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精)/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精)/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1星价 ¥49.0 (5.5折)
2星价¥49.0 定价¥8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2640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5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303264094 ; 978-7-303-26409-4

本书特色

本书是以对察举制度的研究为目的的。这是一个史学界业已深耕熟耘的课题,现有成果颇为繁富,几近题无剩义。因此,本书不再准备对这一制度做面面俱到的叙述,而只是就自己视野所及的若干专门问题,提供一些基本资料,并加以考订解说,以补前人之阙遗。这里相当一部分,是对史实细节的考订,有时将提出一些有异于成说的看法;同时,也试图在前人论说的基础之上,探索这一制度发展变迁的线索、原因及其政治文化意义。可以说,本书的主要运思之点,将置于这一制度的变迁之上。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成立于汉,并很终在隋唐演变为科举制的察举选官制度的七八百年变迁历程,作为研究对象。书中把官僚制理性行政、帝国政体下的特权分配与权力斗争,以及作为帝国官僚来源的知识群体的动态,作为制约察举制变迁的三个主要动因。由此出发,对大量相关史料进行了考订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察举制中的“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及“以名取人”、“以族取人”因素的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及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到阐述。从而对这一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向科举制的演变,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解释。

目录

**部分 两汉时期 **章 儒生、文吏与“四科” 一、察举诸科的渊源推测 二、儒生参政、“以德取人”与察举制之成立 三、“四科”之考析 四、察举与任子 附录 察举诸科杂考 第二章 “授试以职”与“必累功劳” 一、“授试以职”考述 二、“以能取人” 三、儒生与文吏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章 阳嘉新制 一、阳嘉新制考述 二、阳嘉新制的来源 三、等第与黜落 四、黄琼“四科” 五、“以文取人” 第四章 汉末的选官危机 一、选官的腐败 二、“以名取人” 三、“以族取人” 第二部分 曹魏时期 第五章 曹魏察举之变迁 一、特科与岁科 二、“贡士以经学为先” 三、“四科”与“明法” 四、郎吏试经与学校课试 第六章 “名实”问题与“清途”的兴起 一、名实本末的对立 二、崇本责实之对策 三、从“黄散”看“清途”的兴起 四、“清途”与选官格局的变迁 第三部分 两晋时期 第七章 晋代察举之变迁 一、察举特科 二、秀才对策制度 三、察举考试之等第和任用 四、其他科目 五、学校试经入仕制度 附录 魏晋的散郎 第八章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 一、九品中正制与“清途”的配合 二、两种选官倾向的冲突 三、察举科目与乡品评定 附录 甲午制始末 第九章 察举的低落 一、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 二、应察举者之仕途发展 三、察举的低落 第四部分 南朝时期 第十章 南朝察举之复兴及其士族化 一、察举与学校的复兴 二、察举学校入仕之途的士族化 三、“主威独运”与“安流平进”的新平衡 四、突破门第限制的努力及其局限 附录 南朝“二学”考 第十一章 南朝策试制度及科举制的萌芽 一、南朝策试制度 二、“以文取人”的进一步强化 三、与举主关系的松弛 四、自由投考的萌芽 第五部分 北朝时期 第十二章 北方政权对察举制的采用 一、十六国与北魏对察举制的采用 二、“门尽州郡之高” 三、魏、齐策试制度 第十三章 官僚政治的复兴与察举制的关系 一、官僚政治的复兴与士族政治的衰落 二、考试制度对门第限制的突破 三、“有秀才之科而无求才之意” 四、武功、吏能与文学、经术 第十四章 科举的前夜 一、北朝察举中科举制的萌芽 二、北朝学校中科举制的萌芽 三、科举制成立标准的讨论之评述 四、科举的成立 第十五章 结语 一、理性行政因素 二、特权分配与权力斗争因素 三、知识群体因素 四、必然性与合理性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阎步克,1954年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著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及论文90余篇,论文集3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