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世纪

包邮光明世纪

¥31.3 (3.3折) ?
1星价 ¥44.7
2星价¥44.7 定价¥9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654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28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020165483 ; 978-7-02-016548-3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 “我们必须提防那些漂亮话,提防漂亮话虚构的美好世界。咱们这个时代被废话压垮了。乐土就在人们自己身上。” ★ 革命初心未泯,浪漫星火不灭。波澜壮阔的拉美历史,怒海争雄的宏伟画卷! ★ 马尔克斯的文学导师,切·格瓦拉的革命战友 ★ 陈忠实、莫言、苏童、阿来、略萨、富恩特斯一致推崇

内容简介

《光明世纪》是卡彭铁尔的代表作,也是*能展现卡彭铁尔创作水准的作品之一。它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为基底,利用他独具匠心的重新编排和再创作,让历史焕发了艺术的生机。特别是故事中俯拾皆是的文学、地理、历史、宗教等等典故,把一段特定区域的特定历史和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串在了一起,变成了一幅关乎世界命运的宏大画卷。 卡彭铁尔常常能将思想性、艺术性和社会性巧妙融合,在带给读者艺术享受的同时也驱使他们思考,而《光明世纪》就是这样一部深刻的小说。它的故事横跨加勒比海地区几十年的历史,以哈瓦那三姐弟的视角,讲述了法国政治投机者维克托·于格在加勒比和欧洲地区的经历。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就连加勒比海上那些零星的岛屿也不能置身事外。各种革命的浪潮从欧洲席卷而来,加勒比人忽而往左,忽而往右,有的无所适从,有的趁机牟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连他们当初追随革命的热情也渐渐黯淡,就像法国的革命也被拿破仑窃取了果实。维克托·于格历经大风大浪,终因没有坚定的信念而让他的故事草草收场。不过,理想的火花仍在那对姐弟身上闪耀。多年后,在故事结尾,卡彭铁尔暗示我们,这位姐姐正是德拉克洛瓦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上的女主人公。人类对于伟大艺术和崇高精神的追求永不止步。 写作上,卡彭铁尔虽贵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鼻祖,却并不拘泥于魔幻的方法,而是能熟练地模仿绘画、音乐、建筑的美学,全方位地雕琢他的作品。他描写的场景常常恍若达利的画作,有着丰富的色彩感和超现实的格调。此外,卡彭铁尔经常使用绵密的长句,喜欢插入大量的修饰成分,不断堆叠意象,营造出繁复、华丽的装饰性风格,赋予语言接近音乐式的呼吸感,也擅长模仿音乐中的赋格等形式,让人物、情节、关键意象等构成对位,令作品的语言、结构、主旨都像大教堂一般,不断向上,为读者带来近乎崇高的阅读体验。

目录

大师中的大师——卡彭铁尔(代序) 陈众议

今晚我看到断头机重新架设起来了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关于维克托·于格的历史真实性

今晚我看到断头机重新架设起来了。那是在船头上,断头机像一扇向辽阔天空敞开的大门。在如此平静而有节奏地晃动着的海面上,风给我们送来了泥土的气息;船载着我们,朝着它的方向缓缓前进,宛如陷入了昏睡,不知有昨日和明日。时间停滞在北极星、大熊星座和南十字星座之间。不过,究竟是不是这些星座,我并不清楚,因为我的本职工作不是研究天文。天上繁星密布,它们闪闪烁烁,交相辉映,在满月的清辉中向世人暗示着吉凶祸福;而这圆圆的玉盘却因银河白光的映照而显得苍白……那“大门”矗立在船头上,它没有门板,只有门楣和框架,铡刀悬挂在门框上端,像倒置的上半截山墙,又似一个颠倒的黑黝黝的三角形。铡刀的斜面刃锋利而又冰冷。那赤裸裸的简陋框架重新矗立在人们的梦境之中,它在这里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同样有干系,是对我们的警示。我们曾经把它撂得远远的,搁置在船艄上,任凭四月的北风吹刮。而现在它却像导航员一样出现在船头——它具有相当精确的平行线和完美的几何形状,酷似一架高大的导航仪。不过,现在既无旗帜也无鼙鼓以及乱哄哄的人群与它做伴。它体会不到那边人们的喜怒哀乐;在那边,每当嘎吱嘎吱响着的囚车在咚咚的鼓声中驶向刑场时,一大群人围绕着它,似乎在上演一出古老的悲剧。而在这边,此“门”处在护符般的船头纹饰上方,面对着夜幕,在斜面刃反光的映照下,孤零零地站着,木制门框形成了衬托星空的框架。波涛涌来,又擦着船身分开,随即在我们后面合拢。这持续不断、有节奏的浪涛声,因其持久而酷似寂静,这是人类在听不到类似自己的声音时误以为的寂静。这是具有活力、搏动着的、丰满的寂静,而不是那种戛然而止、硬生生的寂静……突然,那斜面刃呼的一声落下,横梁完全呈现在门框顶端,真正成了门楣。原来那是“掌权人”开动机关,把铡刀放下的。他嘟嘟囔囔地说:“要小心,不要溅上海水。”他把沥青涂面的大布套从上面放下,把“门”罩住。海风送来那岛上带有腐殖质、粪便、谷穗和树脂的泥土气息。数百年前,那个海岛已置于瓜达卢佩圣母的保护之下,无论在埃斯特雷马杜拉的卡塞雷斯,还是在美洲的特佩雅,都有一个瓜达卢佩圣母像站立在天使托着的月形拱门上方。

三年过去了,我的少年时代也结束了,那时所熟悉的景物都离我十分遥远,就像某天晚上“某人”在猛烈的敲门声中来到我家之前我所患的病痛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一样,就像这位严肃的“统治者”过去曾是我生活的见证人、向导和启蒙者而现在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一样。他现在就躺在断头机旁边的甲板上,在沉思着。那罩在布套里的黑色长方形断头机,随着波浪的起伏而摇晃着……有时水面被鱼鳞的闪光或浮游马尾藻团的反光照亮……


展开全部

节选

两天过去了,每天都是在谈论革命,索菲亚惊讶地发现她自己对此话题竟如此狂热。谈革命,想革命,在思想上深入革命之中,就会获得一点儿世界主人翁之感。谁谈论革命,谁就会卷进去。既然一望而知,这样那样的特权必须取消,那就取消它;既然这类压迫是可憎的,那就采取措施反对它;既然判明此要人是无耻之徒,那就一致判处他死刑。一旦地基清扫完毕,便着手建造“未来之城”。埃斯特万主张取缔天主教,并颁布法律,对任何崇拜偶像者予以惩罚。维克托表示赞成,奥赫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人总是有所追求的,而这种追求就是顽固地仿效基督;这种感情可以转化为修身的愿望,为此,人们便竭力把自己与基督相比,因而基督成为人类尽善尽美的典型。索菲亚不大喜欢此类非凡的思辨,她让他们回到地面上来,具体地关心新社会中妇女的生活条件和儿童的教育问题。于是,他们围绕着斯巴达社会的教育是否真正令人满意并适应当今时代的问题,大叫大嚷地辩论起来。“不行。”奥赫说。“行。”维克托说……第三天,关于新社会中财富的分配问题,又争论得不亦乐乎。卡洛斯快马加鞭赶到庄园时,以为他们在屋里打架。他一到,大家就压低了说话的声音。看样子,他带来了坏消息。确实很坏:开始打击共济会员和外国人了。宗主国政府倒是同自由派部长们妥协了,然而对铲除在其殖民地上的先进思想却十分坚决。堂柯斯梅幸灾乐祸,告诉卡洛斯说,他得悉,搜捕奥赫和维克托的命令已经下达。“赶快走。”商人维克托不动声色地说。他打开他的箱子,取出一幅地图,指着岛的南海岸说:“不远。”又说,他当海员的时候,在那个锚地搬运过海绵、煤炭和皮革,那里有熟人。他们两人再也不说什么,收拾东西去了,其余人则沉浸在难受的沉默之中。他们从来没有想到,维克托这个外国人,这个莫名其妙地进入他们生活的不速之客,他的远离竟会对他们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他在雷鸣般的敲门声中出现,颇为怪异:他先进门,再坐到餐桌的上座,进而翻腾衣柜,都是那么胸有成竹。眨眼之间,物理实验室的仪器运转了,家具从木箱中取出来了,病人无病而且能走路了。现在,他们变得孤苦伶仃,毫无自卫能力,又没有一个朋友,却有一场打不完也打不赢的官司在等着他们。他们不会做生意,更不懂法律。有一位律师对卡洛斯说:“如果怀疑监护人,法庭可以指定一名共同监护人或一个监护理事会负责,直到男孩子们长大成人。”无论如何,必须上法庭。卡洛斯把原来的管账人看作自己的强大盟友,那人吹嘘对堂柯斯梅捣的鬼知道得不少,但*近他被堂柯斯梅解雇了。也许在打官司过程中,对共济会员的打击会放松。在西班牙人统治下,此类夏季风暴是常有的,之后那些案卷将被塞进抽屉睡觉,他们将同维克托保持密切联系。他可以隔几周回来一次,检查仓库情况,并把生意引向新的方向。他甚至可以考虑放弃太子港的商店,因为那里的商店不如这里的商行重要。他对他们而言,是个求之不得的管理者;他精于计算,在一个商业发达的城市落脚,也许获益更多。但是,眼下只能顾一件事:维克托和奥赫必须逃跑。从过去西班牙当局对待在西班牙长期经营企业的法国人的做法来推测,他们两人都有被捕并驱逐出境的危险。索菲亚和埃斯特万将送他们去锚地……三天以后,他们平安抵达。一路上十分辛苦,他们忍受着干渴和旅途劳顿,回避着人们的盛情款待,头发、衣服和耳朵后边都沾满尘土,风尘仆仆地走过一个又一个庄园。小糖厂的榨糖季节都已经结束,一个个荒凉的村庄稀稀拉拉地散布在一片片经常水涝、景色单调的牧场上。肮脏的海滩上有一个渔村。海滩上到处都是死海带和被抛弃的船缝填料,螃蟹在断木头、烂绳子之间爬来爬去。一个木板码头几天前被卸下的大理石压坏了。码头向浑浊的海面延伸。海面上似乎覆盖着一层油,任凭波起浪涌也没有泡沫。在海绵采集船和运煤船之间,夹杂着几艘装满劈柴和麻包的近海贸易轻便船。有一艘船桅杆既高又漂亮,在如林的桅樯之中十分突出。维克托一见,非常高兴。他累得一连几小时没有说话,现在开口了:“我认识这艘船。现在要打听一下,这船是刚到达还是要离开。”情急之下,他走进一个旅店、仓库、绳索店、酒店四合一的房子里,租下了房间。其实,里面只有几个小隔间,有洗脸盆和破旧的床,粉刷过的墙上涂满了污秽的字句和图画。倒是有一个较好的旅馆,但是离锚地有一段路。索菲亚累得不行,宁愿就此住下,因为地板是干净的,又有徐徐的清风,还有一缸缸淡水可供洗澡。别人都凑合着休息了,维克托却去码头了解情况。舒展了筋骨以后,索菲亚、奥赫和埃斯特万又聚到一起,围着一张桌子坐下,晚饭端来了,有菜豆和鱼。有一盏灯挂在那里,许多小虫子飞来,撞到玻璃罩上,噼噼啪啪直响。他们吃得正香,天黑下来了,从附近沼泽地飞来一大群蚊子,纷纷向耳朵、嘴巴里闯,甚至像凉飕飕的细沙粒沿着脊梁向下滑。炉箅子上已经点燃了干椰子壳在熏蚊子,但毫无作用,蚊子成群结队如乌云一般袭来,脸上、手上、腿上,到处都叮。“我受不了啦!”索菲亚叫道,逃进她的房间,把放在当床头柜用的小凳上的两支蜡烛熄灭,钻进了蚊帐。但是周围一片嗡嗡声,简陋的蚊帐已被潮气沤坏,到处有破洞,躲在里面依旧躲不过蚊灾。细小而尖利的鸣声忽而由太阳穴转到肩头,忽而由额角转到下巴,鸣声甫停,即刻感到蚊子降落到皮肤上了。索菲亚打着滚,打自己的嘴巴,两手拍打这儿,拍打那儿,大腿、肩胛骨、膝后部和身体两侧,哪儿都拍到了,她感到蚊子轻轻地擦着太阳穴过去,贴得很近,那嗡嗡声显得极其强烈。

作者简介

阿莱霍·卡彭铁尔(1904—1980),古巴著名小说家、新闻记者、音乐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外交官,拉丁美洲文坛巨匠,“文学爆炸”的先驱。他在《人间王国》的序言中首次提出“神奇现实”的概念,将超现实主义和本地化融为一体,全面地反映了拉美大陆的现状,对拉美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马尔克斯、富恩特斯、略萨等一批大师尊为拉丁美洲小说的先行者。文学之外,他在历史、哲学、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皆有颇高造诣,是一位难得的百科全书式作家。 1927年,卡彭铁尔因反对当时的古巴独裁统治而被捕,在短暂的坐牢期间开始写作**部长篇小说《埃古-扬巴-奥》。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卡彭铁尔结束流亡回到国内,成为古巴文学艺术界的领军人物。他创作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人间王国》《光明世纪》《消失的足迹》,短篇小说集《时间之战》以及几部音乐、文学评论集等。由于他在文学事业上的辉煌成就,他于1975年荣获墨西哥阿方索·雷耶斯国际奖,1977年获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1979年获法国美第奇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