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读资治通鉴 7·汉朝

少年读资治通鉴 7·汉朝

1星价 ¥24.5 (7.0折)
2星价¥24.5 定价¥3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680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55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020168088 ; 978-7-02-016808-8

本书特色

《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很少人不知道,但很少人仔细读过,因为它们都是鸿篇巨制,且文字艰涩,令人望而生畏。《少年读》经过三位文史类专家的认真审读,他们一致认为这套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把大部头史书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做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普及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套20本书,311个故事,体量是同类书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倍,*大可能呈现一千多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在《资治通鉴》中只有100多个字,《少年读》第3册第6篇《还定三秦》则用3000字的篇幅把刘邦为了东进中原,采用韩信“声东击西”的策略,明着修理栈道,实则奇袭陈仓、夺取关中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细节十分丰富。 2.故事剪裁科学,既不拖沓冗余,也不跳跃太大,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读者更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避免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 3. 语言通俗易懂,不拘谨,可读性极强,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而不是简单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4. 大量重要的历史地名的注释,帮助少儿读者从空间坐标上更好地理解时间坐标上的历史。此外,还有大量的古代官职、历史典故、诗歌的注释,对孩子们更好地读懂中国历史,更深地理解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5. 每一篇的篇名都经过精心拟定,既紧贴故事核心,又灵活有趣。比如《项羽把亚父气走了》《一味中药引发灭族》《死诸葛吓走活仲达》《馅饼砸中了曹爽》《一个姓刘的匈奴皇帝》《从“猪圈”里爬出来的皇帝》《宇宙大将军完蛋了》《瓦岗寨换了新主人》《文坛宗师斗不过“白字先生”》《染匠的宫廷大冒险》《“牛”方唱罢“李”登场》《从“大傻子”到“小太宗”》《私盐贩子闹革命》《两个无赖抢江山》《朱全忠一点儿都不忠》《石敬瑭认了个契丹爹》。这些口语化、生活化的标题,既符合史实,又形象贴切,好理解,有悬念,让人好奇、迫不及待想读。 6. 画家引力波创作的封面图,线条干练流畅,色彩明快亮丽,人物形象生动,地理场景考究,烘托出一个个历史节点的氛围,古朴又不乏现代的审美,表现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与内文可谓相得益彰。 7. 根据少儿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特点,这套书按时间的顺序,采用编年体的 “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以“线”穿“点”,以“点”连“线”,循序渐进地展现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所谓“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而让孩子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史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概念,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这一点契合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编写思路上的指导思想,紧贴中小学语文、历史教学大纲考点,助力中高考。 8. 更重要的是,这套书能够开启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帮助他们打好一个“精神的底子”,使他们成为健康、健全发展的人。 *的来说,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以故事为纲,重新架构《资治通鉴》,化枯燥编年体为有趣有序的故事矩阵,精心还原历史场景,补充海量细节,让孩子真正回归历史现场,获得可触、可感、有历史颗粒度的沉浸式《资治通鉴》阅读体验,可读性极强,是一套既适合少年儿童,也适合成人阅读的好作品。

内容简介

《少年读》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共20册,311个故事。本书为第7册——汉朝。 公元91年,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借助宦官的力量诛灭外戚,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治世,但也为宦官专政埋下隐患。与此同时,困扰东汉百年的羌乱,也逐渐将王朝拖向泥淖。到了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之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终酿成了两次“党锢之祸”。之后,宦官变本加厉地戕害百姓,激起民变,引发了黄巾之乱。于是,群雄四起,董卓进京废立皇帝。至此,汉室名存实亡。 本书通过16个精彩的故事,如少年天子扳倒权臣、虞诩增灶退兵、陈蕃立志扫天下、汉灵帝卖官、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董卓进京等,生动地呈现了东汉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过程。 全套介绍: 《少年读〈资治通鉴〉》共20册,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通过311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鲜活地演绎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朝代更替、历史兴衰、人事沧桑。 考虑到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与特点,在尊重历史的大前提下,这套书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把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为了避免让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这套书尤其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儿童更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通过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目录

1.少年天子扳倒权臣
2.虞诩增灶退敌
3.马贤西征
4.“四知”先生
5.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6.“跋扈将军”的不归路
7.扫天下的大丈夫
8.外戚跟宦官火拼了
9.范滂绝命
10.灵帝卖官
11.黄巾起义7D
12.十常侍之乱
13.董卓进京
14.关东联军伐董卓
15.义子杀了义父
16.西凉兵变

展开全部

节选

“哇……” 建初三年(公元78年)的一个夜晚,原本寂静的皇宫一角传出婴儿响亮的啼哭声,只见暖暖的灯照亮着整个寝宫,一派喜气洋溢。 一位宫女喜滋滋地对产床上的年轻妇人说:“恭喜梁贵人,是一位小王子。” 汉章帝刘炟听说后非常高兴,给小王子起名刘肇。刚刚生产完的梁贵人虽然虚弱不堪,却也长出了一口气,心想:“宫中母凭子贵,这下我算是在宫中站稳脚跟了。” 几天后,还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梁贵人就遭到打击。原来,没有生育的窦皇后宣称,要将刘肇过继到自己名下。窦皇后受到章帝的宠爱,娘家又权倾朝野,梁贵人只得忍气吞声地同意了。刘肇是章帝的第四个儿子,按立长不立幼的规矩,上面有三个哥哥的刘肇原本与帝位无缘,但是,窦皇后过继的举动,彻底改变了刘肇的命运。 从此,窦皇后亲自抚养刘肇,并要求宫中封锁刘肇的生母是梁贵人的信息。四年后,窦皇后设计害死太子刘庆的生母宋贵人,撺掇章帝废太子刘庆为清河王,改立刘肇为皇太子。梁家人都很高兴,私下互相庆贺,窦皇后知道了,决定斩草除根,便找机会诬陷梁贵人的家人谋反。于是,梁家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梁贵人也因此抑郁而死。 公元88年,汉章帝病逝,十岁的小刘肇登基即位,这就是汉和帝,窦皇后升为太后。 由于和帝年幼,窦太后开始临朝听政,大事小事都是她说了算。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人宫主持机要,他的兄弟们也全都安排在接近皇帝、太后的显要位置上。不仅如此,窦太后还把窦家的亲朋故友任命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一时之间,窦家的权势在朝野达到了巅峰。 章帝去世后,都乡侯刘畅前来吊丧,窦太后很重视,经常召见他。窦宪怕刘畅分了他在内宫的权势,公然派刺客在皇宫里杀死刘畅,还嫁祸给刘畅的弟弟。真相败露后,民愤很大。窦太后为了平息民愤,只好将窦宪囚在宫中,等风声过了再作打算。 和帝听宫人说起刘畅被杀死时的惨状,非常难过,见窦宪虽囚在宫中,仍然十分嚣张,心里又怕又怒。后来,窦宪害怕窦太后迫于压力把自己杀了,便请求去攻打匈奴,将功赎罪。 窦宪极有军事才华,凭着他对匈奴的了解与对兵法的运用,在稽洛山大败北匈奴,斩杀了一万三千多人。随后,窦宪又带领汉军追击匈奴残兵,出塞三千余里,登上燕然山,命令中护军班固刻石建立功碑,记录汉朝的国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燕然勒功”。 永元三年(公元91年),和帝下诏让窦宪回京受赏。窦宪抵京后,立刻进宫面见和帝。当他来到殿前时,官员中有人竟然倡议说:“窦宪将军为汉室立下千古奇功,我等应当伏身叩拜,称他为‘万岁’。” 窦宪听到了,抚着胡须,得意扬扬地笑了,大有坦然接受的意思。然而大臣韩棱却站出来,严肃地制止,说:“同上面的人交往,不可谄媚;同下面的人交往,不可轻慢。在礼仪上,没有对臣子称‘万岁’的道理!” 那几名谄谀者听了,十分惭愧,讪讪退下。窦宪却狠狠地瞪了韩棱一眼,转身进了殿。 退朝后,和帝听侍从说起此事,对窦宪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之情,他在殿中踱来踱去,很久都没说话。和帝年纪虽小,却聪慧机智,他纵然有万千不满,却也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因为此时宫中一切事务都要听窦太后的。 窦宪觉得自己有功于大汉,越发刚愎放纵,不可一世。他的几个兄弟也都骄纵狂妄,有的擅自征调边疆各郡的精锐骑兵为自己所用,有的纵容部下与家中的奴仆肆意抢掠百姓的财物、掳掠妇女,京城的商贩一见窦家的人立刻关门不做生意,就像躲避强盗一般。 窦宪性情暴烈,睚眦必报,对那些得罪过他的人,甚至只是和他持不同政见的人,他都恨得咬牙切齿,为此培养了一批心腹爪牙,专门进行刺杀报复。有个叫韩纡的官员曾经审理过窦宪的父亲窦勋的案件,窦宪便让门客杀死了韩纡的儿子,用他的人头祭祀窦勋。 一些正直的朝臣对无法无天的窦宪兄弟非常不满,担忧和帝年少,汉室江山被外戚颠覆,便不断上书进谏,有的甚至以死抗争。大臣袁安每次谈到国家大事,想到年少的天子,总是呜咽流泪。无奈当时窦氏权倾天下,要想扳倒窦宪,谈何容易? 随着年龄的增长,遍读史书的和帝越来越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忧虑不安:窦氏父子兄弟窃居高位,宫中充斥着他们的心腹党羽,如果任由他们发展下去,不久的将来,窦宪恐怕又是一个王莽,汉室江山又要改作他姓。 P1-5

作者简介

刘娟,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后进入出版业,做了五年童书编辑,同时进行专业写作,著有《中华成语故事》《国学启蒙经典》《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