源要素功能拓展的对策建议 171
5.5.1 军民资源要素功能拓展的总体要求 171
5.5.2 拓展军民重点资源要素功能实施空间的对策建议 172
参考文献 174
第6章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机制 176
6.1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76
6.1.1 新兴领域是军民协同创新深度发展中潜力*大的领域 176
6.1.2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是应对军事科技革命的重要举措 177
6.1.3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
保障的战略基石 177
6.2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177
6.2.1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现状 177
6.2.2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存在的问题 188
6.3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战略设计 188
6.3.1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战略框架 188
6.3.2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89
6.3.3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189
6.4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机理及结构优化 190
6.4.1 外部环境、商业模式创新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机理 190
6.4.2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200
6.4.3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的结构优化 204
6.5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的运行机制与评价 206
6.5.1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运行现状与存在问题 206
6.5.2 新兴领域科技军民协同创新测度与评价 207
6.5.3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评价 210
6.5.4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发展对策建议 212
6.6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度 212
6.6.1 优化组织体制机制,加强军民统筹建设 214
6.6.2 进行新兴领域国防需求整合 214
6.6.3 发挥协同创新效应,扩大对外合作交流 214
6.6.4 建立人才联动机制,加强技术创新 214
6.6.5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助力新兴领域企业发展 215
参考文献 215
第7章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评估体系建设 217
7.1 问题的提出及发展评估的功能作用 217
7.1.1 问题的提出 217
7.1.2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评估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 219
7.2 面向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的标准评估框架 220
7.2.1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的概念内涵 220
7.2.2 多领域、多层次的军民协同创新发展评估框架总体构思 222
7.2.3 基于变革理论的标准评估框架构建 224
7.3 表征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绩效的核心指标集 227
7.3.1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关键领域的核心要素分析 227
7.3.2 表征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绩效的核心指标集构建 230
7.4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评估实例 233
7.4.1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规划评估 234
7.4.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政策评估 236
7.4.3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项目评估 238
7.4.4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指数评价 240
7.5 应用建议 245
7.5.1 对于军民协同创新发展评估工作的建议 246
7.5.2 加强军民协同创新发展评估工作的对策 246
参考文献 248
第8章 一体化应急应战体系建设及能力提升策略 250
8.1 一体化应急应战体系的基础理论问题 250
8.1.1 应急与应战体系现状 250
8.1.2 应急应战一体化的必要性和障碍 251
8.1.3 应急应战一体化的途径 252
8.2 网络社会下应急应战一体化动员机制 255
8.2.1 网络社会背景 255
8.2.2 我国应急应战一体化动员存在的问题 256
8.2.3 应急应战一体化动员机制建设 258
8.3 不同等级军事冲突下军民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 260
8.3.1 不同等级军事冲突分类 260
8.3.2 建立国防动员指挥体系的思路和途径 262
8.3.3 强化地方国防动员管理 264
8.4 军事保障社会化及军事供应链 265
8.4.1 军事保障社会化的内容 265
8.4.2 军事保障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267
8.4.3 全面推进军事保障社会化的措施 268
8.4.4 建立基于SCOR模型的军事后勤保障供应链模型 270
第1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军民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 1
1.1 中国特色军民协同创新的经验总结与规律探索 1
1.1.1 中国特色军民协同创新的实践与经验总结 1
1.1.2 新时代中国特色军民协同创新的发展规律 3
1.2 军民协同创新管理体制 5
1.2.1 军民协同创新管理体制的内涵 5
1.2.2 军民协同创新管理体制的构成 6
1.2.3 对策建议 8
1.3 军民协同创新运行机制 10
1.3.1 民企进入军工行业的准入机制 10
1.3.2 武器装备及后勤装备采购过程融合机制 14
1.3.3 军民技术融合机制 16
1.3.4 军民协同创新保密机制 18
1.3.5 民参军激励机制 20
1.3.6 军工人才军地联培机制 21
1.3.7 国防动员快速响应机制 23
1.4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政策 25
1.4.1 金融服务政策 25
1.4.2 科技政策 27
1.4.3 产业政策 29
1.4.4 人力资源政策 31
1.4.5 新兴领域相关政策 33
参考文献 35
第2章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构建 39
2.1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39
2.1.1 相关理论基础 39
2.1.2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的概念内涵及主要构成 41
2.1.3 一体化国家战略能力的概念内涵及主要构成 44
2.1.4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国家战略能力的逻辑关系 46
2.2 我国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现状分析 47
2.2.1 历史演进 47
2.2.2 基本经验 51
2.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2.3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需求分析 55
2.3.1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的系统环境 55
2.3.2 一体化国家战略能力的需求分析 59
2.4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组织结构 63
2.4.1 健全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64
2.4.2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负责总体归口 65
2.4.3 党政机关融合工作分层级归口 65
2.4.4 军队融合发展工作军委管总 65
2.5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运行机制 66
2.5.1 需求对接机制 66
2.5.2 情况通报机制 67
2.5.3 会商决策机制 67
2.5.4 监督考评机制 67
2.5.5 综合保障机制 67
参考文献 69
第3章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的国际比较 70
3.1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历程及趋势的国际比较 70
3.1.1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历程的国际比较 70
3.1.2 典型国家(地区)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75
3.1.3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趋势的国际比较 78
3.2 军民协同创新体制的国际比较 79
3.2.1 军民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80
3.2.2 军民协同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82
3.2.3 军民协同创新生产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85
3.3 军民协同创新机制的国际比较 88
3.3.1 军民协同创新工作运行机制的整体框架 88
3.3.2 军民协同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各模块及国际比较 89
3.4 军民协同创新政策体系的国际比较 98
3.4.1 军民协同创新政策体系基本情况 98
3.4.2 军民协同创新政策体系的比较 99
3.4.3 军民协同创新政策实施效果的国际比较 102
3.5 基于军民协同创新发展国际比较的经验借鉴 103
3.5.1 基于军民协同创新组织管理国际比较的经验借鉴 103
3.5.2 基于军民协同创新机制国际比较的经验借鉴 104
3.5.3 基于军民协同创新政策国际比较的经验借鉴 105
参考文献 106
第4章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和政策 108
4.1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研究综述 108
4.1.1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构建 108
4.1.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资源要素 109
4.1.3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 110
4.1.4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对策建议 110
4.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组织模式 111
4.2.1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112
4.2.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组织模式介绍 113
4.2.3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 115
4.2.4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组织新模式案例分析 116
4.3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及运行机制 119
4.3.1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架构 119
4.3.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分析 120
4.3.3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分析 125
4.4 军民重大关键技术规划、计划与项目安排会商机制 128
4.4.1 会商组织建设 128
4.4.2 会商议事规则 129
4.4.3 会商决策执行和监管 129
4.5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资源统筹共享机制 130
4.5.1 建立国家主导的军民科技资源统筹共享体系 131
4.5.2 推进军民科技资源统筹共享的具体措施 131
4.5.3 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资源统筹共享的保障机制 132
4.6 军地人才共享、双向培养机制 132
4.6.1 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33
4.6.2 设计富有成效的军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133
4.7 促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134
参考文献 135
第5章 军民资源功能拓展路径及制度政策 137
5.1 军民资源要素的内涵与结构体系 137
5.1.1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8
5.1.2 军民资源要素的内涵 140
5.1.3 军民资源要素的结构体系和军民科技资源要素 141
5.1.4 军民资源要素的演进与时代性解析 145
5.2 军民资源要素的产品-要素市场及双层结构 146
5.2.1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 146
5.2.2 军民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机理及双层结构 147
5.2.3 双层结构下军民资源要素的融合方式 149
5.3 军民资源要素的功能拓展与融合 150
5.3.1 军民重点资源要素功能拓展 151
5.3.2 军民科技资源要素的协同创新与功能拓展 152
5.3.3 其他军民资源要素的融合 156
5.4 军民资源要素功能拓展下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158
5.4.1 DEA模型构建 158
5.4.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159
5.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160
5.5 军民协同创新资源要素功能拓展的对策建议 171
5.5.1 军民资源要素功能拓展的总体要求 171
5.5.2 拓展军民重点资源要素功能实施空间的对策建议 172
参考文献 174
第6章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机制 176
6.1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76
6.1.1 新兴领域是军民协同创新深度发展中潜力*大的领域 176
6.1.2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是应对军事科技革命的重要举措 177
6.1.3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
保障的战略基石 177
6.2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177
6.2.1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现状 177
6.2.2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存在的问题 188
6.3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战略设计 188
6.3.1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战略框架 188
6.3.2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89
6.3.3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189
6.4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机理及结构优化 190
6.4.1 外部环境、商业模式创新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机理 190
6.4.2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200
6.4.3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的结构优化 204
6.5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的运行机制与评价 206
6.5.1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运行现状与存在问题 206
6.5.2 新兴领域科技军民协同创新测度与评价 207
6.5.3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评价 210
6.5.4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发展对策建议 212
6.6 新兴领域军民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度 212
6.6.1 优化组织体制机制,加强军民统筹建设 214
6.6.2 进行新兴领域国防需求整合 214
6.6.3 发挥协同创新效应,扩大对外合作交流 214
6.6.4 建立人才联动机制,加强技术创新 214
6.6.5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助力新兴领域企业发展 215
参考文献 215
第7章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评估体系建设 217
7.1 问题的提出及发展评估的功能作用 217
7.1.1 问题的提出 217
7.1.2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评估的概念及其功能作用 219
7.2 面向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的标准评估框架 220
7.2.1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的概念内涵 220
7.2.2 多领域、多层次的军民协同创新发展评估框架总体构思 222
7.2.3 基于变革理论的标准评估框架构建 224
7.3 表征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绩效的核心指标集 227
7.3.1 军民协同创新发展关键领域的核心要素分析 227
7.3.2 表征军民协同创新发展绩效的核心指标集构建 230
7.4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评估实例 233
7.4.1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规划评估 234
7.4.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政策评估 236
7.4.3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项目评估 238
7.4.4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指数评价 240
7.5 应用建议 245
7.5.1 对于军民协同创新发展评估工作的建议 246
7.5.2 加强军民协同创新发展评估工作的对策 246
参考文献 248
第8章 一体化应急应战体系建设及能力提升策略 250
8.1 一体化应急应战体系的基础理论问题 250
8.1.1 应急与应战体系现状 250
8.1.2 应急应战一体化的必要性和障碍 251
8.1.3 应急应战一体化的途径 252
8.2 网络社会下应急应战一体化动员机制 255
8.2.1 网络社会背景 255
8.2.2 我国应急应战一体化动员存在的问题 256
8.2.3 应急应战一体化动员机制建设 258
8.3 不同等级军事冲突下军民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 260
8.3.1 不同等级军事冲突分类 260
8.3.2 建立国防动员指挥体系的思路和途径 262
8.3.3 强化地方国防动员管理 264
8.4 军事保障社会化及军事供应链 265
8.4.1 军事保障社会化的内容 265
8.4.2 军事保障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267
8.4.3 全面推进军事保障社会化的措施 268
8.4.4 建立基于SCOR模型的军事后勤保障供应链模型 270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4.0¥16.0 -
喜马拉雅山珍稀鸟类图鉴
¥23.8¥68.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9.1¥38.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8.4¥28.0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20.5¥50.0 -
声音简史
¥18.7¥52.0 -
物理学之美-插图珍藏版
¥30.4¥69.0 -
不匹配的一对:动物王国的性别文化
¥13.7¥42.8 -
技术史入门
¥20.6¥48.0 -
现代物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23.1¥68.0 -
图说相对论(32开平装)
¥19.8¥46.0 -
数学的魅力;初等数学概念演绎
¥13.0¥22.0 -
数学专题讲座
¥11.0¥29.0 -
改变世界的发现
¥15.4¥48.0 -
为了人人晓得相对论
¥4.6¥13.5 -
舟山群岛植物图志
¥20.1¥59.0 -
宇宙与人
¥10.5¥35.0 -
布尔巴基-数学家的秘密社团
¥11.4¥38.0 -
一代神话:哥本哈根学派
¥6.7¥15.5 -
考研数学高频考点精选题
¥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