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6080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6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19608088 ; 978-7-5196-0808-8

本书特色

实现基础创新层面的赶超和引领的目标绝不可能—蹴而就,这是一个全盘考量的系统工程。是时候对我们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对基础创新的实力与水平进行重新审视了。

内容简介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竞争新形势,总书记提出关于科技创新的新思想、新论述,其中包括重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等,这对于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现基础创新层面的赶超和引领的目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需要全盘考量的系统工程。决策层面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教育体系的改革与筹谋,企业层面的探索与创新等,都应该是这个工程的应有之义。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找到我们基础创新的源动力和找到能够真正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案。

目录

总??序??/ ??韩文高
序??????/ ??张兴军????
**章??创新的战略机遇期 / 001
全球技术周期视角下的中国创新机遇期 / 002
“卡脖子”问题提出三年了,许多人还不明白,
除了那些核心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 026
美欧日的创新历程 / 039
第二章??关键技术的前瞻布局 / 053
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突破路径 / 054
如何提升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基础创新 / 065

第三章??改革释放创新潜能 / 075
中国科研体制改革“以人为本” / 076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 086
第四章??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 /095
从信息产业看创新的困境与出路 / 096
中国芯片产业需长远规划和长期投入 /101
底层科学研究更能带来产业突破 / 106
第五章??创新要素 / 111
向深圳学什么 / 112
造芯泡沫启示录 / 125
风险资本如何推动科技创新 /135
第六章??创新实践启示 / 157
华为的创新与挑战 / 158
京东方:全球半导体显示工业中崛起的中国企业 / 165
附??录??科技创新大事记 / 175
后??记??科技创新的新征程/ 193


展开全部

节选

如果不是近几年来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遭受了来自美国及其所谓盟友的不合理的针对与"制裁",芯片研发、光刻机等我国不占主导优势的领域,远不会提升到今天的重视程度。警钟敲响之后,中国的外向型企业都面临着相似的危机感∶实力强大如华为尚且如此,一个普通企业又将如何自处?实现基础创新层面的赶超和引领的目标绝不可能—蹴而就,这是一个全盘考量的系统工程。是时候对我们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对基础创新的实力与水平进行重新审视了。根据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开的国家、地区创新指数排名,中国的排名与2019年一样,位居世界第十七位。这一指数的排名标准,涵盖了学术论文、专利申请量等硬性标准。从中也能够看出,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科技创新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同时也涌现出了像华为这样的创新型优秀企业。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一流原创成果的创造上与美国、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也可以说,尽管我们已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与我们的经济规模和地位相比,科技创新水平还远远不够。通过中国在芯片制造等领域所面临的“卡脖子”困境也能够看出,这种差距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尤其是与曾经引领世界的国家产生越来越广泛的竞争关系之时,就很容易成为它们的"武器",继而以之极尽所能地防止中国的成长和壮大。总体而言,所谓的“卡脖子”技术都表现在令华为等企业如鲠在喉的芯片、光刻机制造层面,但跳出技术、工程层面就会发现,其根源还在于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以我们引以为傲的手机制造为例,全球销量排名中,华为、小米、 OPPO和vivo等厂商均名列前茅,但在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统上,都是高通、谷歌的身影。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认为,我们的一些创新实际是把房子建设在别人的地基之上。这种建筑即使再富丽堂皇,也难免会受制于人。从基础创新的重要性而言,我们显然不希望看到所有的科技工作者都把精力放在装饰这栋华丽的建筑,而没有人去研究如何构建一个足以支撑更多华美建筑的地基。从国际竞争环境来看,当下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尚处初始阶段,未来的挑战将更加空前。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加期望,我们的企业未来不会再因创新实力等因素而被不平等地对待,也不会在市场竞争中被处处掣肘。当然,我们也深知要实现基础创新层面的赶超和引领的目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全盘考量的系统工程。决策层面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教育体系的改革与筹谋,企业层面的探索与创新等,都应该是这一工程的应有之义。放眼国际,立足中国,在科技发展层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经济学家与分析人士对这一点也早已达成了共识: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找到我们基础创新的源动力和找到能够真正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案。《布局——中国科技创新的道路与抉择》一书的策划和出版,也是《中国经济评论》立足于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现状,尤其是针对我们当前发展中面临的焦点、难点和堵点而进行的。我们迫切地希望,中国科技能够在面对部分国家在科技层面的封锁和围堵时,通过聚焦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与实际,找到一条涵盖协作共赢和自主创新思维的突围之路。

作者简介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此后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2011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科技创新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研究。贺??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创新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发展、产业政策、企业创新、公司战略。张??乐《中国经济评论》杂志主笔,中国经济评论研究院研究员。2017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加入经济日报社,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等领域深度报道。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