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插图艺术史

新中国插图艺术史

1星价 ¥29.3 (6.1折)
2星价¥29.3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90577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32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68905770 ; 978-7-5689-0577-0

本书特色

?史、论结合,在纵向划分中以时代因素为插图艺术探讨的外部预设论述插图的价值与意义。 ?将时代、社会、制度、地缘、技术等诸多因素纳入历史考察之中,多角度展现插图在艺术现代性探讨中的表现与地位。

内容简介

重点新书:艺术设计人文丛书内容简介:《新中国插图史》是对1949年以来中国插图艺术历程的总结与分析。虽然是插图史,却不只是对历史事实的记录,而在于从中以史实探讨对插图艺术本身的理解。因此,在内容安排上,本书一方面纵向按照时段进行分期,另一方面注重以分期为研究的起点,围绕不同分期内的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全书共分为六章。章总起,对插图的概念、插图的学科地位和实际价值进行了辨析;第二章到第五章按1949—1976年的“十七年时期”、改革开放之后、低迷期和读图新时代几个时期,对插图艺术进行了分析和介绍;第六章,对艺术表现与内地不同的“港澳台”地区插图艺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本书围绕传统与现代、国外影响与本土创作、绘画与照片、新媒体艺术三个议题展开论述。除艺术观念外,作为出版的构成,技术因素影响着插图的创作与表现,这也是插图与一般绘画的一大不同。在此数十年间,插图艺术在时代的波澜下对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进入数字化新时代后,插图的载体和阅读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插图在阅读中的价值、形象化的表现方式,其意义是不变的。这也是本书对历史进行回顾的价值。作者简介:安宝江,山东日照人,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术史论部教师,本、硕、博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清华大学与北京印刷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及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资助(A类)各一项,出版专著三部,发表中英文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章 插图初论
**节 “插图”的概念
第二节 设计的插图
第三节 插图的价值

第二章 1949-1976年的插图艺术
**节 插图的时代分期
第二节 出版状况简述
第三节 苏联插图艺术
第四节 插图的新题材与新形式
第五节 “样板戏”与插图
第六节 浩然作品插图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插图
**节 插图本体回归的繁荣
第二节 外国文学插图在中国
第三节 工笔画插图
第四节 连环画与插图
第五节 黑白画插图
第六节 传统艺术的回望

第四章 低迷的插图
**节 照片与插图
第二节 颓境中的插图
第三节 插图稿酬

第五章 插图新时代
**节 读图时代
第二节 国际化的插图
第三节 幼儿插图与插图童幼化
第四节 数字插图

第六章 港台地区插图艺术
**节 台湾地区
第二节 香港地区

余论
展开全部

节选

  《新中国插图艺术史》:  20世纪里,在中国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外来影响都成为打开思想的工具、引领方向的导航,然后进行本土化,*后的面目可能已经不是引进时的样子。这与中国古代历次外来文化的引入、消解,进而面目全非的过程极为相似。*终的影响也一样,它们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给这个极富包容性的混杂体增添了有机因素,让它在一段时间内活力充沛。不管是由于开放的战略,向外国学习先进文化的必要,还是急于改变自身状况的媚外心理,对外国文化艺术的大规模引进学习成为一种时代必然。总之,或舶来,或自产的“洋货”已扑面而来。  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伴随着解决“书荒”局面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呼声,文学翻译又出现了一个高峰。这次翻译高潮有3个特点:“①全方位的翻译;②翻译出版的某种程度的系统性;③中国文坛经过10年荒芜之后,急需注入新的血液。但中国文坛的重建需要时间,于是外国文学的翻译成为一时之需。”这种特点的出现应该说是集前两次翻译高峰的原因于一体的,这就是开放的思想和发挥国家的力量。开放的思想就是在对象选择上不再局限于政治要求,而是把一切有利的文学都作为引进的对象。发挥国家力量指的是国有化的出版社能够集中全国的翻译人才,又能发挥这种体制的优势保证出版的通畅快捷。“1980-1987年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共有90多个国家、约1500位作家的5300种书。……1988-1993年5年里,平均每年出版800多种,出版外国文学的出版社有30多家……头30年里,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中,苏联和俄国作品占64%,英法美日四国作品占18%;1979年以来,前者比重降为7%,后者比重上升为60%。前30年中,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文学作品的出版数量不到10%,近10年则增至近20%。”外国作家的全集、文集、选集、丛书,20世纪外国文坛上出现的有影响的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家的作品,基本上都涵盖了。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原版书籍的插图也被直接引进来。特别是在初期,对于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插图,由中国人绘制后加附的很少。采用原版插图的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向国内介绍,让封闭的国内艺术界能够接触到国外的艺术样式,进而指导国内的插图创作。国内的艺术家没有生活体验和经历,创作不出能够与原版书籍相匹配的插图也是当时的客观条件。  不过随着外来影响逐渐增多之后,通过一些外国影视作品,观察来中国的外国人,甚至部分中国的艺术家们也能出国置身当地去体验那些只闻其名、未见其实的传说。而且,那些原版插图是以本国人的审美要求制作的,不符合中国人的需要。所以,直接用原版插图的状况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国内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里,因为这种外国文学引进、翻译的高峰,从事插图创作的艺术家们多有描画外国文学插图的经历。从上述引文就可以看出,对象的地理范围覆盖了全世界。而且,由于这些文学作品在流派、手法上的丰富性特点,外国文学插图也是一种充满了新奇、惊险、刺激的新生活方式的象征,阅读者与其说是在欣赏文学倒不如说是在虚拟体验异域风情。  尽管艺术家们采用诸多方法去熟悉作品的人文地理、社会风貌,但他们可能依然避免不了犯错误。这就是说,文学作品的表现时空宏大,表现时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知识,那么,张冠李戴、时空错位的出现,随时都会将插图所要实现的目的毁灭。文学语言的抽象性可以让作家较少犯这样的错误,而插图的视觉性特征则要事无巨细地去整体表现,瑕疵一旦出现就无法弥补了。因此,在插图创作中需要画家根据所要表现的作品补充相关的知识,不管是通过何种方式。中国人对于南方和北方人都能大致区分出来,这是因为两个地区的人在长相上有所区别。但我们看欧洲人可能难以区分,单一个欧洲的白种人就有诸如南欧、北欧的很多地域分类,更不说广袤的非洲和南美洲。在塑造白人形象的时候,中国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而先天不足,这就导致了造型上的不准确。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白种人的区别都不大,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却能分辨出其中的差别。如北欧人和南欧人以及中欧人在相貌上存在很多区别,这对于白种人来说可能很容易区分。不过这种不足无论是对于插图画家还是读者来说是对等的,因为我们都区分不出来,所以一般都会认同插图画家所创作的外国文学形象。但如果在细节之处的表现符合真实,这种细节所具有的正面意义同样也是非常大的。历史题材、异域风情作品的插图是摆在插图画家们面前的一道“槛”。  此外,随着艺术思潮的发展,自19世纪以来艺术家们已经逐渐从文艺复兴所确立的写实这一艺术形式要求中解脱了出来。进入20世纪之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形式因素与艺术思想的关系越来越松散,而在民众接受范畴里,即各类商业用绘画则依然保持写实的传统。以往把写实看作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实际是模糊了艺术与设计这两个日渐区分的概念。回顾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论,乃至现在依然有人持此论,其原因也就是没有明晰这两个划分。因此,在摆脱艺术这个羁绊后,插图放下身段去全心地做足自身功夫,让插图成为书籍中不可剥离的组成,这应是插图创作在向国外学习时所需要的。而面对外国插图时,国内插图画家所发出的“原来插图可以这样画”的感慨正显示了外国插图在创作思路、方向上的进步。  在学习各个国家的插图风格时,应做到的是发现相应国家的独特意蕴。在全球化已经进行了数百年的今天,人们相互交流极为频繁,但,耐人寻味的是,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却依然有着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本土特质,也显示出时代的流变。它们不是文化符号的堆积物,画面所散发出的气息表现出一种不容易概括但可以让大部分人都能识别出来的莫名,这就是文化。“造物设计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其他艺术形态和人类活动形式所不能达到的高度和质量准确地反映文化的完整性。”  ……

作者简介

  安宝江,山东日照人,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术史论部教师,本、硕、博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清华大学与北京印刷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及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资助(A类)各一项,出版专著三部,发表中英文论文二十余篇。    安剑秋,山东日照人,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现为《日照日报》社美术编辑。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会员,日照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参加***、省市级展览十余次,获奖二十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