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

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

1星价 ¥71.5 (7.3折)
2星价¥71.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7261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46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208172616 ; 978-7-208-17261-6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研究方志的通论性著作,国内鲜有此类研究,研究视角和研究脉络独到,这体现在:,利用书籍史、印刷史、阅读史、社会史的研究方法,跳出了传统文献考证的窠臼,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认识方志的重要价值。第二,从方志的实际应用着手,考察了官员和士大夫对方志的应用,包括用方志解决地界、水利设施争端等问题。第三,突出了地方修志的目的和积极性。第四,注重方志从编撰到应用过程的人际交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耗时十多年潜心完成的中国明代方志研究,是作者代表作。本书以方志为核心材料,探讨了书籍史、阅读史乃至家族史等议题。本书除导论外共七章,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方志的编纂动机(前两章)、方志的生产过程(三至五章)以及方志的阅读与应用(后两章)。章简述了方志的流变和明代方志修撰概况,第二章从地方需求、修撰者身份等方面,强调方志修撰与地方家族势力的关联。第三至五章分别探讨了方志的编辑、出版与修志经费问题,是全书的主体部分。第六章从手抄、印刷、官府收藏等角度研究了方志的流传。第七章则在流传的基础上,研究了方志的阅读,对士大夫精英和普通民众两类读者的阅读方式进行了分析。

目录

中文版序1 致谢1 导言1 **部分编纂方志的动力 **章官方修志的动因17 方志的出现22 地方政府的修志动因48 边地修志的动因:了解帝国与文化转型51 结论62 第二章地方修志的动因64 关于方志和宗谱66 修志的政治70 忠于史实的主张76 影响修志的途径77 作为共同体建设的族谱88 安定89 作为大族公共族谱的《新昌县志》94 方志条目中的垄断现象99 明代对《新昌县志》的阅读情况102 莫旦与黄氏家族102 结论109 第二部分方志生产的过程 第三章修志过程119 作为流动文本的方志123 私撰方志和官修方志129 修志人员132 修志人员的报酬143 编修方志的场所147 资料的来源149 编排资料157 编纂与刊印方志的个案研究:1537年版《衡州府志》161 结论168 第四章方志出版171 刊印本方志的规范174 刊印技术185 工匠187 生产场所189 刊印工匠及其工作区域198 结论220 第五章方志的资金问题222 开支类型与筹款方法224 生产成本的具体数据238 结论260 第三部分阅读与使用方志 第六章方志的目标受众及传播265 目标受众概述266 传播272 二手方志市场298 结论300 第七章阅读和使用方志302 旅居者们的方志阅读305 地方志与旅行者317 为了诉讼依据而阅读方志327 方志收集者341 其他文人在创作中使用方志的情况350 家谱研究与世系重构中的方志使用354 总结356 结语359 参考书目361 方志361 其他原始资料373 二手资料380 索引394 译后记46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戴思哲(Joseph Dennis),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法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曾任北美明史研究会会长、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部主任、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访问学者、法国国家图书馆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明史、印刷文化史、法学史。 向静,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明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