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精装)
读者评分
5分

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精装)

¥27.9 (2.9折) ?
00:00:00
1星价 ¥39.9
2星价¥39.9 定价¥9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68855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06885522 ; 978-7-5068-8552-2

内容简介

  《中国书籍学研丛刊—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精装)》是对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的系列研究。人类自走出非洲四散各地后,不是就此别过,而是在发展各自文化的过程中,因迁徙、贸易、战争等因素而反复接触、交融,文明正赖此而形成并发展。也即是“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东西方文化的早接触,不始于张骞所“凿空”的丝绸之路,而是有着更久远的历史。该书将其追踪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并通过石器制作技术、彩陶、冶金术、家培动植物中的黄年、绵羊、山羊、小麦等的东传,考察石器时代就已极为波澜壮阔的东西交往史。  迨至夏商周时期,东西文化的交往更趋频繁。该书透过考古学、文献及神话学材料,极力勾勒二者间的各种交往和互鉴。有通过实物遗存中的亞形造型、蜻蜓眼玻璃珠、西王母画像、蒜头壶、《人物御龙帛画》等等来观照,也有通过文献中的大夏、鬼方、《穆天子传》、屈赋、老庄,乃至地名“番禺”来考察,还有通过神话中的西王母、玄武、鲧禹、湘君等来追踪,将秦汉以前的早期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作一些抽丝剥茧的分析,以为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一些镜鉴。

目录

上编 以考古学为中心的考察 **章 中国与世界的早期接触:以彩陶、冶铜术和家培动植物为例 一、绪论 二、世界彩陶的流布及首人东亚大陆的地点和时间 三、冶铜技术进人东亚大陆及其本地化 四、家培动植物绵羊(世系B)、黄牛、小麦进入东亚大陆及对中华早期文化的影响 五、小结 第二章 小麦*先入华的两地点考论 一、中国早期小麦遗存的时空分析 二、小麦*先人华的两地点的提出及解析 三、待解决的问题 四、小结 第三章 夏商考古遗存中的亞形造型起源及其内涵探索 一、夏商考古遗存中的亞形造型 二、域外的同类造型 三、中外的亞形造型内涵 四、中外亞形造型的关系及它的起因试析 五、小结 第四章 楚文化考古遗存中的域外文化因素探索 一、“蜻蜓眼”玻璃珠 二、红玛瑙珠 三、蚀花肉红石髓珠 四、青铜骆驼灯台 五、天平砝码 六、佛教文化因素 七、小结 第五章 蒜头壶的“蒜头”造型试解 一、蒜头的生殖崇拜寓意 二、茧形(蒜头)壶及蚕茧的生殖寓意 三、蒜头壶和茧形壶首现于秦国的原因 四、蒜头壶所体现的早期东西文化交流 第六章 西王母的原型及其在世界古文明区的传衍 一、西王母的神格 二、西王母的原型是西亚神话中的大母神和金星神伊南娜-易士塔儿 三、伊南娜-易士塔儿神格在世界古文明区的传衍 四、金星神神格传至古代中国演化出的其他女神形象 五、金星神与月神有部分神格及特征混同的现象 六、小结 第七章 “玄武”龟蛇形象的神话解读 一、中国及其他古文明区龟、蛇的神话 二、西亚创世神话对鲧、禹神话的影响 三、玄武龟蛇形象的由来 四、玄武的生殖象征 五、小结 第八章 战国《人物御龙帛画》为“湘君乘龙车”论——兼论湘君、黄帝神话所反映的早期中外文化交流 一、《人物御龙帛画》与《九歌·湘君》之“湘君乘龙车”神话比较 二、黄帝乘龙车及世界神话中的土星神乘龙车神话 三、湘君御龙帛画的功用 四、小结 下编 以文献学为中心的考察 第九章 大夏(吐火罗)新探 一、引言 二、中亚大夏(吐火罗)源自晋南 三、晋南大夏、虞氏西迁路线及年代 四、大夏、虞氏与尧、舜、禹诸部族的关系 五、存在的问题 六、小结 第十章 鬼方种族考 一、鬼方乃印欧人种 二、鬼方的渊源与流向 三、鬼方与土方可能存在的关系 四、对一些考古遗存的族属判别 五、小结 第十一章 《穆天子传》所反映的战国时期东西文化交流 一、穆传的性质、成书年代及著者 二、穆传所反映的战国时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路线和交流物资 三、“西王母”“乌摩”的比较及其所反映的中印文化交流 第十二章 《天问》中的鲧禹故事与近东开辟史诗 一、《天问》中的鲧禹故事 二、近东开辟史诗与鲧禹故事之关联 三、小结 第十三章 从屈赋外来词看先秦中国的域外文化因子 一、三秀 二、河海 三、昆仑 四、悬圃 五、陆离 六、崦嵫 七、摄提 八、结语 第十四章 老庄中的域外文化因素探微 一、《老子》 二、《庄子》 三、小结 第十五章 “番禺”得名于“蕃商侨寓”考 一、“番禺”出现的时间考察 二、“番禺”是“蕃商侨寓”之省称 三、“番禺”地名的出现,揭示了广州*早的中外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宋亦箫,历史学博士、博士后,湖北蕲春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早期东西文化交流考古、艺术考古以及神话学、文化遗产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一般项目《新疆东部青铜文化及其所反映的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研究》和2019年度冷门“绝学”重大研究专项《早期外来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出版专著《楚文化中的域外文化因素研究》《青铜时代的东西文化交流》2部,在《西域研究》《吐鲁番学研究》《华夏考古》《民族艺术》《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近期致力于早期东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中外神话、艺术交流研究,并着手探索早期外来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关系问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