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暗时刻的反抗:辅佐丘吉尔并拯救英国的年轻人
读者评分
5分

至暗时刻的反抗:辅佐丘吉尔并拯救英国的年轻人

1星价 ¥61.6 (7.0折)
2星价¥61.6 定价¥88.0
商品评论(1条)
378***(三星用户)

猜猜这个年轻人是谁

对,我就是想看看,想猜猜这个年轻人是谁买这本书的。

2022-09-09 08:47:2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7329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28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20173292 ; 978-7-5201-7329-2

本书特色

《至暗时刻的反抗》带给我们不同的反思二战的视角。一战带给英国的记忆太痛苦了,所以在面对希特勒的野心时,张伯伦内阁还充满幻想,希望通过谈判明哲保身,甚至不惜牺牲欧洲其他国家。丘吉尔并不是*勇敢的人,他被束缚在与张伯伦的政治羁绊和私人友谊中,如果不是那些年轻的“反叛分子”推了一把,他或许永远不会站在那个让他名垂青史的位置上。 是的,这些年轻的议员才是点亮了至暗时刻的光。他们多数出身贵族,从小便被隐形的集体荣誉和共性利益所约束。在这样的环境里,个人只有服从集体的意志,才能够赢得立锥之地。但是,当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被夺走时,个人得失已经微不足道。面对德国法西斯的暴行,他们从下议院的后排座椅中站起,成了反抗的主体,为了挽救时局背负着时人的非议,赌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赔上了性命。 《至暗时刻的反抗》 不仅聚焦战场和议院,还生动地刻画了诸多鲜活的议会“反叛分子”,每个人物都跃然纸上。曾有人说,年轻人的体温要比年纪大的人高出0.1摄氏度。或许,他们就是靠着这0.1摄氏度点燃了理想,照耀了世界。虽然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但历史不会忘记,在整个英国充斥着怀疑、愤世、冷漠情绪的时候,那些年轻、勇敢又高贵的人站了出来,用自己的坚持驱散了伦敦上空的乌云,迎来了曙光。

内容简介

《至暗时刻的反抗》生动地描述了一小群保守党“反叛分子”如何违抗张伯伦政府的绥靖主义,抨击英国的“虚假战争”,并敦促政府积极备战。这一小群缺乏政治权力或影响力的人通过坚持他们的信仰来改变历史进程。因为反抗首相的决定,太多人改写了命运。但即使命运向黯淡、孤寂中跌落,也没能阻挠他们捍卫真理。在他们的心中,政府的责任与义务是正视眼前的问题,阻挠德国的侵略,而不是利用时局为自己谋求更多的政治资本。
从1939年9月英法对德国宣战到1940年5月温斯顿·丘吉尔就任首相,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时期是英国政府观望和无所作为的时期,这段历史也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奥尔森以电影般的叙事手法生动描述了当时英国的公众动乱、议会斗争以及反对绥靖政策的保守党“反叛分子”的抗争。情节环环相扣,人物跃然纸上。本书为人们了解二战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

目录

引言

**章 “我们可能会死”

第二章 遵守游戏规则

第三章 “找麻烦的年轻人

第四章 “受追捧的独裁者

第五章 “我缺乏勇气

第六章 “很显然,他说谎了

第七章 “我们的灵魂危在旦夕”

第八章 “可怕、纯粹和空前的耻辱”

第九章 报应

第十章 “等待激动人心的消息”

第十一章 “这是一个测试”

第十二章 “为英国发声”

第十三章 参战

第十四章 “无所事事的痛苦

第十五章 “他绝对忠诚”

第十六章 “拿国家的命运作赌注”

第十七章 “看在上帝的份上,走”

第十八章 “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胜利”

第十九章 忠诚的问题

第二十章 儿子的背叛

第二十一章 余波

致谢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全部

节选

《思想会·至暗时刻的反抗:辅佐丘吉尔并拯救英国的年轻人》: 尽管鲍德温性格温和、为人正派,但他在1935年再次成为首相时已经68岁了,与现代社会完全脱节了。他喜欢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淳朴的乡绅,喜欢回顾早已消失的英格兰宁静的乡村价值观。这位从未在军队服过役,也没有目睹法国和比利时大屠杀的首相,斥责年轻一代“焦灼且愤世嫉俗”①的观点。他敦促“坦然而快乐地”接受这个世界是一个有道德的地方。布思比挖苦地指出,对于那些在一战阴影下长大的人来说,听从鲍德温的建议“有点困难”。 20世纪30年代,其他国家的政府正在制定革命性的新政策来应对大萧条,大萧条摧毁了这些国家的经济。美国制定了新政,法国有人民阵线,德国有第三帝国,苏联有五年计划。英国政府没有效仿这些国家。就像内维尔·张伯伦和政府的其他资深保守派一样,斯坦利·鲍德温从未意识到世界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内阁里的老人们身穿黑色外套、条纹长裤和有僵硬白领的衬衫,与许多英国客厅里陈列的老式达盖尔蜡像画中端正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很像。查尔斯·里奇(Charles Ritchie)是一位在二战前和二战期间被派往伦敦的富有洞察力的加拿大年轻外交官,他形容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领导人是“有条不紊、受人尊敬且意志坚定的人,他们过着舒适的生活,远离贫穷和危险,对这个绝望、暴力和需要探索的时代一无所知”②。 平静地生活是鲍德温*大的愿望。“安全**”是他的座右铭。他以迟钝的方式回避以任何激进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或减少失业与贫困。他对外交事务不感兴趣,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另一场战争。他对和平的渴望与许多同胞的愿望如出一辙,他们在经历了**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后,不想再与欧洲纠缠不清,只想继续自己的生活。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英国政府和公众一样,相信国际联盟能够维护世界和平。但是,由国际联盟执行的集体安全理念,从这个国际组织在战后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存在严重的缺陷。美国拒绝加入该联盟,德国在希特勒于1933年上台后退出。作为国际联盟的主要成员,英国宣称自己支持国际裁军,并在战争一结束就开始削减武装力量和军备。1938年,杰克·麦克纳马拉指出,国际联盟有一个“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只有为之奋斗才能实现”①。他说:“相反,它被用作不作为的借口……我们(英国人)指望别人为我们战斗,为我们承担防务……” 从一开始,国际联盟就证明了它在对抗侵略者和维护和平方面都是失败的。1931年日本人侵中国时,英国以缺乏美国支持为由,拒绝介入,而没有英国的领导,国际联盟的其他成员也拒绝采取行动。希特勒和欧洲另一位法西斯独裁者——意大利的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1935年10月,在地中海和北非进行了近一年的威胁和挑衅后,意大利入侵了东非国家阿比西尼亚,阿比西尼亚立即呼吁国际联盟成员国提供保护。 面对1935年11月的大选,鲍德温和保守党支持对意大利的侵略采取强有力的集体安全措施。保守党以压倒性优势横扫选举,赢得了超过工党和自由党近250个席位的多数,部分原因是他们支持国际联盟对意大利实施制裁。新政府名义上仍然是一个多党联合政府,但鲍德温仍然担任首相,保守党仍然控制局面。两个反对党就像国际联盟一样无所作为。 选举之后,鲍德温政府和国际联盟都未能勇敢地面对墨索里尼。温和的经济制裁是国际联盟对意大利采取的唯一惩罚措施,但收效甚微。英国政府决心不冒与意大利开战的风险,并急于将墨索里尼排除在希特勒的势力范围之外。与此同时,英国政府采取进一步措施安抚意大利独裁者。选举刚过两周,外交大臣塞缪尔·霍尔和他的法国对手皮埃尔·拉瓦尔(Pierre Laval)就秘密同意了一项计划,允许墨索里尼在阿比西尼亚有些自由,以此来结束冲突。当《霍尔一拉瓦尔协定》的内容被泄露给新闻界时,引起了公愤。鲍德温迫于公众压力,迫使霍尔辞职,由安东尼·艾登取而代之。然而,首相并没有试图进一步控制墨索里尼,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的战争仍在继续。1936年6月,也就是意大利吞并阿比西尼亚全境的一个月后,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被取消。后来,一位反对绥靖政策的保守党人写道:“‘强奸’阿比西尼亚也许是独裁者胜利时代的转折点。我们没能兑现给阿比西尼亚提供援助的承诺。一个非常虚弱的(意大利)的夸大其词让40个国家面对狂妄自大的侵略行径时,变得玩世不恭和麻痹。意大利吞并阿比西尼亚成了欧洲历史上*悲伤的事件之一。” 只有少数几个保守党人抗议鲍德温对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的放任态度,其中包括布思比和麦克米伦。就连温斯顿·丘吉尔也倾向于淡化意大利的进攻。在下议院的一次辩论中,布思比认为,对袭击阿比西尼亚视而不见,将使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相信英国永远不会抵抗侵略。麦克米伦对首相政策的反对更为激烈。 ……

作者简介

  [美]琳内·奥尔森(Lynne Olson),长期从事记者工作,先后担任美联社(AP)驻莫斯科记者、驻华盛顿政治记者。被誉为“我们时代很重要的二战政治和外交领域的史学家”。奥尔森的著作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大部分涉及二战和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其他著作有:《很后的希望之岛:流亡英伦的“二战”英雄》(Last Hope Island)、《伦敦公民》(Citizens of London)、《那些愤怒的日子》(Those Angry Days)等。 张宇,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嘉兴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学人、译者、编剧。先后翻译出版《*后的礼物:与危重病人相处的创造性模式》《象语》《隔壁的知更鸟:与哈珀·李一起生活》《闺蜜:女性情谊的历史》等作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