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

包邮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

¥23.9 (8.2折) ?
1星价 ¥23.9
2星价¥23.9 定价¥2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6611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64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60661100 ; 978-7-5606-6110-0

本书特色

本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促进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及建议。这不仅对关中平原城市群自身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其他相关城市群推动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同样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关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为核心,横跨陕西、山西、甘肃三省。它的建立,对于整个西部区域经济增长以及推动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实践意义。本书首先对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在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实地走访、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等进行了综合梳理,通过对城市群内部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能促进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及建议。这不仅对关中平原城市群自身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其他相关城市群推动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动荡转折期 2 1.1.1 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已经发生了剧变 2 1.1.2 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全球经济动荡 2 1.1.3 国际贸易与投资进入新的动荡期 3 1.2 “双循环”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4 1.2.1 “双循环”是适应外围环境深刻变化的反映 4 1.2.2 “双循环”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4 1.2.3 省域的资源环境有利于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5 1.2.4 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发展环境分析 6 1.3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6 1.3.1 紧紧抓住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及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6 1.3.2 以西安建设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7 1.3.3 关中平原城市群要认清自身的战略定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7 第2章 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内涵及模式 9 2.1 基本理论内涵 10 2.2 具体内容 11 2.2.1 区域经济一体化 11 2.2.2 区域社会一体化 14 2.2.3 区域环境一体化 17 2.2.4 区域城镇体系一体化 19 2.2.5 区域城乡一体化 22 2.3 协调与协调发展的内涵 23 2.3.1 协调的内涵 23 2.3.2 协调发展的内涵 24 2.4 内外在机制分析 24 2.4.1 区域经济社会现实的互补性与竞争性是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动力 25 2.4.2 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是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本原 26 2.4.3 产业转移和产业融合是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内在需求 27 2.4.4 规模经济为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注入了动力 27 2.4.5 特有的交易成本机制是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动力 27 2.4.6 政府推力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推进方式、发展进程 以及演化结果 28 第3章 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瓶颈 29 3.1 现状分析 30 3.1.1 规划范围 31 3.1.2 基础设施现状 31 3.1.3 经济发展情况 32 3.1.4 金融运行情况 38 3.1.5 科技条件 40 3.1.6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41 3.2 瓶颈分析 41 3.2.1 管理体制不顺 41 3.2.2 地区发展不平衡 42 3.2.3 人才流失严重 42 3.2.4 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升级制约因素比较突出 43 3.2.5 金融规模持续扩大,但服务效率不高 44 3.2.6 城镇规模偏小,等级结构不合理,城镇体系没有形成 45 3.2.7 城市建设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 45 3.3 条件分析 46 3.3.1 优势分析 46 3.3.2 劣势分析 48 3.3.3 机遇分析 52 3.3.4 威胁分析 54 第4章 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实证分析 57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8 4.1.1 构建原则 58 4.1.2 构建方法 59 4.1.3 体系建立 61 4.2 地区发展水平测度 63 4.2.1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63 4.2.2 主成分分析与评价 65 4.2.3 聚类分析与评价 69 4.3 融合发展程度分析 70 4.3.1 发展指数计算 70 4.3.2 融合度模型构建 71 4.3.3 各市(区)融合发展程度对比分析 74 4.4 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75 第5章 国内外发达城市群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77 5.1 国外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 78 5.1.1 美国—纽约都市圈 78 5.1.2 英国—伦敦都市圈 79 5.1.3 法国—巴黎都市圈 79 5.1.4 日本—东京都市圈 80 5.2 国内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 82 5.2.1 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 82 5.2.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 83 5.2.3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 85 5.2.4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 87 5.2.5 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 89 5.2.6 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 90 5.3 经验及启示 91 5.3.1 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形成城市群的重要引擎 91 5.3.2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有产业支撑是城市群能够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 92 5.3.3 保持城市群相互之间合理的、高效的分工协作 92 5.3.4 拥有完备、高效的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形成对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支撑 93 5.3.5 寻找共同文化归属是促进城市群团结奋进的纽带 93 5.3.6 民间经济组织是促进城市群发展壮大的星星之火 94 第6章 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95 6.1 差异化定位及发展阶段分析 96 6.2 西安在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的多元作用 97 6.2.1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97 6.2.2 作为西部地区国际开放门户的带动作用 97 6.2.3 在科技创新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98 6.2.4 在城市化推进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99 6.2.5 在产业协同发展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99 6.2.6 在基础设施完善上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100 6.2.7 在科教资源整合上发挥积极集聚作用 100 6.2.8 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发挥创新推动作用 101 6.2.9 在经济转型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102 6.2.10 在金融协同发展上发挥助力推进作用 102 6.3 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思路 103 6.3.1 总体战略思路 103 6.3.2 战略目标 105 第7章 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13 7.1 构建关中平原城市群协调机制 114 7.1.1 组建省级层面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协调联络会 114 7.1.2 组建市级层面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市长联席会 115 7.1.3 组建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体化推进办公室 115 7.2 构建关中平原城市群科技研发中心 116 7.2.1 组建中试基地 116 7.2.2 强化人才新政建设 117 7.2.3 积极推行“大学+”发展模式 117 7.2.4 构建产学研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118 7.2.5 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科技实验室 119 7.3 构建关中平原城市群产业发展联盟 120 7.3.1 优化空间布局,协同打造优势产业 120 7.3.2 深化区域合作,协同做强特色产业 122 7.3.3 协同做大做强非公经济、县域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产业基础 123 7.4 西安与关中平原各城市之间产业协同发展的具体举措 123 7.4.1 西安市与关中平原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 124 7.4.2 西安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 129 7.5 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立体化交通网络 135 7.5.1 建立一体化关中平原城市群交通管理机构 135 7.5.2 建立关中平原城市群一卡通服务体系 135 7.5.3 建立以大西安为中心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 135 7.5.4 构筑开放、畅通和高效的基础设施与交通维护体系 136 7.5.5 发展“物流4.0”一体化运营模式 136 7.5.6 开辟多元化、多层次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 136 7.5.7 加快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 136 7.5.8 引入智能交通系统 137 7.6 构建层级网络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 137 7.6.1 制定区域金融长期发展规划 137 7.6.2 构建关中平原城市群多层次金融发展平台 138 7.6.3 创新发展“新型金融”,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139 7.6.4 构建关中平原城市群金融协作联盟会 140 7.6.5 加强金融人才培养 141 7.7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服务机制 141 7.7.1 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141 7.7.2 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42 7.7.3 构建关中平原城市群层级增长极城市网络 142 7.7.4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142 7.7.5 不断完善政策法规 143 7.8 打造生态型关中平原城市圈 143 7.8.1 构建“绿色新城” 144 7.8.2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144 7.8.3 提升空气质量 145 7.8.4 构建“两屏、一带、多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145 7.8.5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145 7.8.6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146 7.8.7 保护文化遗产,提高城市文化内涵 146 7.9 强化“教育强市”,规范社会办医 146 7.9.1 推广“名校+”的产学研模式 147 7.9.2 探索跨区域联合办学 147 7.9.3 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147 7.9.4 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148 7.9.5 推进“三医”联动机制 148 7.9.6 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联防联控 148 7.10 聚焦特色产业,加大对关中平原城市群财政支持力度 149 7.10.1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支持力度 149 7.10.2 增加民生事业政府资金投入 149 7.10.3 设立纾困基金,帮扶企业融资发展 150 参考文献 151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