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包邮中国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35.1 (7.6折) ?
1星价 ¥35.1
2星价¥35.1 定价¥4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5992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6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509599266 ; 978-7-5095-9926-6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分析建筑业状况,为建筑业改革出现的各种痼疾把脉,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方案,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理论基础,为高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建筑业和企业改革提供基本思路,以期望可以逐步推动、实现建筑业深层次的改革。

目录

第1章 工程建设投资体制改革
第2章 建立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系
第3章 改革现行建设工程管理体制
第4章 国有建筑业企业改革
第5章 建筑业施工管理体制改革
第6章 改革建设工程监理制度
第7章 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制度改革
第8章 全面推行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
第9章 大力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第10章 建设工程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  1.2.1 民间资本投资不足,发展极不平衡  在相关政策措施逐步得到落实的情况下,民间投资虽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但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工作进展极不平衡。一方面,从民营经济投资布局的整体来看,在一部分产业领域民营经济进入深度明显偏高,无论是投资比重还是产出比重均显示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有些领域甚至进入过度,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而在公用事业领域或垄断行业,民营经济投资进入的程度则明显偏低。另一方面,民营经济投资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的民营投资、外商投资相对较高,国有投资相对较低;而西部的国有投资比重较高,民营投资与外商投资比重则相对较低;中部地区的情况则呈现中间状态。这种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经济投资布局的非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特别是在整个社会投资增长的重心越来越向民间资本倾斜的情况之下,这种投资增长带来的经济后果将更为明显。  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一是相关领导部门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落后,过度依赖国有企业投资,认为民营企业只追求利益,较少承担社会责任,使一些产业领域在制定政策时,有意无意地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标杆提出标准要求,在政策解读和执行的时候,客观上限制民间投资、排挤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二是国有企业利用自身的种种优势,除了在主业领域不断强化垄断地位以外,在非业主领域也大举扩张,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经营空间,在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也越来越多地看到它们的影子。三是民间资本自身势单力薄,一些垄断行业的项目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周期较长,与国有企业相比之下,民间投资主体的实力总体有限,融资渠道受到限制,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投资渠道较少,民间投资主体面临的风险更大。  1.2.2 责任追究制不完善,投资责权不明  在投资体制改革进程中,各地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对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还不系统、不完备,制度的执行还不统一规范,实施效果也还不够理想,主要问题有:责任追究对象不明确,责任主体难确定;责任追究范围不全面,目前侧重于对实施环节的责任追究,而忽视了对决策环节和监管环节的责任追究;责任追究方式不严密,缺乏准确性和公正性,重行政责任,轻法律责任;责任追究程序不规范,缺乏与之相关的法治基础和政治惯例。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政府投资主体地位根深蒂固,在思维方式上,没有完全树立起市场**的观念。在许多重大项目的监管过程中,如对招标投标管理、对咨询中介机构管理、对施工建设活动的监管等政府还存在代替市场行事,没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当主要角色。二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在项目运作和防止腐败两方面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决策和约束两个问题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三是管理模式不到位,政府有关部门在投资管理上存在职能交叉、权责划分不清晰等问题,以致投资项目出现问题时难以确定责任主体。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