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灯初上

华灯初上

1星价 ¥13.4 (4.8折)
2星价¥13.4 定价¥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08060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95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70806003 ; 978-7-5708-0600-3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6-12岁随着中法小伙伴的一路探索,他们对六朝古都南京、始于唐兴盛于明清的秦淮灯会,以及灯会所见证的历史文化都有了更多的了解。而对中国女孩雨宁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寻根和发现之旅:寻找成长过程中的那些根性记忆,发现那些不曾了解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那些流转千年的故事、诗词、汉字,那些久经岁月的宫室、桥梁、器皿,让雨宁为之感动和骄傲,让露西和维克多为之赞叹。从祖先、前辈的故事中,雨宁仿佛看清了自己来时的路。

内容简介

华裔女孩黎雨宁在法国 出生、长大,对于中国文 化很好向往,但无奈了解 有限。一个偶然的机会, 她与好友露西、维克多在 维克多祖父的古宅中寻找 到一盏造型古朴别致的宫 灯。经判断,这盏灯制作 于几百年前,正来自雨宁 的老家——中国南京。一 盏来自中国的宫灯,为何 出现在万里之外的法国? 灯上的汉字和古画又分别 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这盏 灯跟当下的中国又有何关 联?为解开这些谜团,三 个孩子来到中国,开始了 一次如解密般刺激的旅行 。

目录

1.“简直是中文!”

2.生日会

3.爷爷的城堡

4.冬假

5.爆竹声中一岁除

6.时间胶囊

7.如昼坊

8.似是故人来

9.荷花盛开

10.图书馆里的旧纸张

11.莫娜太太吃了一惊

12.元夜

尾声


展开全部

节选

“外边下雨呢,带把伞吧?”妈妈开窗看了一眼,对正在换鞋、马上要出门的雨宁说,尽管她几乎可以肯定会收到否定的答复。 果然,雨宁换完鞋,直起腰,把外套帽子往脑袋上一扣,推着滑板车就冲出去了,门都没关,只留下一句脆生生的“pas la peine”(法语:用不着)。 妈妈转身关窗,看到小滑板车唰唰穿过公寓楼前的大铁门,滑到湿漉漉的石头街巷上去,往右一拐,很快就消失了。 幸好巴黎的雨一般都不会太大。 雨宁往学校的方向滑。她瘦瘦的,长胳膊长腿儿,一双黑亮的眼睛,帽子下边一头黑亮的头发,快速滑行的姿势着实潇洒,像一只撒欢奔跑的梅花鹿。 “珂洛伊——”突然,背后传来一声大喊。 珂洛伊是雨宁的法语名字。像她这样在法国出生、长大的中国孩子,一般都有两个名字。 雨宁停下,回头张望,原来是同班同学,同时也是住隔壁楼的邻居露西。她同样不打伞,同样踏着滑板车,风一般追赶过来。那不是普通的风,而是五颜六色的风,因为露西一头浓密的火焰红长发,脸上调皮的小雀斑也是暗红色的,还偏偏长了双绿眼睛,又喜欢穿鲜亮的衣服。学校组织林间徒步,总有一团小飞虫嗡嗡地绕着她飞。 露西赶上来,紧急刹车,迫不及待地从兜里掏出一张装饰得和她本人一样五颜六色的卡片递过来,说:“欢迎来参加我的生日会!” 雨宁接过这张手绘请柬,一看时间,眉毛就皱起来了:“唉,周六下午我有中文课……” “中文,嘻嘻!”露西咧嘴笑起来,像是听到了什么特别有趣的事,笑完才说,“我早有考虑。你看,生日会是三点到六点,你的课四点结束,对吧?你晚点到就行。我把重头戏,吹蜡烛、吃蛋糕什么的,都放在后面。” 雨宁这才开心地揣起请柬。两个女孩子继续向学校滑去。 记得刚开学,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两个人还没那么熟的时候,露西坐雨宁前排,雨宁就觉得……这位同学的话好多,动作也好多哦,整堂课就看到那头红头发在眼前晃来晃去。老师问什么她都回答,也不管对不对,还经常发表评论。 史地课上,老师分发了一段关于古罗马社会制度的书的节选让大家默念,然后回答问题。并不太长的一段文字,却有好些个佶屈聱牙的单词,问题都看不太懂,教室里一片寂静。 直到红头发露西的哀叹打破了那寂静:“天哪,这简直是中文!” 班里立刻爆发出如释重负的笑声,大家不好意思说的话被露西说出来了。 你看,在法语里,一切的深奥难解都可以被称作“中文”:一本砖头厚的哲学著作,“这是中文写的吧”;一段说得又急又快还有口音的话语,“他是在说中文吗”;甚至一幅无比抽象的画,一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几何题,都会让法国人感叹 “简直是中文”! 法国人对中文的敬畏程度,可见一斑。 老师向下按压手掌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满脸“下马威”施展成功的得意,仿佛在说:“中学这才刚刚开始,你们要学的还多着呢!”然后踱着步子,开始为大家详细讲解。 所以后来露西对雨宁说:“你连中文都会,太厉害了……中文啊!” 一听这话,雨宁一肚子的苦水差点化成眼泪奔涌而出。 学中文这件事,一开始,是由妈妈负责的。 记得几年前的一天,吃早饭时,妈妈边吃煎蛋边看手机,突然跳起来喊了一声“哎呀”,然后把手机举到爸爸面前。 爸爸也说:“哎哟!” 雨宁忙问:“怎么了怎么了?” 妈妈叹气说:“我特别喜爱的一位作家去世了。” “去世”这个词,雨宁懂的。从前回中国老家的时候,总会见到太奶奶。太奶奶的腿上总盖着毯子,总是坐在阳光里笑眯眯的,背后的窗台上搁着好几盆花儿。太奶奶老记不住雨宁的名字,总是问她“几岁了”,总想起身找零食给她吃。雨宁记得太奶奶的胳膊摸起来像棉花糖一样,软软的,但凉凉的。 后来有一天,妈妈接到外公的电话,接完,眼睛红红地告诉雨宁:“太奶奶去世了。” 以后再回老家,雨宁就见不到太奶奶了。 现在,雨宁听妈妈说“作家”,就问:“他写了什么?” 妈妈这就长篇大论地介绍开了:沙漠里有个会射雕但是笨笨的英雄,他非常聪明的女朋友住在开满桃花的岛上;有手拿飞轮的和尚,有年事已高但看上去比雨宁还小的女魔头,有非常英俊但是被人砍断一只胳膊的孤儿,有身陷谷底在蜜蜂翅膀上刺字的小姐姐…… 这边妈妈滔滔不绝,那边雨宁像看小电影似的,眼前出现无数画面,有蒙脸的骑士、被诅咒的王子、被囚禁的公主,有法师、炼金术士、各类妖精,有白眉毛的鹰、绿翅膀的蝙蝠、穿紫衣服的喷火龙…… 雨宁不由得咯咯笑起来。 爸爸惊诧地问:“这有什么可笑的?” 妈妈沉浸在自己的讲述中,没有注意雨宁的反应。 终于,她停下来(否则上班上学来不及了),说了一句雨宁不懂的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端起面前的牛奶,仰头一饮而尽。 然后她看看雨宁,又叹一口气:“多希望你能读懂他的书啊!” 第二天妈妈就发了条朋友圈:“时不我待!我决定亲自教雨宁中文,每天半小时,雷打不动,立此为证!”后边跟着三个头扎红带子、捏着小拳头的小人儿图标。 包括外公外婆在内的许多人都点了赞。 结果,妈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概一共教了……七节课吧。除了“黎雨宁”三个字怎么写之外,还把拼音给教会了。说实话,拼音对雨宁来说一点儿都不难,因为它们和法语字母长得一模一样,只不过有些读音不同罢了,比如r,拼音里念“日”,法语则念喉咙里有痰吐不出来的小舌音“喝”。此外拼音有四声,据说是*让外国人痛不欲生的,可雨宁并不是外国人啊,读起“妈麻马骂”毫无压力。 拼音学到*后几个,妈妈已经开始发懒了,一到上课时间就支支吾吾、躲躲闪闪:“唉,今天做了一天的数据,累得两眼昏花,得休息休息,下周一再学吧。” 从下周一拖到周三,又从周三拖到周五,再从周五拖到再下周一,如同*烂尾的工程,妈妈的中文课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取消了,如同她无数的健身计划。 不知道那条“立此为证”有没有从朋友圈删掉。 教中文的重担随后转移到爸爸肩上。爸爸这个人其实挺聪明的,是研究人工智能的,但他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把有趣的事讲得枯燥,把简单的事讲得复杂,像计算机的程序一样复杂。他一给雨宁上课,雨宁就上下眼皮直打架,到*后连他自己都撑不住了,不停地打呵欠。 于是雨宁就被送到中文学校去了,每周六三小时中文课。 巴黎有许多中文学校,妈妈精挑细选,选了一个教学效果特别好的,据说学生通过汉语考试的比例全巴黎*高。 雨宁很快发现,“教学效果特别好”是因为作业特别多,主要是抄写。一本田字格本仿佛刚打开就到*后一页了,每个生字都要抄,还不是普通的抄,要肢解开抄,比如“球”,**格写短横,第二格写短横、短横,第三格写短横、短横、竖……以此类推,直到整个“球”字出现。 光字不行,还有句子和课本。“书在桌子上面,皮球在床下面”这样傻乎乎的句子,《我的家庭》这样朴实无华的课文,也全部要抄。 **年结束时,抄过的汉字好像都记牢了,汉语考试**级也通过了,但到第二年……真悲惨,虽然又学了许多新字,但**年的旧字,因为不用,许多又忘记了。

作者简介

邹凡凡,巴黎索邦大学博士,旅法作家,学者,少儿美学与通识教育专家,巴黎博物馆联盟艺术工作坊指导老师。其创作的以欧洲为背景的青春悬疑小说系列“秘密三部曲”被哈佛、剑桥、清华、麻省理工、巴黎综合理工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学子诚挚推荐。人文科普系列“写给孩子的名人传”获冰心奖、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奖,入选“爱阅童书100”榜单。另著有文博主题少年冒险小说“奇域笔记”系列、青春小说《435女生宿舍》、留学笔记《二十岁的巴黎》、译作《左撇子改变世界》《小王子》《切·格瓦拉——卡斯特罗的回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