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书单

名家书单

¥62.6 (7.1折) ?
1星价 ¥62.6
2星价¥62.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39838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1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43983878 ; 978-7-5439-8387-8

本书特色

《我的书斋生活》《我的书斋》《书室遗象》《我的书斋》《我和书房》《书房漫步》《必读书》《暗中摸索》《我的读书经验》《读书的经验》《读书忏悔录》……《名家书单》收录了很多既生动有趣又不乏思想见地的文章。

内容简介

  1843年开埠以后,上海迅速发展成为西方文化输入中国的窗口和传播中心。这里集中了全国早且多的中、外文报刊和翻译出版机构,也是中国大的艺术活动中心,电影、美术、音乐、戏剧、摄影等等,均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它们在这里合作竞争、交汇融合,共同谱就了上海文化的开放格局。从19世纪末开始,上海已是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区域内繁华、有影响力的文化大都会,并与伦敦、纽约、巴黎、柏林等城市并驾齐驱,跻身于国际性大都市之列。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间,学界思想大解放,图档文献大开发,晚清至民国期间发行的书刊杂志,已经或即将影印出版的有10万种左右,这些文献以往很多沉睡于书库,大规模出版以后,极大地推进了学术研究。根据资料文献的收藏和学界研究利用的现状来看,目前未被整理开发的大宗文献,就是晚清民国间出版的报纸。从晚清到民国的各种报纸上,刊登有大量回忆叙述以往种种的文章,由于作者是当时人,所写均为当时事,亲历亲见亲闻,保证了文章的可靠性,并因而具有新鲜的语境以及丰富的细节,堪称研究近代中国的**手文献。由于以往查找报纸资料的极大不便,这些文献大都湮没于报海当中,长期无法受到应有的重视。本丛书所收录的正是这些被遮蔽了一个多世纪、以近代中国城市上海为中心的珍贵文献。

目录

书单是人生的索引 PART 1 书斋漫步 卢前斋偷书记 我的书斋生活 我的书斋 绕室旅行记 书室遗象 我的书斋 我和书房 篁轩记 书房漫步 斗室微吟 PART 2 名家书单 必读书 暗中摸索 我的读书经验 读书的经验 读书忏悔录 两个不同的时期 我的读书经验 病中读书记 爱读书十种 七种使我满意的书 名人传记和《饮冰室全集》 八本《说文解字》伴着我到了北京 我青年时代读书的略述 爱读书四种 五部爱读的小说和戏曲 诗和史 十年中印象较深的书 《三国演义》与我的幼年 爱读切合身心和生活的书 看到饭都不想吃的书 三部爱读的书 从抒情作品到写实小说 亭厢殿扇 《左传》和《水浒》 《新青年》和《新潮》 有几本是至今不能忘记的 诗与修养 读经与讲求新学 读什么书 青年时代读书生活的回顾 六种爱读的书 随便写一点 读书不能拿兴趣做大前提 我涉猎的范围很杂 我曾经爱读的书 灵魂上的财产 兼爱主义 《红楼梦》送我出青年时代 一连几个通宵读《水浒》 爱读才子书 二十五岁以前所爱读的书 二十四年我的爱读书 二十五年我的爱读书 谈几本爱读的西洋杂志 抗战以来我所*爱读的书籍 一张书单 六本文艺书 《三国志》与裴注 介绍两本可读的西洋哲学史 我认为中学生可读的几种书 介绍四本书 青年应多读杂志 可读的书 生物学书五种 PART 3 孤灯书话 从《何典》想到《平鬼传》 关于书籍的话 《挂枝儿》 无相庵随笔 《陵汴卖书记》 谈诗文 丁汝昌遗墨及其他 槎溪说林 看茶余话 书话 甲申购读琐记 鲁迅先生译《苦闷的象征》 《冷眼观》作者 PART 4 作家书简 日记与尺牍 献给鲁迅先生 与友人谈书简文学 寄持平 寄持平 寄外书 春半楼书简 作家书简 闲步庵书简 鲁迅书简 书简
展开全部

节选

  每逢写完一篇文字,不管像样与否,心里总有一片说不出的轻松与喜悦。我想,像福楼拜儿、巴尔扎克那么,以几十年的工夫完成一部伟作,甚至是为了还债而咬定牙关执笔,那该是如何的苦痛。工作繁重,日子悠长,何时才能松一口气呢?我为这些先哲杞忧着。如我这渺小的人,作作文章也不过出于一时偶感,伟与不伟倒也不必想到,可是费头脑却亦是事实,盖愈是不学愈要搜索枯肠,为了表达自己不能表达的意见,必须像古人的獭祭似的,把常看的几本书翻来覆去的搜检,希望遇到可以引来作为帮助自己达意的材料,即使被人骂作掉书袋或文抄公也觉得愉快,因为毕竟找到了几句适当的话,比自己说得更圆满。文字写完,把拿出来的书一一还到原来位置,好像远人回家,这也是一团安慰,于是想想看,还有什么必需写的文字没有,坐下来吃一杯茶,不会吃烟就看看淡淡的云,刚刚买来的雏鸡和小鸭,叫作“小虎”的黄狗摇尾来了,院子虽是很小又简陋,心却宽朗起来了。  买书不一定要读,要用,犹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其他不必需品一样,酒是必需吗?烟是必需吗?可是有了钱的大腹贾与拖车子的苦工都要它。于是想到有些“正经”人一定要骂别人清谈,其实,他们也并不是整天紧绷绷过“宣言生活”的。那就有点不合理了,吃饭后一定不许吃茶或吃烟,或者说大家只能吃糍饭团而不许吃窝头,只许吃火气旺盛的徐州高粱不许吃绍兴花雕,这好像全不必须。因之,我仍然是我,没有钱买书还是要过门大嚼。昨天在日本书店里看到翻印本的《倭名类聚抄》和厚厚的东洋《书志学研究》,心想买了罢,可是又不识日文,《倭名类聚抄》是汉文的,《书志学》乃是专讲日本书,有什么用呢?但回来以后心中老不安帖,好似小孩子要买那没有什么用的鬼脸木刀而被大人吆喝了,真是委屈,第二天,托朋友终于买来了,而且十分省钱,《倭名抄》约六百页,八十元,《书志学》二千余页,一百八十元。若是商务印书馆,必要一千多。虽然是不大了解,还是打破了午睡的习惯,把二千多页的书翻了一通,看看许多写经的书影和中国书的刻本书影,有说不出的欣然,不懂也算是懂了。好好地,小心地把破了的马粪纸书帙装起来,放在书案的架子上,作为得意的收成了。我有一位学生,他作一文记我说:“每天只是看看书架上的书,不必翻阅,也许仅仅抚摸一番,就会心的笑了。”我说他很了解我。一个人都应该有为他的兴趣而牺牲精神的权利,我以为这是不应当被无理的干涉的。  现在说说我的所谓书房,实在也是一间非常简陋的老屋,天花板上白灰粉一遇雨天就一片一片落下来,也许落到砚池里,更许是菜盘中,因为这房屋也兼作餐室。晚间老鼠吵得你心烦,书上都是尿渖和粪粒,昨天从书桌抽斗里发现了成窠的小老鼠,八个,母鼠逃了,可怜又可恨的小生命喂了我的新近讨来的小猫。这窠弄得十分妥帖,信纸、报纸、书封面,都撕得粉碎地铺着,上海朋友的来信有,北京朋友的来信也有。去年买的一部《碧萝移石言》的封页上半段,也发现在此。因为耍抄下一点关于龙门石阙的材料(惊心的炮火使我关心这几千年来的宝贵遗产),《石言》上好像有些记载,于是从书架的底下寻出,才晓得书的一部已竟作了鼠的襁褓。  这房间排了七架书,而七个书架各具姿态:有的是带着玻璃门的好像有的华贵的大橱,有的是用极坏的木料作成的半身不遂的架子,又有的是藤条编起来禁不住洋装书重压的可怜虫。总因为不是从一个地方在一个时期买来的,所以才造成这种“不整齐的美”。而这几个橱柜绝对不够用,不得不把它叠床架屋的摆起来,在《书道全集》上摆着合订本的《史语所集刊》,在《集刊》上还有两层至三层的比较轻些的旧书。每个架子的顶部都是如此。于是当我要抽寻一本压在下部的东西时,那就麻烦了,一层层取下来还有耐心,上面的鼠粪先要扑鼻盖脸的落下来,灰尘还算其次。顶讨厌却是把拿下来的书从新再放上去,建设永远没有破坏容易。我有几册厚重的书,如《故都文物略》和东方文化研究所发行的《龙门石窟之研究》,每一册书都是十几斤重,《龙门研究》尤甚,差不多有二十斤。这书被放在很高的一层,拿下来极其吃力,但若放在下层就更哕嗦,因为是时常要翻阅的。那两只有玻璃门的橱多么可矜贵,只有“珍品”才配放到里面,可是我这人是懒惯了的,随便哪种书趁着便利放进去就不管了,譬如一部黄纸的《宋元学案》,可以占一大堆好位置,而任很难买到的《贞松堂吉金图>《缀遗斋彝器考释》等在外边流浪,磁青色古雅的封面承受老鼠的恩惠,刻本的《纪文达公全集》和通行四川版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也洋洋自得地在玻璃里面傲视着暴露已久的《愙斋集古录>与《清史稿》。直到去年冬天,我又弄到一只较大的橱柜才把它们迁居。可是很不幸,当我回北京的时候,生怕有久留不返的可能,催促家中把几种较为难得且常用的书寄回去,上面几种书都包括在内,虽然我在北平很高兴于二十包书籍很迅速而完满的收到(请注意,在今日这是不容易且不常见的),可是当再回到江南时,十分感到不便,甚至有些书,如《越缦堂日记》及内藤湖南博士编的《清朝书画谱》等,简直成了每天思念的对象了。  ……

作者简介

张伟,浙江镇海人。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从事近代文献整理与研究逾三十年。著作有《满纸烟岚》、《都市·电影·传媒——民国电影笔记》、《遥望土山湾——追寻消逝的文脉》、《西风东渐——晚清民初上海艺文界》、《风起青萍——近代中国都市文化圈》、《晚清都市的风情画卷——上海小校场年画从崛起到式微》等十余种;并主编《历史记录:中国与世博(1851—1940)》、《中国近现代话剧图志》、《上海图书馆藏历史原照》(上下册)、《中国现代电影期刊全目书志》、《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上海小校场卷》、《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167卷)、《笔墨长城——宣传画里的中国抗战》(三卷本)等图文书籍多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