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90497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69049756 ; 978-7-5690-4975-6
本书特色
本书对民国时期巴蜀地区的学者群体进行了系统考察,对巴蜀学术的传承、流变进行了全面梳理,尤其对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巴蜀学者与南迁学者、教会学者间的学术互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书体例合理,文笔流畅,写作水平较高,可读性强。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学术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巴蜀学术研究”的很终成果。书稿正文共分七章,从旧学与新知、地方到全国、西化到融汇等方面分析了近代四川地方文化的发展演变;同时,书稿对民国时期巴蜀地区的学者群体进行了系统考察,对巴蜀学术的传承、流变进行了全面梳理,尤其对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巴蜀学者与南迁学者、教会学者间的学术互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书稿体例合理,文笔流畅,写作水平较高,可读性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目录
一、关于近代四川的基本情况
二、影响民国巴蜀学术的因素
三、关于本书的交代与说明
**章 旧学与新知:由近代转型到走向繁荣
一、新学与教育
二、学会与学刊
三、报刊与出版
四、学科与成果
第二章 由地方而走向全国:以四川大学为例
一、由地方逐渐走向全国
二、机构与学刊
三、学科与学人
第三章 由西化到融汇:以华西协合大学为例
一、由西化到融汇的历程与特色
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第四章 战时高校内迁:助力巴蜀教育与学术
一、战时高校内迁四川综览
二、战时内迁四川著名高校
三、对高校内迁的几点评价
第五章 李庄:抗战时期的重要文化中心
一、中央研究院
二、中央博物院
三、中国营造学社
四、同济大学
五、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
六、其他机构
第六章 莲花重光:近代佛教的复兴
一、佛教院校的创建
二、佛教社团的组建
三、佛教报刊的创办
四、文化交流的进行
五、重要人物与著述
第七章 蜀学人物论:以宋育仁、谢无量等人为例
一、宋育仁的经世之功与蜀学情怀
二、谢无量的学术成就与蜀学情缘
结语近代巴蜀学术的特色
一、经史为基,国学为本
二、熔铸古今,会通中西
三、但开风气,经世致用
附录一 巴蜀学术编年(1911—1950)
附录二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作者简介
彭华,字印川,1969年生,四川丹棱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近现代学术史以及中国儒学、巴蜀文化研究。发表学术文章160余篇,出版著作12部,参编著作5部,主编著作3部。 著有《燕国八百年》《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中国文化探秘·先秦篇:“北京人”的头盖骨去了哪里?》《印川集:蜀学散论》等,编有《王国维儒学论集》,参编《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等。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朱元璋传
¥14.0¥39.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中国通史
¥18.5¥4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 -
中国庭园记
¥13.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