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配置视野下的聚落社会——以湖南通道阳烂为案例

资源配置视野下的聚落社会——以湖南通道阳烂为案例

1星价 ¥47.6 (7.0折)
2星价¥47.6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334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4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010233413 ; 978-7-01-023341-3

内容简介

在以村落为代表的聚落社会中,不论是从人与物的起源,还是家族社会的组织,抑或是村民的生计方式、象征系统,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围绕着资源展开。在人们面对的资源稀缺上,不同文化下的人群建构起了对资源的利用方式。文化不仅是认识资源的前提,也分野了资源,使资源在不同的文化下呈现出了不同的序列;文化不仅组合了资源,也规约了利用资源的方式,人们是在特定的文化下去利用有限而稀缺的资源,在风险很小化的前提下,实现对资源的优选化利用;就人类来说,不同民族所构造出的不同文化就是应对这种资源稀缺的结果,也是一种表达。由此,在人类可以生存的环境内,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形成了对资源利用的文化制衡格局,资源利用制衡格局的形成是人类生存安全的基础,也是人类可以永续发展的前提。书稿从聚落社会资源配置的维度,以解剖麻雀的精神,以小见大,以湖南阳烂侗寨为范本,分析了资源配置在当代少数民族聚集村落的方式方面的变革、作用与意义,探索了保护少数民族特色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融入现代社会的道路。

目录

序 自序 导言 章 民间村落与家族 节 人与物的起源传说 第二节 华夏背景下的民间村落与家族 第三节 家族组合关系与资源配置 第二章 村落资源配置的文化序列 节 家族——村落的文化含义 第二节 村落资源的文化分野 第三章 命根子及其文化符号 节 村民生活中的鱼与稻 第二节 稻与鱼的文化象征系统 第三节 地方性知识的价值与取向 第四章 村落资源的维护 节 资源的文化边界 第二节 资源利用的规则 第五章 生存安全与生计保障 节 生计方式的安全选择 第二节 生计保障的制度安排 第三节 生计方式的文化逻辑 结语 民族志与“文化”的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罗康隆,1965年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北“楚天学者”,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出版学术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一般、重点、重大各一项)。现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研究)主任,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生态文化与居民健康)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生态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西南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