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多主体参与的深度贫困区精准脱贫联动机制研究

多主体参与的深度贫困区精准脱贫联动机制研究

1星价 ¥40.6 (7.0折)
2星价¥40.6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72217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9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307221765 ; 978-7-307-22176-5

本书特色

本书的出版,期望为关注扶贫脱贫问题的学者进一步深入探索提供理论参考,丰富脱贫理论,对推动我国深度贫困区贫困治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同时,本书探讨多主体参与的联动机制模式和案例也可为同行提供借鉴和推广。

内容简介

本书以机制设计理论和博弈论为研究工具,在扼要分析秦巴山区代表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渝东北贫困地区脱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机制设计、演化博弈模型和实验仿真手段,在全面分析该地区面临的各种机遇、挑战基础上,创造性地了设计了代表政府、学校、企业、村(乡)等多方主体于一体的多主体联运脱贫机制框架模型,并对多主体联动脱贫机制的内涵、运作模式、机制效果等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本书可作为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有关专家学者及师生的参考用书,对精准扶贫脱贫、博弈论感兴趣的学者及政府管理人员也有一定的帮助。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价值 1.3 研究现状简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同类研究比较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描述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博弈论 2.1 相关概念解释 2.1.1 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 2.1.2 扶贫脱贫与乡村振兴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机制设计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包容性增长减贫理论 2.2.4 空间贫困理论 2.2.5 贫困文化理论 2.2.6 “五大”发展理念 2.2.7 参与式扶贫理念 2.2.8 合作型反贫困理论 2.2.9 多元共治贫困理论 2.3 演化博弈论与模型设计 2.3.1 演化博弈论 2.3.2 扶贫主体与农户间博弈模型设计 第3章 渝东北贫困地区脱贫基础与现状 3.1 渝东北贫困地区脱贫基础 3.1.1 渝东北地区脱贫自然资源基础 3.1.2 渝东北地区发展战略定位 3.1.3 重庆及渝东北地区产业经济基础 3.2 渝东北贫困地区脱贫概况 3.2.1 渝东北贫困地区脱贫经验 3.2.2 渝东北贫困地区脱贫成果 3.3 渝东北贫困地区脱贫现状调查分析 3.3.1 调查方式、内容及变量说明 3.3.2 农户及家庭生活环境总概况 3.3.3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3.3.4 农户对脱贫工作的评价分析 3.3.5 农户对扶贫资源的需求现状 第4章 渝东北贫困地区脱贫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1 渝东北贫困地区脱贫面临的机遇 4.1.1 “两点”“两地”“两高”机遇 4.1.2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利好 4.1.3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 4.1.4 国家加强生态治理带来的机遇 4.1.5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契机 4.2 渝东北贫困地区贫困演进逻辑 4.2.1 渝东北深度贫困原因分析 4.2.2 渝东北深度贫困演进逻辑机理 4.3 渝东北贫困地区脱贫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4.3.1 渝东北贫困地区脱贫面临的挑战 4.3.2 渝东北贫困地区脱贫面临的困境 第5章 多主体参与的三方联动脱贫机制设计 5.1 三方联动脱贫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5.1.1 BOP战略思想 5.1.2 三螺旋理论 5.2 三方联动可持续脱贫模式的构建内涵 5.3 三方联动可持续脱贫模式的运作机理 5.3.1 企业—农户互动 5.3.2 政府—企业互动 5.3.3 政府—农户互动 第6章 多主体参与的四方联动脱贫机制设计 6.1 四方联动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6.2 四方联动机制构建的可行性 6.3 四方联动脱贫机制的构建 6.3.1 四方联动脱贫机制的构建原则 6.3.2 四方联动脱贫机制的构建内涵 6.4 四方联动脱贫机制的运作逻辑 6.4.1 运作主体 6.4.2 运作方式 6.4.3 运作导向 6.5 四方联动脱贫机制的实现 6.5.1 产业扶贫模式 6.5.2 金融扶贫模式 6.5.3 旅游扶贫模式 第7章 多主体参与的五方联动脱贫机制设计 7.1 五方联动脱贫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7.1.1 五方联动脱贫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7.1.2 五方联动脱贫机制构建的可行性 7.2 五方联动脱贫机制构建的原则与内涵 7.2.1 五方联动脱贫机制构建的原则 7.2.2 五方联动脱贫机制构建的内涵 7.3 五方联动脱贫机制的实现 7.3.1 教育扶贫模式 7.3.2 文化扶贫模式 7.3.3 科技扶贫模式 7.4 多主体联动脱贫机制考评体系设计 7.4.1 多主体联动脱贫机制考评体系的构建原则 7.4.2 多主体联动脱贫机制考评体系的构建 7.5 传统粗放式扶贫与多主体参与的联动脱贫的比较 第8章 多主体联动机制优化效果分析 8.1 扶贫主体单一措施推动效果分析 8.1.1 政府扶贫主体:补贴刺激影响效果 8.1.2 政府+金融机构:贷款失信惩戒效果 8.1.3 政府+高校:科技培训刺激影响效果 8.2 多主体联合措施推动效果分析 8.2.1 政府+金融机构:补贴与贷款失信惩戒组合效果 8.2.2 政府+金融机构+高校:贷款失信惩戒与培训组合效果 8.2.3 政府+高校:补贴与培训组合效果 8.2.4 政府+金融机构+高校:补贴、贷款失信惩戒与培训组合效果 第9章 结论与启示 9.1 基本结论 9.2 政策启示 9.2.1 建立脱贫工作联动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全面推进 9.2.2 健全脱贫机制考评体系,推动脱贫工作细化精准 9.2.3 建立脱贫信息跟踪系统,提升精准脱贫工作效率 9.2.4 强化农户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农户脱贫致富能力 9.2.5 创新扶贫主体服务机制,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 9.2.6 优化扶贫政策工具措施,提高产业扶贫脱贫成效 9.2.7 构建地方高校服务机制,推动实现精准扶贫脱贫 9.2.8 建立贫困动态退出机制,确保脱贫效果长期稳定 9.3 研究局限及展望 附录 A.本研究阶段性成果目录 B.政策举例及其工具类型 C.扶贫脱贫专项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现为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与政策、农业技术创新扩散、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管理评论》《软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省部级等科研项目8项,参与重量、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阶段性成果论文获得各种奖励1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