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朝佛教造像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影响

六朝佛教造像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影响

1星价 ¥154.4 (7.8折)
2星价¥154.4 定价¥1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504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517页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101150469 ; 978-7-101-15046-9

本书特色

**部全面论述六朝佛教造像对朝鲜半岛与日本影响的专门著述,印证古文献记载中六朝佛教文明先进性,揭示东亚佛教文明进程中南六朝重要地位。佛教艺术在内的南六朝文化,更像是一部推动当时中国以至东亚文化发展的发动机。 一部图文并茂、史料丰富的六朝佛教艺术传播史,长江学者费泳教授八载潜心之作,走访国内外相关佛教石窟、寺院遗迹、博物馆,依据新近出土实物资料、造像铭记与可靠文献,集 600余幅珍贵图片,精心设计,彩色印刷,兼具学术与收藏价值。 打开历史尘封,还原六朝佛教文化高度发达的真实面貌。梳理考证古代文献、佛教经文典籍,弥补造像实物匮乏之缺失。 历史细节中,探寻文化脉络,再现六朝繁华。运用图像学研究方法,从佛教造像题材、容貌、发型、服饰、手印等因素,辨识造像身份、风格源流、背后故事,如: ○顾恺之绘画中有哪些佛教因素? ○中国菩萨女性化是何时出现的? ○齐竟陵王造弥勒立像与栖霞寺内现存佛头是否有关? ○日本飞鸟大佛是如何穿衣的? ○什么是“六朝的微笑”? ○菩萨的发髻、宝冠有哪些样式? ……

内容简介

对于中国佛教艺术与域外关系的研究,人们大多关注来自印度的影响,少有研究中国佛教造像的对外输出。以往由于佛教实物的缺乏,无法验证古文献记载中六朝佛教文明的辉煌,导致对朝鲜半岛、日本早期佛像来源的认识,多注重北朝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南朝佛教造像的新发现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有条件进一步论证在汉传佛教文化圈形成过程中,南六朝的主导性作用。本书对中国与海东地区佛教造像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探讨东晋、南朝的佛像样式特征,及其对朝鲜半岛三国时期、日本飞鸟白凤时期造像的影响和传播路径,确立六朝在东亚佛教艺术中的先进地位。

目录

序   

引 言 

**章 三国、西晋佛教造像特征及其对日本的传播 

**节 初传南方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 

第二节 三国、西晋佛教造像及其对日本的传播 

第二章 东晋佛教造像特征及其对朝鲜半岛的传播 

**节 东晋佛教造像实物遗存 

第二节 东晋佛教造像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二戴像制”的产生 

第四节 顾恺之绘画中的佛教因素 

第五节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中“树下人物”图式的来源 

第六节 中国菩萨女性化的出现 

第七节 佛教由中国向朝鲜半岛传播的相关文献记载 

第八节 对传入高句丽和百济佛教造像的初步认识 

第三章 南京栖霞山石窟南朝佛教造像新论 

**节 栖霞山“江总残碑”的发现 

第二节 栖霞山石窟是否存有刘宋年间龛像的问题 

第三节 栖霞山双佛窟(下019窟)的造像题材及年代问题 

第四节 栖霞山无量殿(下020窟)大佛的建造者 

第五节 齐竟陵王造弥勒立像与栖霞寺内现存佛头的关系问题 

第六节 栖霞 1号造像与栖霞三佛窟(下024窟)佛衣样式问题 

第七节 栖霞山重要石窟造像的建造年代及风格特征 

第八节 栖霞山大佛*初规划者明僧绍的相关事迹 

第四章 南京德基广场南朝金铜佛造像的新发现及其源流 

**节 南京德基广场发现的南朝佛教造像 

第二节 关于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两件南朝金铜佛造像 

第三节 德基出土佛教造像发生时间的初步考证 

第四节 德基出土的南朝金铜佛造像特征及其源流 

第五章 “建康模式”的形成及其对海东的影响 

**节 “建康模式”的形成及佛像样式特征 

第二节 建康佛教造像的题材 

第三节 南朝陵墓“拼镶砖画”的出现 

第四节 六朝都城建筑构件(瓦当)中的佛教因素 

第五节 建康、成都、青州、麦积山沿线的“南式佛装造像带” 

第六章 成都地区南朝佛教造像及其源流 

**节 成都地区南朝佛教造像中的石刻浮雕经变图像 

第二节 佛衣样式的变化 

第三节 成都地区“褒衣博带式”佛衣的来源 

第四节 造像题材及佛像容貌的变化 

第五节 博山炉和双狮融入南朝佛教造像 

第六节 造像组合形式的变化 

第七节 菩萨璎珞、宝冠及手持物的变化 

第八节 与四川关系密切的几件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 

第七章 北朝 6世纪中期佛教造像中的南朝影响 

**节 南式造像对陕西地区的影响 

第二节 南式造像对麦积山石窟的影响 

第三节 成都北上影响麦积山和陕西地区的传播路线 

第四节 南式造像对莫高窟的影响 

第五节 南式造像对山东青州地区的影响 

第六节 河北曲阳修德寺 6世纪中期佛像样式特征 

第七节 东魏、北齐政治中心附近 6世纪中后期佛像样式特征 

第八章 朝鲜半岛三国时期佛教造像中的南朝影响 

**节 朝鲜半岛三国时期佛教造像向日本的传播 

第二节 朝鲜半岛几件可能出自中国的佛教造像 

第三节 朝鲜半岛三国与中国南朝佛教造像的密切关系 

第四节 “南式佛装造像带”向海东地区的延伸 

第五节 朝鲜半岛三国时期佛教造像样式的地域性 

第九章 日本飞鸟白凤佛教造像中的南朝、半岛之影响

**节 飞鸟白凤时代的佛立像 

第二节 飞鸟白凤时代的结跏趺坐佛 

第三节 旧山田寺佛头与“山田殿像”的若干问题 

第四节 佛着“左袒式”内衣 

第五节 法隆寺橘夫人佛龛主尊佛衣样式 

第六节 飞鸟白凤时代的菩萨立像 

第七节 飞鸟白凤时代的半跏思惟像及源流考 

第八节 飞鸟白凤佛教绘画的来源 

第十章 六朝佛教造像对海东的传播路径探析 

**节 六朝与朝鲜半岛、日本交往的文献记载 

第二节 中日海上航线 

第三节 中国与朝鲜半岛三国的交通 

第四节 佛教造像经朝鲜半岛向日本的再传路径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后 记 《六朝佛教造像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影响》,是我2013年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8年完成结项。本专题首次较系统地考察和研究了南六朝对海东地区佛教造像的主导性影响。课题结项的鉴定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丁明夷研究员(鉴定组长)、龙门石窟研究所温玉成研究员、敦煌研究院马德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车广锦教授、清华大学李静杰教授。感谢他们的审阅及中肯意见。 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长期存在着两个令人遗憾的问题: 1.古文献记载中南六朝佛教文明的先进性,与南方现存实物欠缺形成的反差。 2.在考察海东地区早期佛教造像的来源时,学者们大多注重中国北方的作用和地位,南六朝已处于被忽视的境地。这种认识会导致历史上许多重要现象或问题,难以得到合理解释,诸如:长江流域出土三国、西晋的佛饰铜镜,与日本古坟出土佛饰铜镜的相似性;海东四国的佛教基本由东晋、南朝直接或间接传入;以东晋、南朝为中心,联合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河南国、宕昌国、蠕蠕等国,形成对峙北魏的环形包围圈;朝鲜半岛三国、日本飞鸟时期,流行创自南朝的“褒衣博带式”佛像,而非出自北朝的“半披式”或“敷搭双肩下垂式”佛像;戴逵、戴颙所创的夹纻佛像,在中国北方并不流行,而广泛影响了日本的漆佛像。 陈寅恪“南北朝有先后高下之分,南朝比北朝要先进,这可从经济生活、社会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看出”之说,应该是触及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这一时期,孝文帝改制推行汉化政策,引进南朝典章文物。创立于东晋、南朝的“二戴像制”“秀骨清像”“面短而艳”,不仅开时代造型审美之先,也成为*具本土化特征的佛像风格。僧祐所造的丈八大佛享有“葱河以左,金像之*”的美誉。 仅有古文献的记载是不够的,只有文献和实物并重,才可能对海东地区佛教造像的来源问题,作出较为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对此,关野贞、杨泓、吉村怜等学者在实物层面各有侧重,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为后人开辟了方向。 近年来,南京德基广场工地、栖霞山石窟,以及四川成都地区不断有南朝佛教造像新的考古发现,使我们有条件进一步认识南六朝佛教造像,在汉传佛教文化圈的中心地位。 本专题的推进,实际包含了两个互为关联问题的研究: 1.南六朝佛教造像的发展脉络及在同期中国佛教造像中的位置; 2.南六朝佛教造像对海东地区的影响。其中,前一问题是后一问题能够得以解决的前提和基础。 南六朝佛教造像的发展脉络和地位,核心是确立“建康模式”,揭示出南朝佛教造像由“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式”向“面短而艳”“褒衣博带演化式”风格的转变,包括“六朝的微笑”“双髻”“蕨芽形垂发”等南式佛教造像因素,以及以“褒衣博带演化式”佛衣为主体的“南式佛装造像带”的形成。中国佛教造像在 5世纪末和 6世纪中期两次风格变化的源头,均来自南朝。廓清南北朝的传播格局,直接关系到对海东地区佛教造像本源的确立。 南六朝佛教造像对海东地区的影响,涉及对一些重要现象或问题的发现和分析,诸如:吴地向日本输出以佛饰铜镜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从私传和公传两个层面,阐释“建康模式”向朝鲜半岛三国时期、日本飞鸟时期佛教造像的传播;白凤时代佛教造像的来源;南六朝向海东地区输出佛教文化的具体传播途径等。 有缘再次请南京博物院的老院长梁白泉先生作序,梁老师今年已九十高龄,睿智犀利不减,序言由历史、宗教、考古,谈到六朝、汉文化圈,括出了本专题研究的闳大视野。 感谢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先生多年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以及对本著出版的大力举荐,感谢中华书局罗华彤主任和编辑部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费 泳 2019年3月7日于南京

作者简介

费泳,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从事中国美术史与佛教艺术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代表著作有《中国佛教艺术中的佛衣样式研究》(入选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汉唐佛教造像艺术史》(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南北朝佛教艺术研究》、《艺术中国·绘画卷》、《六朝艺术》(合著)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