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与创业管理(第24辑)

创新与创业管理(第24辑)

1星价 ¥85.0 (7.2折)
2星价¥85.0 定价¥1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935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32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030693525 ; 978-7-03-069352-5

内容简介

《创新与创业管理》是由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丛书。内容为高质量的理论、实证、案例、综述和评论性的中文技术创新与创业管理学论文。包含创新与创业管理中的技术创新微观过程管理、研究和开发管理、新产品开发和营销、创业管理和风险投资、新技术商业化和项目评价、科技政策、国家创新系统、区域科技和发展等领域的论文。

目录

目录contents
合作创新中“知识分享—隐藏平衡”构念、维度及其测量 李浩,冯钰,何秋萍 1
不同认知风格下创业失败学习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 张秀娥,李梦莹,李帅 16
疫情智能协同创新管理路径与实现方法 张朝辉,高思卓 33
1991~2019年国内外管理咨询研究综述 申静,蔡文君 43
数字创业:理论溯源、发展脉络与生成图景 姜骞,王丹,吴冰野 58
创业趋势分析——基于全球创业观察项目的调查数据 杨洋 78
中关村青年创业者的创业素质特征分析 黄敬宝,朱刘弦 91
中国情境下的创业活动:理论框架及测量体系 熊鹏,马静 105
展开全部

节选

合作创新中“知识分享—隐藏平衡”构念、维度及其测量* 李浩,冯钰,何秋萍 (东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大连 116025) 摘要:本文将知识分享与知识隐藏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提出了合作创新中的“知识分享—隐藏平衡”构念,通过案例研究揭示了其内涵,发现平衡包括维持优势、知识利用、协调有效、互利共赢和合作满意五个维度,进而通过大样本分析开发并检验了平衡测量量表,给出了合作创新中“知识分享—隐藏平衡”的定义;提供了识别和度量合作创新绩效与可持续性的平衡、合作创新双方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的平衡的工具,以及合作创新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从反直觉的视角揭示了知识分享的消极作用和知识隐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合作创新;知识分享;知识隐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合作创新是分享合作伙伴知识的重要途径[1-2],大多数的知识分享活动也能显著提高合作创新绩效[3]。知识分享在为参与合作方创造学习机会的同时,也为机会主义者提供了窃取合作者敏感性知识的便利条件,无私的分享者可能面临关键知识被合作伙伴窃取的风险[4-6],从而丧失知识优势和主动权,这也是参与合作方选择隐藏知识的重要原因。知识隐藏不仅是个体行为,在合作创新中,如果把分属于不同企业的员工划分阵营,并且遵从母公司的知识保护要求,那么知识隐藏就可能是集体行为。 知识隐藏是近年来知识分享理论发展中出现的新构念和研究的新问题,它是员工面对他人的知识请求时故意隐瞒或刻意掩饰的行为[7]。知识隐藏并非简单的知识分享欠缺(lack of knowledge sharing),它与知识分享不是对立的,而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分享强调的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即主动地共享知识,知识分享欠缺可能是因为知识输出方不具备相关知识或者缺乏知识表达能力,也可能是因为知识接收方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而知识隐藏则是故意地不输出知识。 合作创新的双方可能同时隐藏和分享知识,即隐藏了一部分知识的同时,分享了另一部分知识[5,8],如果双方间不分享知识,共同存在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创新目标就无法达成;如果一方泄露了本不打算被分享的重要的组织知识,或是分享了过多的敏感性知识,那么自己的组织就会受到损失,包括丧失竞争性地位、损害声誉以及知识产权被盗[5,9-11]。所以合作伙伴需要艺术性的技巧来平衡知识的分享和隐藏,以使两个组织的要求同时被满足,并能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创新目标。 如何识别合作创新中的知识分享和隐藏的失衡是个未解之题,虽然组织有一些扩大知识分享和加强知识隐藏的方法,但前提是要清楚目前合作中的知识分享和知识隐藏间是否处于平衡或失衡状态以及平衡的程度,才能采用相应的促进平衡的策略,既保证团队工作的顺利完成,又可以避免敏感性知识的泄露。因此,当前的理论缺口是缺乏将合作创新中“知识分享—隐藏平衡”作为一个构念剖析其内涵,并开发测量工具,用以分析和识别知识分享和隐藏的平衡状态和平衡程度的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多案例研究(研究1),揭示合作创新中“知识分享—隐藏平衡”的内涵和维度,为“知识分享—隐藏平衡”的测量提供了构成框架和测量题项,研究2在研究1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大样本分析,开发并检验了“知识分享—隐藏平衡”的测量量表,提供了识别知识分享和隐藏的平衡状态和程度的测量工具。 1 文献回顾 合作创新是组织出于提高研发效率、分担研发投入、降低创新风险等目的,通过与合作伙伴合资或订立契约等形式进行联合开发的创新活动[1,12],合作创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实施中多体现为一个或一系列的创新项目。当前的管理实践中,双方合作创新和多方合作创新都是常见的,多方合作中也包含着双边关系,从研究主题和理论发展阶段性等方面考虑,本文关注和研究的是双方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不仅是企业降低风险和缩减成本的重要战略,更是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1-2]。虽然不是所有的知识分享都能提高合作创新的绩效,但研究表明,2/3的企业间合作中的知识分享活动显著地提升了创新绩效[3]。知识分享的前提是员工愿意成为知识提供者,但现实中合作方成员由于各种原因会隐藏自身的知识。知识分享在为参与合作者创造学习机会的同时,也为机会主义行为者提供了窃取合作者敏感性知识的便利条件,无私的分享者可能面临关键知识被合作伙伴窃取的风险[4-6],这是知识隐藏的重要原因。合作创新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合作组织,他们是组织间的边界跨越者,他们的行为既受到合作方共同期望的约束,也要遵从母公司的愿望、服从母公司的安排[13]。一般情况下隐藏知识的员工通常会避免暴露[14],但在合作创新中,为了贯彻组织意图,知识隐藏行为也可能很明显[5]。 在合作创新中,分属于不同组织的成员都可以采用一些维持知识分享和隐藏平衡的行为和策略。比如,将知识进行细分,视创新活动的需要,分享少部分的知识[8,15],这样合作伙伴的成员就不能知道知识的全貌,由于知识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只掌握部分知识是不能完全理解技术诀窍或管理技能的。组织也可以选择分享知识的内容但隐藏知识的来源,如只分享初级产品的测试结果而隐瞒了这个测试是如何被设计的,这样合作者就不能单独测试而不再需要伙伴关系了。组织还可以只分享笼统的知识,而隐藏细节和具体的操作技巧[5,16],这样合作者可以基本理解知识并配合工作,但并不能独立运用此类知识创造价值。 已有研究表明合作创新中的知识分享能提高创新绩效,但知识隐藏有助于保护组织的竞争地位、维持合作的持续性,并初步提出了维持知识分享和隐藏平衡的思路和策略。虽然组织有一些促进平衡的方法,但前提是要清楚当前合作中的知识分享和知识隐藏间是否处于平衡或失衡状态以及平衡的程度,这样才能采用相应的促进平衡的策略,已有研究缺乏将合作创新中“知识分享—隐藏平衡”作为一个构念剖析其内涵,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测量识别的内容,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动机的来源和要解决的问题。 2 研究1:“知识分享—隐藏平衡”构念及维度 2.1 研究设计 研究1采取的是多案例研究方法,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案例研究适合于理论构建,调查研究适合理论检验,而合作创新中的“知识分享—隐藏平衡”问题,目前缺乏理论构念,需要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索构念及其维度;二是“知识分享—隐藏平衡”问题在合作创新企业中普遍存在,这时多案例研究相较于单案例研究更具说服力,可复制性和可拓展性更强,可以通过案例之间的比较,寻找多个案例间相互支持或对立的证据,使得提出的理论构念更为严谨。 案例研究对象的选择应符合理论抽样的原则,选取的企业要满足以下两方面要求:一是企业必须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发生过合作创新项目;二是合作创新过程中有知识分享和知识隐藏行为。本文选择软件开发行业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软件开发行业技术更迭速度快,对企业创新能力要求高;在实际中软件开发行业有丰富的案例企业采取合作创新方式开发新系统或者APP,对于本文来说,能获得充分的研究资料;软件开发行业的合作创新过程中,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任务,企业之间容易发生知识流动,存在明显的知识分享和知识隐藏行为。本文选取的四组合作创新案例企业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案例研究对象简况 注: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BPO即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业务流程外包 研究采用理论抽样方法,自2017年4月到8月到研究的企业进行多次深入访谈。研究访谈对象包括公司总经理、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助理、技术部经理、项目负责人和部分参与合作项目的知识型成员等利益相关者。访谈中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将访谈提纲提问和确认追问相结合,尽可能获取研究所需的详细信息。除正式访谈外,团队还借助其他渠道进一步收集案例企业与本文主题相关的资料,包括企业间合作创新项目的人员分工、会议记录、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产品原型图和需求文档等,也搜集了外部二手资料,包括企业网站资料和相关新闻信息。除了正式访谈,作者还继续通过E-mail、电话和微信等方式与各企业主要访谈对象保持联系,对遗漏或不齐全的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整个数据收集过程中,运用三角验证方法,保证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效度。 2.2 研究发现 研究运用了三级编码的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合作创新中“知识分享—隐藏平衡”的本质和维度,编码过程见表2。 表2 合作创新中“知识分享—隐藏平衡”的编码过程 合作创新中“知识分享—隐藏平衡”包括5个维度。①维持优势。合作创新中知识分享和知识隐藏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有一方或者两方失去知识优势,即泄露了本组织的核心知识,失去专长优势,即使对方不会直接做出伤害行为,但合作伙伴会利用泄露出的敏感知识逐渐发展出独立的创新能力,能独立地解决创新问题、完成创新任务,失去知识优势的一方会丧失主动性。②知识利用。知识分享行为实现了合作者之间对差异化知识的整合与利用,知识有效整合是将合作双方的专长知识有效率地整合起来以完成创新任务。知识隐藏不利于对方整合所需知识,会影响任务的完成。知识分享和隐藏的平衡也意味着问题能够有效解决,工作任务能被高效率地完成。③协调有效。协调默契意味着参与合作创新项目的成员任务分工是明确的,即项目成员各有明确的工作安排、工作重复率低,可以通过正式(如研讨会)或非正式(电话、邮件和微信交流)渠道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分享。明确的任务分工和顺畅的沟通使得双方之间默契配合,有序开展工作,同样,如果合作是有效率的,那么成员之间交流也不会过于频繁,否则会增加时间成本。④互利共赢。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既满足合作双方需要,也维护本组织利益,既共同发展,也独立进步,这是平衡的重要体现。合作双方既分享知识满足合作需要,又适当隐藏知识维持自身利益,即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满足合作双方共同需要,通过共同投入来满足合作双方需要和自身利益的平衡。⑤合作满意。合作满意则是对合作结果、合作伙伴是否满意的衡量,这种满意度会影响合作的持续性,以及合作友好关系的建立与维持。理想的合作创新中,知识分享和知识隐藏的平衡要实现合作双方尽量可持续的合作以及可持续的友好关系,这样可以保证双方可持续地受益。 合作创新中“知识分享—隐藏平衡”的5个维度互相补充。**,虽然合作创新需要各具专长的伙伴主动分享知识,但是也需要适当隐藏和保留核心知识,维持自己的专长优势。第二,知识分享是知识利用的前提,知识的有效利用是完成创新任务的必要条件,不同类型知识相互整合是知识有效利用的动力,合作伙伴将彼此知识有效整合,主动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提高创新效率。第三,合作创新需要有明确的任务分工,顺畅的沟通机制,从而使合作各方有效配合、工作重复率低,工作有序开展。第四,合作创新中成员的行为既受到合作方一系列共同期望的约束,也要遵从其雇佣组织的愿望和安排、不能损害本组织的利益,所以知识分享需要既满足合作创新的需要又要满足本组织利益,共同投入共同发展,达到互利共赢。第五,平衡的实现促成了合作双方可持续的合作、可持续的友好关系和可持续的受益。 3 研究2:“知识分享—隐藏平衡”量表开发与检验 3.1 研究设计 基于研究1的结果,将平衡分为5个维度,编制了初始测量条目,通过专家讨论,对初始测量条目做了简化与合并,删除了意思表达模糊、缺乏代表性的题项后,保留了30个测量条目,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条目表达做了修改,以确保各测量题项语义明确、没有歧义,且具备准确性和可读性。进一步,我们做了预测试,预测试的调查样本是参与过或正在参与合作创新的企业或组织的管理者与员工,问卷的发放和收集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实现:一是当面发放,联系了12家拥有合作创新经验的企业,在合作双方中各选择了3~5名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受访者中既有企业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