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656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9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513265683 ; 978-7-5132-6568-3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多个版本本科教材《内经选读》收录的原文,按主题归类,并结合历代医家对《内经》原文的注解,对原文内容进行校注、解析和总结;从历代医家医案著作中选取与原文主旨符合的医案,对医案进行分析,着重体现经典基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使理论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贴近临床实际。 本书分绪论、哲学思想、藏象、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摄生八个章节。每一章后附思考题。本书适合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中医临床医生和教师参考使用。

目录

绪论 **节 《内经》的成书与沿革 一、作者与成书年代 二、流传定稿 三、书名的含义 第二节 《内经》的主要注本 一、梁·全元起《素问全元起注》 二、隋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三、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四、宋·林亿《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五、明·马莳《黄帝内经注证发微》 六、明·张介宾《类经》 七、明·吴崑《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八、明·李中梓《内经知要》 九、清·张志聪《黄帝内经集注》 十、清·高世栻《素问直解》 第三节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学术特点 一、《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 第四节 《内经》的重要地位与研读要领 一、《内经》的重要地位 二、《内经》的研读要领 **章 哲学思想 **节 精气 一、天地合气 二、气的运动 第二节 阴阳 一、阴阳之道 二、阴阳之变 三、药食阴阳 第三节 五行 一、四时五脏 二、五行生克 三、五郁之治 第二章 藏象 **节 脏腑 一、十二脏相使 二、藏象含义 三、脏腑分类 四、脾胃论 五、五脏与七窍 第二节 气血营卫 一、饮食代谢 二、营卫之行 三、六气善恶 第三节 精神 一、认知过程 二、情志致病 三、五脏藏神 四、血气精神 第三章 病因病机 **节 病因与发病 一、“两虚相得”发病观 二、邪中经络 三、邪中脏腑 四、阳气失调 五、六腑闭塞 六、生病起于过用 七、体质发病观 八、因加而发 九、伏邪发病 十、六淫致病 第二节 病机与传变 一、病机十九条 二、虚实病机 三、四海逆顺 四、阴阳失调 五、百病生于气 六、喘证病机 七、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第四章 病证 一、热病 二、咳证 三、痛证 四、痹证 五、痿证 六、厥证 七、水肿 第五章 诊法 **节 诊法原理 一、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二、司外揣内,司内揣外 三、持诊之道 四、诊病四失 五、五过四德 第二节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六章 论治 **节 治疗思想 一、治未病 二、因时制宜 三、因地制宜 四、因人制宜 五、“神不使”则病不愈 第二节 治则治法 一、正治反治 二、因势利导 三、证治标本 四、药用薄厚 五、五味所宜 六、有故无殒 七、有毒无毒,服之有约 八、祝由疗法 第七章 摄生 一、天年寿夭 二、寿夭之象 三、生殖健康 四、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五、情志养生 六、四季调神 七、饮食养生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参编著作5部,发表论文50余篇。著作《朱宗元教授临证精要》、《牛兴东临证经验》、《内经选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