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泽宗文集(第五卷):科学与大众

席泽宗文集(第五卷):科学与大众

1星价 ¥216.1 (7.3折)
2星价¥216.1 定价¥29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855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708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030685575 ; 978-7-03-068557-5

内容简介

席泽宗院士是我国有名的科学史家,在新星和超新星、夏商周断代、科学思想史等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我国天文学史学科的引路人。本文集辑为六卷,所选内容基本涵盖了席院士学术研究的各个领域,依次为《科学史综论》《新星和超新星》《科学思想、天文考古与断代工程》《中外科学交流》《科学与大众》《自传与杂著》,所选内容基本涵盖了席院士学术研究的各个领域,展现了一位科学史家的学术生涯和思想历程,为学界和年轻人理解科学的本质和历史提供了一种途径。

目录

目录CONTENTS
出版说明 / i
总序 / iii
序言 / ix
星的种种 / 001
关于夏令时 / 004
万能的光谱仪 / 008
牛郎织女的新认识 / 011
谈谈小行星 / 015
到月球去——科学的梦话 / 019
原子舞台上的角色 / 023
天地之大 / 026
中秋赏月 / 028
恒星 / 030
月到中秋分外明 / 092
捷克的整形外科 / 094
两种科学 / 096
地球是怎样来的? / 098
夜光云性质的新解释 / 100
别洛波尔斯基 / 103
谈谈“新星” / 105
谈谈太阳 / 109
月亮的秘密 / 113
飞到月球上去 / 115
飞到月球上去 / 118
钟表的祖先是谁?中外学者认为可能是我国古代天文钟 / 121
年月日 / 122
唐代伟大的天文学家——一行 / 125
太阳系的大家庭 / 128
人造卫星一两年内即将出现 / 132
太阳上的黑斑 / 134
11月7日晚上看月食 / 139
苏联在天体演化学上的伟大贡献 / 142
天狼星的故事 / 147
我国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 / 150
人类怎样认识了宇宙 / 154
天上星连星 / 161
到月球上去过中秋节 / 163
伟大的理想——看苏联科学幻想片《天空在召唤》 / 165
天上的星钟 / 167
今年为什么闰六月 / 169
火星种种 / 171
从望远镜到宇宙飞船 / 176
探索星星的起源——关于天体演化学的一些知识 / 178
月面学 / 184
关于金星的几个问题 / 197
金星之谜 / 205
印第安人也有“四灵”之说 / 209
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发现的? / 211
年月日 / 214
王锡阐的严谨治学 / 218
爱国科学家徐光启 / 220
火箭的家世 / 222
天文学和现代科学 / 225
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 / 231
新星和超新星 / 233
新星和超新星 / 235
宇宙剪影 / 241
关于天体史的对话 / 262
我国古代的天文成就 / 268
奇技伟艺 令人景仰——纪念张衡诞生一千九百周年 / 275
科学有险阻 苦战能过关 / 281
汉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 / 289
月面上的几个“天文学家” / 293
浑仪和简仪——中国古代测天仪器的成就 / 297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极盛时期(宋、辽、金、元至明初时期) / 303
封建社会末期和我国近代天文学(明初至清末) / 324
明末爱国学者徐光启 / 343
爱国科学家徐光启的伟大贡献 / 345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 348
现存观测时间*久的北京古观象台 / 355
继往开来 任重道远 / 360
落下闳 / 363
台湾讲学归来 / 365
让祖国天文遗产重放光芒 / 370
科技史八讲 / 372
难忘的1956年——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的建立 / 466
改革创新 博大精深——纪念沈括逝世900 周年 / 469
先哲名言是道德教育的好题材 / 475
真金不怕火炼——布鲁诺的故事 / 476
科学技术与古代中国 / 478
奇技伟艺 令人景仰——纪念张衡诞生1900周年 / 480
二十世纪中国学者的天文学史研究 / 486
人类认识世界的五个里程碑 / 492
谈谈“勤谨和缓” / 640
席泽宗:科学史纵横谈 / 642
科学精神就是“求是”——席泽宗院士谈科学与宗教 / 650
不用为用 众用所基——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 653
从密度波理论看学科交叉的必要性 / 664
院士慧眼观天文——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一 / 668
近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无太大关系——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席泽宗 / 675
席泽宗:我不能同意杨振宁先生 / 681
席泽宗:我不同意杨振宁的“文化决定论” / 683
展开全部

节选

星的种种 世事沧桑,瞬息万变,独有那点点明星,耿耿在天。每当夜色漫漫的时候,它们便静悄悄地俯瞰人间,让人们赞赏,让人们歌颂,让人们猜测。 我们的祖先,只能利用天体所发的光,测定各种角度,以描绘太阳、月亮和众星的运动轨迹。近百年来,由于我们对光所报告的消息,了解的本领大大增强,天文学的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利用光谱分析,我们可以确切地明白那远在天边的星的种种。 (1)远近:蜘蛛结网的丝,算是深厚细微非常轻的了,用蛛丝绕地球一周,所需的量只要两斤,可是若把地球与离我们*近的一颗星连起来的话,那便需要100万吨,间距之大,从此可得到一个概念。如此遥远的距离,若用千米计,数目太大,为方便起见,便另设三种单位:①天文单位,就是地球和太阳间的距离—约1.5亿千米;②光年,光每秒运行30万千米,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叫“光年”,想想这距离该多么长,不过距我们30光年以内的星,还不到200颗;③秒差距,它等于3.26光年。 (2)成分:贾宝玉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从科学的观点看,这句话对了一半,因为男人和女人的身体里头都有水和泥,水是氢和氧合成的,泥是氧、硅、碳、镁等元素合成的,地球上共有90多种元素,太阳和众星,虽然各居一隅,彼此不相干,但其成分,却都不出这90多种之外;假若地球上一旦人口过剩,必须向别的星球移民的话,政治、经济、地理和语言等学者都不免另起炉灶,唯独化学家的学问,仍然有效。 (3)大小:人有高矮肥瘦之分,星亦有大小之差,太阳的肚子里可装130万个地球,而参宿四那颗星的肚子里又可放进去5000万个太阳,比参宿四大的还有!不过在另一方面,也有小得可怜的,如范马南星。 (4)轻重:质量之差不像大小那么厉害,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重的星是太阳的100倍,*轻的是太阳的1/10。 (5)稀密:密度等于体积除以质量所得的商,因为星的质量差数小,体积差数大,所以密度便差得很远,密度*稀的星只有太阳的百万分之一,太阳的密度是水的1.5倍,而*密的星却有水的10万倍。 (6)冷热:常人的体温差不多为36~37℃,星则差得很多,表面温度从1400℃到80000℃不等,温度向内渐增,中心温度*高,从几百万摄氏度到几千万摄氏度。如果把80000℃的那颗星,搬到太阳的位置上来,地球便立刻熔化,万物都被烧成焦炭;可是若把那1400℃的搬在同样的位置上,我们又要冻死了。 (7)明暗:“天无二日。”这句话绝对错误,太阳之光耀夺人,完全是因为它太靠近我们,在明星的群英会里,它只是一颗矮星,矮星就是光度小的意思(当然,另外还含有其他的特征),光度大的叫巨星,更大的叫超巨星,“天鹅一”是颗超巨星,它比太阳亮1万倍。 (8)动静:恒星的“恒”字,不过是比较而言的,实际上,它们也在动,其速度不见得比行星慢,不过“天高皇帝远”,我们很难察觉到。 (9)配偶:人间鸳鸯,天上双星,我们希望有情人都成眷属,双星自然也是多多益善;用望远镜和分光镜联合检查的结果,发现双星的确很多。双星之外还有三合星、四合星等,很有点像我们中国封建社会达官贵族和富商纳妾的不正常现象。 (10)家庭:双星是小家庭,星团便是大家庭。星团是由成千上万颗星组成的,可以分球状星团和疏散星团两种,前者较后者所含的星数多,团结力也较强。 潘光旦先生常常把人性分作三方面,曰通性、个性和性别。若把星比作人,那么以上所说的便是通性。星的通性除此而外,尚含有压力、电场、磁场、热力平衡、荧光现象等,不过这些项目所带的专门色彩太深厚,我们这里可以不表。说到个性,星也和人一样,个个不同,很难以叙述。至于性别,星是没有的,刚才之所以把双星比作夫妇,只是为了文章的趣味性,敬请读者勿以词害意。 〔《工商日报》(香港),1949年4月9日,写于广州中山大学理学院天文台〕 关于夏令时 夏令时,现在变成了等因奉此式的例行公文,已失去了它的意义。原来人家实行夏令时,为的是在经济上求节省,所以也叫作日光经济时。而我们呢?全国不知道有多少机关、学校、团体等,把这件事当作儿戏,在实行夏令时的期间,将工作时间延后一小时。这样一提前、一推后,等于原封不动,不但没有节省经济,反而增加了贴布告、行公文、下命令和拨钟的麻烦,天下笨事,莫此为甚。 各国之中,实行夏令时者,以德国为*早,而倡议者则英国在先。这期间的一段历史是这样的。 1908年,卫立德在英国议会中提出:“于每年4月的四个星期中,每逢星期日将钟表改早20分钟,而于9月的四个星期中,每逢星期日改晚20分钟。”当时彼所持的理由是:若将时刻改早,则学校、工厂、机关、公司等亦同样提早办公,而一般人民势必早起,早起便有很多好处:①清晨天气凉爽,工作效率高;②空气新鲜,对健康有裨益;③早起则早睡,早睡则可节省灯火。 “习惯成自然。”实行新的时制谈何容易!卫先生提出此案后,便立刻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他们的主要理由有三:①将钟表改早,使人早起,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办法,不起早的人绝不会因改时间而早起;②学校工厂等若将办公时间提早一小时,亦可达同一目的;③世界各国的“标准时”是以伦敦的“平地方时”为基准的(详后),若英国时制有变化,则全世界都得随之而变,这样对英国的信用不免有损。 在强烈的反对之下,卫先生的提案,虽讨论数年,但均遭否决,彼遂怀恨而死。卫氏死后,“人亡政息”,此案在英国便再无人理会。不料在**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于1916年夏,德国、奥地利忽然采用此法,中立国荷兰、丹麦继之。 德国实行夏令时的结果,是一年之间节省了2亿多马克,平均每人增加收入3马克,英国于惊讶之余,立即再行讨论此案,结果顺利通过。而今,不但英国实行夏令时,很多国家都行夏令时,假若卫立德冥中有灵,则必含笑于九泉。 各国所行的夏令时,其办法大同小异。中国的办法是在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这一时期,将标准时提前一小时。 这里得注意,所谓标准时,不单是指称标准钟上的时刻,而是另有意义。在未解释这个意义之前,须先将“地方时”说明一下。 没有钟表以前,我们中国人知道用日晷来测时:正午的时候,太阳恰在头顶,用术语来说,便是在当地的子午线上,所以在北半球的场合,地上所立的竿的影子,便向正北;反过来说,就是当竿影适向正北的时候,便是正午。正午一决定,其他的时刻,便可以用刻度盘决定,如此所测的时间,便是“地方时”。 当**天针影指向正北的时候,我们拿来一块很准确的表,把它上在12点,等到第二天针影向正北的时候,表上的时间便不一定是12点,可能早也可能迟,有时竟会差一刻钟。这个差异是因为地球对太阳的相对运动,除了自转,还有环绕太阳一年一周的公转;太阳的东升西落,便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合成的结果;如果公转的轨道是个圆形,那也没有问题,可是,公转的轨道实际上是椭圆的,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有时近有时远,这么一来,公转的角速度就有时快有时慢,于是一日的长短就不一律了。 假若我们要造一块表,使每天都在太阳正临子午线时是12点,这表便必得时快时慢。这不但办不到,而且也不便利。因此,我们就假想有个行动快慢一律的太阳,每当表12点的时候,它恰在子午线上,这样依假想的太阳而定的时刻,便叫作“平地方时”,依日晷的方法所测定者,另名之为“真地方时”或“视地方时”。 子午线也叫作经度或经线。地球上的经线是从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算起的。从那儿向东有180条经线,叫东经;向西也有180条经线,叫西经。因为太阳的运动是自东向西的,所以在东经的地方较伦敦先正午,而在西经的地方则后正午。这其间的差数是:经度每差一度,时间差4分钟。 因此,凡是子午线不同的地方,其地方时便也不同;而自东向西或自西向东,地球上的每处都有它自己的经度,所以各地地方时便不同。这在“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时候,人类的活动范围很小,当然无关紧要。可是,有了新式交通工具以后,问题就非常严重:①假若各地都用地方时,旅客每到一个地方,便得拨快或拨慢他的表一次,真啰唆;②各火车站开出来的火车都依照各地方时,那么撞车是常有的事,交通便无法维持;③假若有一条战线,西起宜昌东到吴淞口,现在统帅下了道命令,说:某时某刻同时渡江。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各种部队都按所在地的地方时去行动的话,那一定会失去分进合击之效的。 刀德先生发觉地方时有这样多的不方便处之后,遂倡议标准时,后经傅来铭之鼓吹,终于得到全世界的采用。在航空发达的今天,标准时间更加重要。饮水思源,我们得向刀德先生致敬,很不幸,他已被撞身亡(火车)。 在原则上,标准时是将各接近的地方,规定成统一的时刻,办法是自格林尼治起,以每隔15度经线为标准,分全球为24区,每区相差一小时;但有的为了因地制宜,也有变通办理者。 我国幅员辽阔,所跨之时区有五:①昆仑时区(以东经82.5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比伦敦早5.5小时);②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经线的时刻为标准,较伦敦早6小时);③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较伦敦早7小时);④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之经线的时刻为准);⑤长白时区(以东经127度半经线的时刻为准,比伦敦早8.5小时)。广州即属于中原时区,与伦敦的时间相差8小时。当我们早上8点吃早饭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