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社会和政治史管窥(学术中国文丛)

美国社会和政治史管窥(学术中国文丛)

1星价 ¥72.4 (6.7折)
2星价¥72.4 定价¥1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61692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74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36169272 ; 978-7-5361-6927-2

本书特色

《美国社会和政治史管窥(学术中国文丛)》为《学术中国文丛》历史学卷之一,是知名历史学者李剑鸣的自选集。书中收录了李剑鸣具有代表性的19篇论文,涉及美国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等领域,内容侧重美国早期历史。文章富有国际视野,有问题意识,善抓学界热点,资料扎实,论证有力,逻辑性强,引证符合规范,学术价值高。

内容简介

  《美国社会和政治史管窥(学术中国文丛)》收录李剑鸣教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美国研究》《史学集刊》等刊物上的论文计19篇,大体上反映了李剑鸣教授多年来在美国史研究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全书分为三编,涵盖三个方面的主题。**编由8篇论文构成,讨论从殖民地时期到20世纪美国社会和政治史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旨在弥补当时国内美国史知识体系和思想理论取向中存在的不足,参与中文语境中美国史研究的话语重构。第二编收录5篇论文,主题都是关于美国印第安人与主流社会的文化关系,从宏观视角阐释印第安人数百年来在文化接触中的经历,试图在相当困难的研究条件下推动对美国印第安人历史的研究,并就文化解释的路径进行尝试。第三编包括6篇论文,集中讨论美国独立和建国时期的主要问题,借助政治学和历史社会学的分析工具,基于比较丰富的原始材料,探讨美国早期国家构建的内涵和特征,努力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美国早期政治史。

目录

前言
**编 美国历史轨迹扫描
美国历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特点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人口变动及其意义
土地问题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社会的重要性
加拿大与美国独立战争
奴隶制与美国内战前的社会和政治变迁
关于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几个问题
西奥多·罗斯福的新国家主义
论美国联邦行政权力的历史演变

第二编 文化接触的历史反思
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
文化接触与美国印第安人社会文化的变迁
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形成和作用
美国土著部落地位的演变与印第安人的权问题
基督教会在美国印第安人中的传教活动

第三编 美国早期政治史蠡测
英国对殖民地的政策与北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
“危机”想象与美国革特征
美国革命时期马萨诸塞立宪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美国革命中的政体想象与国家构建——解读《埃塞克斯决议》
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及其启示

李剑鸣论著目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民权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导致了制度性种族歧视的消除,改变了美国的种族关系格局,“多元文化主义”随之兴起,美国社会的包容性逐渐增强,政府也更加关注少数族裔和底层民众的处境。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在这个时期重新思考权利问题,权利的概念不断扩展,权利的清单越拉越长,保障权利的机制得以完善。这个过程叫作“权利革命”,由此形成了新的跨种族、跨性别的权利体系,权利的范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各个领域。美国人生活中的选择余地空前扩大,比如在婚姻和家庭方面,可以在同性恋、堕胎、丁克、离婚、单亲等方面做自由的选择。  民权运动以来,美国社会还形成了一种新的禁忌,叫作“政治正确”:有一些底线不能触碰,有一些话不能随便讲;尤其在涉及种族和性别问题时,不能有任何歧视性的语言和姿态。特别是公众人物,在这方面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灾难性的结果。另外,民权运动还造就了一个历史性的人物,就是小马丁·路德·金。他是民权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遇刺身亡又使他成为殉道者。于是,美国政府设立“小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作为追求种族平等和社会公正的象征。当然,巴拉克·奥巴马两度当选总统,也反映了民权运动的影响。  8.冷战  我们前面一直在讲美国国内发生的大事,其实,要了解美国历史,还需要有一点国际视野。这不仅是由于美国是在变动的国际环境中建立和发展的,而且也是由于美国很早就具有国际取向,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二战以后,美国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力量,也是各种制度、价值和产品的主要输出国。二战结束之际,美国成了世界上*富有的经济强国和*大的军事强国。1947年,美国生产了世界制造业产品的50%、石油的62%、钢铁的57%、1946年2月凯南发出“长电报”,同年3月丘吉尔在密苏里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1947年6月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倡导复兴欧洲的计划,1948年4月杜鲁门签署《经济合作法》,1948年苏联封锁柏林,1949年4月北约成立,1949年杜鲁门提出“第四点计划”,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一系列事件构成了冷战起源和初步展开的轨迹。在此后四十余年时间里,美苏关系的格局支配了国际关系的走向。冷战后期出现了“美国衰落论”,主要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受到了日本和西欧的挑战。但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引领了“新经济”和“全球化”的潮流,一度变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舞台上制约美国的力量比以往许多时期都要弱小。于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对国际关系的冲击,比冷战时期还要强烈。  冷战对美国战后的历史也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它推动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形成,促使美国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不仅基于实体性的国家利益,而且还考虑意识形态,用意识形态来区分敌友,组织阵营,处理国际事务与国内问题。这样就形成了某种冷战思维。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展开全面的竞争,美国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方面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了美国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大学教育的改革,社会科学的兴盛,现代化理论的出台,或多或少都有冷战的背景。过去,研究冷战的学者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关注冷战的国际维度;近期美国出现“新冷战史研究”,开始考察冷战对国内的影响,发现冷战不仅是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改变美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  二、美国“崛起”的神话与实际  前几年,“崛起”曾经是个很热门的话题,中央电视台还播出过“大国崛起”的系列政论片,也推出了相关的文字读物。央视的节目当然不是学术性的,如果用严格的史学标准来衡量,就会发现其中存在许多的缺陷和不足,甚至连“大国崛起”这样的提法也是值得推敲的。不过,如果假定“美国的崛起”是一个有效的命题,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切人这个问题呢?  讲历史离不开时间,谈美国的“崛起”,先要明确它的起讫。一般来说,美国成为强国的历程,始于18世纪末,结束于20世纪初期。在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美国从大西洋沿岸的一个蕞尔小国(从国力上说),发展成一个世界性的强国。这就是美国的“崛起”。具体可以看看美国在经济实力、生活水平、政治影响、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是“崛起”的核心内容。经济发展带动了社会变迁,促成了财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过去美国的选举权长期有财产资格的限制,这个财产指的是土地。但是,到了工业时代,很多新兴的阶层,比如律师、医生、教师、技工和海员,还有企业主,都没有土地,可是他们也要求参加选举。因此,美国各州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相继废除了选举的财产资格限制.实现了成年男性选举权。后来,大量女性离开家庭去工作,经济地位的提升唤醒了政治权利的诉求,她们也要求参加选举。因此,到了20世纪初,通过宪法修正案,美国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能享有富足而自由的生活。从这里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不仅是美国“崛起”的核心内容,也是美国“崛起”的强劲动力。  ……

作者简介

  李剑鸣,湖南常德人,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湘潭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成为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人选,2009年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曾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史,著有《“克罗齐命题”的当代回响》《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文化的边疆:美国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