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3905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3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20390590 ; 978-7-5203-9059-0
内容简介
《元史·顺帝纪》中有“谥唐杜甫为文贞”的记载,但这一杜甫重要的“身后事”,却在明代诗坛“崇杜”风潮盛行之下,长期不为人关注,直至晚明方重新被发现;且晚明士人论及此事,态度又迥异于元代儒臣,其间关节极耐深思。基于这一问题,本文以“追谥杜甫”这一发生在元代的文化事件切入,旨在元明时代多民族文化背景下,通过梳理元、明两朝对杜甫谥号的利用、阐释与认同等问题,系统展现这一不同民族轮番执掌中央政权的时代,多民族文化持续的冲突、互动与交融对文学史面貌的形塑作用,从而揭示作为汉文学典范而被历代王朝、各民族人士共同宗奉的杜甫,对于此一时期价值建构、文化认同、民族融合的意义。论文自追问杜甫学史起,而落于文学思想史与政治文化史。在具体写作中,拟分为八章。在考订“谥杜”始末的基础之上,分析这一事件背后的政治、文学与文化等多重脉络,以及在明代遭遇的“集体遗忘”;进而从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族群意识、文化心态、文学思潮等多个维度,对于明代杜诗学史的形成提出新的思考,并以此观察族群意识对于该时期文学史的形塑。
目录
**章 元代追谥杜甫的过程
**节 杜甫之谥“文贞”
第二节 为杜甫请谥的也速答儿
小结 元代围绕杜甫的请谥与追谥
第二章 儒以致治:请谥、追谥的时代背景与政治意涵
**节 “谥杜”前夜的伯颜反儒政策
第二节 尊儒共识之下的杜甫得谥
第三节 至正更化以来“谥杜”记述的涌现
第四节 “少陵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
小结 从“潜流”到“显流”
第三章 反客为主:请谥人也速答儿与元代四川文化之重建
**节 蒙宋战争对四川的重创及流寓蜀士的文化乡愁
第二节 也速答儿的乡土认同及其文化身份在四川的确立
第三节 请谥杜甫、兴建书院与“乡以国显”的兴蜀策略
第四节 “再造乡贤”背景下的杜甫与四川
小结 地以人名
第四章 诗可以群:杜甫得谥与元代士林风貌
**节 蒙古士人请谥对象的选择与元代诗坛宗尚
第二节 元廷文臣对于“文贞”谥号的拟定
第三节 诗人得谥与汉族文士的群体诉求
第四节 杜甫与元代士林政治理想的投射
小结 文学的权力
第五章 由元入明:走向失落的“谥杜”记忆
**节 遗忘与空白
第二节 重拾及反转
第三节 新问题的提出
第六章 于凡名称不可不慎:洪武时期对元代“谥杜”记忆的清整
**节 明修《元史》中“谥杜”治教背景的缺失
第二节 元廷北徙与蒙古政权对“杜甫”的再发现
小结 制造“胡元”与明初“谥杜”记忆的消解
第七章 遮蔽、沉默与批判:明代士人阶层对“谥杜”记忆的回应
**节 方孝孺《成都杜先生草堂碑》对杜甫得谥的遮蔽
第二节 李东阳的沉默与“谥杜”在成、弘诗坛的缺席
第三节 王世贞及万历以降的“谥杜”批判
小结 走向割裂的“谥杜”记忆
第八章 空白而非真空:明代方志对“谥杜”记忆的重构
**节 必也正名:明蒙文化竞争与明廷的正统焦虑
第二节 景泰《寰宇通志》对也速答儿的汉族化改写
第三节 万历四十七年《四川总志》对也速答儿故事的进一步删削
小结 族群意识对“谥杜”记忆的改塑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节选
从中可见,除了四川本土之外,在其他地区关涉杜甫的场合,杜甫得谥“文贞”对于人们来说,同样是一个很强的记忆,并值得大加称颂。而至正八年(1348)以后,顾瑛在《草堂雅集》中收入张雨《赠纽怜大监》一诗并跋,无疑进一步推动了为杜甫请得赐谥一事在吴中一带的流播。 而另一方面,围绕杜甫的请谥与追谥以及其他与之并行的文化活动,能够在“更化”之后迅速成为话题,除了外部有利的文化环境之外,更离不开主导者也速答儿本人积极地传播与扩散。其中*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委托此前因草拟《降伯颜诏》而名动士林、此时官任江西儒学提举的范汇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向当地名儒刘岳申求取《西蜀石室书院记》,试图借此以托“不朽”。 尽管文中未有明确的写作时间,但也并非全无线索可寻。首先,根据前文所引苟斌《重修怀忠堂记》、文礼恺《金华书院记》的记载,也速答儿所建之草堂、墨池两座书院在至正元年(1341)冬时规制已具,由此可知,石室书院的建立作为同一时期的文化举措,亦应以此为时间下限;其次,受也速答儿之托、实际前往请记之人,正是此前起草《降伯颜诏》的范汇,当时他只是平章的馆客。而在这篇“书院记”中,作者刘岳申称其为“江西提学”,可见此时范汇已经出仕。伯颜被黜发生在顺帝至元六年(1340)十二月,次年即宣布改元“至正”。因此,范汇能够获得官职、被称为“江西提学”,必然要在至正改元之后。 将上述两条线索结合来看,也速答儿委托范汇向江西名儒刘岳申求取《西蜀石室书院记》的时间,大约就在伯颜被黜、至正改元之年。因此,从也速答儿主动“请记”之举已经可以看到,这位蒙古大监对于朝廷文化风气转向的敏锐捕捉。然而这里仍然想要就这一举动展开进一步讨论:“请记”是一方面;委托何人前往“请记”则是另一方面。也速答儿对于范汇这位受托者的选择背后,是出于怎样的考量?若要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首先明确范汇在当时的特殊意义。 范汇,字朝宗,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以客居京师的布衣身份参与起草罢黜伯颜的诏书,也正是凭借在至正年间获得官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后长期活跃于江西一带。刘诜的《丽泽斋记》是现存对范汇生平*详细的记载,我们可以据此粗略勾勒出他早年的经历: 庐陵范君朝宗,少居乡,慷慨有大志,日与其朋游,读书为文,而又亲其胜己者。因其所居斋,扁曰“丽泽”,盖深有取于《大易》朋友讲习之道也。及壮,游京师,客于公卿之门,所交皆天下士,相与讲习,皆唐虞三代纲常伦义、礼乐诗书之大端。侍书学士虞公,大书“丽泽斋”,明以勖之。君博交深资,朝切暮磋,如是者有年。① 由此可见,范汇约出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年,②少年时代居于乡里,性格豪爽,志向远大。他经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读书作文,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尤其亲近。范汇三十岁左右,为了寻求更多的机遇,来到京城,客于公卿门下。此时的京城聚集着很多和他一样来自四面八方、胸怀理想的文士。他们一起研习学问,谈论的都是上古治世纲常伦理、礼乐诗书这些重要的方面。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士的虞集对他十分赞赏,亲题“丽泽斋”的匾额以示勉励。此后若干年里,范汇一直像这样广交益友,切磋学问,不断积淀自己。 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这场罢黜伯颜的宫廷政变直接改变了范汇的人生轨迹。他以一介布衣的身份介入元代后期*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中,成为元廷罢黜反儒“权奸”的重要参与者。 ……
作者简介
翟墨,1990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硕士、博士。本科阶段公派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访学;博士阶段通过CSC项目公派至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现任教于上海理工大学文化素质教研部,从事人文通识课程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中国文学思想史。已在《中华文史论丛》《读书》《社会科学战线》《杜甫研究学刊》《东北史地》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1项。主持校级领航课程、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多项。2020年,荣获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被授予“上海市教学能手”称号。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24.0¥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