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汉字设计史

包邮中国汉字设计史

¥231.6 (6.0折) ?
1星价 ¥231.6
2星价¥231.6 定价¥38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9491325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12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39491325 ; 978-7-5394-9132-5

本书特色

1.专家推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中国美术学院副校长韩绪、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创办人王粤飞、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法国汉字节协会会长汉学家白乐桑(Jo l Bellassen)联合推荐。 2.本书的看点 汉字 · 线索 从设计学的视角厘清汉字演变与文化发展的逻辑脉络。汉字设计四条并行的发展线索……汉字 · 民族研究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的关系,梳理汉字文化圈的共性与差异。 汉字 · 民族 研究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的关系,梳理汉字文化圈的共性与差异。汉字 · 科技 梳理探讨不同汉字设计受不同历史阶段科技革命的影响产生的适应性、创新性发展,为汉字面对今天新一轮科技巨变的到来提供参考与启示。 汉字 · 科技 梳理探讨不同汉字设计受不同历史阶段科技革命的影响产生的适应性、创新性发展,为汉字面对今天新一轮科技巨变的到来提供参考与启示。 汉字 · 思维 挖掘潜藏于汉字艺术审美与信息传播功能背后的设计思维与方法。为探索研究型的汉字设计实践与创新之路提供理论依据。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首部从设计学的维度系统讲解中国汉字设计史的专业著作。以汉字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脉络开篇,结合设计学、传播学和美学的宏观视角,通过研究与分析,挖掘潜藏于汉字艺术审美与信息传播功能背后的思维与方法。将研究视域扩大到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历史紧密相关的各种文字形态,将汉字从纯粹的美术学或文字学中独立出来,在“设计学”的维度下形成相对独立的研究体系。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与参考。

目录

**章 引论 1.1 汉字的神圣地位与旺盛的生命力 1.2 汉字的多重属性 1.3 汉字不间断的文化传承 1.4 汉字设计思维与方法论的历史研究 第二章 汉字字形设计的演化史 2.1 汉字设计史四条并行的线索 2.2 正——汉字标准体的规范设计历程 2.2.1 甲骨文 2.2.2 金文 2.2.3 篆书 2.2.4 隶书 2.2.5 楷书 2.2.6 行书 2.2.7 宋体与明朝体 2.2.8 仿宋体 2.2.9 黑体 2.2.10 汉字规范与简化 2.3 草——汉字快速书写的设计历程 2.3.1 草书的发展形成 2.3.2 隶草 2.3.3 章草与草书标准化之路 2.3.4 今草 2.3.5 行草 2.3.6 狂草 2.3.7 速记符号与汉字密码 2.4 音——汉字的注音设计 2.5 饰——汉字艺术化、装饰化的设计之路 2.5.1 汉字的图形起源 2.5.2 鸟虫书与花鸟字 2.5.3 古文字合文的设计方法 2.5.4 日常生活中的汉字装饰设计 2.5.5 汉字的游戏 2.5.6 汉字的避讳 2.5.7 飞白书 2.5.8 古铜钱币、纸币和票据上的汉字设计 2.5.9 标志设计中的汉字 2.5.10 清末民初时期的美术字设计 2.5.11 现代汉字字体设计 第三章 汉字型的民族文字 3.1 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的关系及变异形态 3.1.1 东巴文 3.1.2 契丹文字 3.1.3 西夏文字 3.1.4 女真文 3.1.5 满文 3.1.6 水书 3.1.7 彝文 3.1.8 古壮字、布依方块字与古白文 3.1.9 女书 3.2 汉字设计在东亚汉字文化圈的相互影响 3.2.1 日本文字中的汉字 3.2.2 朝鲜文字与汉字的关系 3.2.3 越南文字中的汉字 3.2.4 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汉字 3.2.5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华文 第四章 汉字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审美变迁的关系 4.1 汉字呈现方式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4.2 陶文——陶器烧制与文字符号 4.3 甲骨文——雕刻与书写并存的古老的汉字 4.4 朱墨书迹 4.5 金文与铸刻技术 4.6 大漆工艺与漆书 4.7 纺织技术与帛书 4.8 简牍文字 4.9 石刻与汉字呈现 4.10 印玺中的汉字设计 4.11 书写工具的变迁对汉字字形设计的影响 4.12 受印刷术发展影响的汉字设计 4.13 个人电脑、互联网的普及与汉字技术革命 4.14 在汉字中混入图形符号的传播方式 4.15 人工智能技术与字体设计 第五章 汉字设计的思维与方法论 5.1 研究汉字设计思维与方法论 5.2 汉字检字法、输入法中的模件思维 5.3 汉字拆字法中的模件思维 5.4 汉字笔顺与阅读顺序中的设计问题 5.5 汉字设计与网格 5.6 “帖学”与“碑学”之争折射的汉字艺术美学范式 5.7 汉字书写笔迹中的设计问题 5.8 甲骨文书法与字文化设计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设计学博士 ,法国汉字节协会副会长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首批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创作支持获得者 ,获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设计十杰”称号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