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471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218147109 ; 978-7-218-14710-9

本书特色

用平实的笔调描绘东莞革命老区的历史,用朴实的语言勾勒老区人民的新生活。铭记历史,奋勇前行,激励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为创造*加美好的生活继续奋斗。

内容简介

《东莞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发展史》丛书的一种。本套《丛书》集中体现了当地老区人民革命斗争史,注重突出老区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弘扬和宣传,促进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图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做到历史的真实性、事件的准确性与内容的可读性相统一,对推动老区脱贫攻坚,振兴发展具有实用性和参阅价值。本书主要内容有:老区区域和革命老区概况,以及挖掘了老区在土改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情况,同时也讲述了东莞市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历程,还附录有革命历史文献资料。

目录

前言 岭南古邑 革命前言 **章 农运烈火 光照南粤 **节 大革命运动 一、早期党团组织的创立与发展 二、农民运动的兴起 三、成立东莞县农民协会 四、维护农民群众权益 五、反抗民团和土豪劣绅的压迫 六、支援东征 七、援助省港大罢工 八、东莞“四二四”事变与大革命运动失败 第二节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尝试 一、建立中共东莞县委和石龙市委 二、策划和组织工农暴动 三、东莞、石龙党团组织的恢复和整顿 四、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失败 第二章 浴血抗战 旗飘华南 **节 东莞抗日游击战争的兴起 一、中共东莞地方组织的恢复、发展 二、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 三、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 四、榴花塔阻击战 第二节 开辟敌后抗日游击区 一、开辟东(莞)宝(安)边抗日游击根据地及游击区 二、成立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队 三、开展东宝惠边敌后游击战 四、应对 顽固派的 逆流 第三节 开辟大岭山抗日根据地 一、挺进大岭山 二、黄潭战 三、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四、打退地方顽固势力进犯 五、百花洞战斗 六、粉碎 顽固派的军事进攻 第四节 恢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 一、成立东江军政委员会 二、再次挺进大岭山 三、主动攻击日伪军 四、打破日伪军“万人大扫荡” 五、东江纵队成立 第五节 根据地反攻和迎来抗战胜利 一、打击广九线日伪军 二、挺进铁东地区和水乡 三、巩固抗日老区的斗争 四、开展夏季攻势 五、全面反攻和受降斗争 第六节 抗日根据地建设 一、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和党组织建设 二、根据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 三、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 四、根据地人民拥军支前 第三章 武装抵抗 迎接解放 **节 保卫解放区 一、解放区遭受 军大规模进攻 二、东江纵队分散坚持斗争 第二节 解放区恢复武装斗争 一、东江纵队北撤后东莞地区的局势 二、隐蔽待机方针的贯彻和自卫斗争的开展 三、武装斗争初步恢复 四、惠东宝人民护乡团第三大队成立 五、东宝地区游击战争的开展 第三节 解放区反“清剿”斗争 一、为反“清剿”做准备 二、粉碎 期“清剿” 三、粉碎第二期“清剿” 第四节 扩展解放区 一、粤赣湘边纵队东江 支队第三团成立 二、开展春季攻势 三、扩展大岭山游击根据地 四、东江沿岸、水乡老区人民配合开展游击斗争 第五节 解放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东莞 一、开展支前工作 二、东莞全境解放 第六节 解放区建设 一、解放区的政权建设和群众团体的发展 二、解放区的财政和经济建设 三、解放区的文化教育事业 第四章 艰辛探索 曲折前行 **节 支援抗美援朝运动 第二节 曲折发展的农业 一、恢复发展经济 二、经济困难时期 三、农村经济调整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三节 方兴未艾的社队企业 一、对个体手工业改造 二、社队企业发展 第四节 革命老区的水利与道路建设 一、治涝工程 二、灌溉工程 三、道路建设 第五节 革命老区社会事业发展与民生改善 一、支持革命老区建设 二、文化事业 三、教育事业 四、卫生事业 五、人民生活 六、优抚工作 第五章 改革开放 天下为先 **节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一、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股份合作制 第二节 全面振兴革命老区农业 第三节 走在开放前沿的革命老区制造业 第四节 革命老区镇特色产业 一、黄江镇的果业发展 二、大岭山镇的果业发展 三、大岭山镇的家具产业 四、厚街镇的制鞋业 五、大朗镇的毛织业 第五节 改善基础设施 提高生活质量 一、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革命老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第六章 革命老区 红星闪烁 节 革命老区评划 第二节 革命老区镇情 一、厚街镇 二、大岭山镇 三、大朗镇 四、黄江镇 五、东坑镇 第三节 革命老区村简况 一、虎门镇 二、东城街道 三、南城街道 四、中堂镇 五、望牛墩镇 六、麻涌镇 七、高埗镇 八、厚街镇 九、长安镇 十、寮步镇 十一、大岭山镇 十二、大朗镇 十三、黄江镇 十四、樟木头镇 十五、清溪镇 十六、塘厦镇 十七、凤岗镇 十八、谢岗镇 十九、常平镇 二十、桥头镇 二十一、横沥镇 二十二、东坑镇 二十三、企石镇 二十四、石排镇 附 录 附录一 主要革命遗址 附录二 历史文献 附录三 红色歌谣、歌曲 附录四 革命烈士 附录五 重要革命人物 附录六 大事记(1923 年—1949 年10 月)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东莞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由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就本书组织而设,编写人员分别来自当地农业农村局、扶贫办、文明办以及史志办等机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