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毒器

包邮消毒器

¥115.9 (8.4折) ?
1星价 ¥115.9
2星价¥115.9 定价¥1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015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9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030701589 ; 978-7-03-070158-9

内容简介

《消毒器》一书共33章,其内容主要为:消毒器的历史与现状,消毒器的作用机制,过滤消毒器,热力消毒器,冷冻消毒器,干燥消毒器,真空消毒器,压力消毒器,紫外线消毒器,超声波消毒器,微波消毒器,阳光消毒器,电离辐射消毒器,纳米消毒因子消毒器,甲醛消毒器,烷基化气体消毒器,臭氧消毒器,过氧乙酸消毒器,二氧化氯消毒器,等离子体消毒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器,食品清洗消毒器,饮水饮料消毒器,餐饮具清洗消毒器,织物清洗消毒器,皮毛清洗消毒器,皮肤黏膜清洗消毒器,手清洗消毒器,脚清洗消毒器,污水、污泥和废弃物消毒器,空气消毒器,钱币消毒器,常见消毒器商品介绍等方面的内容,目前优选范围所有的消毒器种类均已涵盖,内容丰富,信息非常不错。

目录

目录
**章消毒器概述1
**节消毒和消毒器定义1
第二节消毒器历史回顾5
小结8
第二章消毒器作用机制9
**节物理因子消毒器作用机制9
第二节化学因子消毒器作用机制13
小结16
第三章过滤消毒器17
**节空气过滤消毒器17
第二节液体过滤消毒器20
第三节验证23
小结27
第四章热力消毒器28
**节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29
第二节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35
第三节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38
第四节电热干燥箱41
第五节远红外线干燥箱45
第六节其他热力消毒法47
小结49
第五章冷冻消毒器50
**节低温冷冻冰箱51
第二节超低温冰箱54
小结57
第六章干燥灭菌器58
**节微波干燥灭菌器59
第二节热空气灭菌箱63
小结66
第七章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67
小结72
第八章压力消毒器73
**节典型超高压消毒器74
第二节超高压间歇式杀菌设备79
第三节超高压半连续式杀菌器81
第四节超高压连续杀菌设备83
小结84
第九章紫外线消毒器85
**节挂壁式紫外线空气消毒器86
第二节立式紫外线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器90
第三节柜式空气消毒净化器92
第四节紫外线消毒灯94
第五节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95
第六节明渠式紫外线消毒器100
第七节中压灯紫外线消毒器103
第八节紫外线消毒柜105
小结108
第十章超声波消毒器109
**节超声波清洗消毒器110
第二节超声波喷雾消毒器112
第三节超声液体消毒器114
小结116
第十一章微波消毒器117
小结122
第十二章阳光消毒器123
**节非聚光阳光消毒器124
第二节聚光阳光消毒器128
小结131
第十三章电离辐射消毒器133
**节X射线电离辐射消毒器133
第二节γ射线电离辐射消毒器137
第三节高能电子束消毒器139
小结145
第十四章纳米消毒因子消毒器146
**节纳米光催化空气净化器147
第二节过氧化氢纳米雾消毒灭菌仪150
小结152
第十五章甲醛消毒器154
**节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154
第二节甲醛熏蒸灭菌器156
第三节氧化法传统甲醛熏箱159
小结160
第十六章环氧乙烷灭菌器162
小结167
第十七章臭氧消毒器168
**节臭氧空气消毒机170
第二节臭氧水消毒机173
第三节臭氧消毒柜177
小结179
第十八章过氧乙酸消毒器180
**节过氧乙酸医用消毒器180
第二节过氧乙酸空气消毒器183
小结185
第十九章二氧化氯消毒器186
**节化学法二氧化氯消毒器187
第二节电解法二氧化氯消毒器189
小结191
第二十章等离子体消毒器192
**节柜式等离子体消毒器193
第二节悬挂式等离子体消毒器196
第三节立式和移动式等离子体消毒器199
第四节吸顶式等离子体消毒器201
小结202
第二十一章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器203
**节辐射灭菌设备204
第二节氧化电位水生成器208
第三节超声清洗设备214
小结218
第二十二章食品清洗消毒器219
小结225
第二十三章饮用水与饮料消毒器226
**节紫外线饮用水消毒器226
第二节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231
第三节明渠式紫外线消毒器233
第四节超高温瞬时灭菌器235
第五节巴氏杀菌机238
小结241
第二十四章餐饮具清洗消毒器242
**节食具消毒柜242
第二节家用洗碗机243
第三节商用洗碗机244
小结246
第二十五章医用织物清洗消毒器247
小结251
第二十六章皮毛清洗消毒器253
**节环氧乙烷消毒器253
第二节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器258
小结261
第二十七章皮肤黏膜清洗消毒器262
**节鼻腔冲洗器262
第二节低温等离子体消毒器265
小结270
第二十八章手消毒器271
**节恒温泡手消毒器272
第二节免接触自动控制手消毒器275
小结277
第二十九章空气消毒器279
**节紫外线空气消毒器280
第二节高效空气过滤器283
第三节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285
第四节臭氧消毒器287
第五节过氧化氢空气消毒器289
第六节过氧乙酸空气消毒器290
第七节二氧化氯空气消毒器292
第八节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294
第九节光触媒空气消毒器295
小结297
第三十章钱币消毒器298
**节紫外线钱币消毒器300
第二节臭氧钱币消毒器304
小结307
第三十一章电场消毒器308
**节脉冲电场消毒器308
第二节高压静电场消毒器313
小结315
第三十二章常见消毒器商品316
**节物理消毒设备316
第二节化学消毒设备319
小结320
参考文献321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消毒器概述 **节 消毒和消毒器定义 一、消毒的定义 消毒(disinfection)指用消毒因子杀灭、清除、中和或抑制人体外环境中的目标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消毒是指一种状态、一种结果。有时消毒又指一种消毒处理过程、一种消毒方法。 二、消毒的内涵 消毒的定义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消毒因子(disinfection agents) 指用于消毒的物质或能量。消毒因子包括物理消毒因子、化学消毒因子和生物消毒因子,或其组合而成的复合消毒因子。 (1)物理消毒因子(physical disinfection agents):一是通过物理原理产生消毒作用的因子,主要有热力(heat)、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紫外线照射(ultraviolet irradiation)、微波(microwave)、超声波(ultrasonic wave)和等离子体(plasma)。二是通过物理摩擦、物理过滤、物理阻隔和空间阻隔等方式产生消毒作用的因子,如用水冲洗或擦洗:流水洗手、洗头,毛巾洗脸,冲洗卫生间地面等;如扫帚扫地、抹布擦拭家具和器具等;如过滤介质(filtration media):层流手术室、细菌过滤器、口罩等;如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面罩、医用防护眼镜等医护人员自我隔离穿戴用品;如疫点和疫区的封锁隔离:隔离治疗室、隔离医学观察室、居家隔离室,封村、封城,或远距离隔离生活区等。 (2)化学消毒因子(chemical disinfection agents):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消毒作用的因子,主要有灭菌剂(sterilant)、消毒剂(disinfectant)、抗(脓)毒剂/抗(脓)毒药(antiseptic)、抗菌剂(antibacterial)、抑菌剂(bacteriostat)和防保剂(防腐保存剂)(preservative)等。 (3)生物消毒因子(biological disinfection agents):通过生物学原理产生消毒作用的因子,主要有植物提取物(plant extracts)、动物提取物(animal extracts)、微生物代谢的生物活性成分或微生物活体,主要包括酚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精油、生物碱、多糖、多肽(polypeptide)、酶(enzyme)和噬菌体(bacteriophage)等。 2.人体外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 of human body) 指人体生存所处的自然界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直接接触的机体部分的微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如下部分。 (1)人体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和创口等; (2)人体所处的周围环境和场所,如空气、水体、土壤和物体表面等; (3)人体食用、使用和享用的物品,如食品、药品、化妆品、饮水、医疗器械、卫生用品、餐饮具、衣物、书籍、字画和古董等。 3.目标微生物(target microorganism) 指每次消毒活动消毒因子要杀灭、清除、中和或抑制的微生物。这些消毒目标微生物存在于消毒对象的里或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对人、动物和植物致病的病原微生物; (2)对人体具有卫生学意义的卫生微生物; (3)对环境和物品有害的微生物; (4)其他特定的微生物。 4.消毒作用方式(disinfection mode of action) 指消毒因子作用于目标微生物的方式。消毒因子通过杀灭、清除、中和或抑制等几种方式作用于目标微生物。 (1)杀灭(kill):包含杀死(kill)、毁灭(destroy)和灭活(inactivate)几种表述,是对目标微生物的不可逆彻底地摧毁,灭活是针对病毒而言,因为病毒的核酸具有感染活性,必须毁灭其核酸,使其丧失感染活性,才算达到对病毒的杀灭。 (2)清除(eliminate):或通过物理摩擦去除目标微生物的方式达到消毒的目的,如用水冲洗或擦洗:流水洗手、洗头,毛巾洗脸,冲洗卫生间地面等;又如扫帚扫地、抹布擦拭家具和器具等;或通过过滤介质滤除目标微生物的方式达到消毒的目的,如细菌滤器、层流手术室的空气高效过滤器、医用口罩等;或通过物理和空间阻隔隔离或远离目标微生物的方式达到消毒的目的,如医护人员穿戴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面罩、医用防护眼镜等自我隔离;如传染源患者的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定点隔离医学观察、可疑症状者居家隔离观察;如封村、封城防止人员和动物外出;如集中传染源于偏远地,远距离隔离其救治区和生活区等。 (3)中和(neutralize):是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消毒方式,如机体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抗原产生的中和抗体(可溶性蛋白),能有效地中和掉该病原体抗原对机体细胞的感染。 (4)抑制(inhibit):指暂时控制住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性而并未杀灭它们,在抑制因素解除后,目标微生物可以复活生长。 5.无害化(harmless) 指通过消毒因子的处理,使消毒对象的目标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对人体、物体和物品等不产生危害的程度。通过消毒处理,消毒对象或达到了要求的无菌(sterility)状态,或达到了要求的消毒合格(qualified disinfection)状态、抗菌和抑菌合格状态、防腐保存合格状态。消毒对象,表面上看是可感知的作用对象,实质上是针对肉眼无法看见的目标微生物。若消毒的目的是消毒作用后,消毒对象的表和/或里的目标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对人体无害的程度,则为医学消毒的范畴。 6.消毒方法(method of disinfection) 或称消毒措施(measure of disinfection),指对不同消毒对象所采取的具体消毒方法。这些消毒方法包括用各种消毒因子,如物理消毒因子、化学消毒因子、生物消毒因子以及这些消毒因子组合而成的复合因子,处理消毒对象的表和/或里,使其作用于目标微生物,达到所需消毒的效果,如无菌、或不同的消毒、或抗菌、或抑菌,或防腐保存等状态的所有措施。因此,这里的“消毒”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使消毒对象达到所需消毒效果的各种消毒方法。 汉语文化语境下的“消毒”除有“消毒定义”本身的含义外,有时指“消毒方法”,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食品的消毒、饮水的消毒;有时亦指“消毒动作”,如消毒手术器械、消毒手、消毒空气。英语文化语境下的“disinfection”是名词,指通过消毒因子的处理,物品或场所处于“消毒的状态”或达到“消毒的结果”,有时指某种“消毒方法”;“disinfect”是动词,指“对 进行消毒”。注意不同文化语境下“消毒”一词的表述和含义。 7.消毒方法分类(classification of disinfection method) 消毒方法主要分类如下。 (1)按消毒因子本身的性质分类:主要包括物理消毒法(physical disinfection)、化学消毒法(chemical disinfection)和生物消毒法(biological disinfection)。 (2)按消毒因子对目标微生物作用的目的分类:主要包括灭菌法(sterilization)、消毒法(disinfection)、抗(脓)毒法(antisepsis)、抗菌法(antibacteria)、抑菌法(bacteriostasis)和防保法(防腐保存法)(preservation)。 (3)按消毒因子对目标微生物作用的水平分类:主要包括低水平消毒法(low level disinfection)、中水平消毒法(middle level disinfection)、高水平消毒法(high level disinfection)和灭菌法(sterilization)。 8.传染病病原体消毒必须遵循的三个铁律 当我们了解了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结构、致病性、传播途径和对消毒因子的抵抗力之后,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传染病,尤其是列入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烈性传染病,切断传染源的传播途径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情。消毒是能够实现这一目的,但必须是科学消毒。传染病病原体科学消毒必须遵循的三个铁律,这也适合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 (1)尽早发现病原体:通过加强日常监测和提高对病人的诊断水平,尤其是提高对病原体的检验水平,尽早发现病原体;通过对病原体的储存宿主、中间宿主的监测检验,尽早发现病原体;必要时,通过对病原体的可能污染的环境样本的监测检验,尽早发现病原体。发现病原体越早,越能为消毒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感染赢得时间。 (2)立即隔离病原体:一旦确定了某传染病的病原体所在,传染源就确定了,这时需要做的事情是立即控制传染源。立即是马上,不能等待,控制带有强制性,因为病原体在传染源体内,它随时会随传染源呼出的气体、说话的飞沫、呼吸道的分泌物、肠道的排泄物等传播。若传染源为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患者,则须立即隔离治疗。若为密切接触者,则须进行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病例和感染患者,无论病情轻重,都要进行隔离治疗。治疗是给患者生的希望,是切实维护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否能治疗痊愈,受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但要尽*大努力。同时,治疗也有利于隔离传染源。隔离是限制传染源患者的活动空间,是对病原体的物理阻隔,更是维护广大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使然。隔离传染源是*古老、*有效的消毒措施。立即隔离病原体越彻底,越能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感染。 (3)立即杀灭病原体:若传染源为人,除立即隔离治疗外,还要对该传染源此前活动的场所、乘用的交通工具、使用的器物等立即做好终末消毒,因为病原体可能已经污染了这些场所、工具和器物;对传染源隔离治疗的医疗场所、医疗器械和使用的物品,要做好随时消毒,杀灭传染源不断排出的病原体,同时,医护人员要做好隔离防护,防止医源性感染;若传染源为媒介生物,如某种动物,应立即扑杀,做好终末消毒;若传染来自污染的环境,应立即对污染的环境及其物品,做好终末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场所,必须加强随时消毒。立即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越彻底,越能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感染。 三、消毒器的定义 消毒器(disinfector)是指能产生消毒因子,并用于消毒的机器、器械、器具和装置。 这里的消毒器是广义的,包括具有低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消毒作用,以及具有灭菌作用等不同层次消毒作用的所有消毒器。消毒器范围广,有医用、公共场所用、家用、食品用、饮水用、饮料用、酒用、药品用、化妆品用、兽用、农用和工业用等。消毒器名称多,常含有消毒(清洗、清洗消毒、干燥、消毒、灭菌等)器、机、柜、箱、锅等文字表述。消毒器一般是指市场上成熟的消毒器产品。 第二节 消毒器历史回顾 消毒实践活*早起源于何时何地目前尚无法考证,但在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后,热力消毒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目前所知,*早的消毒器应该是伴随着用火加热器物煮水和食物的产生而产生的,而真正意义上的消毒器的快速发展却是在发现微生物以后才发生的。 一、古代时期(公元1840年以前) 公元前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发明制作了陶釜,如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的夹砂陶釜,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早的煮食炊器。用陶釜中煮沸的水来烹煮食物,是湿热应用的肇始。从消毒学的观点来看,与火焰形式的干热相比,湿热作用的温度低、时间短,而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强、效果好。陶釜的使用是人类使用热力形式的**次质变,是热力消毒发展史上的**次飞跃。陶釜是目前所知*早的消毒器。 公元前67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

作者简介

陈昭斌,男,汉族,1963年生,四川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导师;北京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师从我国有名消毒学家、卫生微生物学家、卫生检验学家、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前院长张朝武教授,我国有名卫生检验学家、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导师叶梅君教授,我国有名卫生检验学家、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导师殷强仲教授,以及我国有名战略管理学和管理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副院长、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导师刘学教授。 曾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级卫生检验主任技师、中心副主任、中心书记;深圳市南山区医学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与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建“消毒学研究实验室”负责人;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消毒药械与新技术学组副组长。 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委、教育科普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消毒学杂志》审稿专家,《中国消毒学杂志》《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编委,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教授等10多个学术职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