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鸣鸡识此音-汪荣宝诗歌论稿

风雨鸣鸡识此音-汪荣宝诗歌论稿

1星价 ¥41.8 (7.2折)
2星价¥41.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2343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99页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67234321 ; 978-7-5672-3432-1

内容简介

本书稿研究脉络清晰, 以全方位呈现汪荣宝诗歌面貌为逻辑先导, 按先后次序形成诗集概论、诗学思想、诗歌内容和诗史地位四重研究向度, 兼顾汪荣宝诗歌的系年、辑佚、分期、题材、传播、接受等基本问题, 尤其重视诗歌文本细读和诗心发微。

目录

引言
**章 《思玄堂诗》概论
**节 汪荣宝诗集的版本问题
第二节 汪荣宝诗歌的系年和辑佚
第三节 汪荣宝诗歌的分期

第二章 诗学生成:汪荣宝“诗宗玉溪”论(一)
**节 家族:诗学的起点
第二节 地域:诗学的渊源
第三节 流派:诗学的成型(“西砖酬唱”考论)

第三章 诗学实践:汪荣宝“诗宗玉溪”论(二)
**节 汪荣宝对李商隐诗歌用典艺术的接受
第二节 汪荣宝诗歌的艺术风貌及其成因
第三节 楚雨:关于晚近吴下诗人集李商隐诗的文献考察与文本探微

第四章 戊戌·旁观者:诗史精神与婉曲心态(一)
第五章 鼎革·亲历者:诗史精神与婉曲心态(二)
**节 “中原真见海横流”——鼎革之际的汪荣宝及其诗歌响应
第二节 “空将清泪注漳流”一一一汪荣宝诗涉袁世凯的历史语境

第六章 驻外-远游者:汪荣宝诗歌之新变(一)
第七章 民国·参与者:汪荣宝诗歌之新变(二)
第八章 中日关系与汪荣宝后期诗歌
**节 近代以来驻日公使主导下的中日诗歌交流述略
一一以汪荣宝为中心的考察
第二节 汪荣宝、郑孝胥交游考论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前后汪荣宝的诗歌创作

第九章 汪荣宝的诗歌史定位
结语
附录一 汪荣宝诗歌编年
附录二 汪荣宝诗文发表、出版编年录
附录三 悼汪荣宝挽联、挽诗辑录
附录四 清代(及近代)文史短札十四则
一、清初僧诗之繁盛
二、黄绍箕的儒教观
三、夏曾佑的儒教观
四、吴文溥生卒年及其诗集问题补证
五、《涤庵日记》《乙亥年日记》作者考
六、《淮海日记》作者考
七、关于“舂音词社”的两则材料
八、《王熙凤词》撰者“寄恨”考
九、人山惟恐未山深——读苍雪读彻《山居四首》
十、梦忆前朝——余怀《咏怀古迹》诗选读
十一、洪水与看客——读梅曾亮《归舟至江东门》
十二、云中佛境——读易顺鼎《云海歌》
十三、靖难史鉴——读王伯沆《过明故宫》
十四、词人笔下的“晚清日暮”一…读朱祖谋《烛影摇红》
后记一
后记二
展开全部

节选

  《风雨鸣鸡识此音-汪荣宝诗歌论稿》:  随着权力欲的膨胀,袁世凯不愿再为共和制张目,称帝野心浮出台面。汪荣宝拥护共和,坚决反对帝制,和袁世凯分歧较大。袁世凯曾经询问汪荣宝舆论对帝制应如何反应,汪对袁说:“咸愿公为华盛顿,不愿公为拿破仑也。”汪荣宝的诗歌《落花效二宋》或与此事有关,二宋指宋庠、宋祁兄弟。这首诗借落花托喻之意鲜明,然具体意涵难解,钱仲联先生即有不同解释,一说指清亡,一说指袁世凯暗杀宋教仁事。由系年推断《落花效二宋》大致作于1915年至1916年之间,其背景不似是钱先生所述二事,而诗句所说“莫向玄都重问讯,当年千树总斜阳”,好像是在劝诫袁世凯莫要复辟帝制,然汪荣宝的进言根本动摇不了袁世凯的称帝野心。袁世凯称帝后,汪荣宝父亲汪凤瀛所撰《致筹安会与杨度论国体书》,与梁启超所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成为“反对改变国体二大至文之一”,也有传说《致筹安会与杨度论国体书》为汪荣宝代笔。从诗歌角度看,汪荣宝作有《读(王莽传)》:“诸儒齐贺三雍起,列辟新观四海成。符命自然归大麓,勤劳不觉过阿衡。杜门周党虚高节,投阁杨雄有颂声。玉玺未封威斗坼,关东铜马更纵横。”以王莽篡汉比附袁世凯称帝,然语气存带保留,其讽刺力度远不及同一年份民国学者吴梅所作《读(汉书·王莽传>》:“巨君创新室,得诸寡妇手。国贼即懿亲,太后作文母。师徒溃昆阳,至死依威斗。魏文托禅让,山阳掩面走。吾知舜禹事,文过颜益厚。历代劝进文,言之不知丑。狐媚取天下,笑破石勒口。天地何不仁,我生丁阳九。举世陈符瑞,山川亦蒙垢。苟非大命倾,陆沉恐已久。紫色与哇声,史论足不朽。”所谓天地不仁,山川蒙垢,吴梅对洪宪帝制予以无情地鞭挞。再看袁世凯方面,汪凤瀛不畏引火烧身,其反对帝制的文章极具舆论影响,但袁世凯并未对汪氏一家采取任何报复手段。所以汪荣宝和袁世凯之间的关系终究没有演变至极端。这里必须强调,反对帝制和反袁并不能完全画等号,在同一政治阵营内部,帝制问题的争议终究是意见的分歧,而不是立场的鸿沟。在袁派内部,苏州张个麐、天津严范孙长久为袁世凯信任,反对帝制却*激烈。可供玩味的是,袁世凯退位后,与张一鏖过从甚密,张一麐在《袁幕杂谈》中称:“项城取消帝制时期,与予*亲。”汪荣宝与张一麐长期共事,交情甚笃,其与袁世凯的关系或可类比观之。  对于袁世凯称帝的反响,从诗歌领域看,有三股势力不容忽视。一则南社,以高旭、柳亚子为代表,对袁世凯怒目批判.他们的反袁诗歌极具革命性和战斗性;一则清遗民,以郑孝胥、王国维为代表,同样极力反袁,但纠葛于对帝制的幻想,如林志宏所定性的“反袁的两歧性”;一则袁世凯拥护者,他们一来崇拜袁世凯,视其为英雄,二来惋惜袁世凯一步踏差,身败名裂,三来又对袁世凯死后的军阀乱局深感忧虑,认为其原因在于失了袁世凯式的领袖。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严复作<>  回看《魏武和旭初》这首诗,不妨将其划为两个层次:前两联作为**层,后两联作为第二层。前两联谈论袁世凯,后两联转到汪荣宝自己。首联“邺台遗恨付衣裘,铜雀风高妓吹休”,用“魏武帝遗令”典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描述曹操的英雄迟暮,关联袁世凯的晚景。不管曹操、袁世凯如何在历史中翻云卷浪,操弄世局,*终还是逃不出人生的既定宿命。“遗恨”直指袁世凯的心境,而“铜雀风高妓吹休”道足英雄末路的凄凉。颔联“贤子极宜知舜禹,君王微惜过伊周”,“贤”字讽刺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袁克定心怀皇帝梦,是袁世凯称帝的重要推手。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作《洹上私乘》,即把帝制之责推给袁克定。汪荣宝把袁克定比作曹丕,也是有意淡化袁世凯本人的历史之责。《华国月刊》1925年第2卷第4册刊登的《魏武和旭初》,在这句旁边有小注:“一作‘贤子自宜知舜禹,群雄何意有孙刘,。”“群雄何意有孙刘”,是指岂料还有孙权、刘备,还有蔡锷、唐继尧、李烈钧,暗指护国运动,侧面说明称帝的失策。“君王微惜过伊周”更正面、直接,整首诗歌焦点正是落在“微惜”一词,对袁世凯践踏共和表示惋惜,辅以伊尹和周公作参照,语气同样极其保留,正是“得体”之所在。  ……

作者简介

  李晨,1989年出生于江苏省泗洪县,2007-2017年就读于苏州大学文学院,先后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明清文学,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