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道黏液高分泌吕传柱 周向东2021观点

气道黏液高分泌吕传柱 周向东2021观点

1星价 ¥113.8 (7.2折)
2星价¥113.8 定价¥1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9822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6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18982233 ; 978-7-5189-8223-3

本书特色

气道黏液分泌增多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近年来逐步得到急危重症与呼吸领域工作者的重视。国内外多年的研究表明,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支气管-肺炎症性疾病如各类肺部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囊性纤维化等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是此类疾病急危重化的常见表现,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制约因素。

内容简介

气道黏液分泌增多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很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近年来逐步得到急危重症与呼吸领域工作者的重视。国内外多年的研究表明,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支气管-肺炎症性疾病如各类肺部炎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囊性纤维化等疾病很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是此类疾病急危重化的常见表现,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制约因素。

目录

目录

Contents


01 气道黏液及黏液高分泌的生理和病理

1.1 气道黏液与黏蛋白

1.2 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病理改变特点


02 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刺激诱导因素

2.1 外界刺激诱导因素

2.2 内在刺激诱导因素


03 气道黏液高分泌的自然抑制因素

3.1 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抑制因素及其分类

3.2 α1抗胰蛋白酶

3.3 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

3.4 Elafin

3.5 防御素

3.6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3.7 其他天然抑制因素


04 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神经调节因素

4.1 气道的神经支配

4.2 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和气道黏液的分泌

4.3 NANC神经和气道黏液的分泌

4.4 神经调节因素引起黏液分泌的特点

4.5 慢性气道炎症时神经调节的改变


05 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5.1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5.2 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信号转导通路


06 气道黏液高分泌与气道微环境的相互关系


6.1 气道完整性的维持与气道微环境


6.2 气道内病原体长期定植与气道微环境


07 空气可吸入颗粒物与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


7.1 PM10的理化特性


7.2 PM10的毒理作用


7.3 PM10的吸入途径及气道黏液纤毛清除机制


7.4 PM10吸入性病理损害的防治


08 黏液纤毛的清除功能及其测定


8.1 黏液纤毛的生理及结构基础


8.2 黏液纤毛的病理及其后果


8.3 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测定


09 痰液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指导意义


9.1 痰液检查的目的


9.2 痰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9.3 痰液标本的获取途径


9.4 痰液标本的注意事项


9.5 痰液的理化性质及临床意义


10 气道黏液高分泌的药物治疗现状


10.1 常用祛痰药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10.2 代表品种及其特性


10.3 其他具黏液促动作用的非祛痰类药物


10.4 各种祛痰药市场销售概况


11 气道黏液高分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12 中医药对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治疗作用


12.1 辨证谈痰饮


12.2 化痰方面的中药治疗


13 物理医学疗法对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治疗作用


13.1 气道分泌物廓清技术


13.2 盐气溶胶疗法


13.3 呼吸肌和呼吸锻炼


14 现代生物技术对气道慢性炎症治疗的展望


14.1 分子生物学在气道慢性炎症的治疗应用现状


14.2 分子生物学在气道慢性炎症治疗中的问题与前景


15 气道黏液高分泌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


15.1 慢性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动物模型的制作


15.2 气道黏膜上皮的体外培养


15.3 基因克隆技术在气道黏液高分泌研究中的运用


15.4 中性粒细胞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及分离纯化


16 黏液高分泌治疗药物临床研究的方案设计


16.1 动物实验


16.2 祛痰药物临床研究的临床评价方法


17 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


17.1 气道黏液排出障碍的原因


17.2 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方法


出版者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吕传柱,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学科带头人。兼任急救与创伤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海岛急救医学创新单元、海南省创伤与灾难救援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南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急诊与创伤)、海南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伤医学院士工作站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急诊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总队长。创办了海南省急救中心,并在全国率先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创建了海南省**家创伤中心;组建了海南医学院急诊创伤学院,该学院是目前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以急救急诊为专业方向的专科学院,并担任专业负责人。“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国家原人事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第四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国之名医(2019年度)急诊医学卓越建树”奖获得者,海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组长。 主持国家科研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2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7项;主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4本,主要代表作有《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解读》《急诊医学》《临床医学导论》《急诊与灾难医学》《医学院校教师发展导论》等;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超过1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2项。任国内外多本相关研究领域杂志主编、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急诊医学、创伤医学、公共卫生、医学救援、灾难医学。 周向东,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海南医师奖获得者。现任海南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海南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及调控研究,为国内*早涉及气道黏液高分泌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之一,对气道疾病的调控机制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有多年的研究积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发表相关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著62篇,单篇影响因子12.467,该论文2012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汇编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高影响力论文,2020年位列呼吸与危重症领域学术论文国际影响力百名排行榜第23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