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烛光集——文博文存续编

烛光集——文博文存续编

1星价 ¥66.0 (7.5折)
2星价¥66.0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0616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1,359页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01061679 ; 978-7-5010-6167-9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让文物活起来 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批示精神 ; 文物主权和保护的指导原则 ; 新中国七十年文物管理拾零与述评等。

目录

文稿篇
让文物活起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批示精神
实践·理论·高峰—再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批示精神
文物是滋养道德的力量
全面贯彻工作方针切实加大保护力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批示精神
天人合一,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学习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乡村传统文化保护的指导原则
导师·经典·遗产——新中国文物保护人事感言之一
业绩·生命·楷模——新中国文物保护人事感言之二
乡愁·传统·根基——新中国文物保护人事感言之三
文物主权和知识产权琐谈
玉札赓续史苑飞鸿——读《谢辰生先生往来书札续编》随想
新中国七十年文物管理拾零与述评
文物市场杂谈
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认知——与记者闵瑶专访的谈话
关于文物保护法修改的意见——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文物管理学科体系
关于抢救“中华一绝”保护和发展南京云锦传统工艺的呼吁书(代拟稿)
关于文物宣传工作与文物产业问题的随想
关于地志博物馆建设与博物馆多样化的一点浅见
大运河“人世”颠覆中国人“不会保存古迹”的偏见
《新中国捐献文物精品全集》序
……

诗稿篇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烛光集:文博文存续编》:  传统村落,乡土建筑,山水风光,乃是绵延数千载的中华农耕文明的依托与见证,是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切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蕴之深,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之巨,历历可数,无可置疑。而今,随着天灾人祸的损毁,日渐稀少,越发珍贵,也越发为中外学者垂青、珍惜,更为不法商贾垂涎、窃取。防止破坏,抢救濒危,保护现状,乃是当务之急。会议所确定的指导原则,为抢救、保护工作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政策依据与制止破坏活动的有力武器,只要上下一心,一张蓝图干到底,村镇传统文化的安全必将获得可靠的保障。  村镇传统文化,乡土历史文物,土生土长,原生原态,多姿多彩,在实现城镇化,建设新农村的现实生活中,必将发挥多方面的作用与效益,对此决不可小觑。  其一,乡土建筑,活体活态,实物实用,个体群体,各有所需。其中一是民居、民宅,产权使用独自拥有,保、用自有特殊要求;二是祠堂、公馆、校舍等等,多为公益活动场所,对凝聚乡情,维系民心,不可缺失。二者均与农民群众朝夕共处,相依相伴,成其衣、食、住、行、用之需。二者都是世代农民建造、保护、传承的成果,是心血、智慧、技艺的结晶,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既是生活生产实用品,又是活体文物文化品。这一保,用传统,世代因袭,与农民群众休戚与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活动不可或缺的平台,至今依旧不可替代,因而也就成为*需要也*适合“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特殊文物品类、系列。  其二,感召游子,记住乡愁。“旧路青山在,余生白首归。”中华民族爱乡土,爱家国,与生俱来,一脉相传,根深蒂固。绳其祖武,慎终追远,落叶归根,是中国人,特别是海外华人华裔世代坚守的戒规。只要身在异乡为异客,不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就必然认定“月是故乡明”,认定自己和祖辈所生长的那方热土,那个村落,那处田园,那栋祠庙……就是永远的家与国,永远寻根问祖的故乡。如此乡土文明如若毁之不存,农民、国人、海外赤子乡思何寄,乡愁何忆,乡里何归?  其三,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为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之急需。近年来,农家旅游,方兴未艾;特色观光购物异彩纷呈。当下,江南塞北,天山脚下,雪域高原,农家村舍,中外游人如织,文化魅力四射,经济效益日增,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如此旅游新资源、新形式,再不充分保护、利用,农民脱贫致富之路何在?旅游升级发展何来?  其四,建设“美丽中国”,研究山水美学,发展生态文明的宝贵资源。村落、山水、农舍,古香古色,“风景这边独好”;风情、民俗、人文,原质原味,文华源远流长。眼下全国所存的传统村落,乡土建筑,虽然数以万计,但终究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失之不可复得。山水美学,生态文明,就是要探索山水美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探索山水美与村落、园林、庄园、宗祠、民舍以及碑刻、诗文、绘画、民间艺术、神话传说等社会形态的关系,就是要研究天人合一之美,自然与人文融合之美,清风明月,睛岚烟雨与楼台亭阁、水榭敞轩和谐统一之美。乡土传统文化,作为天人合一的东方农耕文明的主体,是山美学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资源与对象。舍此,美学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其研究的可能与必需。生态文明也将失去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其五,经济效益,直接间接,现在将来,十分可观,不可忽视。传统农耕文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土地山水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成为农村得天独厚的天然经济发展优势。农村所拥有的传统工艺技能绝无仅有,潜力巨大,其生产制作的地方风味特产、传统名品名牌,畅销世界,享誉全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比翼齐飞!保护村落物质与非遗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之必然,又是现实社会生活之必需,更是国际经济发展之通例。  保留村庄原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不拆院,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是正确处理城镇化工作与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关系的*佳方式,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佳选择,是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确保村落历史文化安全的*终目的!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城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准则,确保二者同步并进,走向光明灿烂的未来!  ……

作者简介

  彭卿云,湖南隆回人。文博研究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9年中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文化部工作,1972年由文化部五七干校调回国家文物局工作,此后一直从事文物管理工作。1989年任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社长。此后历任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常务会长、法人代表,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法人代表。其间,又先后任局研究室主任、局新闻发言人、局文博专业职称评委会委员等职。2001年4月退休。  1979年起,先后主持《文物工作》《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科学研究》等的策划创刊,并长期担任主编。期间,曾主编《中国名胜词典》《中国历史文化名域词典》《中国文物精华大词典》《中国历代名人胜迹大词典》《华夏胜迹·五百处》《文物三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博物馆事业记事》《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新中国捐献文物精品全集》等。著有《萤光集·文博文存》《烛光集·文博文存续编》《邵阳文库·彭卿云卷》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