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 ISBN:978754773443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376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47734438 ; 978-7-5477-3443-8
本书特色
★ 《兴亡的世界史》第9册,葛兆光、白岩松、高晓松、罗振宇郑重推荐
★ 显微镜下的东印度公司,既是公司,也是影响全世界的帝国——作者聚焦英国、荷兰、法国三家东印度公司,细致分析它们从小小的股份公司一路演变成拥有土地、军队,能够发动战争的殖民代理机构的过程。了解东印度公司的推荐之作
★ 17、18世纪,亚洲海洋是世界舞台的中心——对于古代东亚统治者来说,海洋是边陲之地,然而在17、18世纪,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的中心。茶叶、香料、瓷器、纺织品吸引全世界注目,西班牙大帆船从遥远的美洲穿越太平洋,携带一船船白银抵达亚洲之海,换成上述商品再驶向欧洲。本书以亚洲海域为落脚点,chaoyue国别和地区,构筑两百年巨变的新图像。
★ 东京大学副校长、著名世界史家羽田正新颖力作一—日本史学史家、紫绶褒章获得者羽田正挑战传统历史叙述方式,以全球史的手法,从总体角度描述东印度公司在世界史上发挥的作用,从地区交角度释读东印度公司给世界各地区人带来的诸多影响。
★ 充满趣味的海洋史著作一—从日本被赶出来的天主教徒大多居住在印度尼西亚;欧洲船员不会捕鱼,航海中只能吃船上带的食物,哪怕已经变质;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三百多年前的国际企业,雇用外国员工多达50%。本书探讨世界一体化初期的面貌,古代的人比我们想象的更飘摇四海。
内容简介
本书跳出文明、国别、地区的局限,通过东印度公司的兴亡,再现全球两百年的激变。这些17世纪初期成立的“公司”,在世界一体化之初耀眼登场,用船只和贸易连接全世界,并在一体化完成时黯然退场。它们在亚洲之海赚取利润、掠夺权力、掌控土地,势力俨然如帝国一般。香料、茶叶、纺织品,则将这片被当地统治者视为边陲的海洋变成世界中心。作者以海洋为中心,打破欧洲中心论和东亚疆土观念,勾画出独特而饶有趣味的历史新图景。
目录
前 言
**章 葡萄牙的“海上帝国”和亚洲之海
瓦斯科·达·伽马“发现”印度
葡萄牙的“海上帝国”
葡萄牙海上帝国的成立
“海上帝国”的极限
第二章 东印度公司的诞生
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东印度公司进入印度洋海域
东印度公司的结构
第三章 东亚海域的秩序和日本
明帝国和东亚海域的国际秩序
葡萄牙人的出现和耶稣会
日本的“锁国”政策和荷兰东印度公司
第四章 生气蓬勃的大移动时代
亚洲人的迁移
东印度公司的船只
欧洲人的往来
亚洲的船只——独桅帆船和平底帆船
第五章 亚洲的港口城市和商馆
长崎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商馆
马德拉斯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商馆
阿巴斯和众多东印度公司商馆
第六章 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长崎与女性、混血儿
马德拉斯和走私贸易
阿巴斯和商馆馆长
第七章 东印度公司运送的货物
胡椒和香料
茶
纺织品
第八章 东印度公司的蜕变
来自法国东印度公司的挑战
从贸易公司向政治势力的转变
从“海上帝国”走向“海陆帝国”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落
第九章 东印度公司的终结和亚洲之海的变化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艰难处境
法国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解散
亚洲之海的变化
结语
节选
四百年前的世界 让我们打开世界地图,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象距今大约四百年以前的17世纪初期的世界。在那里,有着与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全然不同的另外一个世界。我们可以尝试从美洲大陆向东环绕地球一周来俯瞰这个星球。
现在美国所处的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当时还是土著居民世代居住的地方。英国移民*早开始建设正式居住地—詹姆斯敦是1607年的事情,而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抵达北美大陆也不过是1620年的事情。在中美洲和南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强迫土著居民和从非洲大陆带来的奴隶挖掘银矿、种植经济作物甘蔗。新大陆被欧洲人“发现”已经过去了一百年。美洲土著居民所建立的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先后灭亡,与现代民族国家前后连贯的独立国家一个也没有。
与此同时,在位于欧亚大陆*西端的欧洲,自16世纪前半期发生的围绕基督教信仰、礼仪的政治斗争也一直在持续。新教徒势力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北尼德兰发动了对强行扩张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的独立战争。这场战争在这时基本尘埃落定,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终成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失去了手工业和金融中心的地位,所受打击可谓沉重。而在中欧地区,以德国诸邦的宗教对立为源头,不久之后即爆发了三十年战争,法国、瑞典等周边国家也卷入其中。
另一方面,根据伊丽莎白一世的统一令、亨利四世的南特赦令,英国和法国境内宗教冲突基本结束,王权势力渐强,所谓的绝对主义王权体制逐渐形成。而曾经主导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各城邦,其光辉在这一时期已然消退。有学者推测,当时欧洲的人口大约为1亿。在欧洲东部地区,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已处于诞生前夜,俄罗斯人的势力终于开始扩张到乌拉尔山脉的东侧。
让我们把目光从欧亚大陆西南端转向南方。在这一地区,众多帝国互为邻国,其规模远超欧洲各国,并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该地区从西向东分布着奥斯曼帝国、萨法维帝国以及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帝国的人口超过1亿,也有学者认为其人口甚至接近1.5亿。据推测,当时世界总人口只有大约5亿,而其中约五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这一地区。三大帝国的皇帝和统治阶层都是伊斯兰教徒,但其境内也居住着众多非伊斯兰教徒。与欧洲不同的是,就当时而言,此类宗教和教派之间的对立与斗争均隐藏在皇权之下,尚未发展成为大的问题。从现代的视角来看,17世纪初期大致是上述三个王朝的鼎盛时期。奥斯曼帝国和萨法维帝国虽然在边境交界地区不时爆发激烈冲突,但在同时代的人看来,上述帝国的统治非常稳定,皇帝的权力和威望也是空前的。
而在当时的东南亚地区,与现在相比可谓人烟稀少。总人口大概只有2300万,人口密度仅为5.5人/平方千米,这只相当于当时中国和印度的七分之一或六分之一,也只达到欧洲的一半。但是,自此前两百年开始的海上交易盛况持续至这一时期,以此为背景,该地区出现了拥有一定规模的政权。例如,在苏门答腊北部的亚齐、爪哇西部的万隆、苏拉威西南部的望加锡等海岛地区,出现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而在东南亚大陆的泰国和缅甸境内,则分别出现了大城王朝和东吁王朝等信奉佛教的国家。
欧亚大陆中部到东北部的这一地区,是使用突厥系诸语言、蒙古语的世界,但该地区并没有实现政治和军事上的统一,对于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也没有超过三百年前的“蒙古和平”。这些民族虽然大多数是游牧民族,但他们在与使用枪炮的定居民族军队的较量中,逐渐处于劣势。
在欧亚大陆的东部,明朝已经持续了近二百五十年,其影响力举世无双。明朝统治下的人口与莫卧儿帝国不相上下,大约有1亿人。不过,这个时候明朝的财政状况已经濒临破产。16世纪末,丰臣秀吉下令日本军队入侵朝鲜,明朝派兵支援朝鲜并与日军开战。前后两次的战争加重了明廷的财政负担。统治阶层的士大夫和太监之间的对立白热化,帝国濒临崩溃。另一方面,在现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后来取代明朝建立清朝的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在这之后,其统治范围也不断扩大。
*后,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漂浮于欧亚大陆东端的日本列岛。日本列岛此时已经经历了长达百年以上的战国时期,德川家康建立江户政权。但在规模庞大的大阪城中,丰臣家族仍然掌握部分权力,由德川政权完成的“天下统一”究竟是何种程度的稳定社会此时尚不明晰。关于当时日本列岛的人口,一般认为大概在1200万到1600万之间。
在其他地区,大洋洲和非洲大陆也应该有很多人居住,过着各自的生活。但关于他们的政治和社会,现在我们掌握的信息极少。他们没有记录本民族历史的做法,外国人到当地访问甚至对此进行相关记载也非常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地区的政权和社会对外界的影响不是很大。
作者简介
羽田正,1953年出生于日本大阪。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专业博士课程修毕、巴黎第三大学博士,曾任京都橘女子大学副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东京大学副校长。著有《伊斯兰都市的研究》《清真寺诉说的伊斯兰史——建筑与政治权力》《夏尔丹勋爵的生涯——十七世纪的欧洲与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走向新的世界史》等。合著有《世界的历史15成熟的伊斯兰社会》等。 ◎ 译者简介
毕世鸿,南开大学世界史博士,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史。著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统制》《冷战后日本与湄公河国家关系》等,另有《越南政治、经济制度研究》、《安南史研究Ⅰ·元明两朝的安南征略》等译著多部。
李秋艳,1978年生于云南江川。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毕业,长期从事中日文翻译和教育事业,现就职于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下属单位。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朱元璋传
¥14.0¥39.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0.9¥58.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