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面冲击面向未来/北大经院论丛

直面冲击面向未来/北大经院论丛

1星价 ¥45.5 (7.0折)
2星价¥45.5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205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0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301320563 ; 978-7-301-32056-3

本书特色

2020年“两会”隆重召开之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展开第七次“两会”专家笔谈,经济学院教授和博士后紧扣“两会”脉搏,根据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畅谈经济改革与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两会笔谈”已经成为研究“两会”经济热点、分析国民经济现状、提供相关政策意见的重要思想阵地,产生了良好的政策影响和社会影响。

内容简介

《直面冲击,面向未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20年两会笔谈》是2020年全国“两会”之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各抒己见,汇总而成。特别是,针对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家从各种不同角度,从宏观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畅谈经济改革与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两会笔谈”已经成为研究“两会”经济热点、分析国民经济现状、提供相关政策意见的重要思想阵地,产生了良好的政策影响和社会影响。

目录

直面疫情形势,提高应对格局
关于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几点认识与判断董志勇 / 00
直面疫情,我们该如何反思?孙祁祥岳鸿飞 / 00
未雨绸缪:化疫情为经济转机张辉 / 0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企业的困境与应对之道张亚光 / 0


理解国内环境,稳定经济方向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苏剑 / 0
寸风难撼百丈林
——疫情难阻中国经济发展大势张辉 / 0
多管齐下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发展韩晗 / 0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取决于能否迅速
由应急管理转向常态化风险管理贾若 / 0
以疫为镜:加快提升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金田林 / 0


放眼全球局势,加强区域协同
全球化时代的“隔离”与“拥抱”
——新冠肺炎疫情留给我们的思考孙祁祥 / 0

值得关注!全球疫情蔓延,中国经济如何化危为机?章政 / 0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苏剑 / 0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与应对王桂军 / 0


评估疫情冲击,梳理产业对策
分区域分行业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张辉 / 0
新冠肺炎疫情对保险业的影响刘新立 / 0
防止“炎症”在经济领域继续扩散,加快疏通
农业和金融业毛细血管张亚光 / 0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在线教育浪潮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王耀璟 / 0
疫情后中国产业的嬗变与管理升级闫雨 / 0


总结防控经验,抗疫以人为本
人类应高度重视新型传染病的危害与应对
——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思考孙祁祥 / 0
稳定情绪,坚定信心:疫情背景下中国经济的
“危”与“机”周建波 / 0
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提高全民
健康素养的重要性秦雪征 / 0
从风险认知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姚奕 /
新冠肺炎疫情未来的治理重点与社会
弱势群体的帮扶张越 /


推动综合管控,提升治理水平
风险共担,应对疫情对经济的短暂冲击王跃生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风险管理郑伟 /
面对危机,需要发挥更有效的财政手段作用袁诚 /
当前疫情下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两点思考许云霄 /

两会笔谈:面向未来

宏观篇:提纲挈领,国是于兹
如何认识我们的体制优势孙祁祥 /
为不确定性的风险事件提供确定性的制度
保障孙祁祥周新发 /
疫情冲击下的发展机遇平新乔 /
深化理论认识,消除疫情“后遗症”,确保平稳
发展章政 /
在经济发展和开放中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王曙光 /
疫情面前,稳妥为先
——评2020年中国宏观调控目标苏剑 /
守住底线,稳住基本面,谋划未来张辉 /
立足国内大循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
格局张辉 /
加强取暖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取暖刚性消费
需求张鹏飞 /


政府篇:纲举目张,本立道生
韧性的中国经济应避免强刺激政策董志勇 /
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刘怡 /
构建法治经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王曙光 /
两会政策取向、疫情影响差异性与投资机会吕随启 /
如何用好财政和货币政策实现“六保”韩晗 /
统合财政、货币、金融政策做好“六保”工作,打好
扶贫攻坚战王熙 /


企业篇:坊市鳞栉,共承时运
持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助力我国经济回暖李寒湜王大树 /
疫情过后,中国企业仍具有无限潜能周建波 /
关注流通成本,减免高速通行费助力经济复苏郭研方达张芯悦 /
盘活中小企业还需依赖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王灿 /
转危为机,变中开新
——生产范式嬗变中的企业发展新图景闫雨 /
有效提振民间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张然 /


金融篇:轻重平准,枢集权衡
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治理
能力杜丽群 /
扶贫攻坚,金融当先王曙光 /
以保促稳,留得青山赢未来郑伟 /

读政府工作报告,看保险未来发展锁凌燕 /


11条金融改革措施助力金融稳定与发展吕随启 /
货币政策:坚守稳健基调,确保灵活适度宋芳秀 /


网信篇:日新月异,万变归宗
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筑数码抗疫四道防线王大树辛灵程哲 /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理论与方法创新杜丽群 /
以新型举国体制保障自主技术创新王曙光 /
更新数字货币认识,关注未来金融安全张亚光 /
“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启示与挑战袁诚 /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起点、新挑战与新因应金田林 /


民生篇:德风化民,泽润遐迩
发展经济学的新思路
——评估“精准扶贫”政策效果的科学量化
分析方法张延王琪 /
人民的希望
——随机对照实验,用于脱贫攻坚、教育
解困张延王琪 /
缩少收入差距的社会经济效益李连发 /
以新冠危机为契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秦雪征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减少相对贫困贾若 /
继续坚定不移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蒋云赟 /
推进具有一定弹性的延迟退休政策来缓解
养老基金的短期压力陈凯 /


国际篇:环诸天下,四海同途
准确把握形势,创造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王跃生 /
聚焦国内外形势,防范通货膨胀与“去人民币
化”风险冯科 /
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合作暨互利
暨共赢李权 /
沉着应对多重严峻挑战,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攀升刘冲 /
展开全部

节选

  《直面冲击,面向未来》:  但从短期来看,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疫情防控是一场全局战,只有在政府、企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才能顺利脱险。  从政府的角度看,要审慎使用宏观政策,将政策着力点放在结构调整而不是总量控制上。相对乐观地讲,如果疫情能在未来几周得到有效控制,它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将主要集中在**季度,下半年中国经济肯定会实现反弹。即使考虑疫情持续时间*长、*坏的情况,我们仍有很大空间来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我不建议目前宏观总量政策针对疫情做出特别反应。事实上,即使没有疫情,伴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逆经济风向行事”,采取降息、降准、降税等宏观措施,针对性地增大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也是大多数经济学者的共识。然而,“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大风险就是政策时滞,如果仅仅着眼于短期成效,出台强刺激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将给今后经济结构调整带来困难。因此在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需要着眼于结构性调整政策,通过特定政策手段,针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特定群体予以扶持,例如提倡发行专项债或专项建设国债。当然,我也一再呼吁,可以借此机会,像取消农业税改革一样,大力减免甚至减除小微企业的税收,让它们得以减负和发展。另外,要谨慎防止对金融、资本市场的过度干预。因为疫情是典型的外生冲击,该期间因“过度反应”做出的“超调”,可能也是理性的反应。随着疫情逐步控制,经济活动回归“正常”后,资本市场所受的冲击也将逐渐消除。  除对内政策调整,还要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无数次印证了,闭关锁国是自缚手脚,有百弊而无一利。必须用开放应对发展中的问题,疫情过后,要进一步扩大资本流动,加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着力破除行政性垄断,积极降低土地、能源、通信、物流、融资五大基础性成本,基础产业放宽准入,以管资本为切入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同时,要防止狂热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着力降低贸易壁垒,而且其政策幅度要适当大于各界的预期,要适时考虑逐步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浮动制,逐步开放资本账户。  疫情期间,“看得见的手”发挥到极致情有可原,因为行政力量虽然有时简单粗犷,应对突发事件却行之有效。但疫情过后,还是要依靠“看不见的手”,恢复经济的正常秩序。地方政府在采取结构性调整政策时,应当注意划清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权责界限,着力培育有助于企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外部环境,决不能使此次疫情防控成为政府越位、扩权的契机。  从企业的角度看,要学会直面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快自我转型和革新。从中短期来看,这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确实是一次冲击,但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各异。疫情对于服务业的影响*大,而且主要体现在短期。这是因为服务业的主体是人,疫情期间由于人员流动受阻,很多服务无法正常提供;但是疫情一旦结束,服务业会有较快的恢复。而对于制造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期。这是因为在企业的终端销售环节,市场的短期需求下滑,给企业现金流带来很大压力;但如果此时前端生产环节不能有效控制成本费用,现金流继续承压,将导致疫情的短期冲击向中期蔓延,后果将会是致命的。  所以企业现在要敢于“做减法”,甚至有壮士断臂的决心,尽可能保住企业核心团队;同时,聪明的生产商要和员工、供应商、政府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克时艰。须知,上行市场有风险,下行市场才有机会。  通过此次疫情,企业家还应静下心来思考企业未来。此次疫情着实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前景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但创新、品牌维护和应对不确定性,本来就是企业家的三大任务;能否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则考验着企业家的敏锐观察和精准判断。  ……

作者简介

孙祁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北京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中方委员,曾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主席、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教授。2014年度国际保险界奖“约翰·毕克利奖”荣获者。孙祁祥教授曾获北京大学“首届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北京大学*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北京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精品课程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师德榜样、北京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保险年度人物、中国经济女性年度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