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051028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205102845 ; 978-7-205-10284-5
本书特色
北宋变法,是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困局, 熙丰新法成为规模*大、影响力*广的一次, 但是,它失败了……请看宋朝往事,让北宋时期由王安石和宋神宗主持的**的大变法尽收眼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社科类历史读物。北宋王朝由于立国制度和规模的限制,导致先天不足,积贫积弱。如何改变这种困局,成为士大夫的政治理想。熙丰新法是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推动的变法,王安石、宋神宗是这场变法的核心人物。熙丰新法是宋代重要的历史事件,贯穿了北宋中后期的历史,影响深远。关于熙丰新法以往多侧重于学术研究,通俗性读物相对较少。本书以熙丰新法为中心,采取通俗易懂,历史叙述的手法,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演义,不脱离历史,以真实的笔法走进历史现场,再现熙丰年间宋神宗君臣、帝后势力与变法派之间围绕新法的互动和斗争;以事件为中心,增强故事的吸引性、可读性;以人物为中心,串联历史故事,增强耐读性,普适性。并把熙丰新法置于整个宋代历史,透析熙丰新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后果。
目录
总 序 / 001
引 子 / 001
一、先南后北 / 002
二、积贫积弱 / 007
三、庆历新政 / 011
四、危机依旧 / 016
**章
君臣相知 / 019
一、《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020
二、英宗遗憾辞世 / 022
三、神宗继起,渴望变法 / 024
四、“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 026
五、神宗与王安石千古一遇 / 028
第二章
变法出台 / 035
一、艰难的选择 / 036
二、富国之法 / 039
三、强兵之术 / 050
四、取士之法 / 056
五、元丰新法 / 058
六、元丰改制 / 060
第三章
变法目的 / 065
一、富国富民 / 066
二、尽复汉唐故地 / 072
三、未尽的使命 / 099
第四章
变法争论 / 102
一、该不该重用王安石 / 102
二、韩琦的反对 / 105
三、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交锋 / 107
四、王安石与苏轼之争 / 116
五、王安石与文彦博的斗争 / 121
六、欧阳修的态度 / 127
七、苏辙对新法的反对 / 129
八、“乌台诗案” / 131
九、章惇与司马光之辩 / 136
十、郑侠《流民图》 / 139
十一、众多非议 / 142
十二、对争论的认识 / 152
第五章
变法失败 / 155
一、“是要变乱天下” / 156
二、用人不当 / 160
三、旧党阻扰 / 172
四、实施问题 / 174
五、性格命运 / 178
六、君臣离心 / 181
七、两次罢相 / 186
八、退居金陵 / 192
第六章
新法落幕 / 197
一、神宗英年早逝 / 197
二、王安石之死 / 203
三、废除新法 / 208
四、落日余晖 / 214
尾 声 / 216
后 记 / 225
节选
所谓宋代困境实际是指积贫积弱,指如何在巩固政权、维护统一的基础上,取得对内对外斗争的胜利,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彻底解决军权问题。历史上的宋代困境,可以溯源到唐代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十二月攻陷洛阳,这给歌舞升平的唐帝国以晴天霹雳的打击。不久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避乱。由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战乱。公元763年,唐王朝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扑灭了叛乱的星火,但也是元气大伤,从世界性帝国不断内敛为支离破碎的帝国,*大的后果是导致了藩镇割据。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奉中央诏令,尾大不掉,抗衡中央。中央无力,也只有听之任之,*终演变为五代十国的纷繁格局,上演了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历史闹剧。五代十国实际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五代十国是一段混乱纷争的时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此为五代,十国指的南方政权南唐、吴、吴越、闽、前蜀、后蜀、南汉、南平、楚,以及北方的政权北汉。后梁由朱温创立,朱温原为黄巢大将,黄巢起义失败后,归顺唐朝,后平乱有功,被封为梁王。公元907年,废唐哀宗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自梁而后,中原地区先后历经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纷乱。*终在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代周建宋,结束了五代纷争的局面,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 如何避免重蹈五代王朝短命的覆辙,如何完成统一,成为赵匡胤君臣心中的两大考量。也正是这两大问题的困扰,导致了宋王朝的先天不足和营养不良。为了解决五代王朝短命的周期率的历史惯性,赵匡胤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把戏,收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开科取士,重用文人,形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 宋代立国的形势是,北有契丹的虎视眈眈,幽云十六州被契丹牢牢控制,失去了燕山屏障,北部边疆局势不稳。西北党项人游离于宋朝,名为臣服,实则割据,西北门户时有洞开之势。在南方,荆湘、后蜀、南汉、南唐、吴越诸势力雄踞一方。在太原,北汉割据一隅,外依契丹。在内,又有后周遗臣的叛乱。真的是危机四伏,异常凶险,用烂摊子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随时都有可能重蹈五代短命王朝的覆辙。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宋太祖、宋太宗兄弟开始了艰难的统一战争。 一、先南后北 完成统一是北宋王朝背负的历史使命。想要完成统一,首先需要平定后周遗臣的叛乱,然后才能着手统一。如何统一,采取何种方针和战略,也是考验北宋君臣的又一大问题。 在平定李重进、李筠等内患后,赵匡胤开始着手统一全国。为了统一,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赵匡胤来到宰相赵普的住处。赵普见皇帝雪夜来访,慌忙出迎,问道:“天气大寒,陛下有什么急事召臣吗”?赵匡胤说:“朕睡不着啊!一榻之外,皆是他人的地盘,你看此事如何处置?” 赵普说:“陛下得有天下,南征北战正是大好时机,想必已经成竹在胸了吧?”赵匡胤答道:“朕以为北汉当先取之。”赵普沉思半晌,然后漫不经心地说:“非臣所知。”在太祖的追问下,他才叙述了一番道理。赵普说:“北汉虽地近汴京,但地处西、北二边,若一举取下,则边患我独当之。应当暂且留着它,等平定其他诸国之后,回过头来削平北汉。其弹丸之地,何以逃脱!”太祖听后哈哈大笑,说道:“这正是朕意呢!刚才那番话是想试试卿的。” 关于如何开展统一战争,赵匡胤反反复复地征求臣僚们的意见。在赵匡胤的心中,*终明确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就是先打南方和西南方的割据政权,后灭北汉,避免在统一战争中南北受敌。 建隆三年(962)九月起兵,太祖先后挥师攻灭荆湘、后蜀、南汉。荆湘地区为荆南、湖南两个割据政权。荆南治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为高氏所有,是五代十国时期闽亡前诸割据政权中*为弱小的,又处于四战之地,却能自立数十年。荆南地处长江中游,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占有荆南,对南取湖南、西讨西蜀、东攻江南(南唐),极为有利。因此,夺取荆南才成为宋太祖统一战略中优先考虑的目标。建隆元年(960)八月荆南节度使高保融死后,宋太祖派兵部尚书李涛前往吊唁,乘机探问虚实。但宋太祖以为时机尚未成熟,迟疑之下,直到次年九月才下诏以高保勗为荆南节度使。建隆三年(962)十一月中旬,高保勗病死,长子高继冲立,时值衡州刺史张文表叛乱,湖南割据者周保权向宋求援,宋太祖想乘机吞并荆南、湖南,于是派卢怀忠以吊唁高保勗为名,先往荆南了解情况。临行前,宋太祖对卢怀忠说:“江陵人情去就,山川向背,我尽欲知之。”卢怀忠回来报告荆南情况后,宋太祖决定乘出兵湖南之际,以借道为名先取荆南。乾德元年(963)正月初,宋太祖派卢怀忠与其他军官率步骑禁军数千人,前往襄州(今湖北襄阳)。二月上旬,宋军到达荆门(今湖北荆门),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派人前往犒师,李处耘乘夜率轻骑数千袭占江陵。高继冲被迫投降,荆南平。宋军在平定荆南后,日夜兼程向湖南首府朗州(今湖南常德)进发,大败周保权军于岳州北三江口,攻占岳州(今湖南岳阳),湖南军望风奔溃。三月下旬,宋军到达朗州,守城军纵火烧州城后出逃,宋军进入朗州。周保权出逃,后被宋军俘虏,湖南平定。 宋军迅速占领荆湘,引起了后蜀皇帝孟昶的惊恐,“欲遣使朝贡”以表示臣服,因遭到臣下的反对而作罢。而宋太祖多次向翰林医官穆昭嗣询“问蜀中地理”,早“已有西伐意”。 乾德二年(964)十一月,后蜀派密使前往北汉,欲勾结北汉以攻宋。途经宋京开封时,后蜀密使向宋告密,宋太祖看罢密信后高兴地说:“吾西讨有名矣。”随即任命名位较低的宿将王全斌为西征军(北路军)的主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帅,枢密副使王仁赡为都监,又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光义为偏师(东路军)主将,枢密承旨曹彬为都监,分路进讨。至乾德三年(965)正月,王全斌率宋北路军主力到达成都,后蜀皇帝孟昶出降,后蜀亡。 南汉由于远离中原,加上荆湘的阻隔,得以安处广南。宋朝建立,南汉也不表臣服而称帝如故。此时,宋军虽已南吞荆湘西平后蜀,但仍无力顾及南汉,只希望南汉臣服。由于南汉自恃其远离中原,因此对宋朝的态度很傲慢。开宝二年(969),宋太祖在北伐北汉失败后,把目光投向了南汉,决心灭南汉。九月下旬,宋军大举南下,很快击败了南汉军队。至开宝四年(971),南汉之君刘出降,南汉灭亡。 南唐是南方割据政权较为强大的势力之一。经过后周世宗多次南征后,南唐遭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被迫臣服,去帝号,称国主,割江北地予后周。宋太祖当时作为后周将领,亲历征战,深知南唐国力,未易轻取。再加上南唐对宋朝的恭敬态度,使宋太祖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借口重开战端。同时,又担心南唐与吴越联合,这样就十分不利于宋军进攻南唐。在做好吴越的工作后,宋太祖于开宝七年(974)派曹彬为主帅,南下攻南唐,主力由江陵东下;吴越由东南向攻南唐,同时派丁德裕为先锋,实为监军,使南唐东西两面受敌。宋军自荆南东下,水陆并进,连克池州、芜湖、当涂,进屯采石矶,击败南唐军,俘千余人。开宝八年(975)正月,宋军进攻南唐首府金陵(今江苏南京),吴越兵也进至常州城下。宋军虽屡胜,但由于南唐坚壁抗击,历时半年多,仍未能攻下金陵。宋太祖萌生退兵之意,但*后坚持下来。至开宝八年(975)十一月后主李煜出降,南唐亡。宋灭南唐之战,是剪灭南方政权*为艰难的征战,整个战争中,宋军遭到了南唐军民的顽强反抗,进军很是艰难。 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在宋太祖发动陈桥驿兵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宋太祖不明不白地死去,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宋太宗。其继位后,继续对南方用兵,在太平兴国三年(978),迫使吴越“纳土归地”,完成了统一南方的大业。吴越本也是属于南方割据政权中比较强大的一方,自宋朝建立后,吴越与宋朝的关系密切,对宋朝言听计从。由于跟随宋朝灭南唐,便失去了联合南唐对抗宋朝的机会,因此,吴越只好选择乖乖地献土归降。宋朝兵不血刃地统一了吴越。 南征诸事顺利,北战却困难重重。宋太祖曾在灭蜀后,于968年,乘北汉内乱,强攻太原,却久攻不下。翌年,赵匡胤亲征太原数十天,因契丹助北汉,被迫退兵。976年,赵匡胤再度收兵攻北汉,但因太祖不久后突然去世,北宋军队阵脚大乱。后来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召回了北伐之师。北汉多次征讨未下,证明了“先南后北”战略的正确。后来宋太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在完成了对南方割据政权的统一后,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再次发兵进攻北汉,在接受以往教训后,同时派兵阻击契丹援军。这年四月,宋太宗亲临太原城下督战,太原久困无援,被迫投降,北汉灭亡。 历经19年,经两代君主的励精图治,终于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分裂战乱的黑暗历史,初步实现了一统河山的理想。但这种统一是局部的统一,幽云十六州还被契丹人占据,契丹以强大的实力雄踞北方,西北的党项人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此时的中国,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时期。钱锺书说宋人的版图是七尺帆布帐,形象地概括出了宋代版图的狭小,远不及汉唐盛世。对于这种局面,宋人多少是不满的,在王安石看来是要打破的,所谓尽复汉唐故地,中国的统一是要包括吞灭契丹和西夏的,这样才能建立大一统的帝国。
作者简介
王浩禹,江西余干人,历史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在《近代史研究》《思想战线》《清华大学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云南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24.5¥49.0 -
清朝穿越指南
¥21.6¥45.0 -
人类酷刑简史
¥32.5¥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31.3¥68.0 -
朱元璋传
¥25.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消寒图:珍重待春风
¥20.9¥5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28.9¥45.8 -
中国近代史
¥10.2¥20.0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15.2¥29.8 -
中国通史
¥34.7¥45.0 -
吴晗-明朝三百年
¥1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