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1星价 ¥37.4 (7.2折)
2星价¥37.4 定价¥5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4038814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214038814 ; 978-7-214-03881-4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兴起,以及这种经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含义。本书的观点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传播、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社会历史思想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20—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其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历史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对其时中国的革命性大变革的专注是如何塑造了他们处理理论和历史问题的方式的。作者阿里夫·德里克认为,尽管这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学术上存在着应受责难的瑕疵,尽管他们经常是在粗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史学研究的贡献却是持久的。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是由其时中国的思想和政治背景所塑造和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感召力,主要并不在于如列文森所指出的是对“历史”与“价值”的矛盾作出了回答,而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目录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
序言
章问题
第二章背景
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社会政治、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与社会史论战的起源
第三章革命和社会分析
1927年以前的革命分析
共产国际的领导和中国革命
关于中国革命的论战
论战及其意义
第四章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
陶希圣、朱佩我和中国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商业和社会变革
第五章郭沫若与中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
郭沫若的中国历史分期
奴隶制问题
对于郭沫若的批评及郭对其早期中国历史观的修正
摩尔根、恩格斯和郭沫若
第六章中国历史分期
中国社会和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史论战
论战的消退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院化
第七章革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
第八章结论:历史和社会变革
参考书目
译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