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唐气象:封建社会的鼎盛

盛唐气象:封建社会的鼎盛

1星价 ¥28.4 (4.9折)
2星价¥28.4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4672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3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218146720 ; 978-7-218-14672-0

本书特色

u 观点独到、视野宏阔、条分缕析,为您展现一部与众不同的中华文明发展史
u 史料丰富、推理严谨、纵贯古今,于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中发现智慧的火花
u 秦汉之后,中华再度迎来大一统的繁华盛世,其背后却潜藏着不为人知的隐忧
亮点分析:
u 作者基于大量的古代史实,运用独特的分析方法,抽丝剥茧,探寻真相,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史诗
u 思维缜密、逻辑清晰,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追寻文明演进的脚步
u 再现隋唐之际的繁华鼎盛,解构封建治世掩盖下的盛世危局

内容简介

本书从隋唐历史长河中选取了若干节点, 通过对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等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的重点介绍, 对“贞观之治”“元和中兴”等封建治世的精当评述, 以及对“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 对均田制、府兵制、科举制等典章制度发展沿革的全面探讨, 从不同侧面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盛唐气象”的画卷, 为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的切入点, 同时希望读者皆能够从中有所获益。

目录

001再现秦汉,鼎盛中华——隋唐时期概述

033顺应时势的统一者——隋文帝的武功文治

048张弛失度,重负覆舟——隋炀帝的大业与亡国

063盛唐气象的奠基者——李渊建唐述略

075势难雌伏,实力问鼎——争夺皇位的“玄武门之变”

088封建治世的榜样——“贞观之治”评价

113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也说武则天

134走向全盛之时——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150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与唐朝的由盛转衰

162昙花一现的革新运动——“二王八司马”与“永贞革新”

176门生故吏,此起彼伏——旷日持久的“牛李党争”

191寄生于皇权上的毒瘤——宦官专权与“甘露之变”

209兵农的合一与分离——从“均田”“府兵”到“两税”“募兵”

226依法行政的典范——承前启后的法制建设

240天下英雄,尽入彀中——唯才是举的科举制度

256在开放中共同发展——恢宏大度的对外开放


展开全部

节选

治乱兴衰的启示(节选) 隋唐时期的治乱兴衰之中,值得总结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很多。对于各种具体的历史启示,我们将在本书以后的各篇中论及。这里只从宏观的历史角度,做一个概括的阐述。
统一国家的重建,以及较长时间的维护,表明秦汉建立的以汉民族为核心的统一国家形态,在经历了南北朝的治乱和隋唐的加工后,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的长期实现,与这一时期采取的一系列维护统一的措施密切相关;分裂与割据的出现,也与统治者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处置失当有关。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事关统一与分裂的大局。针对汉末以来的历史教训,隋唐王朝建立伊始,都着力加强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及宰相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标志着中央集权统治的成熟;在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在县以下的基层加强户口编制与管理,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州县官员,由监察部门定期与不定期地对地方进行专项或综合的监督考察,都使中央政府能有效地控制地方政权;废除汉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既改变了前代地方门阀垄断仕途的状况,又为中央王朝加强对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有用的人才;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实行府兵制,并有意形成“内重外轻”的格局,更使中央王朝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威慑和驾驭四方。当这些措施在某些地方处置失当,就会给统一局面造成严重威胁。唐玄宗时出于对边塞用兵的考虑,有意将“内重外轻”的军事力量分布变为“内轻外重”,导致了“安史之乱”,几乎使唐王朝覆灭,此后又因府兵制的彻底破坏和节度使专兵,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唐后期的中央三省六部制及宰相政事堂议事制度遭到破坏,皇帝在扩大皇权的同时,不得不倚重宦官,又给宦官专权以可乘之机,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地方的分裂与动乱。
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也与统一和分裂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矛盾造成的。而这一时期各民族的磨合,又为隋唐的统一创造了条件。隋唐王朝重建后,民族矛盾问题已远不如前代那样严峻,但与边疆各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国家统一安定的大问题。总的来说,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处理的是好的,这一时期实行的许多民族政策是正确的和成功的。如对公然入侵内地,肆行残暴的一些少数民族贵族武装予以坚决的打击,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生活的安宁。对绝大多数友好的边疆少数民族,尽量实行和睦相处的政策,以“和亲”等方式加强民族间的交往与合作,为各族人民都带来了益处。当然,这一时期的某些时候,在民族关系问题上,有处置失当的情况。如隋朝和唐朝前期对高丽的武力讨伐,给汉族人民和高丽人民都造成深重的灾难,也引发了隋唐王朝的社会矛盾,给分裂势力可乘之机。唐朝后期中央与地方藩镇的战争中,中央王朝对某些少数民族武装力量的利用与低眉,在客观上于统一无大益,而有大害。
经济利益的分配与思想文化的导向,与社会的统一和稳定关系极大。隋唐时期采取的一些经济政策与措施,比较注意照顾社会各方面和各阶层的利益,均田制、租庸调制,以及后来的两税法,就政策本身而言,是既要增加国家的财赋收入,又要维护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还要适当照顾百姓的生活,用心是良苦的,在总体上也较好地协调了各方的利益关系。而一旦这些政策本身出现偏颇,或在实际贯彻中“走样”,就必然伤害某一方的利益,其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伤害百姓的利益,从而酿成社会动乱。隋炀帝时期的横征暴敛,唐后期的“两税法”的变态,都严重地加剧了农民及工商业者的负担,引发了农民大起义和统一王朝的动乱与分裂。与经济利益分配同样甚至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文化的导向。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以及忠孝仁义等道德观念,已广泛深入到社会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并在封建法律制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开皇律》与《永徽律疏》就是典型的代表,而隋律与唐律的相对稳定及其大力实施,对隋唐社会的长期统一与稳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简介

宋昌斌,生于1956年,1978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曾先后获得复旦大学文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制度的成因与历史变迁。主要著作有:《中国户籍制度史》《编户齐民:户籍与赋役》《中国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等,曾主持编写《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务》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