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法则)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法则)

1星价 ¥19.4 (4.3折)
2星价¥18.9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4563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8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59456380 ; 978-7-5594-5638-0

本书特色

他在鉴别史料方面,态度很严谨。对许多文献和传说,都不轻易置信,要加以考订。 ——考古学家 夏鼐 吴晗是位勤奋、正直、诚实的历史学家,他一贯爱好自己的工作,以研究明史有名于世。 ——历史学家 黎澍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明史研究的高峰,现在要找能够与那个时代的明史学者如吴晗、郑天挺、孟森并驾齐驱的人很难。 ——复旦大学教授 樊树志 吴晗的历史随笔是他*闪光的亮点,每篇文章举重若轻,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命题。 ——北京大学教 王天有

内容简介

吴晗是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本书秉着对历史严谨公正的态度,精选吴晗先生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人物、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叙述与评论篇章,告诉读者为人处世的生存法则。本书史料丰富、分析透彻,语言生动幽默,对中国历史有独特的理解,学术价值很高,有益于读者增长历史知识。历史不会重复,却有可能重演。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目录

目录:

**章 治国的智慧——找准权力的平衡点

谈曹操/003

谈武则天/013

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020

治人与法治/025

历史上的政治的向心力和离心力/030

论皇权/036

皇权的轮子——新官僚机构/043

皇权的轮子——军队/049

国子监/054

说士/057

第二章 为臣的谋略——在其位谋其政

论赤壁之战里的鲁肃/063

论赤壁之战里的周瑜、诸葛亮、张昭/067

冼夫人/071

文天祥的骨气/076

论海瑞/079

关于魏忠贤/101

论奴才——石敬瑭父子/108

碰头和御前会议/113

第三章 百姓的日常——人间烟火味儿

古人的坐、跪、拜/117

古人读书不易/120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123

度牒/126

宋元以来老百姓的称呼/129

庶民服饰/132

当铺/135

人生五计/137

刺配/139

从幞头说起/141

南人与北人/145

第四章 锦衣卫和东西厂——间谍组织的野蛮生长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153

诏狱/163

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165

朱棣打破祖制重用宦官,创立东厂/167

阉党爪牙阮大铖/169

第五章 世间百态——看尽人生沧桑

明初的学校/173

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197

明代的殉葬制度/201

郑和下西洋/203

记大明通行宝钞/212

古代的斗将/225

戚继光练兵/227

东林党之争/229

论社会风气/242

论贪污/247

《金瓶梅》的故事/252


展开全部

节选

一、谈的意义 这些天来,一碰见人就谈曹操,大家兴致很高,甚至在会场上,会前、会后、中间休息的时候,谈的都是曹操。有的说他是好人,有的说是坏人,也有人说一半一半,一半好人,一半坏人。议论很多,文章也不少,人人各抒己见。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有了谈曹操这样一个好题目,学术界也在百花齐放了,春色满园关不住,好得很。 好人坏人的争论,不仅是曹操,历史上许多人物都有。不仅是大人,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看戏,红脸白脸上场,故事没看懂,先问这是好人坏人,弄清楚了再决定喜欢哪一个。有些剧中人,凭脸谱可以信口回答,但是一问到曹操,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历史上著名人物很多,数不清,也记不清。有些人物尽管大,但是人们还是不熟悉。曹操可不一样,名气*大,从北宋一直到今天,数他的熟人多,从小孩儿到大人,从城市到乡村,只要听过故事、看过戏的,谁都认得他那副大白花脸。风头*足,挨骂也*久。“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在哪儿都可以听到。 记载曹操事迹的书,主要是《三国志》,但是看的人不是很多。自从北宋的讲史说三国故事以及元明以来的《三国演义》、清朝后期的三国戏流行以后,曹操便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了。印刷术和戏剧事业发展了,识字的人看小说,不识字的人看戏,通过这些,广大人民吸取了有关祖国发展的历史知识。文学家和艺术家们逐步地塑造成功现代舞台上的曹操脸谱,使得“曹操”这一名字在群众语言中有了特定的含义。 描写曹操的小说、戏剧,成功地影响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爱憎又反回来影响了小说、戏剧,这种不断的反复影响,曹操在人民群众中成为定型的人物——坏人的典型。说也奇怪,尽管坏,却并不讨人厌,人们喜欢看曹操的戏。我们的祖先骂了曹操一千年,如今,我们却来翻案。 这个案不大好翻,因为曹操有悠久的、深远的、广大的群众基础,小说和戏文已经替他定了型,换一个脸孔,人家会不认得,戏也不好演。譬如《捉放曹》这出戏,曹操如改成须生出场,便只好和吕伯奢痛饮三杯,对唱一场,拱手而下,没有矛盾了,动不得武,杀不得人,还成什么《捉放曹》? 不好翻则不翻之,乱翻把好戏都翻乱了,要不得。我看,旧戏以不翻为好。况且,何必性急,曹操已经挨了一千年的骂,再多挨些年,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而且,还有一个办法,唱对台戏,与其改旧戏,何如写新戏,另起炉灶,新编说曹操好话的戏,新编我们这个时代的曹操戏有何不可。 另一面,说不好翻,也好翻。我们需要一本好历史书,历史上有许多问题都需要翻案。应用新的观点,从历史事实本身,重新估价曹操在历史上的地位,肯定他在历史上的作用,研究曹操,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发表些文章,写些书,逐渐改变人民群众对曹操的看法,不也就翻过来了? 再过些时候,舞台上的曹操也会跟着起变化,我相信会是这样的。 从曹操这个人物的重新评价开始,将会引起历史上其他人物的重新评价。从讨论曹操这个人物开始,将会激发人们对祖国历史的学习兴趣,那么,为什么不谈呢? 二、奸雄、能臣 *早对曹操评论的两个人,一个是桥玄,一个是许劭。桥玄称他为命世之才,能安天下。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两人的说法不同,意思是一样的,总之,都很佩服他。 奸雄这一鉴定是许劭的创造,后来许多关于曹操的评论,大体和这一创造有关。 这两句话的意义,**,治和乱是相对的,能臣和奸雄却指的是同一个人。第二,无论乱世、治世指的都是曹操所处的时代。第三,曹操的人格有两面性,有能臣的一面,有奸雄的一面,也就是有好的一面,有坏的一面,有优点,也有缺点。 我基本上赞成他们的话,认为公道。问题只是一个“奸”字。 奸是对忠而说的。对谁奸,对谁忠呢?从当时当地的人来说,对象是汉朝皇帝,是刘家。从当时当地汉朝的臣民说,对汉朝、对刘家不忠的是奸臣。但从整个历史,从此时此地的人来说,一非汉朝臣民,二非汉帝近属,硬派曹操奸臣帽子,为汉献帝呼冤,岂非没有道理之至。 但是,问题也不简单,尽管过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还是有人对曹操夺取刘家政权有意见,岂不可怪。 说怪,其实不怪,其中有个道理。 原来国家这一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古代的人对国家的观念并不那样具体。比较具体的象征是皇帝,有了皇帝,也就有了政府和法制了,也就会有统一的安定的局面。没有皇帝,没有政府,没有法制,天下就大乱了。因此,“忠君爱国”四个字总是连用的。要爱国就得忠君,不忠君也就是不爱国,皇帝没有了,也就失去了忠、爱的对象,也就失去了和平、统一、安定的秩序。至于皇帝是什么人,什么样子,那倒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和法制。 从秦始皇统一以来,二世残暴,统治时间短,秦亡,没有听说有人要复秦的。但从汉朝起,情况不同了,刘家统治了几百年,维持了几百年和平、统一、安定的生活秩序。在这几百年中,在人民中建立了这样的一个信念——要生活安定,就得统一,要统一就得要有皇帝,而且只有刘家的才算。王莽也做过皇帝,但是不行,搞得天下大乱。后来刘秀起来了,是刘家子孙,又维持了许多年代。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得实在不像话,人民忍受不住,起来闹革命,黄巾大起义,被政府军队和地主武装残酷镇压,失败了,造成地主武装割据地方,连年混战的局面。到处是屯、坞、堡、壁,这一州,那一郡,这一个军事集团,那一个军事集团,打来打去,百姓流离,饿死道路,妻离子散,田畴荒芜,人民吃够了苦头,普遍的要求是统一、安定、和平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汉朝皇帝这一象征成为人民向心的力量,忠于皇帝也就是爱国。 曹操掌握了汉献帝这一工具,组织了强而有力的政府,颁布限制豪强的法令,也就适应了广大人民要求统一、和平的愿望,符合了时代要求。当时的中原豪族、衣冠子弟、中小地主都被吸引在曹操周围,挟天子以令诸侯,造成了瓦解敌人的军事优势,壮大了力量,巩固了统治。同时,通过利用这一工具,也继承了汉朝的政治遗产,利用了汉朝的政治机构和人才,逐步建立安定的秩序,颁布法律,发展生产,得到人民的拥护。 同样,江东孙权这一家,虽然割据江东,却还用汉朝官号,用这块招牌办事。四川的刘备更是自称汉朝子孙,用这牌号来骂曹操是国贼。直到曹丕称帝以后,这两家才先后称帝。 以后历史上,唐朝亡了,少数民族的李存勖还称唐;宋亡后几十年,韩林儿起义还冒称是宋徽宗子孙;明亡了,鲁王、桂王还在沿海和西南地区继续抵抗,并且都取得人民支持,道理就是这样。 要说曹操挟汉帝就是奸臣,那么,反过来,曹操不挟,汉朝早完了。曹操用上这块招牌,从196至220年,汉朝多延续了二十五年。要是曹操不挟,如他自己所说的,正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中原地区的分裂割据局面延长了,对人民有什么好处? 正因为人心思汉,汉家这块牌号还可以继续利用,曹操一生不称帝,周文王是他的榜样。到曹丕继位,经过曹操二十多年的经营,内部巩固了;另一面,吴、蜀一时也打不下来,才摘了旧招牌,另起牌号。 总之,曹操这顶奸雄帽子,是扣死在和汉献帝的关系上面的。过去九百多年都骂他为奸臣,是由于过去的封建体制、封建道德所起的作用。今天,评价曹操,应该从他对当时人民所起的作用来算账,是推动时代进步呢,还是相反? 我以为奸雄的“奸”字,这个帽子是可以摘掉的,这个案是可以翻的。 至于曹操镇压黄巾起义的问题,也有不同的意见。镇压、屠杀黄巾是坏事,是罪恶。但是,也应该分别来看,**,不能以曹操曾经镇压黄巾就否定他在这一时代所起的作用;第二,曹操的对手刘备和孙家父子都是镇压黄巾起家的,人们骂曹操,却同情刘备,称孙家父子是英雄,同样的凶手,袒刘、孙而单骂曹操,这是不公道的。 除此以外,曹操还犯了不少罪,一是攻伐徐州,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屠虑、睢陵、夏丘诸县;二是官渡之战,坑杀袁绍降卒八万人;三是以私怨杀崔琰、华佗等人。 至于《捉放曹》杀吕伯奢全家这一件恶名昭著的坏事,倒应该有所分析。据《三国志》注有三说,一是《世语》,说吕伯奢不在,五个儿子在家招待,曹操疑心他们谋害,夜杀一家八人逃走。一是孙盛《杂记》,说是曹操听见吕家吃饭家具响声,以为要暗害他,就杀人逃走,还自言自语说:“宁我负人,无人负我。”《捉放曹》是综合这两说编成戏的。其实孙盛的话就有漏洞,人都杀光了,自言自语的两句话是谁听见的?第三说是《魏书》,说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抢劫曹操的马匹、衣物,被曹操杀了几个人。这一说对曹操*有利,但偏偏不用。从历史事实说,裴松之是很小心的,把《魏书》的说法引在**,三说平列,不加论断。从时代先后说,孙盛是晋朝人,他记的史事一定就比《魏书》正确,也是值得怀疑的。 …………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明史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代表作品有《朱元璋传》《明史简述》《读史札记》《历史的镜子》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