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之中:秦汉三河区域研究

天下之中:秦汉三河区域研究

1星价 ¥96.0 (7.5折)
2星价¥96.0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59866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2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32598663 ; 978-7-5325-9866-3

本书特色

  秦汉时代,由河南、河东、河内构成的三河区域被视为“天下之中”。《天下之中:秦汉三河区域研究》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梳理三“河”及“三河”区域称谓的形成过程,揭示秦统一进程对区域融合的深远影响。进而以分区域、分时段的方式,考察三河地区的政区沿革、经济发展、军事纷争、文化演进,着力展示各个亚区域在秦汉统一及分裂时期的发展共性与特色,初步显现区域历史的整体意义。而探讨三河地区在秦汉行政管理方面的特殊性,以及对边防、漕运等全局性事务的参与,则使区域历史的整体意义得到进一步凸显。

内容简介

秦汉时代,由河南、河东、河内构成的三河区域被视为“天下之中”。《天下之中:秦汉三河区域研究》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梳理三“河”及“三河”区域称谓的形成过程,揭示秦统一进程对区域融合的深远影响。进而以分区域、分时段的方式,考察三河地区的政区沿革、经济发展、军事纷争、文化演进,着力展示各个亚区域在秦汉统一及分裂时期的发展共性与特色,初步显现区域历史的整体意义。而探讨三河地区在秦汉行政管理方面的特殊性,以及对边防、漕运等全局性事务的参与,则使区域历史的整体意义得到进一步凸显。

前言

周振鹤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下篇《西汉郡国沿革考证》的□□章即“司隶部地区郡县沿革”。分列4节:□□节,京兆尹(渭南郡)、左冯翊(河上郡)、右扶风(中地郡)、弘农郡沿革;第二节,河内郡沿革;第三节,河东郡沿革;第四节,河南郡沿革。①包括了“三辅”“三河”地方。“三辅”为行政中枢所在,地位十分重要。政体形式的全面设计,国家管理的高端操作,经济控制的□□决策,文化导向的□□规划,均在这里发生。而“三河”则是中原文明基底□深厚的地方。许多学者以为与“夏”相当的文化遗存,在这里□为集中。两周先后在丰镐地方和河洛地方分别用心经营。西汉定都,曾经有不同建议,而刘邦因娄敬和张良的建议,将行政中心确定于长安。但是,正如《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所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②王莽曾经有“东都”规划。③东汉政治中心则正式向东转移。所谓“西都宾”与“东都主人”关于“汉京”的讨论,体现了当时有关政治重心设置的不同意见。④后来又曾经出现董卓强迫皇室西迁的事件。⑤河洛地区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长期与长安地方并列,于是东汉文学名著中,有班固《西都赋》《东都赋》、张衡《西京赋》《东京赋》世代传颂。
  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将“东周时代列国”划分为“七个文化圈”即“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秦文化圈”的认识,可以看作区域文化研究的伟大学术发明。其中“中原文化圈”位列□□。李学勤曾经简要说明了“中原文化圈”的历史地位:“以周为中心,北到晋国南部,南到郑国、卫国,也就是战国时周和三晋(不包括赵国北部)一带,地处黄河中游,可称为中原文化圈。夏、商和西周,中原文化对周围地区有很大影响,①到东周业已减弱,但仍不失为重要。”②而所谓“以周为中心,北到晋国南部,南到郑国、卫国,也就是战国时周和三晋(不包括赵国北部)一带,地处黄河中游”的地方,正是“秦汉三河”所在。
  秦汉之际,“三河”区域名号出现于正史。《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汉王二年(前□05)三月,“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南渡平阴津,至雒阳”,“为义帝发丧”,“发使者告诸侯日:‘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此言“收三河士”使用“三河”地理概念,出自很高等级的政治宣言,应为当时社会普遍认同。裴驷《集解》:“韦昭日:‘河南、河东、河内。’”③《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所谓“五诸侯兵”,理解并不一致。司马贞《索隐》与“三河士”联系起来予以说明:“收谓劫略收敛也。韦昭云河南、河东、河内。申阳都雒阳,韩王成都阳翟,皆河南也。魏豹都平阳,河东也。司马印都朝歌,张耳都襄国,河内也。此三河士则五诸侯兵也。”④《史记》卷一四《十二诸侯年表》说“晋阻三河”,⑤指出在秦人东进的军事扩张历程中“三河”表现出的战略地位。在秦统一进程中,对于所谓“三晋距秦”,⑥与“秦并吞三晋”⑦的战争史记忆,都可以说明这一情形。《汉书》卷九《元帝纪》可见“益三河大郡太守秩”的政策,⑧“三河大郡”之说,也显现了在汉代行政史中“三河”的特殊地位。

目录


绪论

□□章 秦汉“三河”区域称谓的形成
□□节 先秦两汉的“河东”地域称谓
第二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河南”地域称谓
第三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河内”地域称谓
第四节 “三河”称谓的形成
第五节 三河地区“天下之中”地位的确立

第二章 秦汉三河政区的演变
□□节 三“河”郡的确立
第二节 三川(河南)郡县域沿革
第三节 河东郡县域沿革
第四节 河内郡县域沿革

第三章 秦汉三河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节 三河地区资源环境概说
第二节 秦汉三河地区的粮食种植
第三节 秦汉时期河东盐业资源的开发
第四节 秦汉三河地区铁资源的开发
第五节 河东地区在汉代青铜文化中的历史表现

第四章 秦汉时期战争中的三河地区
□□节 三河与秦汉之际的战争
第二节 三河地区与两汉之交的战争
第三节 三河地区与东汉末年的战争

第五章 秦汉时期三河区域文化的演进
□□节 秦汉三河区域文化发展的历史基础
第二节 西汉前期河东酷吏辈出的历史文化分析
第三节 西汉中期以来河东区域文化的发展
第四节 汉代河内区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五节 西汉时期的河南区域文化
第六节 东汉河南的区域管控及文化发展

第六章 秦汉全局视野中的三河地区
□□节 西汉“宗室不宜典三河”的历史解读
第二节 秦汉时期黄河砥柱段漕运的发生及展开
第三节 三河地区对边地事务的参与及其内部差异

结语
附录
表一 河南籍人士
表二 河南郡官员
表三 河东籍人士
表四 河东郡官员
表五 河内籍人士
表六 河内郡官员
表七 弘农籍人士
表八 弘农郡官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崔建华,1981年2月生,河南省渑池县人。先后就读于河南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分别获得文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为秦汉史,研究兴趣涉及秦汉社会观念、政治文化、区域历史。在《中国史研究》《人文杂志》《考古与文物》《社会科学战线》《西域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