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出东方:近代上海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日出东方:近代上海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星价 ¥135.0 (7.5折)
2星价¥135.0 定价¥1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9258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36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547925836 ; 978-7-5479-2583-6

内容简介

上海是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孕育、诞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必然的历史逻辑。1843年被迫开埠后,上海逐步形成“一市三治”的独特政治格局,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工商业之都,贸易发达,商业繁荣,交通畅达,通讯便捷,由此成为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窗口和新学说、新思想的传播高地。20世纪20年代初,集聚在上海的一批优选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和“海纳百川、追求很好”的城市精神,一大会址纪念馆特举办“日出东方——近代上海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这一主题展览,深入系统展示近代上海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激励广大党员群众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孕育、诞生的光荣历史,从中汲取新时期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力量。 为进一步传递和延伸该主题的重要影响及时代价值,一大会址纪念馆在展览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添加了丰富的文物故事链接,融入了精心拍摄的展览场景图片,进而编辑出版这本《日出东方——近代上海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画册,在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方面的融合方面作了新的改进和探索。

目录

前言 **章 开放之城:近代上海的成长与发展 一 特殊的政治格局 二 近代工商业之都 三 五方杂处的社会 四 新文化传入的窗口 第二章 革命之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在上海相遇 一 新思想的交锋 二 新阶级的摇篮 第三章 光荣之城: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和诞生 一 共产国际使者在上海 二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起成立 结语 后记 附录 江南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价值陈江 海派文化与中共创建周武 城市空间与中共建党 苏智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会址房屋建于1920年秋,建成后不久,李汉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及其兄李书城(同盟会发起人之一)租用望志路106号、108号为寓所,将两幢房屋的内墙打通,成为一家,人称“李公馆”。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还有包惠僧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秘密汇聚在上海法租界的贝勒路树德里3号(今兴业路76号会址),举行了中国共产党**次全国代表大会。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