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周恩来传略/红色经典系列

周恩来传略/红色经典系列

1星价 ¥45.4 (6.5折)
2星价¥45.4 定价¥69.9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0118524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08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220118524 ; 978-7-220-11852-4

本书特色

党史专家李海文、廖心文、熊华源、曹应旺、安建设、刘春秀等为建党百年献礼的党史学习教育读物。 再现共和国开国总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 生动、真实地讲述了周恩来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内容简介

《传略》作者均来自党的文献和党的人物研究非常不错部门的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他们有条件比其他研究者接触更多的关于党史和党的人物的手档案资料,通过研读这些档案,他们可以写出一些读者不了解而希望了解的真实故事,让更多的人能够从身上学到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提*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等等。由于作者具备这样的写作优势,所以,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部书稿更具非常不错性、史料性,也更加生动、真实、可信。 本书内容丰富且通俗易读,每篇文章独立成篇,却有着内在的联系。作者选取了一生中重要的节点,以讲故事的笔法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其中很多内容鲜为人知。

目录

001/一版前言

002/二版前言

004/三版前言

/“这家真难当啊!”

/绚丽的樱花

/“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

/选择小超做新娘

/血染沙基

/贺龙元帅的引路人

/化险为夷

/豪密

/特科严惩叛徒

/把同志请回来

/遵义会议,支持进入中央常委会

/战胜死神

/患难与共草地情

/下寺湾会议,支持担任中央常委和军委主席

/坐谈竟夜,快慰平生

/智救廖承志

/“在政治上不要与南京对立”

/坚持和平,坚持谈判

/劳山遇险

/狱中讲演

/为党做“官”

/举荐郭沫若为第三厅厅长

/请范长江组织“青记”“国新社”

/令冯玉祥敬重的朋友

/革命需有后来人

/出使共产国际

/雾重庆的曙光

/西安赴宴

/当干部犯了错误的时候

/李少石遇难之后

/“这条河,是难不住我的”

/与马歇尔谈判中“讨论”与“实行”之争

/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指挥全国战局

/牵着胡宗南的鼻子

/定都北京,进京“赶考”

/共商建国事

/我们是同行

/筹建新中国首届“内阁”

/四商建立解放军学府

/在毛岸英牺牲的前后

/冲破封锁推开国门

/将绍兴酒选入国宴

/和义女孙维世

/不忘国际友人

/《梁祝哀史》——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国人使外交成为艺术”

/海棠花·瑞士表·两地书

/“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前后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做民族工作要用少数民族语言

/用具体数字说话

/“知识就是力量”

/探访地质学家李四光

/向提意见,要求反冒进

/“文化越古,不知保护,树木越少”

/检阅海军

/关心“上天”

/介绍程砚秋入党

/周恩来与小六龄童

/“每月给我写一封信”

/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

/“都值得我们学习”

/特殊的客人

/真诚的“红娘”

/邯郸调查解散食堂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干一杯酒,要增加外调粮食1亿斤!”

/就以你们做民主的据点

/“香港95%以上是自己的同胞”

/天涯处处有芳草

/史诗《东方红》的“总导演”

/一定要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

/当大地还在颤抖的时刻

/狂风暴雨护英华

/七亿人民的好“管家”

/不要随便提“打倒”口号

/停止红卫兵大串联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决不能开这个先例!”

/痛斥“骗斗”闹剧

/挺身而出,保卫中南海

/在外交部“夺权”的日子里

/七机部群众的内疚

/“派性像毒蛇一样”

/“规章制度很重要”

/数学手稿遗失之后

/部长张霖之非正常死亡之后

/“你们不要那么‘左’!”

/在“接班人”叛逃前后

/一个机敏过人的决断

/打破坚冰,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抓住时机求同存异恢复中日邦交

/价值四十三亿美元大型成套设备的引进

/把基础理论研究抓起来

/“港口问题一定要解决”

/在“批林批孔”的困境中

/饱含歉意的哀思

/周恩来抱病飞长沙

/全面整顿的后盾

/临终前的嘱托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魂归大地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节选

“这家真难当啊!” 同许多孩子一样,童年的周恩来也曾在充满幸福与母爱的环境中生活过。 他的生母万氏是一个性格爽朗,精明强干、乐于助人的女人。万氏有三个儿子,周恩来是她的长子。因丈夫常年奔波在外,家里的事情全部由她担当起来。周恩来未满周岁时,因为叔父身患重病,身边无子,善良而识大体的母亲把他过继给了叔父。这样,一来可使叔父在弥留之际有所安慰,同时也使年轻的叔母有所寄托。虽然周恩来从小过继给他人,但是在几个孩子中,母亲仍旧喜欢他,出门做客、办事总是带着他,母亲处事公正、坚定、果断的作风深深印在他的心中。 周恩来的叔母,也就是他的过继母亲陈氏虽然出身贫寒,但也是书香门第,家庭的影响使她勤于书画,爱好诗文,是一个富有才学的女子。同万氏的性格相反,陈氏十分文静。因年轻守寡,周恩来成为她的依靠。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周恩来从四岁起就在陈氏的教育下开始认字和背诵唐诗,这种文化启蒙,使他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从幼儿时起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几十年后周恩来还深情地说:“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 两个母亲的抚爱给周恩来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但是,童年的欢乐似乎太短暂了。由于家境日渐衰落,万氏在生活的重压下劳累忧愁而亡。第二年,陈氏也匆匆而去。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周恩来连续承受了失去亲人的巨大打击。那一年,他才十岁。家庭的变故把他过早地推上了人生艰难的路程。 两个母亲的相继逝世改变了周恩来的全部生活。当时,周恩来已随母亲搬到外婆家清河县清江浦,他的伯父和父亲都在外做事,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沉重的生活重担不得不落到周恩来稚嫩的肩上,他成为这个败落家庭的当家人。 周恩来当家后的件大事就是处理过继母亲的丧事。当时,生母万氏的丧事刚刚办完不久。万家因是官宦之家对这件事要求严苛,他们不顾周家破落的窘况,坚持按照封建家族的旧规矩来办,不但要求为死者买了楠木棺材,还对出殡时要多少人吹打,多少和尚念经,多少人送葬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周家没有办法,只好把万氏的棺木寄厝在清江浦的一个庵内。直到许多年后,周恩来的父亲有了一些积蓄,才将灵柩移回淮安县安葬。陈家对过继母亲的丧事没有提出什么要求,但万氏丧事在前,处理不好难免要引起族人的一些非议。周恩来不理睬周围的议论,主张一切从简,当即将过继母亲的灵柩移回淮安与过继父亲合葬。这种违抗世俗的做法,在封建社会中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两个母亲的丧事花了很多钱,周家又欠下了很多债务。丧事办完后,周恩来领着两个年幼的弟弟回到淮安老家,同八伯、八伯母一起生活。八伯残疾,不能下地,周恩来成为家中一个紧要的男子。那时几乎每天都有债主上门来讨债,要利息。周恩来不得不到处借钱来维持这个家。更糟糕的是,家境虽然破落了,但封建家族的旧习俗还仍旧存在。大家族中矛盾重重,关系复杂,生老病死样样需要应酬。为了记住这些事情,他在家中的墙上贴了一张纸,记下亲戚朋友的生日和忌日,到时候就是靠典当、借钱也要把礼送到。 债务天天逼着,钱是没有,几口子饭是要吃的,当也当净了,卖也卖绝了,借是没处借,赊是没处赊。不要说脸面是没有了,就是不要脸,向人家去要饭吃,恐怕也没有地方去要。这种生活压得周恩来喘不过气来。 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过了一年多。周恩来后来还时常回忆起这段生活,不无感慨地说:“这家真难当啊!” 然而,正是这种饱含艰辛的生活激发了他对封建世俗的憎恨,锻炼了他的意志和能力。革命胜利后,他作为国家总理的当家本领,或许在儿时的磨炼中已经萌芽。 (廖心文)

作者简介

李海文,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长期研究、周恩来、华国锋、彭真及中共党史。先后在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著作编辑委员会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生平小组副组长、组长,周恩来研究组副组长,《中共党史研究》副主编,《中共党史资料》主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副主编。 主要著作:《周恩来家世》《多棱镜下的周恩来》《中共党史拐点中的人物与事件》《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四人帮”上海余党覆灭记》《彭真市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中共重大事件亲历记》《世纪对话——忆法制奠定人彭真》《张浩传》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