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石挥谈艺录:海阔天空(精装)
读者评分
4分

石挥谈艺录:海阔天空(精装)

豆瓣8.8分,本书收集石挥于1935年至1955年发表在《文汇报》《大公报》等中外报刊上的剧艺漫谈、影坛笔记、剧本、散文、书信手稿等多达125份,配以近百幅罕见的工作、生活照片等,真实地展示了话剧皇帝、表演大家石挥的艺术人生。

¥24.7 (2.8折) ?
1星价 ¥35.3
2星价¥35.3 定价¥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5144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16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59651440 ; 978-7-5596-5144-0

本书特色

出身名门,家道中落,自小混迹京城天桥,少时饱尝世态炎凉。
投身艺术,自成一派,未竟十载名扬四海,成为影剧无冕之王。
黄佐临与他亦师亦友,称他为稀有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给他宝贵指导,看了他的表演动容落泪。
张爱玲读过他的小说,把他与高尔基相提并论。
老舍与他是莫逆之交,艰难时刻给他精神支持。
他是享誉上海的话剧皇帝(代表作《日出》《原野》《秋海棠》《大马戏团》)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表演大师(代表作《太太万岁》《哀乐中年》《假凤虚凰》《腐蚀》《夜店》《艳阳天》)
他执导的电影堪称影坛珍宝(代表作《关连长》《鸡毛信》《天仙配》《雾海夜航》《我这一辈子》)
------------------------------------------------------------------------------------------------
从心里流淌出的真话永远值得阅读,石挥的文字具有这样的价值。《石挥谈艺录》系列前三册“把生命交给舞台”“演员如何抓住观众”“雾海夜航”虽已穷尽编者之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收集一手文献档案,仍难免有所遗漏,本次还有机会收录如此丰富的新发现遗留史料,出版第四册“海阔天空”,实属幸运。作为补遗,本书力求尽可能完整地呈现石挥的人生与艺术道路,为对石挥及其所处时代感兴趣的读者留下一份集中且坚实的一手资料。
☆ 首次公开连载23期的行旅随笔《海角天涯新篇》,记录了石挥1942年由沪返平探母期间的见闻。
☆ 首次公开于新加坡刊物连载7期的《鸡毛信》拍摄散记。
☆ 首次公开石挥《答呼冤人吴祖光》,还原1946年一场由版税问题引发的轰动剧坛的笔战。
☆ 完整辑录17篇石挥剧艺漫谈,既包括表演手记和对西方表演专著《演技六讲》的译介,又有石挥撰写的关于《日出》的罕见文章。
☆ 内含近百幅罕见的生活照、工作照、剧照、海报、节目单、漫画等,折射出石挥所在的影剧界和民国纸媒万象。
☆ 以图片形式特别收录石挥在《戏剧报》主编的6期副刊“艺术生活”中的文章。
☆ 大幅度更新石挥年谱,将他出现在媒体上的时间提前至1929年。
☆ 依*初发表之样貌保留旧时体例,按文章类型与发表时间重新整理。
☆ 遍览京津沪及海外多家图书馆,搜求齐备,校勘精当,注释详尽。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了新近发现的1935年至1955年石挥发表在《文汇报》《大公报》《侨声报》《玲珑》(新加坡版)等中外报刊上的剧艺漫谈、影坛笔记、剧本、散文、书信,以及手稿、档案等多达125份,配以近百幅罕见的生活照、工作照、剧照、海报、节目单、漫画等。编者历时近三载,为穷尽史料搜遍海内外大小图书馆和档案机构,为更完整地呈现石挥生命轨迹与心路历程补充了极为罕见的一手资料。
其中,以图片形式展示的6期《戏剧报》副刊“艺术生活”呈现出一个意气风发、视野开阔的青年石挥。长篇杂文《天涯海角新篇》《海阔天空》钩沉往事、探寻家史,于笑谈间透露出更多关于石挥和那个时代的秘密。与美国朋友的9封书信则力图从外部视角针砭时弊。《石挥随笔:拍〈鸡毛信〉时的几件事》也许是石挥电影拍摄散记中写得*为精彩的一篇。本书对石挥年谱进行了大幅度更新,将他出现在媒体上的时间提前至1929年,其中石挥与篮球的往事令人颇感意外。作为《石挥谈艺录》的增补卷,书中内容的稀有性相当可观。

目录

序言 李镇

壹 访谈石挥
1944-?-? 石挥印象记 3
1947-?-? 访:石挥—他做了业余剧团的导演 8
1947-11-01 访话剧皇帝石挥 10
1954-08-11 石挥谈摄制影片时怎样依靠群众 15

贰 推动剧运
1937-05-09 有感于田禽先生的《剧人到哪里去?》 21
1937-07-13 关于《日出》主题歌 24
1940-?-? 《日出》为什么要演第三幕 27
1941-01-01 我对于一九四一年的希望 30
1941-08-10 通俗化戏剧的理论与实践 31
1943-04-19 石挥·生命交给舞台 38
1946-04-20 抗 捐 39
1946-05-18 中国人民是娼妓? 40
1946-05-23 答呼冤人吴祖光 42
附录1:吴祖光回信 45
附录2:为曹禺喊冤 47
1948-11-08 自十五期来的《剧艺》说起 50

叁 剧艺漫谈
1935-11-13 我演《屠户》 55
1937-06-12 北平剧团上演《阿Q正传》改编失败全剧无顶点 58
1937-07-14 我与潘月亭 59
1938-11-16 演技杂记 62
一、艺术家与艺术匠 62
二、舞台的情人 62
三、动和静 63
四、粗线条与细线条 63
五、直线动作与曲线动作 63
六、在晴天下 64
七、老人 64
八、变态青年 64
1938-11-30 基本演技概论 65
聚精会神 65
情绪的记忆 67
1938-12-07 戏剧的动作 70
1938-12-14 表演性格化 72
1939-02-01 后台工作与效果 75
1939-04-12 谨献给初登剧坛的朋友 78
1939-07-02 《茶花女》排演之一角 84
1940-03-30 北京剧社排演中之名剧 关于《原野》:角色个性分析 87
1940-06-16 话剧演员对剧作者·导演·社会 90
一、演员—剧作者 90
二、演员—导演 92
三、演员—社会 94
1940-07-02 多少年后话剧可以代替旧剧 97
1941-08-24 为《原野》演出而写 100
1942-05-01 荒岛英雄 101
1943-01-29 谢 幕 103
1946-08-31 找那么一点东西! 107

肆 剧本·数来宝
1948-?-? 《母亲》本事 113
1948-?-? 《母亲》全部对白 116
1949-08-01 数来宝 158

伍 小说散文
1945-05-01 天涯海角新篇 163
一、黑帽子爹 163
二、京沪路上 165
三、车中夜半时 167
四、哀鸿遍野 168
五、颂北京 171
六、拉洋车的(上) 173
六、拉洋车的(下) 174
七、话剧在古城 176
八、为古城的话剧流泪 178
九、半天看了三个戏 179
十、为女演员哭!(上) 181
十、替女演员哭(下) 183
十一、兄弟行(上) 184
十一、兄弟行(下) 185
十二、西太后的享受(上) 186
十二、西太后的享受(下) 187
十三、吊亡友(上) 188
十三、吊亡友(下) 189
十四、天津二十四小时(上) 192
十四、天津廿四小时(下) 193
十五、杨柳青:我的家 194
十六、清明:扫墓 195
十七、石家的祖先(上) 196
十八、石家的祖先(下) 197
十九、引颈望家乡 198
附录:石挥之诗 200
1946-05-05 海阔天空 202

陆 影坛笔记
1947-03-25 “中电”三厂缺少导演 杨小仲去平拍片 211
1948-12-26 导演喊“开麦拉”以后 212
1949-01-23 《母亲》拍后—编导后记 214
1950-08-15 思想改造还不彻底 216
1951-?-? 《关连长》演员生活体验座谈会 217
1951-11-09 我对苏联电影看法的转变 221
1951-12-17 从影片《关连长》谈思想改造 223
1954-05-31 献给儿童们的一件礼物—《鸡毛信》 225
1954-12-18 石挥随笔:拍《鸡毛信》时的几件事 227
1955-01-22 石挥随笔:说广东话的儿童 250
1955-01-22 石挥随笔:众英雄练马记 252
1955-02-05 石挥随笔:我们的周末晚会 254

柒 杂文随笔
1941-10-10 当北国秋风吹来时 259
1943-05-01 说来惭愧! 261
1945-02-18 与友话别 263
1945-02-21 阿Q的胜利 264
1945-05-30 北平的大酒缸! 266
1945-06-27 等着他 269
1945-10-09 望 梅 273
1946-02-24 迎老友蓝马 275
1946-05-26 中国臭虫不怕DDT! 277
1947-05-09 英子,你到哪里去了? 278
1947-07-03 船行海上时 282
1947-07-24 能说什么 284
1949-?-? 短 简 285
1949-01-26 无稽之辩 286
1949-08-09 影剧界感想 290
1951-01-01 *美丽的 291
1952-01-05 迎接思想改造运动 293
1954-04-20 悼丁力同志 294
1954-05-19 我们热烈拥护周外长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 296
1954-12-15 怀念老艺人水上漂 297
1954-12-16 怀念相声老艺人绪德贵 300
1956-08-14 老刀不磨 新刀不快 演员缺乏锻炼机会 303
1956-11-02 警告玩火者 304
1957-01-24 “各地方言” 305
1957-04-30 推倒清规戒律 306

捌 书信
1945-10-17 亲爱的中国人! 311
1945-10-18 日本人丢脸的事 313
1945-10-21 两个西洋笑话 315
1945-10-22 贝当元首终于胜诉了!(上) 317
1945-10-23 贝当元首终于胜诉了!(下) 319
1945-10-24 三件不大可笑的事情 321
1945-10-25 *新式的降落伞 323
1945-10-26 美国在战后做些什么? 324
1945-10-27 读美国友人来信后书感 326
1947-12-01 石挥等给观众的信 328
一、来函 328
二、复信 329
1949-07-15 代 邮 330

附 录 主编《戏剧报》副刊“艺术生活” 331
1939-10-04 创刊编者言 333
石挥年谱补录 341
展开全部

节选

天涯海角新篇 一、黑帽子爹 “黑帽子”,一个使人谈虎色变的名称。正好像手榴弹,杨梅疮,五淋白浊,杀人凶犯,脑膜炎一样可怕,他对社会,对人们的威胁是常年的,随时随地,除非你一辈子不坐火车。
非常时期就会产生这些个非常人物,鞋跟总有一丈高,眼睛长到飞机上去,疯狂了心,财迷了脑袋,因之到处有这些敢怒不敢言的事情发生,说起来就恨,听见了也恨,看到了更恨,恨不得……唉!
蛮好的一个梦想,常常为现实所破灭,连极平常的旅行都会使你感到而且看到这世道的艰难。
天还没有亮,大概只有六点钟的光景,我只拿了一个小提箱,到车站,但见人头万千;找不着哪里是走路,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买票?到哪儿去买?上车?到哪个地方上车?人们挤过来又挤过去,我被埋在人海里,看时间一会一会地过去,可是我依旧没有走动寸地,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挤了出来,正站在一个“黑帽子”的面前,他的身旁站着一个穿西服的中国同胞,黑帽子用一种类似中国话又不是中国话的非常时期非常话说:“呕,你的——新闻记者不是吗?好,你们天天在报纸上骂我们黑帽子不好不好的,今天你可犯在我的手里了,我要扣你。”人一挤又把我给挤开了,扣没扣,我不知道,新闻记者究竟犯了什么罪我也不知道,但听得一声“妈呀,打死人啦!”大家不由得齐转过头去,只见一个黑帽子挥动木棍向一老年人无情地怒击,老头子包裹散了,帽子丢了,连逃带躲,可是黑帽子一点也不放松,随后老头子逃到地上哀求,连声:老爷,先生的不停,可是黑帽子并不因此而停手,没头没脑地打下去,太可恨了,这种事情怎么可以发生在这个文明的世纪里,难道人的热情与不平都冷得成了冰?这许多人眼看着这一幅凄惨的图画,一点也无动于衷?人们个个虽然都红涨了脸,可是怒在心里,不敢发泄出来,可怜的老头子,已经气竭声嘶了,*后他高叫了一声“黑帽子爹”而倒在地下!
黑帽子?黑帽子爹!从字面上可以想象得出这是个什么世界!王法,人心,公道一股脑儿扣在里头,扣在黑帽子里头,黑,心黑,手黑,帽子黑,黑,黑到底,天上看不见一点亮,全被黑色给笼罩着,任凭舆论的鞭挞,群情社会的愤怒,但我有我的天下,我有我的势力,除非你不来,你来,我就拉下这张黑布向你脸上一套,任凭你喊,你叫,我依旧顶着这顶黑帽子。
弄到了票——黑市,坐上了车,黑椅子,朝外望去,天也是黑漆漆的。但是天她会亮,她不能总这么黑,有一天她会亮! 二、京沪路上 因为环境使然,旅行——尤其是长途旅行,我成了头等车的客人,坐在沙发椅上不由得身价十倍,并不怎么挤,也不太乱,同车的以制服阶级居多,买了几份报,奇怪,报纸在平常并不是了不得的东西,可是在旅行中,它成了不可少的侣伴,拿着上海出版的报纸,就觉得有上海乡土的感觉,到南京,到天津,北京同样在报纸上找到有你禁不住的一种自然心情流露,这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共同心性,当你人身离开了上海的时候,你会从你手中拿着的上海报纸上找到你与上海的联系。
电影明星来了,面孔都很熟,有这位,有那位,有点头的,也有不点头的,该点头的点,不该点头的不点,有一位跟我招呼,才知道她们是去一个地方参加一个盛会,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个盛会要电影明星去参加?因为要她们唱歌,要万千人去“看”电影明星唱歌,我觉得这是侮辱,对电影明星是侮辱,电影明星自有她们自己本位的工作,又不是窑姐儿可以随便出条子,东边唱一支摇钱曲西边唱一曲催命歌,弄得一般人不知道电影明星是个什么东西,“只要你有钱,什么都可以办得到”,这还成了个什么世界,眼前是天昏地暗,但是我们要镇静,艺术是永恒至善的奇迹,不要为纸钱毁了自己,那你会后悔会痛恨——如果你还是个艺术的信徒还有艺术良心的话。
为什么这个人她不理我,我认识她,她跟我学过国语,还是从注音字母学起的,现在是明星了,即将献唱的明星,愿你前程远大。
身过了苏州,才知道车上有了一辆专车,是政府的要人,戒备森严,每逢车停,卫士则持械下游,巡回于专车之四周,突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卫士乃九年前之同学,大喜之下握谈颇久,才知道车上之主人乃某某要人也,“提起了要人,我记得在学校的时候你们都叫我要人,因为我三天两头尽吃药”,同学这样玩笑地说着,不禁触起了往日的憧憬,车头一声怒吼,我们拱手互道珍重,将近五时抵南京。
二三月的江南正是绝好的季节,正所谓“三月三日天气新,江南水边多丽人”,沿途所见确实如此,今日村姑并不羞怯见人,三三五五点缀于水田之中,该是多可留恋的一幅画图,自然之外使人感到原始气息,我非画家,否则当挥笔一画也。
将近五时,车抵南京,全车站人于封锁状态,让要人先行,我持提箱立于一旁,专车与我坐的车节相连相距颇近,只见专车上刀枪夺人耳目,随从多不可言,转眼只见我的同学(药人)亦持枪而下,他看见了,做了个会心微笑,蜂拥而去,不一会儿,同学忽转,催我与之并行,此神来之笔颇为动人,我则挺起头来昂然杂入要人队中阔步步出车站,车票未收,行李没看,托福要人及药人,得免出站各种苦痛,诚属快哉事也。与同学握别于小桥边。
过江购票,车长嗄,被带着离开了南京,正是竟夜长征淮海地,未闻鸡鸣又一天。

作者简介

石挥(1919—?),原名石毓涛,天津杨柳青人。中国影剧史上才华横溢、特立独行的天才,视艺术为生命的、纯粹的现实主义大师,享誉上海的“话剧皇帝”,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影坛巨擘。作为演员,代表作有话剧《大马戏团》《秋海棠》及电影《假凤虚凰》《太太万岁》《哀乐中年》等;作为导演,代表作有《我这一辈子》《关连长》《鸡毛信》《天仙配》《雾海夜航》。1957年,石挥被划为“右派”,后登上“民主三号”邮轮悄然离沪,从此再无音讯,谜案至今未解。其创作生涯虽短暂,作品却历久弥新,影响了几代人。
李镇,电影史学者,现供职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