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李自成》第一卷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李自成》第一卷

1星价 ¥61.0 (5.7折)
2星价¥61.0 定价¥107.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357836
  • 装帧:70g雅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23
  • 出版时间:2019-09-01
  • 条形码:9787515357836 ; 978-7-5153-5783-6

本书特色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文学发展水平,深入揭示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人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策划出版了这套“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为将该丛书打造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丛书,我们成立了丛书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均为密切关注和深刻了解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动态的资深评论家。委员会从历史评价、专家意见和读者喜好等方面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众多优秀长篇小说进行综合评定,从中选出70部描写我国人民生活图景、展现我国社会全方位变革、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大多为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等重大***奖项的长篇小说,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代表了中国文坛70年间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成就。  我们致力于“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的使命任务,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同时,倡导精品阅读,代领和推动未来的中国文学原创出版。

内容简介

《李自成》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为主线,描写了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秋李自成和农民军在陕西潼关南原大战中,经过殊死战斗,几乎全军覆没,潜入深山,惨淡经营,重整旗鼓。后入河南,占洛阳,攻开封,克襄阳,破潼关,入西安,陷太原,所向披靡,于十七年春进入北京,崇祯自尽,明朝灭亡。在李自成走向辉煌胜利的同时,由于战略、政策上的失误.等原因,导致山海关之战惨败,回到北京,匆匆登极退出北京,——路节节溃败,以至撤离西安,败退豫鄂,很后单人独骑牺牲于湖北九宫山,成为我国历史.上一大悲剧英雄。 小说在反映上述主线的同时,又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明朝、满清政权、上层各派政治势力以及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军方方面面的情形,以细致的笔触描摹了从北京到开封、从宫廷到山野、从义军到官军、从关.内到关外的人情风俗、典章礼仪、衣冠服饰、饮食起居、作战场……从而百科全书式地展现了17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生活。展示了丰富多彩、真实可信的朱明王朝的宫廷情景、帝后生活,回答了李自成为什么会失败、崇祯为什么会人死国亡等人们所关心的历史问题。崇祯是全书着力塑造的令人同情的另一个大悲剧人物。 本册为卷。

目录

北京在戒严中(第1-3章)
潼关南原大战(第4-13章)
义送摇旗(第14-15章)
谷城会晤(第16-19章)
崤函疑兵(第20-21章)
卢象升之死(第22-23章)
商洛潜伏(第24-25章)
从北京到商洛(第26-28章)
张献忠谷城起义(第29章)
夫妻会师(第30-31章)
北京的忧郁(第32章)
展开全部

节选

  鸡叫头遍,李自成的人马就踏着苍茫月色,静悄悄地向北出发。  总哨刘宗敏同郝摇旗、刘芳亮、袁宗第等几员大将,率领着三十几员偏将,四千多名士兵走在前边。李过和田见秀率领着二十几位偏将和三千多名士兵断后。高一功率领着十几员偏将和两千多名士兵、二百多名孩儿兵,护着老营。闯王带着他的亲兵和一部分战将走在前队和老营之间。刘宗敏的两个妻子,高一功的妻子,李过的妻子和养子李来亨,还有很多将校的眷属以及保护眷属的亲兵,都骑着马随老营前进。  七八年来,高桂英一直跟着丈夫,过惯了艰苦和危险的战斗生活,可以骑烈马,也会射箭。行军时,她总是用一条红绸战带束腰,背一张牛角弓,挂一口宝剑。虽然她从来不曾很好地练过武艺,作战时也用不上她亲自冲锋陷阵,但是她在紧急的日子里很少离开过这口宝剑。她不但准备用它杀敌,也准备在万不得已时用它自尽,决不使自己落入敌手。她明白今天要杀出包围不是容易的,所以叫女儿兰芝同她骑在一匹大马上,免得母女俩被千军万马冲散。另外,她叫李过的妻子黄氏和李来亨都紧紧跟随着她。  黄氏虽然比她的婶娘小一岁,但身体比高夫人差得很远。两次怀孕都是在戎马倥偬中流了产,使她的身体吃了大亏。如今她又怀孕了四个月,而这四个月中有三个月是骑在马上奔波。两天来她时常头晕、目眩,心头跳得发慌,几乎支持不住。但是她没有把她的病情告诉任何人,避免婶母和丈夫为她操心。  她的养子李来亨却跟她完全两样。他总是精神饱满,不肯安静,像一个虎雏一样。他只有十二岁,什么也不怕,在每次打仗时总希望自己能够不受管束,跟随着义父或双喜叔冲入敌人堆中,挥着他的雪亮的短剑同官兵厮杀。由于每次快要进行血战的时候,义父总是叫他同母亲随着老营,每次官兵冲到面前时总有自家的兵将保护他,使他感到很大的遗憾和不平。为什么不让他打仗呢?真是!大人们太小看他了。那些孩儿兵,很多只比他大一两岁,顶多三四岁,他多么羡慕他们!  今天,他穿着一件为他特制的绵甲①,背着一张小小的牛角弓,腰挂着宝剑和朱漆箭囊,里边插着十几支箭,箭头和箭身合起来只有一尺五寸长。但是在六十步以内,他差不多可以百发百中。在几次战斗中,他都亲手射伤过冲到面前的敌人。他骑的是一匹蒙古骏马,鞍子和辔头用银子装饰得非常精巧。他挺着胸,略微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左手拉着缰绳,右手提着鞭子,以严肃而略带激动的心情望着远处的高山、不尽的人马、稀疏的寒星与月光下随风招展的大旗。  尽管从春初退出川北以来,经过万里奔波,不断作战,人马损伤十之六七,衣粮都缺,但是这一万多人马仍然部伍整齐,士气很旺,保持着高迎祥时代的优良传统。小来亨策马走在这样的部队中间,天真的心灵中充满了英雄气概。他非常希望今天能发生超过已往任何一次的激烈血战,好使他有机会离开养母,离开别人的保护,在官兵中间驰突冲杀,像罗虎们那些孩儿们一样。  驼背向导骑在一匹青灰大走骡上,戴一顶从父亲传下来的酱色破毡帽,身上穿着闯王昨晚送给他的旧棉袍,敞着扣子,腰里束一根用各种破布条拧成的粗绳子,在磨断的地方打着疙瘩。家里没有别的干粮可带,他在怀里揣着两个柿子面窝窝头。束腰的绳子上,左边插着大镰刀,背后插一把砍柴的短柄利斧。惹人注目的是,他一只手牵着缰绳,一只手拿着一根五尺长的栎木棍子。这棍子显然使用不少年月,磨得溜光。他年轻时替财主放过骡马,所以如今骑在大走骡上一点也不外行。他的大半辈子是在财主们的脚底下生活过来的,简直连猪狗也不如;直到今天早晨,他骑上大青骡,走在大将袁宗第的面前,背后跟着闯王的大军,而袁宗第和弟兄们都对他亲亲热热,他才**次感觉着自己活得像一个人,活得有意思,眉头开始舒展了。  袁宗第原来听说这个驼背庄稼汉是个整天不说三句话的人,也没有多跟他说话。走着走着,忽然隔着山头传过来驴子叫声,袁宗第忍不住问:  “老乡,山那边是什么地方?”  “你可是问的长脖子①叫的地方?”驼背回头问,吐字稍微有点慢,可并不结巴。  “对,什么地方?”  “那是陈家湾。有人起五更套磨哩。”  “有乡勇么?”  “不多。从这儿往北去就多啦。”  停一停,袁宗第笑着问:“老乡,骑着骡子,你带一根棍子做什么?想跟我们一起打仗么?”  “打仗?”驼背嘻嘻笑起来,掂着木头棍子说,“我还从来没打过仗哩。这是花栎木棍子,又沉又结实。要是跟官兵打起来,我,我十八般武艺全不会,该不会用棍子抡!”  “好啊,用你的花栎木棍狠狠地抡!”袁宗第叫着说,这个老实农民使他感到很有趣,感情上也突然更亲近了。“大叔,打仗的时候你不要离开我,免得吃他们的亏。”

作者简介

  姚雪垠(1910——1999),河南邓州人,现当代著名作家。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李自成》等曾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特别是《李自成》,不仅填补了“五四”以来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空白,而且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和开创性贡献,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巨著。《李自成》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创研部副部长,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等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